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至今仍未获得一个清楚的界定.企业社会责任——企业社会回应——企业社会表现——利益相关者理论——企业公民,这一概念的演变序列清晰地勾勒出了企业社会责任思想的发展过程.卡罗尔所建立的企业社会责任金字塔模型认为,企业社会责任包括经济责任、法律责任、伦理责任和慈善责任,其已经成为最广泛应用的概念.企业公民是国际上盛行的用来表达企业社会责任的新术语.各国际机构与部分产业组织针对企业社会责任发展出相关强化原则.在企业营运的实务中,许多公司从本身的认知出发,逐渐发展公司的社会责任实务.  相似文献   

2.
论文化系统     
对文化系统这一概念的确立我以为也 要取具体、实证的精神。仅仅把文化系统理 解药物质——精神系统是不够的,还必须 作更细致的划分。要从时间—一空间、主体 ——客体、物理——心理这几个系统层次 上来把握文化系统,由此,才能更为全面, 多层次、多侧面地把握住文化的内涵。 时间——空间系统文化具有共时性 和历时性双重特征,任何一个文化系统都 处于由历史(时间)的纵坐标和社会(空间) 的横坐标所组成的时空坐标系中。从时间 意义上看,一定的文化都归属于特定的历 史的时代文化:从空间意义上看,每一种文 化又都属于民族的地域文化。文化…  相似文献   

3.
论日本传统政治文化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文化作为政治学的重要范畴,已在东西方政治学论著中广泛使用。最早提出这一概念的美国政治学家加·阿尔蒙德认为,政治文化是“一个民族在特定时期流行的政治态度、信仰和感情”。对于这一概念的界定,目前在各派学者之间虽有一些  相似文献   

4.
1.战略概念范围的扩展过去,从事战略问题研究的首先是那些具体接触国家外交实力或抽象地探讨这种实力的表现和作用的人。一是高级军事首脑;二是从国际关系各种基本主体的实力地位出发,根据对峙和政治因素建立自己国际关系观念的理论家。迄至本世纪中期,就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而言,战略一词几乎仅仅专用于军事艺术和战争。因此,战略首先与国际关系有关,虽然国际革命运动从一开始就运用这一概念。社会革命与核武器时代给这一概念带来  相似文献   

5.
当今国际社会从未停止过对人权和主权之间张力的反思,"保护的责任"这一概念应运而生。这一尚待完善的概念得到了国际社会和国际法以及国际关系学者的关注和讨论。以国际关系规范理论为基础,可以分析"保护的责任"这一概念的产生和发展成为国际社会一个新规范的过程。本文以中国为例,考察了"保护的责任"在中国扩散的原因以及中国如何灵活地处理这一规范与"不干涉主义"之间产生的张力。由此分析可得,国际规范的创制和扩散是国际社会与个别国家之间互动的结果,而在这一过程中国家本身对规范背后的价值认可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唐代“处士”概念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古代对隐士有多种称渭,皆各有侧重,处士作为古代隐士称谓之一,原意指居处于家中,从未有出仕经历的士人.然而随着隐逸文化的发展,这一概念发生了细微的变化.详细考察唐代处士称谓使用情况,可以看出唐代官制的复杂和处士概念的泛化,同时可窥见唐人价值观的转变轨迹.  相似文献   

7.
现在,关于文化的理论问题已日益频繁地成为意识形态论争的中心论题。不同的宇宙观对现今世界文化进步状况和前景会作出不同的分析、解释和估价。资产阶级的社会学家和哲学家运用文明这一概念从质的方面来说明社会发展的水平和确定社会发展的基本阶段,并将资本主义制度与以前的社会制度进行对比。文明这一概念经常作为划分“文明民族”和“不文明民族”的标志。文明和文化这两个概念常被解释为在基本涵义上是相互吻合的概念。例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从来没有对“阶级”下过定义。从生产资料所有制所引起的利益冲突对阶级下定义似乎是最好的方法。这一概念首先在工业资本主义国家中形成,但许多人认为用它来划分农业国或原始社会的各个阶级是无效的,并会造成误解。罗默提出用购买和出卖劳动力来规定农村每个  相似文献   

9.
本文旨在从根本上探究近年来企业经营的本质,考察在就业意识与购买动机中又逐渐成为议论主题的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哈罗德.马斯洛(Abraham Harold Maslow:1908-1970)的"需求论"。该理论主要由"需求阶层"与"自我实现"这两个概念构成,两个概念存在一定的演变过程。本文重点针对"自我实现"这一概念,按时间顺序进行考察,重新审视马斯洛理论中经营学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一、中国社会工作者专业培训的定位1、题解:中国社会工作与专业培训在我们讨论中国社会工作者的专业培训这一问题之前,理清中国社会工作者和专业培训这两个概念的内涵是必要的。在中国大陆,社会正作者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出现的概念。中国社会工作者协会的建立将这一概念运用于全国范围内,同时也“标定”了一批人——中国社会工作者。  相似文献   

11.
<正> 实证一词在词源学上,包含着肯定、明确、确实等不同含义。在具体的科学研究活动中,实证代表了一种超越或排除了价值判断的纯客观性行为或过程。但是,实证之能够上升为一种具有社会普遍性样式的思维方式,除了必须符合其词源学的含义外,无疑更取决于这一概念的实际运用及其语境背景。只有从实证概念的语义前提出发,分析实证之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出现的从个别到一般的过程,才能抽象出一种可作为一般认识  相似文献   

12.
“现代化”至今仍然是我们民族的追求和梦想。现代化“一方面仿佛是我们未来命运的宣示 ,另一方面也是我们百年未了的悲情刻写。”① 但是我们对我们自己所追求的东西长久以来都不是很明白的。现代化追求的就是“现代性”(modernity)。虽然西方社会比我们更早地开始了现代化进程 ,更早地意识到了现代社会与传统社会的差异 ,但系统地反思什么是“现代性” ,也是晚近才开始的。现代性是一个内涵非常丰富的综合概念 ,它可以从经济、政治、宗教、艺术、哲学多方面来理解。一般说来 ,“现代化”就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进程 ,而“现代性”这个概念用来标志现代社会的根本特征及其与传统社会的本质差别。本文并非对于现代性和现代性问题的专门研究 ,而仅是从学界已经做出的研究出发 ,对这一概念择要描述 ,②以资说明原创文化研究为解决现代性问题提供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中国哲学的历史就是一个从确立现代民族意识(无论是反传统的,还是拥护传统的,其实在这一点上都是民族主义的)到形成现代化的社会意识形态的过程首先是一面民族之镜,一种民族精神的折射;其次也是一面现代之镜,是对现代文明的接受与批判。这是一个现代的形式(现代西方的哲学、科学、文化范畴、政治经济制度)与民族的灵魂(传统文化心理)的冲突与融合的过程;是一个用民族之镜反映与接受现代世界文明的、艰难痛苦的观念转变过程,一个逐步走进现代社会现实之境的、批判性反思性的曲折实践过程。  相似文献   

14.
社会性别——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的中心概念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社会性别这一概念形成于 2 0世纪 6 0年代第二次女性主义浪潮时期。几十年来 ,作为女性主义理论的一个中心概念 ,它在探索妇女受压迫的原因、不平等性别关系的形成以及推动妇女的思想解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 ,这一概念也不断受到来自女性主义内部与外部的批评与质疑 ,受到各种新的思潮的挑战与影响。  相似文献   

15.
“政治体制”这一概念,是将系统论的分析方法运用于现代政治研究的产物,它已为人们普遍接受和使用,但其确切含义众说不一,尚无定论可恃。依笔者之管见,所谓政治体制,是指阶级阶层(首先是统治阶级)、公民等政治主体,通过国家机器、政党、社团(或压力集团)等政治设施,利用法律、政治原则等政治规范和特定的政治文化,实现其价值、利益乃至战略的系统及其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6.
王永义 《探求》2004,(1):15-18
卢卡奇的阶级意识概念是他对历史唯物主义所作的突出的哲学贡献,他在马克思之后第一次强调了历史中的主体——人的因素对历史发展的意义,使马克思主义摆脱了当时盛行的教条主义模式,回到了马克思历史辩证法的传统。阶级意识这一概念的不足之处在于,卢卡奇没有从马克思实践概念的高度来统一阶级意识和阶级行动,没有真正说清阶级意识与客观必然性的关系,因此给人留下了过于强调历史中的主观因素、将理论与实践直接等同的印象,客观上被反马克思主义的唯心主义者所利用。  相似文献   

17.
文化政治三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政治"这一概念20世纪末在欧美开始流行,由于理论传播的时间差,国内学界对于这一概念至今还相对陌生,还有待于深入研究.在笔者看来,"文化政治"概念的内涵非常丰富,从时间上说,它是一种后现代政治;就其表现形态而言,它是一种具体政治;就其重要性而言,它是一种边缘政治;从其世俗性来说,它是一种日常生活政治;就其学理性质而言,它是一种学术政治;就其心理特点而言,它是一种欲望政治;从传统观念看来,它是一种非常规政治;从正统观念看来,它是一种非正式政治.  相似文献   

18.
持续性发展概念最早出现于70年代,80年代这一概念在关于生态问题的国际讨论中起到主导作用,其影响至今未衰。简单地说,持续性意味着“事之维持长久。何事须加以维持——经济、文化、民族、工业抑或生态系统,成为人们的选择目标……”(D.W.皮尔斯:《成本效益分析作为环境政策指南之局限》,第598页)如何利用一种生态系统(如森林和渔业资源)才能保证其长期收益潜力不至于减小甚至枯竭,  相似文献   

19.
试论当代日本政治中的“民族保守主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高洪 《日本研究》2006,(1):35-41
日本正在急速走向全球意义的"政治大国".对此,本文着重思考主导日本政治变化的精神动力,提出"民族保守主义"概念,用以解析当今日本政坛上的主流政治意识,既界定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也与相关学术批评进行商榷.  相似文献   

20.
一、“领袖人物”概念的涵义领袖人物理论的两分法的冲突模式,是在同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学说的自觉的对立中形成的,而且,这种对立的自觉程度,超过了自由主义的集团理论同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对立程度。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家们否定领袖人物这一概念,他们用群众这一概念来同领导干部的概念相对立。然而,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的“领导科学”,却是同领袖人物理论完全相对应的科学,既然从帕累托到达伦多夫的某些领袖人物的理论中,强调同社会变动的经济的和社会的决定因素相比较,政治的因素是第一性的。但是,现代的领袖人物研究决不排斥其他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