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模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模式有三大类,总体架构设计,即预先系统地考虑好电子政务的体系结构、建设、实施和应用,对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增值和共享;数据资源整合的模式,也就是通过点对点数据交换模式和数据中心的数据交换模式来实现;开放式的WEB服务模式,具体指利用WEB服务技术的思想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目的,并认为政府可根据几种模式的分析来选择最佳的共享模式。  相似文献   

2.
多层次电子政务系统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构建某市的电子政务系统,实现基础信息共享,探索数据共享与交换机制,并利用信息技术推动政务工作的科学化与高效率,阐述了在电子政务实施过程中,如何建立一个以消息系统为基础,以门户系统、工作流和数据集成为核心的多层次电子政务平台的构架,并对其实现技术进行了研究。该电子政务系统的实施,必将推动政府信息工作的建设,为电子政务系统的深入推进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电子政务是政府机构应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将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技术集成,在互联网上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电子政务还存在种种制约因素。制定和完善建设、管理、使用等一系列制度,确保公安交通管理电子政务的顺利开展和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电子政务建设对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影响和需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为政府改革服务之目的,本文从行政管理理论和信息技术应用的视角,研究电子政务建设对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影响和需求,目的使政府提高对电子政务建设作用的认识,重视利用电子政务建设与政府职能转变之间的依赖关系与互动作用,明确科学、合理、渐进地规划和安排电子政务建设的内容,会有助于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理解积极、主动、自觉地转变政府职能是为电子政务建设提供适宜环境和基础条件,从而帮助政府打破传统官僚体制和管理模式的束缚,转变政府职能,向建立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方向努力。  相似文献   

5.
信息资源整合是江苏在“十一五”期间经济与社会信息化发展的重要任务。提高认识、认清问题、寻求对策是做好信息资源整合工作的基础。从探讨信息资源整合的必要性和基本原则入手,分析了江苏信息资源整合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促进“十一五”期间江苏信息资源整合的十项对策:创造有利于信息资源整合的良好环境;制定切实可行的信息资源整合规划;整合人口、法人单位、空间地理和宏观经济基础数据库;完善政府信息发布机制;建设全省统一的、基于网络的、面向公众的信息服务平台;促进政府、企业与社会服务信息资源的整合;推动信息资源的商业化开发和利用;引导公众合理应用与消费;加强信息资源安全管理;以信息资源整合推动政府改革的深入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电子政务是政府机构应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 ,将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技术集成 ,在互联网上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电子政务还存在种种制约因素。制定和完善建设、管理、使用等一系列制度 ,确保公安交通管理电子政务的顺利开展和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公共图书馆作为政府管理支持下的社会信息服务部门,面对庞大的政府信息资源,以公众的信息需求为动力,建设政府信息资源,整合实体政府信息以及实施电子政务过程中的电子信息,并通过公共图书馆搭建与其他信息发布、信息需求、信息共享机构的信息共享平台,完善政府信息服务。公共图书馆还应充分挖掘政府信息资源,真正满足公众信息需求,促进政府信息公开有效实现。  相似文献   

8.
电子政务在促进法治政府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中,存在着重形式轻内容、政务信息资源管理不力、政府网站公众参与不够等问题。为顺应法治政府建设的需要,应在优化信息资源、培养电子政务信息队伍、加强公共平台建设、完善制度保障、创新应用内容等方面加强电子政务建设。  相似文献   

9.
电子政务作为信息化建设的一项重点工程,在世界大多数国家得到高度重视。发展电子政务,创新政府管理模式,推进政府信息化,已经成为新一轮世界公共行政管理改革的重点。建立县级统一的电子政务基础网络平台,充分利用社会信息资源、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好的服务、提高政府机关办公效率、降低机关公务员的劳动强度等,都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电子政务与服务型政府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服务型政府目标的实现,需要借助创新的理念和方法;通过对电子政务与服务型政府二者的内涵及二者在交互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讨论,指出二者都体现了相同的服务行政的核心价值理念,而电子政务是推动我国构建服务型政府的重要力量之一。进而提出应该在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中,发挥电子政务所具有的新方法、手段、观念的作用;发挥电子政务对服务型政府建设进一步完善起到的促进作用和服务型政府的建设为电子政务发展提供良好环境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政府电子化服务作为电子政务基本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直接影响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效果,关系着我国服务型政府的实现,因此必须采取得力措施加以推进。针对政府电子化服务的内涵和基本特征,剖析其存在的不足,提出相应的发展方案和策略。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即政府上网工程建设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由于我国的现实情况比较复杂,政府还未能给电子政务建设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和完善的条件,电子政务建设在我国还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难,特别是在信息的安全保护方面还存在很多的漏洞。本文着重对这些现存问题进行分析,以引起相关人员的注意,为电子政务的安全建设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3.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子政务已经成为衡量城市及国家竞争力水平的重要标志。近几年来,淄博市电子政务建设和应用取得了显著进展,但总体上仍处于起步阶段,尚存在地级市电子政务建设中的一些普遍性问题。需要加快转变观念,统筹规划,加快资源整合,实现信息共享。  相似文献   

14.
从我国目前中小城市政府信忠化建设的进程来看,政府职能的重塑和政府业务漉程再造和建设模式是电子政务运作模式中两个关键性问题。中小城市的电子政务建设处于政府信息公众化或准电子政务阶段,如果在运作模式的选择上无视这种特征,就可能出现“事倍功半”或更加不利的局面。从资金投入、信息技术所需要的条件以及服务水平来看,外包模式应该成为中小城市电子政务建设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5.
以电子政务资源整合需求为背景,依托政府专网,基于XML,Web Services和IBM WebSphere MQSeries中间件等作为数据交换的技术基础,针对电子政务异构系统数据交换平台的内部结构、交换标准、安装配置、传输方式和接口以及信息发送和接收等问题,提出了简单可行、代价最小的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6.
电子政务服务外包理论及其项目激励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实施电子政务服务外包方式是支撑其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手段。由于电子政务服务外包是一项创新型的管理模式,如何正确运用,发挥其积极作用是研究与应用这种模式的核心。研究了电子政务服务外包的相关理论问题,探讨了电子政务外包的发展趋势和操作模式及其选择;引进博弈论的分析方法,研究了电子政务服务外包中,政府与企业的电子政务建设的激励和绩效、项目委托代理的相关理论,建立了电子政务项目建设的项目激励模型。  相似文献   

17.
电子政务是现代信息管理观念与信息技术融合的产物,其实施为政府提高公众服务的能力及建设阳光政务和透明政府提供了有效手段。电子政务模式是电子政夯建设的核心,关系着电子政务可持续发展的前景。从分析电子政务服务主体、服务质量、服务环境、服务目标的视角入手,设想重构云南省电子政务模式为“服务导向型”的目标模式、“大部制”的组织模式、“外包”的建设模式和“参与互动”的运行模式,期冀能为促使云南省政府信息化建设走向良性发展的轨道搭建一个可操作的平台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8.
论电子政务与政府服务优质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政府信息化建设的发展 ,电子政务也日益被广泛的运用 ,诸如电子公文、电子邮寄、电子商务、电子化政府采购、政府网络管理等。电子政务的运用 ,对政府的服务工作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扩大了服务的民主参与 ,拓宽了服务空间 ,极大的提高了政府的工作效率和政府服务的质量。同时 ,电子政务的运用也遇到了较多的新问题 ,影响了政府的服务工作。所以我们要使政府服务优质化 ,就必须处理好这些问题。努力填补数字鸿沟 ,落实政府网上责任 ,增强公务员的服务意识 ,提高公务员的服务技能。  相似文献   

19.
电子政务是国家信息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政府信息化建设的重点项目,它的发展对转变传统的政府治理模式、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提高行政效率、政务公开透明、勤政廉政建设、增强政府监管和服务能力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电子政务是行政管理领域新兴的政府运作模式,电子政务的迅速发展对责任政府的政府组织、公众参与、行政公开、服务理念、效益评估等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责任政府理念下,必须发挥电子政务的作用,才能更好的构建责任政府,由于这一问题意义深远,也就成为我选题的根本缘由.  相似文献   

20.
国家科技部启动全国科技信息服务网建设,但各省科技信息服务节点工程建设缺乏统一标准,省级节点系统建设重复投入;科技信息资源分散建设与集中管理矛盾,共享应用渠道不畅通;多数科技信息工作重资源收集和保存,轻视服务体系和渠道建设;地方特色资源建设不突出,缺乏对入网信息的评估手段。省级科技信息服务节点工程建设应从全国科技信息服务网对外服务门户科技信息资源联动系统、科技信息服务共性技术支撑系统和面向全国科技信息服务网维护系统等建设入手。全国科技信息服务网门户建设应从集约化主题数据资源建设、综合性服务系统建设和信息服务安全系统建设展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