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翻译前积累材料、掌握必要信息是译者圆满完成翻译任务的保证。对红学研究是霍克思译前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本文从霍克思序言中提到的几位红学专家入手,浅析他们的研究理论对霍克思翻译《红楼梦》的影响。霍克思翻译与研究相结合,把红学研究与小说内容融会贯通,敢于灵活地处理译文,用地道的英文译出《红楼梦》。霍克思不仅是一位优秀的翻译家,也是一位颇有见地的红楼研究者。 相似文献
2.
3.
本文针对《红楼梦》几个有争论的问题,提出了作者自己的看法:《红楼梦》是隐射清朝统治腐朽不堪的政治讽刺小说,《红楼梦》创造了现实、神话、理想三个世界,《红楼梦》的作者可能是脂砚斋。 相似文献
4.
日本学者伊藤漱平为《红楼梦》的译介与研究作出了巨大贡献。他对《红楼梦》的考证研究、对中国红学新成果的关注,以及对日本红学动态的把握,都为译介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他运用归化法,在译文中体现出易于日本读者接受的亲切风貌,大力推动了《红楼梦》在日本的传播。伊藤漱平的译介经历与成果对于《红楼梦》的译介具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王国维发表于《教育世界》的《〈红楼梦〉评论》从一开始就受到了学术界的重视。学者们或引用其中的观点重新评价《红楼梦》,或把其作为学术著作加以评论。有的加以痛斥,有的褒扬有加。如果把该文还原于历史,就会发现该文是一篇以中外理论为基础,并与当时理论界紧密结合,批驳偏激,阐明个人理念的学术论文。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文艺批评史上,王国维最先参照西方文艺理论,经由《〈红楼梦〉评论》等文章而建构相对完整系统的理论批评体系,引领着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的潮流与模式。此乃其文学研究"得"之关键所在。然而,《〈红楼梦〉评论》中也存在着严重的错误观点,这些错误观点长期被学界所忽略,这是不正常的。王国维认为《红楼梦》是彻头彻尾的悲剧,与中国人的精神大相违背,就是一个严重的失误。《〈红楼梦〉评论》表现出以西释中批评模式的局限性,此乃其比较文学研究"失"之体现。其研究之"得",启迪我们在重建中国文论话语时,要自觉以中国文论话语规则为主来融会西方文论;其研究之"失",对今日仍盲目套用西方文学理论解释中国文学的批评模式,则具有不可忽视的警醒作用。 相似文献
7.
《红楼梦》研究的现状与问题——兼论"红学"非学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红学"研究存在种种问题."红学"一词可以用,但它不是学术;<红楼梦>研究应纳入到"文学评论"之中;"红学"不是显学,也不应该成为显学.<红楼梦>是中国许许多多优秀古典文学作品中的一部,应该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它.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画论、构图、色彩、技法等几个方面阐述了《红楼梦》与绘画艺术的关系,指出《红楼梦》中表现出的绘画美学思想亦为作者创作整部书的艺术理论基础。文章充分肯定了这种融诗情画意于创作之中的“小说叙述方式”在我国小说发展史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新译〈红楼梦〉》中,哈斯宝以敏锐的感知力和对当时语言的娴熟掌握,成功传递了原作的思想和情感。他的翻译工作是语言上的翻译,更是文化之间的深入交流,不仅丰富了蒙古族文学的内容和形式,扩展了红学研究领域,充实了中国古代小说理论,而且还深刻影响了蒙汉文学关系的研究,为蒙古族文论的发展开创了新局面。哈斯宝是翻译家,更是文化传承、传播的关键推动者。他立足蒙古族文化,接受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促进了蒙古族文学的发展,为蒙汉文学、文化交流树立了典范。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分析《金瓶梅》和《红楼梦》在遵守传统叙事格局基础上所取得的一些突破,特别是对传统拟书场格局和章回小说体制的突破. 相似文献
11.
亚东版<红楼梦>在历史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从始至终都伴随着新红学的进程.标点本是一种新的小说文本,标志着<红楼梦>的新的文本形式的产生,也标志着用现代方法处理小说<红楼梦>文本的开始.胡适在重排<红楼梦>过程中着实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王川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15,(2):5-8,153
民国时期著名的边疆研究杂志《康藏前锋》、《康藏研究月刊》和《康导月刊》,以研究康区为主,兼及西藏及中国其他边疆地区的民族、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宗教、边界等问题,在当时具有重要的社会影响。随着时光的飞逝,目前寻找这三种康区研究杂志的全本,已属不易。近期由四川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的《〈康藏前锋〉〈康藏研究月刊〉〈康导月刊〉校勘影印全本》,虽是对于这三种期刊的影印再版,但却原真、完整呈现了这三大康藏研究期刊的原貌,这对于康藏研究、藏学研究乃至西南区域研究具有重大的史料和学术价值意义。此外,《全本》在编纂体例上具有一定的优势,既是当今史学繁荣的体现,也是推动相关研究继续进步的基石。 相似文献
13.
14.
15.
1897—1916年间,清末民初文坛上围绕着小说界革命问题而对《红楼梦》进行大量讨论,其中,侠人、王国维、管达如、成之、蔡元培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释。这些阐释文章看起来观点不一、视角多元,但其共同点是论者都凭着自身有限的跨文化对比视域,引进启蒙现代性和审美现代性观点,关注《红楼梦》的社会性指向与反传统内容。重点是,在清末民初初步形成的"公共领域"中,《红楼梦》第一次从"社会公义"的角度被阐释,《红楼梦》的政治意义、道德意义、美学意义、伦理意义都在"公共性"的平台上被展开讨论。这是《红楼梦》阐释史上一个重要而独特的文化事件,同时在现代文学发生史上也有着特别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韩小忙教授倾注近十年心力,从事《同音》等西夏字典背注的整理研究,为学术界利用这份文献提供了便利,极大地丰富了西夏字义的研究材料。 相似文献
17.
18.
在《红楼梦》评点史上,清代陈其泰的评点眼光独到,理论意义非同一般。在人物塑造方面,陈其泰提出“瑜亮”论和“伴说”论。“瑜亮”论主张人物刻画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实现相反相成,一举两得,是对张竹坡“抗衡”论的进一步发展;“伴说”论主张一人为主,他者为宾,以宾者接力的方式完成为主人物的形象塑造,技术内蕴更为广大深厚。在人物品鉴方面,陈其泰以“情”为核心深入性格分析,并从“尽人之性”的高度,得出了妙玉乃"世人意外之人"的惊俗之论。这与晚明以来尤其是清中叶文学领域重新认识妇女、尊情贵生的人文精神有直接联系。 相似文献
19.
海明威《在异乡》的叙事艺术和文体风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精通现代叙事艺术”的文体大师,海明威以杰出的艺术成就和独树一帜的文体风格著称于世。《在异乡》是海明威的著名短篇小说之一,充分体现了其简洁洗炼、内涵丰富的叙事艺术和语言特点,从叙述视角、叙事方式和叙述语言等角度分析海明威独特的现代叙事艺术、文体风格和富有感染力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20.
陈寅俗虽无研究《红楼梦》的专文,但在其他论著中,特别是在《柳如是别传》、《论再生缘》等红妆研究论著中却反复提及《红楼梦》。他关于《红楼梦》的论述大致有两个方面:一是在整体评价方面,认为《红楼梦》是大事均有所本的写实之作,后四十回亦为曹雪芹所写,全书结构不够精密等。二是在红校研究方面,经常以《红楼梦》作为参照系,将其所赞颂的历史上的真实女性(如柳如是及《再生缘》的作者陈瑞生)与《红楼梦》所塑造的女性形象(如林黛玉)进行比较,从而寄寓自己追求个性自由和精神独立等诸多情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