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闻韶,是一个世界,口渴,是一个世界”,是鲁迅杂文《不知肉味和不知水味》里揭示主题的一句精辟语言。鲁迅这篇杂文写于一九三四年八月底,收在《且介亭杂文》集。一九三四年是我国内忧外患深重的一年。日本帝国主义要变中国为它的殖民地,这时已把侵略的魔爪从东北伸向华北。蒋介石反动派则执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反革命政策,疯狂地对我革命根据地进行第五次“围剿”。这一年旱灾遍及十六个省三百六  相似文献   

2.
<正> 我省女作者邹人煜的杂文由安徽人民出版社结集出版了,是为《紫千集》。“紫千”是作者早年常用的笔名。作者在集子的《后记》中谈到,在搜集自己杂文的时候,她想起了许多往事,不禁百感交集。“文革”一开始,因为三四篇杂文,作者被打成了黑帮,戴上了“反对大跃进”、“讽刺党的领导”,“影射毛主席”等吓人的大帽子,受到了公开批判。这几篇给作者带来厄运的杂文均收在《紫千集》中,即《由学骑自行车而引起的》、《笑话之中有文章》、《无益的赞美》诸篇。打开集子,我一气翻阅了这几篇杂文之后,亦不禁  相似文献   

3.
(一) 作为一种现代的文学样式,鲁迅杂文究竟是如何萌芽,如何发展的,研究者们较少涉足这一领域,因而尚有进行综合探讨的必要。鲁迅曾概略地说过,杂文“萌芽于文学革命以至思想革命”。《新青年》杂志,可以说是现代杂文的摇篮。杂文的最初的开拓者,除鲁迅外,尚有陈独秀、李大钊、钱玄同、刘半农、吴虞、周作人、胡适等。当文学革命发轫时,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和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虽尚属纯议论文,而且留有文言的外壳,但文中所透露的对封建文化的激烈攻战,却是与后来杂文的精神相符的。一九一八年,《新青年》断然改用白话行文,同年四月更增设了专载短评的《随感录》专栏。这就不但使杂文获得了与其战  相似文献   

4.
《国风》是《学衡》杂志的继续,在保持反对新文学运动特色的基础上,强化了抗日的民族主义的思想情感。因《国风》的成员多原《学衡》的作者,此时在中央大学群聚,实际上开始了一个“后学衡时代”。民族主义的思想内涵在这一时期同时表现出鲜明的尊孔倾向。从中央大学的教授群体的活动,可以看出国民党由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后文化政策与文学、学术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在阴森的《龙华集》里,有一篇反革命的奇文,名叫《关于杂文》.这是反党集团"四人帮"中的狗头军师张春桥于一九五八年炮制成功的"大作",洋洋万余言,又臭又长,但却是一篇绝好的反面教材.只要我们稍加剖析,就可以扒下他"正人君子"的画皮,还他以假革命的反革命的真面目.全盘否定鲁迅的杂文  相似文献   

6.
(一) 作为一种现代的文学样式,鲁迅杂文究竟是如何萌芽,如何发展的,研究者们较少涉足这一领域,因而尚有进行综合探讨的必要。鲁迅曾概略地说过,杂文“萌芽于文学革命以至思想革命”。《新青年》杂志,可以说是现代杂文的摇篮。杂文的最初的开拓者,除鲁迅外,尚有陈独秀、李大钊、钱玄同、刘半农、吴虞、周作人、胡适等。当文学革命发轫时,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和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虽尚属纯议论文,而且留有文言的外壳,但文中所透露的对封建文化的激烈攻战,却是与后来杂文的精神相符的。一九一八年,  相似文献   

7.
资产阶级野心家、阴谋家、两面派、叛徒、卖国贼林彪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孔老二的信徒,他口头背诵马列词句,实际奉行孔孟之道,什么“凡事勿做绝了”呀,、什么“中庸之道……合理”呀,都是反对和攻击马克思主义的斗争哲学的黑货,是早已被鲁迅批驳得臭不堪闻的破烂。重读鲁迅的《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见《坟》),这篇著名杂文,对于揭露和批判林彪贩卖“中庸之道”、攻击马克思主义斗争哲学的反革命罪行,是很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8.
20世纪90年代以来,“民族主义”成为学界的热门话题。但大都是将民族主义作为一个政治文化的概念展开探讨。黎跃进的新著《东方现代民族主义文学思潮发展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3月出版,以下简称黎著)则将视野集中在东方现代文学中的民族主义思想和创作,从大量的文化和文学文本的梳理中,概括、提炼出“东方现代民族主义文学思潮”的概念,突破个别作家民族意识,或某一区域文学民族主义思想研究的狭窄格局,将亚洲、非洲地区文学作为一个整体,系统探讨19世纪中叶以来150余年间东方现代民族主义文学思潮的演变发展,同时展示其发展中的丰富性与多样性,拓展成一个新的学术领域。  相似文献   

9.
鲁迅的杂文多是讽刺艺术的精品。杂文作为新兴的文学形式,是萌芽于“五四”文学革命与思想革命时期,经鲁迅的倡导而不断滋长、繁茂的。鲁迅以自已的杂文创作显示了这种新兴的文学形式的灵活、丰富多彩和强烈的战斗性。鲁迅前期的杂文集《坟》(收1907年至1925年的论文23篇,1927年三月出版),就以其对黑暗现实的猛烈进袭,以其洞幽烛微的深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现代杂文史上,鲁迅与瞿秋白都是杰出的杂文作家,他们的杂文,是两块可以互相媲美的文艺瑰宝,值得进行一番比较。 《“友邦惊诧”论》是鲁迅杂文代表作之一,《一种云》则是瞿秋白杂文的代表作,两篇杂文在解放后都曾先后被选入中学语文教材,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的名篇。本文便试图通过这两篇杂文的比较说明鲁迅杂文与瞿秋白杂文的异同。  相似文献   

11.
活剥历史,古为“帮”用,为“四人帮”篡党夺权大造反革命舆论,是梁效、康立之流一贯使用的卑劣手法。在他们刮起的那股批“宰相儒”、批“现代大儒”的妖风中,康立带头炮制了一篇《汉代一场儒法大论战》的黑文,无中生有地把汉代的著名政治家霍光打成“汉代奴隶主残余势力的思想代表”,“盐铁会议上贤良文学的黑后台。”接着梁效也抛出了一篇《读<盐铁论>》的黑文,变本加厉地把霍光打成“因循守旧、顽固不化”的“大儒家”,  相似文献   

12.
《“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写于一九三○年四月十九日,最初发表在《萌芽月刊》第一卷第五期上,后来由鲁迅收入“比较锋利”的《二心集》中.一九二七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以后,原来依附于北洋军阀的“新月派”看到封建法西斯王朝的建立,蒋介石一时得势嚣张,便立即改换门庭,于一九二八年三月创办了《新月》这一反动刊物,积极充当新军阀蒋介石反革命文化“围剿”的急先锋.“新月派”的干将梁实秋,在一九二八年六月号的《新月》上抛出了《文学与革命》一文,竭力鼓吹地主资产阶级“人性论”和“艺术至上论”公开断言:“文学是没有阶级性的”,而“人性是测量文学的唯一标准.”并露骨地诬蔑工农群众和颂扬人民公敌蒋  相似文献   

13.
钱基博的《现代中国文学史》蕴含的民族主义思想,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承接晚清“经世致用”观点而来的文化民族主义思想;独特的“现代中国文学”观与开放的世界民族主义思想;介于自由主义与国家主义之间的政治民族主义思想。钱基博民族主义思想所表现出的这种多歧性与复杂性,究其原因,在个人层面,是其一代人所受到的传统儒学教育的烙印与近代西学的影响二者间的剪不断理还乱的交错缠结;在社会层面,则是近代中国社会的政治转型与文化转型不同步的时代背景。  相似文献   

14.
读者平话     
《社区》2003,(16)
湖北襄樊读者郭力钧同志来信,建议开个《社区文学》专栏,以展示“社区人的文采”。这是个好主意。我们有志于此久矣,只是人手不够,一时难以实现。为不负众望,我们分别在《读者平话》和《浏览》中发表一些文学作品。“杂弹”中的杂文是文学,不必说了,前已发诗两首,这期发散文一篇。以后还要不间断地发一些短篇小说、报告文学、特写、散文、随笔、游记等作品。欢迎投稿。  相似文献   

15.
本期在孙中山的研究方面刊登了彭树智教授的《孙中山与亚洲民族主义思潮》一文,此文与上期发表的张岂之教授的《孙中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思》一文虽然探讨的角度不同,但人们不难从中看出,孙中山的思想深深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本文是作者近著《现代民族主义思潮》一书中的一章,主要研究了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在亚洲民族主义思想史上的历史地位。作者从世界历史一体化的宏观史学角度,考察了孙中山民族主义的特征,比较了它同甘地主义、凯末尔主义的异同,探讨了它对苏加诺主义的影响,认为它以“革命民主型”的风貌而置身于亚洲民族主义思潮之林。孙中山民族主义之所以具有“革命民主型”的风貌,在于孙中山是顺应世界进步潮流的“与时俱进”的革命民主主义者,在于他有广阔的世界眼光,同时,也在于他始终根植于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文化基础之上。他的“大亚洲主义”就是坚持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反对“西欧中心”和“世界主义”的反帝的民族主义文化观。这种文化观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政治观,与整个民族主义融为一体,超过了同时代亚洲的民族主义政治家和思想家的水平。  相似文献   

16.
《答国际文学社问》(收入《且介亭杂文》,以下简称《答问》)是鲁迅后期的一篇重要杂文。在这篇不满五百字的短文中,鲁迅热情地歌颂了列宁领导的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并严正宣告:“我确切地相信无阶级社会一定要出现”,态度鲜明,气势磅礴,充分体现了一个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的革命精神,至今仍不失其强烈的战斗意义和鼓午作用。关于《答问》的写作时间,《且介亭杂文》中并未署明,但历来认为作于1934年3月23日,理由是“据手迹”。①最近我们发现,事实并非如此。  相似文献   

17.
鲁迅先生为什么写这篇《女人未必多说谎》杂文呢?正如分析鲁迅这篇文中引用杜甫《北征》称其“敢说”的茅盾在评论开头所说:“是驳斥韩侍桁的。韩早年依附鲁迅,……在白色恐怖严重时,他变节了,同国民党的文化特务有关系。”  相似文献   

18.
鲁迅的《文学和出汗》与《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两篇驳论性杂文,结构基本相同。但是,一切事物都有复杂性、多样性。在深入批驳这一层次里却显示出了它们的差异性。《文学和出汗》一文中,作者从谬论论据方面“突破”以后,就进一步提出了一个反问:“而且,人性是永久不变的吗?”从而把批驳的锋芒指向谬论的核心。紧接着文章以人类进化史常识、出汗的生理现象和英国的文学发展史三个事实进行分析归纳,雄辩地否定了“人性是永久不变”的荒谬观点,这种方法就是一般所谓的直接  相似文献   

19.
资产阶级野心家、阴谋家、反革命两面派、国民党特务分子张春桥,早在三十年代就充当国民党反动派的忠实鹰犬,王明投降主义路线的追随者,“四条汉子”麾下的一员凶悍打手。最近,在深入揭批“四人帮”的斗争中,我们又发现了张春桥反革命生涯的又一份罪恶见证,即继《我们要执行自我批判》发表后炮制的另一篇黑文《〈作家〉读后感》。一九三六年三月,张春桥化名狄克,拋出毒汁四溢的《我们要执行自我批判》一文,声嘶力竭地叫嚷“建立了国防文学底路线”。张春桥的这一卑劣伎俩,理所当然地受到鲁迅的  相似文献   

20.
一种文体的产生,首先是基于社会的需要。鲁迅的杂文“萌芽于‘文学革命’以至‘思想革命’”①,它是为适应五四运动、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中、作为一种革命的思想武器、文艺武器而出现的。鲁迅战斗的一生中,写了大量的杂文,据不完全统计大约有700篇,共130多万字,收在16本杂文集中。他的前期杂文包括从1918年至1927年以前的作品,收编为然风火《坟》、《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四个集子、共128篇,另外《集外集》和《集外集拾遗》中还收有这一时期的杂文物余篇。总计前期杂文达170篇左右。关于杂文,鲁迅曾多次论述过,在《且介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