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非典"前后上海市民生活卫生习惯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的春天,“非典”的突袭使多年没有遇到过烈性传染病的上海市民对生活卫生习惯的重要性有了前所未有的重视。而今虽然“非典”已在上海偃旗息鼓,但它留给我们的思考却是沉重的。且不说深层观念上的影响,就是日常生活卫生习惯方面,它也留给了我们丰富的启示。经历“非典”的考验,上海市民的生活卫生习惯、公共卫生意识是否有所改善?“非典”前后变化程度如何?不同人群卫生习惯变化程度有何差异?对这些问题的探究将会是十分有意义的事情。为此,我们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新华临床医学院的暑期社会实践课题组于2003年夏季在上海的医院、社区、敬老院、公园、图书馆、书店、学校等多处随机调查了上海市民997人,并通过采访居委会干部、环卫工人,进一步从侧面了解现况,对“非典”前后上海市民生活卫生习惯进行了一次实证调研。  相似文献   

2.
在抗击非典的日子里,辽宁举全省之力,万众一心,协调配合,群防群治,构筑起防治非典的道道防线,终于使这一恶魔在四千万人民面前低下了它肆虐的头.  相似文献   

3.
楚艳静 《探求》2003,(5):59-63
非典这一严重疾病对我国的经济、政治、社会以及人们的心理造成了重大影响,暴露了我国社会体制的诸多缺陷。但挑战与机遇并存,非典事件也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启示,蕴藏着极大的发展机遇。针对非典对我国社会的双重影响,我们应该客观、辨证地分析问题,主动积极地化不利为契机,取得抗击非典和经济发展的双重胜利。  相似文献   

4.
通俗历史读物,在历史知识的普及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民众对历史的认知,大多来自通俗的历史作品.所以,要重视历史教育,发挥历史学的科学功能和社会功能,通俗历史读物是绝对不能忽视的.写好通俗历史读物,并非易事,需要作者具备多方面的素养.这里谈谈"史义"对通俗历史读物写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欧洲一体化进程中的"反一体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欧洲一体化的演进,反对、抵制一体化的思想与行动一直此起彼伏,反一体化伴随着一体化进程的始终."反一体化"活动主要在国家、政党和民众三个层次上展开,遍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其动因主要在于一体化进程对利益的重新分配所引发的复杂利益冲突和传统主权观、民族主义思想与一体化现实之间产生的尖锐对立."反一体化"对一体化进程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一方面它是一体化前进的阻力,另一方面又对一体化的发展产生了建设性的影响,使一体化能够相对稳定地向前迈进.反一体化将长期存在,并在欧洲一体化的未来发展中继续发挥自身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杨君 《社科纵横》2003,18(4):38-39
本文对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常见词汇"阿练"、"练师"的适用范围、含义进行了分析,指出前者有一个重要用法长期遭到忽略,即为民间对僧人的称谓,后者则主要用作对道士的称谓.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两个称谓在词义上的一致性,以及由此所反映的中国普通民众对于佛道二教等同视之的心态.  相似文献   

7.
"五贤帝"治下的罗马帝国向来为西方史家所称道.此间,帝国内部繁荣,边境安宁,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五贤帝"治军成效显著.虽然五位皇帝在位期间推行的军事政策不尽一致,军队的军事任务亦存在差异,但都通过不同手段、方式保持了军队的稳定,为帝国繁荣提供了保障."五贤帝"治军主要体现在对军团和近卫军的治理.因"五贤帝"治军有方,使军队能够履行自己的职能,或对外征伐,或固守边境,甚至帝国历史上作恶多端的近卫军也未得兴风作浪之机.军队稳定与帝国稳定成正比,这一时段的历史可资证明.  相似文献   

8.
一、西力东渐背景下清季"华夷"观念的结构性变动 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走上历史舞台时,即明确意识到"华夷"观念乃是其反满革命的利器.他们试图以传统的华夷之辨"激动种姓",号召民众,认为"今之满洲,本塞外东胡.昔在明朝,屡为边患.  相似文献   

9.
黄立 《社科纵横》2006,21(1):48-54
全面了解直接与刑事证据打交道的司法工作人员对于建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认识和评价,是很有意义的。对警察、检察官、法官、律师和普通民众所进行的调查,充分显示了他们对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看法和预期。  相似文献   

10.
2003年4月,经过紧张的筹备,北京惠泽人咨询服务中心的“天使家园”热线终于开通了。“非典”时期由民间机构开设的心理支持热线,这可能算是第一家。想想那时,作为一名“老”志愿者、心理咨询员,能为抗击“非典”间接出一把力,心里总感受到了一种恒久的塌实和自豪。从热线开通的那一刻起,电话铃声就没有停止过。没有想到的是,为医护人员和他们的家属开通的热线,来话者多数是报名做志愿者的。一位下岗的司机师傅,他的车“全天听从调遣”:一位做报纸发行工作  相似文献   

11.
张丽红 《社科纵横》2012,27(12):108-110
互联网的发展为民众提供了舆情表达的重要平台,但不良网络信息的传播却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或加剧了舆情危机,加强网络舆情危机的应对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2.
"和"的思想是中国历代志士仁人为之奋斗的崇高理想也是中国传统哲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领悟中国传统哲学中"和"的精神,发扬光大传统哲学之"和生"、"和处"、"和立"、"和达"、"和爱"原理,建设和谐文化,对民众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和手段.研究中国传统哲学中"和"思想的价值,对于当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哈特作为新实证主义的法学代表,立足于英国的司法现状提出了著名的"法律规则说"。该学说得以提出是在批判奥斯丁的"法律命令说"基础之上,并运用日常语言哲学的分析方法而形成的。哈特从规则的"内在方面"阐述了义务的真实含义,区分了"被迫"与"义务"的概念,从而厘清了"法律命令说"的错误。文章认为该学说的主要贡献可以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即引入语言哲学新方法、采取内在观点新视角、激发论战与回应、倡导法治国家的规则之治,其理论贡献对于我国法制建设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无直接利益冲突"是我国近年来频发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冲突样式."无直接利益冲突"的结构性根源是在市场规则形成过程中的种种不公正和利益矛盾的积累以及目前在资源分配领域起主要作用的市场规则和扶持法则没能有效容纳社会转型中分化出的各种阶层和社会生活的所有领域,这两者相互作用共同从根源上导致了各种矛盾和冲突得不到有序的化解.要从根本上消解"无直接利益冲突"隐患,就需要在改善社会支持体系的基础上实现市场规则和扶持法则的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15.
"慎刑"是中国传统法具有和谐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能达到缓和阶级矛盾,维持政权稳定的作用。"宽严相济"是当前我国具有社会主义法制特色的刑事政策,对于化解社会矛盾、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维护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等方面有重要作用。"宽严相济"与"慎刑"存在历史的相通性,宽严相济的传统文化基础是"以人为本"和"德法兼济",而传统社会实现社会稳定、长治久安的法律手段即是"慎刑"。"慎刑"在立法层面上体现为"刑罚世轻世重",在司法层面上体现为程序上的严谨及人伦观照。"慎刑"促进了中国古代社会的稳定及政权的长治久安,对当前"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立法及司法实践也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民进党推行"教育台独"是为其"政治台独"服务的,其核心是"去中国化"。文化认同是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台独"冲击岛内民众的文化认同,必然影响民众的国家认同。认同中华文化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教育台独"就是要破坏这个基础,比"政治台独"更具欺骗性。  相似文献   

17.
党校是培训、轮训党的领导干部的主阵地,在抗击非典型肺炎的斗争中,保持党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工作秩序至关重要。党校的行政部门和党务工作者,重要的是处理好防治非典与抓好稳定的关系,保证教学秩序和工作秩序的正常运转。尤其要做到“三发挥、三保持”:一是发挥“桥梁”作用,引导全体学员和教职员工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要把党中央、省市委以及校委的重要  相似文献   

18.
王蕾 《求是学刊》2008,35(3):89-94
为把握宪法平等规范的动态意义,文章从适用方式的角度界定.原则",借此指出宪法平等规范自身并非一个原则.作为原则的乃是"相同情况相同对待"与"不同情况不同对待"这两个平等规范的子项.宪法平等规范的确切含义由这两个子原则在具体情形下的权衡而定.从原则的视角出发.平等规范的动态意义能够得到融贯一致的解读.  相似文献   

19.
一、<大义觉迷录>:"华"、"夷"新辨 顺治、康熙两朝,虽对满、汉冲突多有调节,却终究难以消弭传统"华夷畛域"的文化与心理区隔."华夷之辨"观念下,汉族民众反清复明运动的涌动,成为危及清初统治的重要隐患,康熙帝晚年就曾担忧王朝的统治"若有变动,或在中国(指中原内地--引者注),蒙古断无此虑"[1].这种担忧并非毫无道理,数年后发生于雍正六年(1728)的曾静案,就为此作了极好的注解.不过,这次事件也为清朝统治者对传统"华夷"观念进行新的审视与自我表达,创造了契机.  相似文献   

20.
语言与社会结构互为建构的关系表明,作为民众话语重要形式的歌谣,不仅记载了民众"外在的"生活,也隐藏着他们"内在的"精神世界和生命体验.通过对舟山歌谣的总体性分析不难透视出近代舟山民众的生命意识:基本格调为沉重悲苦的生命体验;童年、爱情生活与节庆之中短暂的生命欢愉;顺应自然的时间意识和混沌的历史意识;顺应自然的死亡观、灵魂不灭的现念和祖先崇拜;"男性主宰生存、女性主宰生活"的两性关系模式等.同时,歌谣这一民众话语折射出的民众精神世界和生命体验,再现了近代舟山民众的社会生活和文化心理,提供了一个观察社会变迁的微观路径,也提供了一个反思主流话语的参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