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鄂伦春族自古就是我们祖国民族大家庭的成员之一,解放前由于受三座大山疯狂的掠夺、剥削、压迫,使他们的社会经济还处于极端落后的发展阶段,尚保留着游猎经济和原始公社的残余,基本上处于比邻公社发展阶段。 鄂伦春人的原始公社在十七世纪中叶前,尚处在家族公社的发展阶段,但由于生产  相似文献   

2.
论驯鹿鄂温克人的兽皮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活在大兴安岭中的驯鹿鄂温克人是鄂温克族中的独特群体,千百年来一直以饲养驯鹿和森林游猎为生。他们在特定的自然环境、特殊的生存条件以及特有的生产生活中,创造出了适合于他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兽皮文化。  相似文献   

3.
新兴县坝塘村位于县境东部边陲,毗邻开平市大沙镇,全村人口超过4000人。解放前,坝塘村设有初中和完全小学,名为兴育中学。1941年我地下党樊明、徐云、崔单峰等多名共产党员以教学为名,开展抗日宣传救国活动。1942年坝塘村成立地下党支部。1946年2月,中共新兴县委机关所在地就在兴育中学。解放前,兴育中学参加地下党、游击队的有刘育荣等100多人。80年代新兴县志把坝塘村誉为“革命摇篮区“。坝塘村最近发现有39名儿童因早年患  相似文献   

4.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拉祜族的传统生态伦理思想是其特有的自然生态环境以及在环境中产生的游猎游耕生产生活方式的产物,反过来,这种生态伦理思想又指导着游猎游耕生产生活实践。  相似文献   

5.
连国良 《源流》2012,(7):53
广东大埔县老促会在省、市老促会指导和支持下,从1994年开始坚持争取资金为解放前牺牲的烈士后裔发放助学金。17年共发放烈士后裔助学金50多万元,受资助的学生达400多人。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实证出发,追踪朦胧诗先驱们在“文革”时期的阅读经历,发现他们从解放前的旧版图书、尤其是当时出版的“内部读物”,同时通过地下沙龙、文学聚会等活动,多渠道、多方式地接触到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朦胧诗先驱们这种在非常时期的阅读经历,构成一种新的文学背景,影响到他们的创作中。  相似文献   

7.
河南省蒙古族来源试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蒙古族是我国北方民族。根据1982年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统计,地处中原的河南省却有蒙古族居民40196人。他们的先祖何时何故定居河南,在历史上有何贡献,实是蒙古史研究中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但因他们世代与汉族人民杂居共处,解放前在公开场合又多讳言其族属,史料十分缺乏,其来源与历史晦暗不明,难以稽考。我们根据调查、方志、碑刻、家族谱牒等资料,并参诸正史,对河南蒙古族来源作一初步探索和推测,不妥与错谬之处敬希  相似文献   

8.
龚克昌同志在《(天子游猎赋)辨》(见《文学遗产》1983年第3期,以下简称龚文)一文中,认为《文选》所收司马相如《子虚赋》和《上林赋》,应称为《天子游猎赋》,萧统不应该把它分成两篇,并认为除《天子游猎赋》之外,司马相如还另有《子虚赋》和《上林赋》。对龚文这些看法,笔者不敢苟同。今不揣鄙陋,粗陈浅见,既与  相似文献   

9.
开封市是一个具有三千年悠久历史的古城,也是少民族与汉族长期共处的历史名城,有回、蒙、满、壮等二十一个少数民族,人口近五万五千人。解放前,由于阶级压迫和民族歧视,少数民族政治上无权,经济文化相当落后。他们大多住在荒凉地区,从事被人瞧不起的职业,过着十分贫困的生活。 满蒙族聚居在开封城西北边很偏辟的里城大院、里城南门和文昌后街。他们靠挖煤土和  相似文献   

10.
拉祜族有35万人,大部分聚居于云南省思茅、临沧、西双版纳三个地区(州)境内的山区,迄至解放前,还停留在锄耕和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耕作阶段。他们的农业祭祀和丧葬习俗,对于学术研究颇有参考价值,这里略作介绍。 一、农业祭祀 由于各种自然现象对于农业所起的作用不同,因此,在宗教祭祀中,其地位也就各不相同。山地、森林与他们的生产和生活关系极为密切,因而他们对山地和森林的祭祀极为重视。在拉祜族村寨周围有一片生长茂密的,被拉祜族人称作“尸泥”(神树)的树  相似文献   

11.
恰喀拉人是清代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与满族有着共同的种族祖先。清代恰喀拉人处于氏族社会阶段,有语言无文字,信仰萨满教,游猎于乌苏里江以东、锡霍特山脉及滨海地区。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境内的恰喀拉人作为独立的族体不再存在,俄罗斯境内的恰喀拉人则被称为乌德盖人。  相似文献   

12.
黎族合亩地区,北靠五指山和鹦哥岭,南有九曲岭为屏障,峰峦陡峻。由于道路崎岖,山河阻隔,加之历代统治者采取隔离和封锁,造成这一地区的经济发展长期处于停滞状态。解放前夕,这个地区已不足一万五千人,仅占黎族总人口的4%。他们分布在保亭、乐东、白沙等三县毗连的二十四个乡。  相似文献   

13.
《子虚赋》是汉赋大家司马相如的第一篇作品 ,现已亡佚。本文在考察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认为 ,《子虚赋》是为讽谏梁孝王的奢靡游乐而作 ,内容取材于梁地风物、梁孝王的奢靡状况和游乐场景等 ,以梁孝王游猎为主线 ,以子虚乌有对答的形式展开 ,虽与《天子游猎赋》的行文形式差不多 ,但内容截然不同  相似文献   

14.
羌族是我国民族大家庭中具有悠久历史的兄弟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茂汶羌族自治县,以及汶川、理县、松潘、黑水、金川等县,与茂汶县东北部相邻的绵阳专区北川县也有少数羌族。大约有八万五千多人。解放前,羌族虽已进入封建社会,但作为意识形态的宗教,却停留在原始宗教的延续阶段。这对于研究原始民族的宗教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也是研究民族学的重要材料。本文仅就解放前羌族原始宗教的产生及特点,提出一管之见。不妥之处、请同志们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5.
汉景帝、汉武帝之世,正是中国历史由分封制走向郡县制的关键时期。"七国之乱"爆发,迫使汉帝国寻找削弱诸侯王的有效途径。司马相如用当时流行的赋体创作了长篇巨制《天子游猎赋》(即《子虚上林赋》),歌颂汉天子对诸侯王的征服,歌颂汉帝国的统一、强大、文明和昌盛,反映了历史转折时期的面貌,因而甚得汉武帝青睐。司马相如因此成为汉赋的代表作家,也成为赋体文学的代表作家,被后人尊为"赋圣"。司马迁等人褒扬相如赋与《诗经》一样具有讽谏精神,扬雄等人却指责相如赋"劝百讽一",失去了讽谏之义,其实都没有领悟到《天子游猎赋》宏大的政治主题。  相似文献   

16.
白族的一个支系那马人,绝大部分居住在云南省澜沧江两岸。兰坪县是那马人的主要聚居区,有三万五千多人,分布在营盘、石登、中排、河西、兔峨五个公社。那马人祖先刚定居澜沧江地区时,还停留在父系家庭公社晚期阶段。到解放前,在澜沧江两岸边远山区的那马人还保留了父系家庭公社较多的残余;兔峨地区的那马人已处在封建领主段氏土司的统治之下,进入早期封建社会;其它地区的那马人普遍进入地主经济。这反映了那马人内  相似文献   

17.
敦煌石室奴婢马匹价目残纸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图书馆藏敦煌石室奴婢马匹价目殘纸一叶,是研究唐代西北地区社会经济和阶级状况的重要历史资料。此纸原为某画家解放前至敦煌临画时所搜集,长期保存在私人手中,未经刊布,知道的人不多。今略加介绍,并附上个人初步研究的一些意见,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川西北若尔盖县是藏族的聚居县,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沿地带,总面积一万半方公里,平均海拔三千五百公尺左右,气候属于寒温带区,植被是亚高山草旬。全县人口五万三干多人,藏族四万二干多人,占百分之八十。县辖十七个乡,六个牧场。若尔盖解放前没有县的建制,它包括若尔盖十二部落和包座七房,社会形态属于封建农  相似文献   

19.
鄂伦春族舞蹈,鄂伦春话叫“鲁热格尔格”。有的地区又有叫“吕日格仁”(即歌舞)。 鄂伦春人民不仅喜爱赞达仁(唱歌),也喜爱鲁热格尔格。他们在长期原始游猎生产过程中创造了各种民间口头文学,也创造了鄂伦春民间舞蹈艺术。 鲁迅先生在《初民颂神抒情的歌舞》中说:“在昔原始之民,其居群中,盖惟以姿态声音,自达其情意而已。……复有巫觋,  相似文献   

20.
《千唐志斋藏志》有1300多件墓志,其中唐代墓志即达1200件。这些唐志绝大部分是民国年间至解放前夕在洛阳城北盗掘出土的。墓主大多数是在洛阳城有宅第的中、下层官僚地主、文人学士和商人,也有少数卒于京城长安或者边远地区而归葬洛阳的。因此,墓志叙述他们的生平事迹对于研究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提供了极为珍贵的资料,尤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