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意味着独生子女政策的终结和"后独生子女时代"的开启。但是却既不意味着独生子女人口的消失,也不意味着在"后独生子女时代"中没有独生子女问题。研究表明,目前中国社会依然存在着大约1.7亿独生子女人口,今后一段历史时期中,独生子女人口的规模还会有所增加。而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独生子女父母的养老问题、"失独家庭"问题、亲属关系缺乏问题、以及独生子女文化的社会影响问题等等,是"后独生子女时代"中长期存在且值得重视的研究主题。 相似文献
2.
中国独生子女问题:一个多学科的分析框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独生子女问题具有多重社会属性.现有的独生子女研究在学科结构的分布、研究相互之间的借鉴、理论研究与经验研究的关系、研究对象的确定、研究方法的运用等方面存在不足.本文提出从多学科理论视野出发,从独生子女心理、独生子女教育、独生子女家庭、独生子女与人口政策、独生子女风险与社会保障、独生子女对社会的影响等方面构建多学科视野下的中国独生子女问题研究框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基于对同一城区两个初中班级的跟踪调查,本文考察了中国家长参与的特征以及不同群体在适应上的差异。文章发现,通过资源激活、能力塑造和责任伦理,城区学校在新的教育情势下建构起有关家长参与的话语。家长参与在学校空间的公共事务上发育缓慢,在家庭空间的私人事务上却发展迅猛,不同群体之间差异较大。基于参与意识、参与能力和参与行为的差异,不同群体的家长参与表现为:外来务工群体被唤起教育失败者的经验,采用被动应对的策略;城市普通工薪群体激发出难以胜任的经验,采用模仿依循的策略;中产群体则激活出教育成功者的经验,采用主动建构的策略。由此,家校之间成为阶层运作的重要场域空间。 相似文献
4.
6.
7.
随着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步伐的加快,社会越来越要求其成员是高质量的“社会人”。随着控制人口政策的推行,独生子女日益增多。独生子女能否具备良好的人格特征,能否成为符合社会要求的“社会人”,已成为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社会化是指一个人学习、生活技能和行为规范取得社会生活适应性的过程。对于个人来说,就是使人从“生物人”转变为“社会人”的过程;对于社会,则是维持代际关系、延续文化遗产、形成社会创造力的过程。个人的社会化对个人对社会都是有重要意义的。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童年社会化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为这个时期是人格形成的 相似文献
8.
9.
10.
伴随“独生子女新生代”的出现,有关独生子女教育的话题也开始在人们的饭后茶余接踵而至:独生子女必然是“小皇帝”、“小公主”或“问题儿”吗?为什么“孩子难教,父母难当”的叹息如此普遍?独生子女教育到底有没有规律可循?这大概是大多数独生子女家庭和关心独生子女成长的人们常常萦绕在心头的问题。独生子女因其“独”在无形中放大了自身的价值,抬高了在家庭中的地位,因而强化了为人父母者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态——做父母的几乎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这个孩子身上,几乎所有的父母都梦想孩子们能成为他们所期望的人,成为“出乎其类,拔乎其萃”的佼佼者。在“高期望”的背后也隐含着微妙的补偿心理和攀比心理:一方面,做父母的将自己没有实现的理想寄托在自己的独子或独女身上;另一方面,家长们总倾向于认为自家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独生子女心理健康研究经历了三十年,表现在心理异常、智力发展、人格发展、人际关系、情绪控制等方面取得一些成果,争议并存。目前的研究在角度和方法都有一些成就,但是在关注除了大学生群体之外的青少年独生子女群体、父母对独生子女心理健康的关注度和独生子女父母心理对孩子的影响方面仍然可以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西方学术界出现一种脆弱国家研究思潮。脆弱国家理论主要通过设计一系列的测量指标衡量发展中国家的脆弱程度,以期有助于世界安全和减贫目标。它在西方兴起的主要原因有:一些低收入国家的战乱与贫困现象,发达国家自身的脆弱性问题,全球环境的脆弱性以及由此引发的西方学术思维方式的转变。作为一种新兴的学术思潮,脆弱国家理论也存在标准不清、西方中心论立场、沦为西方国家利益的理论工具等局限。 相似文献
14.
脆弱的团结:对台兴工厂连锁骚乱事件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化正在改变中国的产业结构和劳资关系,在华南地区兴起的大量代工企业中,数以千万计的外来打工者面临外来资本和本地政府的双重压迫,他们基于生存而进行的抗争是一种脆弱的抗争。本文从微观机理上剖析了抗争发生的原因及骚乱升级的机会结构,指出了抗争走向失败或沉寂的社会根源,并以此回应海内外其他学者的观察。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哀伤服务目前还是为大家所不熟悉的新名词。然而,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哀伤服务借助发达的社会工作体系,已经形成了相当的服务规模,我国台湾、香港等地区在这方面也积累了一定经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越来越高,哀伤服务开始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尽管对此服务的需求在时间、程度上因人而异,不尽相同,但同样涉及千家万户与每个社会成员。 相似文献
16.
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自“1980年以来,在每年出生的婴儿中,一孩比例由44.15%缓慢上升到1988年上半年的525%”。①使独生子女家庭大量出现,它将成为21世纪中国家庭的主流。这是人类生育制度史上前所未有的重大变迁,它给家庭带来的变化是多方面的。一、夫妇地位日趋平等,夫妻关系感情化独生子女家庭给妇女带来的变化是巨大的:一方面,计划生育在客观上使许多家庭选择晚育,青年妇女获得了更多的学习时间和发展自己的机会,提高了自身参与社会竞争的能力;另一方面,生育时间大大缩短,工作时间相应增长,妇女不再把养育子女作为自己人…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哀伤服务目前还是为大家所不熟悉的新名词。然而,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哀伤服务借助发达的社会工作体系,已经形成了相当的服务规模,我国台湾、香港等地区在这方面也积累了一定经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越来越高,哀伤服务开始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18.
上海独生子女的社会适应问题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苏颂兴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97,(2)
实行计划生育后的第一代独生子女今天已经进入了青年期,他们面临继续升学、劳动就业、恋爱婚姻等一系列人生发展的新任务。本文以一项大型调查为基础,论述了成人后的独生与非独生子女不存在本质性差异,同时也客观分析了他们在社会适应过程中存在的社会交往、职业适应、社会责任、消费行为等新问题,提出了制订《青少年劳动法》、实施“以群治独”战略、完善成人意识教育等对策。 相似文献
19.
世纪交替的时刻已经进入倒计时,相比于上一个世纪之交的百年衰落与无尽屈辱,今天的中国人没有理由不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欢欣鼓舞,意气风发地步入新时代。但是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主题与变奏,每一个时代的人们都有属于自己的悲欢与梦想。平心而论,市场经济时代的中国公众尽享了改革开放带来的成果,在安然地接受着一切好处与实惠这后,心理天平的震荡与倾斜开始了──公众中日渐滋生蔓延着恐惧贫困的心理,它并不是狭义上的无米下锅、“钱”关难度,而是一种融合了对过去值得回味的无竞争、平静似水的日子的眷恋、对现实无法适应的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