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是唐代散文家柳宗元的《永州八记》中的一篇。《永州八记》是作者贬为永州司马时所写的一组山水游记文。这组山水游记文是根据作者发现景物的先后连续写成的,分看各自成篇,合看乃是一幅连环的山水图画。本篇所记的主体是“小石潭”,而其题目在“小百潭”的前面又加上“至小丘西”几个字,是与《钴鉧潭西小丘记》相衔接的。下面对这篇作品略作分析。  相似文献   

2.
唐朝一代文宗柳宗元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文学遗产,特别是《永州八记》至今仍脍炙人口,它开了我国山水记的先河。但千百年来,人们慕名来永州,欲循大师笔端寻觅柳侯永州贬所故址《永州八愚》的遗迹,却往往因不可得而失望。清光绪二年嵇有庆撰《零陵县志》载云:“愚溪入潇,溪初名冉,自柳宗元姓名愚,又有丘、有岛、有沟、有池、有堂、有亭、有泉合为八愚,俱见文集《愚溪诗序》,又有钴鉧潭,小石潭皆见记中,而明钱邦芑以为钴鉧潭今不能定其所在,即溪边石勒有‘钴鉧潭’三字者,  相似文献   

3.
三字妙句     
科学是复杂精密的好,艺术是简单微妙的好. 中国文学中,有些句子是由三个字构成的.这些三字句,大都轻松可爱,爽快可口.例如柳宗元的《钴鉧潭西小丘记》里面:“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和“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都是三个字一句.王禹偁的《黄岗竹楼记》里:“酒力醒,茶烟歇,送夕阳,迎素月.”也都是三个字一句,多么美丽. 中国有许多俗语,也都是三个字一句的,说起来很是顺口.例如:  相似文献   

4.
游记散文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但完整的游记散文的独立出现则是在唐德宗贞元年间到唐宪宗元和年间,是韩愈、柳宗元“古文运动”的一项成果。柳宗元可推为游记散文之祖。他在被贬到永州谪居期间,面对当地的自然山水,吸取前人的创作经验,运用其生动秀丽的文笔写出了游记散文史上具有开创性的《永州八记》。正式奠  相似文献   

5.
柳宗元的游记散文“永州八记”历来为人称道。《始得西山要游记》是“永州人记”的第一篇,是真正游记散文的奠基之作,使人百读不厌。一、修辞适应题旨柳宗元创作的游记散文与他的生活遭遇密切相先“永贞革新”失败后,因王叔文事件,柳宗元被朝廷贬到荒远的永州作司马。名义上是小官,但实际上如同流放的政治犯,因而』已清十分痛苦。于是常与友人游山玩水,探奇寻胜,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寻找精神解脱。所以,柳宗元的游记散文不是纯客观地描摩山水,而是具有浓厚的感情色彩。文章的修辞要为这样的宗旨服务。柳宗元创作《始得西山宴游记》的…  相似文献   

6.
《小石潭记》是一篇精美的游记散文.作者是世称散宋文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柳宗元(公元七七三年一八一九年),李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县)人.他曾经因为参加当时政治上比较进步的王叔文集团而遭到排斥,被贬官到永州(今湖南省零陵县),在那里生活了十年.当时的永州,虽然是一个异常荒僻的地方,但天然的山水风景却很优美.柳宗元身遭贬谪,内心感到极度的烦闷,因此,常以游览山水自娱。他到处搜奇觅胜,并一一作文记载.有名的《永州八记》,就是他的这些山水游记的代表作.“八记”各自成篇,但前后连贯,构成一个整体.《小石潭记》.就是《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  相似文献   

7.
钱钟书的《谈艺录》是一部诗论专著,他的许多见解是具有普遍性的文学理论。柳宗元的《永州八记》与钱钟书在《谈艺录》中提出的许多理论概念相契合。本文旨在分析《永州八记》的创作实践如何体现出钱钟书的“执情强物”、“模写自然”与“润饰自然”、“假物得姿”这三个属于创作论范畴的理论概念,从而对柳宗元的游记散文的特质进行把握。  相似文献   

8.
柳宗元是我国古代写作山水游记的圣手。明代的茅坤曾评价说:“夫古之善记山川,莫如柳子厚。”张岱亦说:“古人记山水手,太上郦道元,其次柳子厚。”足见其声誉之高,影响之大。“永州八记”是柳宗元山水游记的杰出代表作品。作者在唐顺宗永贞元年被贬为永州司马,心境郁闷不  相似文献   

9.
永贞革新失败,柳宗元被贬永州.十年贬谪生活,柳宗元写下了著名的《永州八记》.如果就数量而论,其在中国古典山水游记中仅为凤毛麟角,然而其内容的博大深邃、表现方式的精湛独到,恐怕却又为历代山水游记作家们望尘莫及.山水游记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重要领域之一,中国独特的地理环境、秀美宜人的山川风物,为作家们提供了一个纵情挥洒笔墨的广阔天地,无数作家勤耕不辍、流连忘返,使得山水游记大放异彩.然而一般来说,山水游记在不同作家笔下,因时空的变化,作家自身际遇的差异,其内蕴与外现的角度尽管不一,但侧重客观再现景物,继之而抒情却是显而易见的,它几乎成为固定的模式而为历代山水游记作家们所效仿.柳宗元永州山水游记对此的借鉴自然不可否认,但标志一个作家的成功却不仅仅是对文学传统精华的继承,发展创新才是艺术生命力的精髓所在.这种发展创新在柳宗元的山水游记中即表现为在精神与自然的完美融合中再现山川风物、真情、人格.仅此可以说是其之所以被誉为“游记之祖”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0.
柳宗元是唐代古文革新运动的主将,他在散文体裁的创新方面作出了特殊的贡献。他以《永州八记》为主体的山水游记,摹山绘水,寄情托思,最富诗情画意,代表着唐代散文的最新成就。北宋孔武仲云:“文者,无形之画;画者,有形之文,二者异迹而同趣。”本文试图从绘画与游记散文相通的几个方面入手,探讨一下柳宗元山水游记中的文学创作规律,及其独具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11.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以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和高超的艺术风格,对中国山水游记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作为永州八记的代表性文章,《小石潭记》具有丰富的美学内涵,柳宗元以虚静之心体察自然万物,创作出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意蕴的作品。从审美意蕴这个角度对这篇游记做出探析,利于深入揭示柳宗元山水游记独特的美学内涵。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古籍中,有一种散文性体裁叫做“游记”,或称之为“纪行”.一提及此类作品,极易使人忆及唐代柳宗元(773—819)的《永州八记》,或南宋陆游(1125—1210)的《入蜀记》.而传统中国最有名的旅行家,可能是明末的徐宏祖(1586—1641).他撰写的旅行日记——即后人所辑的《徐霞客游记》——不但是一部具有创造性和科学价值的地理考察佳作,而且是一部优美的文学创作.除了上述作品之外,古代中国还传下来了不少其它的游记.于此不胜枚举.这些游记虽然多半是闻名于后世,但是实际上所谓游记到底是如何的一种散文体裁?它究竟有什么特性?似乎至今仍少有学者仔细地研究过.  相似文献   

13.
柳宗元贬谪永州期间写下的“永州八记”,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山水游记文体成熟的标志,尤其是在结构方面,以大结构套小结构,小结构衬映大结构,大小结构互耀其华的复式结构模式,创造了游记散文的结构之关。  相似文献   

14.
《小石潭记》是唐代大文豪柳宗元的代表作之一。这篇散文写于元和四年(公元809年),其时柳宗元正在永州司马任上。一心兴利除弊、改革朝政的柳宗元,因王叔文集团的垮台而被贬谪至永州,内心感到无限的愤懑。他终日流连于山水之间,笑傲烟霞,以山情水趣医治他心灵上的创伤,以优美的诗文排遣他苦闷的情怀。这一时期中,他曾写下一系列脍炙人口的游记散文,《小石潭记》就是其中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15.
柳宗元是唐代古文革新运动的主将,他在散文体裁的创新方面作出了特殊的贡献.他以《永州八记》为主体的山水游记,摹山绘水,寄情托思,最富诗情画意,代表着唐代散文的最新成就.北宋孔武仲云:“文者,无形之画;画者,有形之文,二者异迹而同趣.”本文试图从绘画与游记散文相通的几个方面入手,探讨一下柳宗山水游记的文学创作规律,及其独具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结合中国山水游记的发展进程 ,探讨柳宗元永州八记的产生的特定环境及其寄情于物的象征意义 ,特别指出其以“文有诗情”的手法开拓山水游记的意境 ,使之具有独特文体内涵 ,对中国山水游记的发展作出了特殊贡献  相似文献   

17.
作为脍炙人口的山水游记,柳宗元的《永州八记》蕴含了丰富的美学思想。它揭示了主体在山水之美的发现、创造中的重要意义,认为山水美在有"奇味",则凸显了审美客体的价值,比较辩证地阐述了主客体各自的重要性,而柳宗元对审美愉悦耳目——心——神的多层次发掘,与现代西方的格式塔心理学的"异质同构"有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18.
屈原的《离骚》表现了诗人为崇高理想而献身祖国的战斗精神,表现了诗人深挚的爱国主义情感,也表现了诗人热爱进步、憎恶黑暗的光辉峻洁的人格。鲁迅评《史记》为:“无韵之《离骚》”。可借来作柳宗元《永州八记》(以下简称《八记》)的评语。宋人严羽在《沧浪诗话》  相似文献   

19.
柳宗元贬谪永州后,共写山水散文二十余篇。这些作品具有深邃的思想境界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柳文的精华。历来的评论家一致赞扬,无有异辞。如近人林纾曾明确地指出:“记山水则子厚为专家,昌黎不能及也。”这评论出自扬韩抑柳派的林纾之口,实为不刊之论。清代常安在《古文披金》中说:“西山八记脉络相通,若断若续。合读之,更见其秒。”这段论述为后人学习《八记》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可惜在宋代以前,许多评沦家把柳宗元的山水散文仅仅看作点缀小景,无关宏旨而不予  相似文献   

20.
柳宗元《三戒》“临江之麋”的临江,《中国历代散文选》(北京出版社)《中国历代文选》(人民文学出版社)都注为今江西清江县。这是不对的。临江最早记载于《汉书·地理志》,为汉代巴郡所辖县,治所在今四川忠县。《旧唐书·地理志》谓:“临江,汉县,属巴郡……贞观八年改临江为忠州,治于此县。”因此唐代临江仍在今四川忠县。江西清江之临江建于宋。《宋史·地理志》记:“临江军……淳化三年,以筠州之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