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冯日乾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1)
茅盾的散文《白杨礼赞》是脍炙人口的篇章,也是中学语文课的传统教材。作者还写过一篇在选材、立意、构思、布篇方面都与《白杨礼赞》颇有异曲同工之妙、堪称姊妹篇的抒情散文,现也被选入高中语文课本第三册,这就是《茅盾文集》第十卷的第一篇:《风景谈》。《风景谈》写于一九四○年底,当时正值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那是乌云笼罩、血染大地的艰苦年代,国脉民命系于一发的危难年代。武汉失守以后,日本帝国主义一方面对国民党诱降,一方面向我华北地区推行灭绝人性的“三光”政策,疯狂扫荡。国民党蒋介石一方面消极抗日,一方面却积极反共,妄图消灭共产党和解放区,对日妥协 相似文献
2.
柳永等人先后登上词坛之后 ,宋词才开始步入迅速发展的轨道。阐释“柳词” ,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词体发展的轨道、创作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艺术评价 相似文献
3.
4.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4)
<正> 读罢剧本《哦,女人们》,不由地想起了张洁的小说《方舟》中开篇的感叹和终篇的呼应:“你将格外的不幸,因为你是女人。”“做一个女人,真难!”作者的一个“哦”字,包含了多少丰富的感叹,感叹女人的艰难、不幸、困惑和沉重。这感叹,引起了我们深深的思索——女人的悲剧之根在哪里? 相似文献
5.
6.
李志兵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9):205-208
《释名》是两汉时出现的一部重要的语言学著作,本文作者从性质、作者、编撰目的、内容体例、地位价值、贡献影响、缺陷、研究情况等方面对该书作了评述。 相似文献
7.
这是一篇叙述非常平实的,细节极其生动的小小说。作者好象就是选取了当今现实生活中农民进城打工的普遍现象的材料进行加工、锻造,却写出了一篇寓意深刻、回味绵长的佳作。首先,说它平实,是因为小说通篇采用的是一种非常现实的叙述结构方式,整篇小说就是以父子二人同青岛的关系来设计并展开情节。父亲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千万中国穷困农民中的一员,“我”是个即将参加高考的高三学生;为了艰难的生计,父亲加入了当前汹涌澎湃的打工潮,朝向往已久的青岛进发了。正是缘于父亲,“我”也“特别挂念青岛”了。可结局是什么呢?结局真是不堪… 相似文献
8.
9.
赵苗 《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4):214-215
路遥的长篇巨著《平凡的世界》以平凡的人物讲述了平凡的人生。在对《平凡的世界》的细致分析与解读的基础上,从作者自身的经历、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形象以及作品给现实生活留下的思考等不同的角度来感悟平凡人生中的不平凡价值。 相似文献
10.
谈《荷花淀》的感情描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乐耕 《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1981,(1)
孙犁的小说《荷花淀》,于一九四五年春在延安发表,三十多年来,这篇只有五千多字的短篇,以其特有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风姿屹立在现代文学之林,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关于《荷花淀》,多年来已有许多文章对它的主题、人物、风格、语言等作了有益的研究和讨论,使读者逐渐加深了对这篇名作的理解。但我以为,小说在感情描写上的丰富和深挚是它获得成功的又一个重要因素。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与元九书》),《荷花淀》是合乎这个 相似文献
11.
《红楼梦》是“大旨谈情”的长篇小说,曹雪芹“为情造文”。 《红楼梦》感情的重要表现方法之一是感情折射。所谓“感情折射”就是通过一种媒介(对应物)条件,唤起人物的感情觉醒的迂回艺术手段。 譬如,宝玉道:“这些破荷叶可恨,怎么还不叫人拔去……”。林黛玉道:“我最不喜欢李义山的诗,只喜欢这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偏你们又不留着残荷了。”宝玉道:“果然好句,以后咱们就别叫人拔去了。”(《红楼梦》303页;本文所引《红楼 相似文献
12.
李姗姗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06-108
《事物纪原》是宋代高承编纂的的一部小型类书。该书内容丰富,分门别类搜录了天地万物的起源来历,保存了大量的民间风俗,对民俗学的学术研究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胡竹安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3,(2)
花石纲和生辰纲《水浒传》里既提到“花石纲”,又提到“生辰纲”。那“纲”是什么?“花石纲”和“生展纲”又是些什么?原来“纲”是网上的总绳,唐玄宗实行“纲运”,制度后,成了“纲运”的简称。“纲运”是一种运输组织,原指官府大宗货物分批装于船只、车辆、编立字号。结队运行的临时押运安排,后来也用作为所运大宗货物的专称。唐、宋两代都实行“纲运”制度。 相似文献
14.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1)
<正> 我校汉语研究所徐成志、高兴、刘秉铮、崔思棣编著的《事物异名别称词典》,已由齐鲁书社出版发行。该书是我国词书园地中第一部以事物异名别称收录和研究对象的义类词典,具有以下特色:其一是分部归类编排条目,全书收录日常生活和古籍中常见事物1300余种,以其群属关系分为6部31类,每一事物均以通称(正名)为领属,将其异名别称条目集中排列于正名之下。不仅提供了由别称查通称、由通称查别称的多种方便,而且在辞书的义类编排上进行了有益的探讨,收到了举纲张目之效;其二是着重异名别 相似文献
15.
《醉翁亭记》赏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绍振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7,(2):4-7
宋庆历五年(1045),范仲淹领导的新政失败,被贬河南邓州.积极参与新政的欧阳修,"慨言上书",一度下狱,后被贬为滁州知州.本文作于他到滁州任上的第二年(1046).他此时的心情和范仲淹应该同样是忧心忡忡的.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提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进亦忧,退亦忧","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实际上就是以忧愁代替了一切正常的心境,排斥了欢乐.这一点我们在分析<岳阳楼记>时,已经说得很明白了.而欧阳修却没有像范仲淹那样"进亦忧,退亦忧",他在<晚泊岳阳>中这样写: 相似文献
16.
17.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1986,(2)
在“五四”时期的话剧创作中,丁西林的独幕喜剧独树一帜,引人注目,而其中尤以《压迫》一剧最是脍炙人口,被誉为“那时期的创作喜剧中的唯一杰作”(洪深语)。今天,《压迫》一剧已被列为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现代文选”课程的“精读篇月”之一;这将有助于广大读者了解“五四”时期话剧创作概貌,提高对文学作品的阅读欣赏能力和分析能力。《压迫》一剧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相似文献
18.
李春妹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191-192
《浮云》是日本作家二叶亭四迷的小说作品,作者通过明治初期的一个小人物文三丢了工作、失去恋人,小小的愿望被无情地粉碎后,成为了社会上多余的人的遭遇,反映了明治初期日本知识分子的苦恼,揭露了明治时代官场的黑暗和世态的炎凉,批判了当时社会中单纯模仿西方社会的种种浅薄的所谓"文明开化"的现象。小说的写作深受俄国文学的影响,运用了追求内容与表现一致的言文一致体,以及现实主义的写作手法,将作品中的人物塑造得栩栩如生,是近代文学作品中第一部反应知识分子生活的作品。 相似文献
19.
唐承红 《广西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Z1)
《雪国》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之一。在这部作品里,作者以抒情、细腻的笔调,描述了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这部被誉为“近代日本抒情小说经典”的中篇小说,展现了日本文学的传统美,散发出川端文学的无穷魅力。 相似文献
20.
《春江花月夜》是初唐后期诗人张若虚的名篇佳作。也是有唐诗海中一颗璀灿的明珠。 张若虚(约660——720年),扬州人。做过兖州兵曹、司兵参军。(掌军防、行禁、田猎、烽候、驿传诸事。)性爱山水,狂放不羁,喜与山人道士往还。生活和人生观都有着浓厚的狂放气息。与贺知章、包融、张旭被称为“吴中四士”,驰名京都。他的诗,存于《全唐诗》中的只有二首,却以《春江花月夜》一首最为脍炙人口,誉享古今,被人称为是“一篇盖全唐”的杰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