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郑宜庸 《东南学术》2005,(6):145-150
不同的社会期待造就了观众角色身份的多重性,本文将观众角色细分为作为观看者的观众、作为表演者的观众以及构成剧班的观众群三种类型,并分析群体规范对于个体观影心理的影响,以及观影的社会文化意义与功能是如何得以共享、维护。  相似文献   

2.
元杂剧通常被分类为爱情剧、社会公案剧、家庭剧、神仙道化剧等,而大量的家庭剧和爱情剧之中,常常出现这样一种配角人物——丧夫、无亲无故且带着子女的老妇人角色。这类女性的形象,可以称之为"寡母"。她们的形象无论是在人物语言上、身世遭遇上、性格特点上甚至剧情线索的发展上都呈现出种种类型化的特点。通过分析考察这类角色在作品中的表现形式,可帮助我们从侧面认识作者在传统文化背景下的一种创作心态,也有助于理解当时社会关于这类女性的认识状况。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韩剧凭借其唯美的画面、浪漫的剧情、精美的制作成为中国观众追捧的热点。剧中所展现的服装、造型、美食、话语表达等都影响着年轻人的生活方式。本文以热播剧《清潭洞爱丽丝》为例,从社会学、心理学等角度分析剧中的女性形象,认为该剧的女性角色体现了工具化的自然人、镜像化的社会人、符号化的商品人和冲突化的自由人四重属性,并运用社会建构论、场域理论、精神分析理论和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对该剧女性形象的成因进行剖析,提出作为受众的我们,应现实化"清潭洞",平衡物质与精神;应认清自我身份,走出童话梦境,正视现实角色;在女性生存方式的选择上,迎合规地生存,渐进式生活。  相似文献   

4.
陈佳 《理论界》2014,(8):110-113
布景是舞台上的造型因素之一,是戏剧舞台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戏剧关系密切,不仅有助于剧情的体现,更对观众欣赏和演员表演产生较大影响。清末民初的批评家对新旧剧的布景运用往往分而论之,普遍反对旧剧使用布景,而充分肯定布景在新剧演出中的作用,并针对其运用不当之处提出积极建议。他们还通过译介西方相关著作或考察西方剧场,为当时中国戏剧舞台布景的发展提供了可资参考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案例。  相似文献   

5.
小剧场戏剧在新时期剧运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在近二十年的发展中,中国戏剧家对小剧场戏剧的艺术特性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导演和舞美的艺术创造,着力于建构观演共创、共享的剧场空间和戏剧空间;演员与观众的观演关系,追求舞台假定性与表演真实性的结合,演员直接面对观众进行心灵的对话和交流,以及观众参与所形成的观演互动;剧本创作贴近现实人生,在简练的剧情结构中,与观众心灵产生互动。小剧场戏剧也以其审美的独特性,从导演、表演、舞美设计、剧本创作等方面,对中国戏剧艺术的变革产生了深刻影响。其探索中的不足,也为今后中国小剧场戏剧的发展提供了艺术经验。  相似文献   

6.
李烁 《云梦学刊》2014,(3):105-108
根据菲斯克的性别电视叙事研究,电视剧《士兵突击》选择了军旅成长的男性叙事题材,但却涵括了“多角色,多情节”、“没有叙事终结”、“亲密谈话”和“情感的过程”、“敏感”的男性角色等女性叙事特征,模糊了电视剧性别叙事的对立性,并具备了励志即自我价值的实现这一偶像剧审美心理共性,使男性观众的经验型接受定式和女性观众的情感型接受定式达成一致,从而成功实现对两种传统性别叙事的越界行为,也跨越军旅剧和偶像剧的受众局限,可被视为一种新型偶像剧.  相似文献   

7.
一场对世界冲击不亚于电视和个人电脑的技术革命已经悄然到来。 信息技术主要由与通讯相结合的电脑技术和联网技术组成。这些电脑网络如同一种电子高速公路,所以又被称作“信息高速公路”。 “信息高速公路”实际上是一个交互式多媒体网络,它把电视、广播、报纸、电脑、  相似文献   

8.
电脑写作是信息时代传统写作与电脑网络碰撞的产物,是新世纪文学写作研究的热点之一。目前,对电脑写作的不同阐释与理解,反映出电脑写作现象的复杂性与前沿性。电脑写作必须具有传统写作的特征,但更重要的是与传统写作的区别:高效灵活的写作方式,新的网络型叙事思维模式,个性化的语言美学与语言逻辑,及写作文本的开放式传播和阅读方式。总之电脑写作对现行写作理论形成严峻的冲击与挑战。  相似文献   

9.
藏戏的传统剧目有所谓“八大藏戏”,即演出场次多、剧情曲折完整,在各个地区都有剧团演出并受到社会各界欢迎的八个剧目。据王尧教授译述的《藏剧故事集》,八大藏戏是:《文成公主》、《诺桑王传》、《卓瓦桑姆》、《苏吉尼玛》、《顿月顿珠》、《赤美滚丹》、《朗萨姑娘》和《白玛文巴》。①无论从剧情复杂、角色众多、演出规模和时间的哪一个方面看,《诺桑王传》都应当算是其中的一出主要的剧目,其中反映的神人关系,亦可看作是藏族在藏戏中表现出来的对神人观念的认识之代表。《诺桑王传》故事,可以弹性地提供予藏戏团为期一天到六…  相似文献   

10.
黄珂维 《南方论刊》2009,(11):39-42
“间离效果”理论是德国戏剧家布莱希特提出的一个重要观点,根据这一理论,戏剧要避免“共鸣”效应。要给观众留下足够的思考空间,并努力激发观众的批判意识。荒诞派戏剧家们对这一理论进行了继承和发展,荒诞派戏剧通过取消剧情,使人物形象模糊,使语言破碎,让舞台道具“说话”,让其“直喻”,以及采取独特的悲喜剧形式等手法,获得了最大限度的“间离效果”,不但给古老的戏剧艺术注入了新鲜的活力,也给观众带来了非同一般、前所未有的艺术享受。  相似文献   

11.
曹禺悲剧作品的舞台面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禺悲剧作品创作成就的取得,与他对话剧舞台艺术特性的深入理解和娴熟把握密切相关.在悲剧主人公情感的两度峰值中彰显悲剧的力度,善于利用不同角色类型来传递戏剧情境,在预感的"暗示"和伏笔的"显示"中激起观众的注意,用声音、光影和剧情中的"意外成分"等创造充满诱惑力的舞台艺术空间,这些都体现了曹禺悲剧作品的鲜明舞台艺术特性.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主流话剧的有机构成 ,政治宣喻剧的生成有着从剧作者到观众到话剧艺术发展规律所共同表现出的历史必然。本文从发生学角度 ,从文化积淀和时代催化两层面 ,揭示剧作主体政治剧自觉意识的形成机制 ;同时又从艺术接受着眼 ,分析了二、三十年代意识形态化了的现实观众对政治宣喻剧生成的参与、影响和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13.
方言剧传播现象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红雨  赵雪杉 《天府新论》2005,(Z1):287-288
方言剧一直被认为是有一定区域局限性和观众局限性的剧种.但是与此同时却有越来越多的方言剧为大家所认可.方言剧的兴起与广泛传播有着多样的社会因素.方言剧也有着其他的节目形态不可比拟与不可替代的特征.本文在梳理这些因素与特征的同时,也在极力探求它所存在的问题与可能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4.
从文化的符号三元动力机制角度观察,当下中国电视剧剧情人物正呈现大规模异项翻转局面,即:文化三元的中项向异项偏移,电视剧剧情人物正、异项地位置换。本文尝试运用符号学相关理论,以军人剧、家庭剧以及历史剧三大最具典范意义的中国电视剧类为分析样本,力图揭示中国电视剧人物的标出性历史翻转样态,并一探其背后文化的深层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抗战剧创作数量急增,精品辈出的同时,也不乏艺术审美水平低下、粗制滥造之作充斥荧屏,这不仅满足不了观众的审美需求,走入违背艺术创作规律的异途,而且会误导观众对抗战历史的正确认知。为使抗战剧艺术创作把握正确审美方向,避免艺术形象简单化、粗鄙化,一要遵循宏大叙事与微观叙事相结合的艺术表现方法,二要符合艺术真实与历史真实和谐统一的审美要求,三要挖掘并弘扬全民抗战中表现出的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彰显草根英雄在抗战中的贡献。从而不断深化抗战剧表现民族斗争的广阔艺术内涵,弘扬中华民族的伟大抗战精神,教育并激励后人不忘历史、牢记教训、革新图强。  相似文献   

16.
陈建森 《学术研究》2012,(5):139-146
演述时空是戏曲剧场存在的基本形式。宋元戏曲的"演述时空"是演述者与观众在剧情内外展开交流互动的场域,主要包含剧场的现实生活域、审美游戏域、剧情虚构域和跨域四种基本形式。戏曲演述者身份的转换即意味着剧场主体间交流语境的转换,而剧场主体间交流语境的转换亦即意味着剧场演述时空的转换。宋元戏曲的演述时空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演述时空与演员、行当、剧中人和观众之间的交流语境同在;二是演述时空随着剧场交流语境的潜换而变换,随着剧场交流语境的消失而消逝。  相似文献   

17.
穿越题材电视剧观众的接受心理简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穿越题材电视剧的流行与观众的接受心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剧中现代失意古代得志的人物设置,满足了观众潜意识中自我实现的愿望;作品借历史故事对现代人情感诉求的表达,容易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与情感认同;其具有后现代色彩的古代情境与现代语汇及思想的碰撞,则给观众带来某种轻松愉悦的享受;其形形色色的穿越方式和穿越过程,则大大激发和满足了观众的猎奇心理;而其打破时空束缚的剧情设置,则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人类内心不再受限于时空规定性的潜在欲望与需求。这些使得穿越剧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然性。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穿越剧的模式化和媚俗化倾向也十分明显,极易引起观众的审美疲劳。  相似文献   

18.
汤显祖《牡丹亭》和莎士比亚《罗密欧与朱丽叶》两部剧作均为爱情悲剧,剧中主人公形象,几百年来给观众、读者特别是青年男女以心灵的震撼。两剧的作者远隔万里,文化背景迥异,表现时代和创作手法不同,特别是在悲剧表现上各有千秋,两剧悲剧精神背后,体现的是两个民族在文化伦理的不同。  相似文献   

19.
中国加入WTO后 ,编辑角色内涵必须作如下转换 :1、要有全球观念 ;2、编辑人除作好文稿编辑之外 ,还须精通书籍制作、行销、广告、会计等“十八般武艺” ;3、电脑网络与人的特质要有机结合 ;4、市场意识与市场观念要有机结合。在编辑出版的内容、实施精品战略、创新意识、印刷装帧设计等方面 ,内涵都有变化  相似文献   

20.
一、形形色色的网络犯罪 科技的发展使计算机日益成为廉价之物,一些原本由超级大国的要害部门与情报部门才掌握的设备和软件技术日益被一些社会团体乃至个人所掌握,硬件、软件的平民化为网络犯罪提供了一个广泛的社会物质基础。由于网络犯罪根本不需亲临现场,故因特网犯罪是形式最多样的犯罪。它既可能是敌对势力、集团获得情报的新途径,也可能是犯罪集团敛财的新方法,又或许是一些高智商的电脑玩家为了卖弄自己高超技术的无心之作,这一切都使得几乎每一个国家、地区都面临着来自电脑空间的挑战。 (一)电脑网络暴力犯罪 这种电脑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