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世界历史上,对于死刑的存废问题一直存在着争议。这些理论既有合理之处,也有缺陷或矛盾。或许我们该好好想一想,死刑该存或废?本文从几种理论入手,简单介绍其观点,并用批判的态度对其进行考究。力图在死刑存废问题的重重迷雾中找到一点光明的源泉。  相似文献   

2.
《领导文萃》2010,(4):12-14
<正>英国毒贩阿克毛2009年12月29日在中国被执行死刑。此事"引爆"了欧洲媒体,震动了世界舆论,更引起了许多国家对死刑制度的激烈争辩,但争论更多的却是"死刑该不该被保留。"自意大利刑法学家贝卡里亚1764年在《论犯罪与刑罚》中提出废除死刑的呼吁以来,世界各国有关死刑存废已经争议了200多年。仅仅在几十年前废除死刑的欧洲人,现在却以"死刑是剥夺人权"为由向世界其他国家施压。但即使是  相似文献   

3.
自从1764年,意大利刑法学家贝卡利亚在《论犯罪与刑罚》中首次提出废除死刑和严格限制死刑的主张以来,关于死刑存废问题经历了长达三百多年的争论。面对世界废除死刑愈演愈烈的国际趋势,中国的死刑选择应当何去何从?本文建立在尊重社会价值取向与道义论的基础之上,分析中国死刑存在的原因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意大利法学家贝卡利亚在1764年发表的《论犯罪与刑罚》中大胆的提出了一个问题:在一个组织优良的社会里,死刑是否真的有益和公正。人们可以凭借怎样的权利来杀死自己的同类呢? 这引发了一场世界范围内至今不息的关于死刑的存废之争。  相似文献   

5.
在当今废除死刑制度已成为国际趋势,中国刑法中仍规定五十多个罪名适用死刑,死刑制度有很大的弊端,例如死刑会激发犯罪、死刑制度可能是某些冤假错案无法挽回、死刑制度过于残酷等。中国应该逐渐从事实上废除死刑,使每个中国人能都能掌握自己的“命”运。  相似文献   

6.
于各国立法中,生命权都毫无疑问地被视为公民最重要的宪法权利,是公民实现其他权利的核心与基础,死刑是对生命权的剥夺,因而引发了学术界对死刑合理性的激烈探讨与质疑。随着国际人权运动的发展,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对生命权的重视和保护程度越来越高,逐步减少死刑甚至完全废除死刑成为大多数国家的立法选择。于我国而言,死刑制度的存在有其深刻的历史原因和文化原因,立即废除死刑未免过于仓促。对此我国应当结合具体国情,在保留死刑的基础上逐渐与国际接轨,在立法、司法等方面做出努力,对死刑制度进行限缩。  相似文献   

7.
死刑作为现代刑罚体系中最古老的刑罚方法,是剥夺犯罪分子生命的刑罚,称为生命刑,又称极刑,自古以来一直是刑法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它的存废一直是世界范围内争论激烈的问题。当历史的车轮将人类带入21世纪的同时,也把“尊重人权、文明法治”的课程摆在了人们面前,要求人类更理性、更文明的看待和解决死刑在当今法治建设中的定位和去向问题。  相似文献   

8.
沈根林 《领导文萃》2007,(3):113-117
萨达姆被判死刑,可以说是在预料之中,就连萨达姆本人也预想到了。在前期的特别法庭上,萨达姆曾对法官说:“我作为一名伊拉克人建议你,如果你不得不做出死刑判决,你必须记着萨达姆是名军人。在本案中,判决应该是枪决,而非绞死。”因此。本文暂且不谈萨达姆被判死刑是否美国中期选举的“政治审判”。也不论萨达姆被执行死刑后给伊拉克带来的可能影响。从萨达姆崇拜阿拉伯民族英雄萨拉丁、梦想成为阿拉伯民族英雄来分析。伊拉克特别法庭宣判萨达姆死刑,无意中或在某种程度上,成就了萨达姆的“阿拉伯民族英雄梦”。  相似文献   

9.
死刑成为法律上一项刑罚制度,是指对罪犯依照法律的规定剥夺生命的刑罚制度。死刑作为刑罚的重要手段,因其严苛性而受到广泛的关注,本文旨在从死刑与人权关系,死刑的历史发展角度出发。揭示我国死刑制度的内容.以多判死刑为代价来维持社会秩序达不到预期的目的,为顺应民意而广用死刑是不理智之举.死刑应被严格限制一定范围内,尤其是在司法过程中的限制。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人权意识的增强,生命价值提高到了至高无上的地位,而死刑制度的存在使得二者不可调和的冲突着。本文从我国历史文化和现阶段的社会实际情况出发,以公民生命权的充分保障为视解,对死刑制度进行改革是最稳妥和可行的办法。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不会废除死刑,因此通过完善死刑复核程序来实现对死刑适用的有效控制是保障人权、实现慎杀、少杀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在最高人民法院收回死刑核准权之后,本文重新认识死刑复核程序,从复核方式及复核参与人员、复核的期限等方面提出完善死刑复核程序的构想。  相似文献   

12.
<正>提出并实现意图是领导者的重要职责之一,如果脱离实际、好高骛远,理想化的意图就会成为空想化的"画图",激动人心的愿景就会化为无影无踪的泡影。在决策过程中,领导意图过于理想化,对前景的设想过于完美,对困难的考虑过于乐观,对下属的要求过于苛刻,就会使理想化的意图  相似文献   

13.
随着最高人民法院全面收回死刑核准权,对死刑复核程序的改革与重塑已成为理论界与实务界关注的焦点。检察机关介入死刑复核程序,发挥其作用对理论和司法实践都有着深刻的指导作用。检察机关应通过出席死刑复核法庭、列席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或者合议庭关于死刑案件的讨论等多种形式主动参与死刑复核程序,积极行使职权。  相似文献   

14.
商品房预售制度是房地产业的一项重要制度,它伴随着房地产业的发展而发展,但近几年来由于其本身的弊端而引起的对其存废的讨论日益激烈。本文首先阐述了商品房预售制度的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以及为其进一步发展而应采取的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15.
(《刑法修正案(八)》中对死刑的改革可谓是我国刑法发展史上的一个重大进步,此次改革废除了13种非暴力犯罪的死刑,对死刑的适用年龄和死缓的减刑规则上面都做出了一些规定,这些改革有着积极的一面,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在这些改革背后所隐藏的问题,笔者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对此次死刑的改革做简要的评析。  相似文献   

16.
胡云 《经营管理者》2011,(2X):313-313
死刑自古以来为维持社会秩序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近代以来人权的发展促使大部分国家对废除死刑达成了共识,中国也已经逐步具备了废除死刑的社会环境,废除死刑应该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  相似文献   

17.
影视演员黄海波因嫖娼而被收容教育一事让"收容教育"这一我国的"保安处分"措施再一次进入公众视野,也面临着与劳动教养制度一样陷入存废之争的困境。大陆法系经典的保安处分理论是犯罪处置非刑罚化的有效措施,在预防犯罪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保安处分一般被认为具有法定性、必要性、比例性及不定期性等原则,而"收容教育"制度则不具备以上特征,存在归类难题。再加上这一制度的合宪性危机,使得这一制度的存废争论被推上风口浪尖。  相似文献   

18.
死刑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最严厉的一个刑种,源远流长,经历了兴盛、泛滥、失宠、衰落的过程。在近现代历史的巨变中,由于受到自然法学派理性主义和刑罚人道主义的影响和冲击,死刑存与废的论战已进行了200余年。本文拟在对死刑制度考察的基础上,分析死刑制度在我国的存在现状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经济学方法论向来就是充满争议的领域 ,甚至有人说方法论的研究是为那些没有能力进一步探询和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人所准备的。但是无论如何 ,经济学家无法完全回避围绕着经济学方法论所提出的各种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作为经济学专业的学生们来说 ,如果存在着统一的方法论当然是最好不过的事情 ,然而对于熟知经济学方法论发展历程的学者来说 ,这简直是一种奢侈的幻想 ,因为经济学方法论从来就不像主流经济学中的通用工具那样容易被大家所普遍接受和推广。由汪丁丁教授主编、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经济学方法论译丛”一套5本 (《经济学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西格尔 《经理人》2010,(8):122-123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惠普这家诞生在车库里的IT公司是硅谷的缔造者,因为是它开启了硅谷的数字时代。但纵观几十年来的发展,惠普更像一个温和而沉默的绅士,除了风风火火的“费奥瑞纳时代”,作为一家美国企业它显得过于安静了。然而,在华尔街的报表上却一直呈现着靓丽的数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