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公益广告是不以盈利为目的而为公众利益服务的广告。以Halliday人际意义模型和Martin等人的评价理论为理论框架分析公益广告语篇中的人际意义,文中对两则公益广告的人际意义的考察表明:公益广告语篇的人际意义是由各种不同的语言资源的共同实现的;公益广告作者所做的任何语言资源的选择都是功能性的并与其要达到的目的相一致;由于对人际意义的实现资源是相辅相成的,因此其效果是可以累加的。  相似文献   

2.
Kress和van Leeuwen创建的视觉语法是研究多模态语篇的重要方法,通过分析关爱老人公益广告《打包篇》的视觉图像的互动意义、语言的互动意义和视觉模式和语言模式的互动关系,探讨了视觉——语言模式是如何相互合作共同构建动态多模态语篇的框架下的互动意义,阐明把多模态语篇分析运用到动态语篇即电视公益广告中不仅扩展了多模态语篇分析的运用也表明了系统功能语法理论运用到动态多模态语篇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韩礼德功能语法中的人际功能理论为基础,分析了汉语公益广告的语篇人际功能,并探索、揭示了汉语公益广告实现人际意义的策略和手段。通过对语料的深入研究,从语气,情态,人称和评价系统方面对语言手段进行探索,分析了这些语言策略和手段实现人际意义的方式,并试图阐述汉语类公益广告是如何用这些语言手段达到人际功能和实现广告目的的。  相似文献   

4.
传播有利于人类社会的现念的广告,称公益广告.通过电视发布的公益广告,称电视公益广告.  相似文献   

5.
电视公益广告作为一种社会教育形式和信息传播形态,在社会发展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拟从文体学的角度出发,分析中文电视公益广告文体的特征,以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电视公益广告。  相似文献   

6.
公益广告传播带来的社会效益使得公益广告的社会价值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公众的青睐。文章以Austin和Searle创立的言语行为理论为基础,结合中外公益广告实例,从言语行为理论几个重要概念入手分析和探讨公益广告语的“以言行事”传播功能,揭示公益广告语言在广告传播效果上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文学语言和电视语言都属于艺术语言,形象性是它们的共同特点。文学和理论一样,同样的语言材料经过不同、有机的组合,会变幻出无穷无尽的花样。创作者的匠心独运,往往在语言技巧上表现出来。电视工作者在构思一部专题片或系列片的时候,文字稿往往先行,如何把创作者饱含激情的生动文字描述运用到电视表现手段中,如何运用文字语言的技巧,在电视上显示出艺术扭力和艺术风格,成了电视工作者在完成文字稿后拍摄电视画面时的一个重要课题,运用得当,对电视画面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反之则形成两层皮,起到了不好的效果。下面就从几个文…  相似文献   

8.
公益广告也幽默——论幽默在公益广告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益广告以社会问题为创作主题,主题的严肃性,很容易使公益广告步入说教的误区,而被受众所不喜。其实公益广告也可以通过幽默来增加吸引力和说服力,达到寓庄于谐的效果。本文将从思维方式、视觉表现、语言运用三个方面探讨如何使公益广告幽默起来,从而为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贡献出更大的力量。  相似文献   

9.
电视公益广告具有强大的社会影响力,我国电视公益广告的现状,可从中央电视台管窥一斑.作为国家级电视台,中央电视台非常重视公益广告的制作和播出,其综合频道晚间黄金时段播放的电视公益广告占全部广告数量的11%,而播放时间占全部广告时间的22.75%,内容上以儿童教育、家庭伦理、和谐人际关系为主.总的说来,我国电视公益广告目前仍处于发展阶段,在内容、创意、播放时间和资金来源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但前景乐观.  相似文献   

10.
公益事业是影响社会良心的平衡器,公益广告彰显其对人类良知的责任和对人类生存环境与质量的关怀。在诸多影响公益广告传播效果的因素中,传播形式对于公益广告的感染力和社会影响力具有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电视公益广告应当讲求传播艺术。  相似文献   

11.
声画合一,是电视新闻区别于其他新闻话语的本质特征之一。本研究以中英文电视新闻报道为语料,从符号学的视角出发,对电视新闻中的图文符号意义及其指称关系进行解析。结果表明:图文之间往往通过图文共指,形成意义连贯、具有报道价值的新闻语篇。新闻中的有声文字通过指示语、时态、人称等手段指称电视画面中的图像,起到锚定、接力图像信息的作用。同时,图像信息通过方向指示、画面特写、蒙太奇等表现手法来指称有声文字,起到示例、延伸或凸显文字信息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以评价理论为框架,以英语学习者口头叙事为语料,从主体间立场的角度对英语学习者口头叙事作评价分析。分析结果显示,评价人物的口头叙事中英语学习者使用最多的评价资源是态度,其他依次是介入和级差。在此基础上,指出评价资源的选择与阐释带有历史与文化的价值取向,不同性别的英语学习者在选择评价资源的种类时存在差异。进而提出,虽然学习者在口头叙事中有意或无意地使用了部分评价资源,总体看来使用情况并不完全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3.
当今高校英语教师意识到了运用多模态手段进行英语教学的重要性。多模态教学模式普遍受到学生和教师的欢迎,对提高英语教学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多模态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没有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因此本文以多模态话语理论、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旨在构建适用于目前英语教学改革中所涉及的语言、图像、声音、动作等多种手段和符号资源构成的多摸态教学模式,推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工作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4.
词汇的评价潜势和语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词汇语义中描述意义和评价意义的组合情况,把词汇大致分成三类,即一般评价词汇、具体评价词汇和描述性词汇。分析这三类词汇的评价潜势,可以发现评价理论对它们的评价潜势估计不足。要充分揭示词汇在具体语篇中的评价功能,必须着眼于语境中动态构的评价意义,而不仅仅是编码在词汇语义中的评价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以旅游宣传册为代表的评价资源在旅游推广语篇中的话语功能,可以从评价体系中的情感、鉴赏和级差这三个范畴来考察。这些功能体现在对旅游目的地价值的评价中,借助以下手段:情感的隐性和显性表达、审美评价,通过强化体验范畴之边缘或强化词义的语言手段来放大。因此,在促销性旅游话语中,通过对评价意义的反复来构建韵律,并在情感和审美上对整个文本进行渲染,可以提高旅游目的地的感知价值。  相似文献   

16.
以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为框架,从及物性系统、主位系统、评价性词汇三方面讨论历史语篇的概念意义、语篇意义和人际意义是如何通过语言建构的。讨论结果表明对及物性系统中过程动词、参与者和环境成分的分析有利于识别历史语篇的概念意义,识别历史事件内容和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以及历史事件行为者之间的权利关系;对主位推进、主位名物化和主位中连词的分析有利于辨别历史语篇的语篇意义,揭示历史语篇连贯的本质;对评价性词汇的分析有利于理解历史语篇的人际意义,理解历史语篇中作者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判断和立场。应用系统功能语言学指导历史语篇分析对提高英语学习者在历史学科领域的读写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语篇对话视角的介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评价理论是系统功能语言学在人际意义研究上的新突破,它关注用于协商社会关系的语言资源和态度表达。通过对语篇对话性的介入分析,考察介入系统的操作过程以及语言为之提供的资源潜势,可以看到,作者通过充分运用介入策略,可增强对读者的人际操控,实现交际双方的有效互动。  相似文献   

18.
以评价理论为指导,探讨话语评价系统与大学英语读、写教学的关联性意义,提出评价理论运用于大学英语教学的价值取向。通过读、写教学语料的分析,揭示了话语评价资源在彰显人际意义方面的作用,获得了话语评价资源理论渗透语言教学,有利于提升语言理解和语言输出质量的教学启示。当前,大学英语教学以培养学生较强的英语应用能力为核心目标,评论理论介入大学英语教学无疑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英汉问候语的文化语用阐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问候语是人类交际中普遍使用的语言现象.这种看似简单、且已模式化了的言语交际形式富有深刻的社会文化内涵,具有历史文化特性.同时这种交际形式的特殊性在于,其字面意义远不及其表达的情感意义和社会规约意义重要.文章在回顾国内外对问候语的社会文化阐释的基础上,从共性角度,探讨了英汉问候语的当代变迁和问候语的语用功能,并在最后重点探讨问候语的礼貌等级及其制约因素的关系,认为人们使用不同礼貌等级的问候语是受到社会因素、环境因素以及交谈者的心理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20.
教师评估中的消极心理效应及其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评估过程中容易出现首因效应、光环效应、从众效应、类群效应、定教师评估中的消极心理效应及其调控势效应、应付效应和焦虑效应等消极心理效应 ,可通过加强评估前的思想发动、提高评估人员素质、加强评估过程管理、改进评估方法技术和灵活反馈评估结果等方法措施加以适当调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