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决策探索》2001,(7):5
河南是一个产煤大省,煤炭产量及调出量已连续19年位居全国第二.在长期的短缺经济时代,不仅为河南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能源保障,也为缓解全国的能源紧张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随着我国短缺经济时代的结束和买方市场的全面形成,全国煤炭产业供大于求的态势正在逐步升级,煤炭市场也在逐步萎缩.在今后一定时期内,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石油、天然气、水电等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将有所增加,环保、节能等技术措施将得到广泛应用.煤炭产业面临巨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2.
浅谈煤炭企业的成本管理与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炭行业是我国的基础能源产业和主导产业之一。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煤炭企业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在这一形势下,煤炭企业如何科学合理控制成本,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分析了我国煤炭企业煤炭成本管理与控制的现状与不足,对加强煤炭企业的成本管理与控制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3.
张豪 《决策探索》2011,(22):54-55
我国是一个能源消费大国,同样也是一个能源开采大国。我国的能源结构长期过度依赖煤炭,煤炭在一次性能源生产和消费中的比重高达72%。  相似文献   

4.
周剑 《领导文萃》2009,(8):26-31
煤炭是我国的主流能源 我国能源资源量的特性是“多煤、少气、缺油”。这也决定了煤炭长期以来成为我国能源系统中的主流能源品种。  相似文献   

5.
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的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依据最新的统计数据,对产业结构的变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了实证分析。另外,伴随经济增长的能源生产和使用是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又以煤炭为主,能源的使用尤其是化石燃料的燃烧是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来源,我国已成为第二大温室气体排放国。发展经济与环境污染的矛盾比较突出。随着国家越来越重视节能减排工作,优化产业结构与促进低?产业发展成为当务之急,因此对近年来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耗量变动的研究就有着非常现实的意义,本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优化产业结构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煤炭一直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当前,煤炭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地位正面临着其他能源形式的挑战。今后化石类能源向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转变是能源发展的大趋势,目前还处在化石类能源与非化石类能源并重、能源使用由传统能源向新型能源转变的转型期,煤炭利用在工业化过程中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我们也应当未雨绸缪,大力促进煤炭向工业原料和油气替代品的转化,积极推进煤炭行业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7.
李刚 《经营管理者》2013,(24):33-33
煤炭产业属于我国基础能源产业,同时也是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对我国社会发展程度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重要推动作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在国家对煤炭行业产业结构不断加大调整力度背景下,如何优化经营管理工作,提高自身经营管理能力,是煤炭企业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本文通过加强煤炭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作用进行分析,对我国煤炭企业经营管理现状进行探讨,同时对具体强化措施进行研究,以期为煤炭企业健康、稳定、快速、高效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以2002年陕西省的投入产出表为依据,编制2002年榆林能源化工基地的投入产出表,对2002年榆林能源化工基地的产业依存度状况进行分析;结合2006年榆林统计年鉴编制出2005年榆林能源化工基地的投入产出表,分析2005年榆林能源化工基地的产业依存度状况并与2002年的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能源化工产业各部门之间的依赖关系越来越紧密,各行业对自身的依赖程度在增加,尤其是煤炭开采的独立性增强,与其他产业的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9.
中国作为一个能源大国,煤炭资源在其中占据着较大的比例,同时也是推动我国工业迅速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十分重要的基础能源和原料。随着煤炭经济的发展,也逐步显现出诸多的问题,对于实现煤炭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然而,实现煤炭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形势却日益严峻,笔者从该角度出发首先分析了煤炭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例如技术不先进、经营人员素质不高等等,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艾兴 《决策与信息》2013,(12):209-209
煤炭产业是我国的支柱性能源产业,是衡量经济发展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而近年来,随着金融危机的影响和国内外煤炭企业之间竞争的加剧,煤炭企业的发展出现了一定困难,这对煤炭企业的财务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迫使煤炭企业改进财务管理,以求得企业的稳定运行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煤炭是支撑后危机时期经济发展的重要能源 1.煤炭仍是我国的主要能源 建国以来,煤炭工业为新中国的经济腾飞提供了2/3以上的一次能源,有效地支撑了国民经济的发展。虽然石油、天然气和水电等能源的生产和消费比重快速增长,新能源的开发持续升温,但煤炭在中国能源中的主导地位,没有发生根本变化。金融危机时期,随着国民经济增长速度放慢,煤炭需求下降,但煤价并没有较大幅度的下滑,煤炭库存仍保持在合理的水平。  相似文献   

12.
夏念晓 《经营管理者》2013,(6X):303-303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在生产中对机械设备的要求越来越高。煤炭作为我国的主要能源产业,要注重机械设备的改进。在煤矿的生产中巷道掘进成为主要的难题,通过借鉴国外先进技术,对132型掘进机的电气、液压系统进行了优化设计。本文探讨了掘进机电液控制系统的改进方案,使电气及液压控制系统更加可靠、合理,在实际运行中提高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3.
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以及第二产业的主体产业地位都决定了我国是能源消耗大国。全球化的能源短缺和气候恶化现状,以及我国以煤炭为主的化石能源的能源结构,都要求我国经济发展必须从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变。本文从低碳经济的概念界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要性,以及转变路径措施等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4.
煤炭在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中约占70%,是我国最主要的一次性能源。无论是从国家战略高度还是从市场经济的角度,积极推进煤炭企业资产合理流动和重组,是构建新型煤炭工业体系,推动煤炭工业走资源利用率高、安全有保障、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少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关键。我国的煤炭产业组织结构分散、资产专用性较强,如果进行跨行业重组,资产变现难度大,沉没费用增加,加大了重组成本。所以只有按照深化产业结构关联性原则,以煤炭产业内的优势大企业为主体来进行国有资产战略性重组,利用企业组织内部的协调机制代替企业间的市场交易,节约交易费用…  相似文献   

15.
煤炭是一种宝贵的能源资源,对人类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虽然在当今社会石油的战略地位已经取代了煤炭,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石油资源的供给必将匮乏。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对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迫切需要一种可循环的、可持续的模式来实现能源资源的管理与共享。而原始的能源管理模式已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因此需要构建新的管理模式以跟随社会发展的进程。本文将根据构建循环经济的重要意义以及煤炭企业管理模式构建的必要性进行阐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设性意见,使其在未来的管理中形成一种科学的管理模式,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初,我国煤炭行业进入了蓬勃发展的"黄金时期"。煤炭是我国能源消费的主体,在能源消费中占比约70%。预计2020年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中将占比58%左右,意味着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煤炭作为我国能源主体的地位将不会发生改变。因此,研究我国煤炭生产状况显得尤为重要。文章通过概述我国煤炭资源的特点,分析我国煤炭资源安全生产的现状,最后根据其存在的问题提出我国煤炭安全生产的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煤炭开采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煤炭开采设备的不断更新换代,煤炭综合开采设备的种类越来越多。这些机械设备为煤矿的安全生产和顺利生产带来了便利,同时也为我国煤矿煤炭开采进步作出了重要的贡献。现代新进综采设备的维护和管理已经成为我国煤矿生产的一个重要保障。本文简要分析了我国煤矿综采设备维护与管理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能源的生产和开采的规模越来越大,给我国环境造成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虽然我国也进行了一些生态补偿的尝试,但是由于没有完善的体系和具体的实施措施,能源生态补偿发展缓慢.我们应当结合国外生态补偿的先进经验和实际国情,建立完善的能源生态补偿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9.
我国新兴能源产业的发展趋势我国企业一直是新兴能源产业化发展的承载体和创造者,在新兴能源产业快速发展中,新兴能源企业也在不断发展壮大。1.三大石油企业未来的走势三大石油企业已启动的投资项目几乎涵盖了新兴能源产业的全部门类,就其发展目标和产业布局看,它们将成为我国新兴能源产业发展的主力军。(1)在企业发展布局中,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力求在新兴能源产业实现超常规的发展目标;并将成为国内非常规能源领域,尤其是煤层气领域的主导者,同时生物液体燃料、太阳能、风能将成为其优势产品,在氢能、海洋能的开发利用中也将占据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20.
众所周知,煤炭是我国最重要的资源能源,煤矿企业的生产与经营直接影响着国民经济。近年来,煤矿企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随着煤矿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工作任务越来越繁重,很多问题逐渐暴露出来。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凝聚职工、提高团队凝聚力的主要途径。本文结合煤矿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对进一步落实创新深入探讨,希望通过科学的方法推动企业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