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在当代资本逻辑成为全球现代性扩张的强权逻辑背景下,美国学者詹明信站在晚期资本主义学术批判的立场上对“毛主义”进行了解释学意义上的评价,并探讨了第三世界国家现代性建构的路径问题,肯定了“毛主义”在这个问题上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史华慈在“毛主义”战略中,提出了“毛主义”具有“独创性”的问题,围绕这一问题西方学界展开了两次大论战。至于“毛主义”是否具有独创性,关键看依据什么样的判断标准。这就需要从实践和理论两个向度分析“毛主义”与马列主义之间的复杂关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方法,重新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时性与共时性。  相似文献   

3.
中国之有新闻业以及新闻史离不开所谓现代性问题,在中国语境中亦即“古今中西”问题.围绕现代性及其话语迄今形成两种思路,一为从传统到现代的进化论思路,包括“走向世界”“国际接轨”“全盘西化”的自由化路径与“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自由”的革命化路径;一为从文明体系到现代体系的文化主义思路.与之相应,似可分出不同类型的新闻史研究.文章对此进行了初步的思考与探索,藉以在广阔的文明背景下追寻中国新闻业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4.
鲁迅认为“《稻草人》是给中国的童话开了一条自己创作的路”,后来我们大都把这条路理解成为现实主义的道路,有人甚至将其命名为“稻草人主义”。无论是从鲁迅对儿童文学的认识,还是从《稻草人》这部童话集内在特性来看,都可以衍生出这种说法。惟其如此,我们不能将具有强烈现实主义精神的《稻草人》当作童话来看待,因为它所遵循的是事理逻辑而非情感逻辑,并且缺乏童话中的必要的行动性因素。对“稻草人主义”的过分强调,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国内童话创作想象力的伸展,我们今天必须理性地看待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5.
"自由"是现代性的核心问题之一."个人自由"与"普遍自由"的矛盾是现代性的一个基本矛盾.现代性逻辑所蕴含的形而上学思维方式在解决这一矛盾问题上存在根本缺陷,要克服这一缺陷,就必须超越"形而上学的现代性",在"后形而上学现代性"的视域中寻求"个人自由"与"普遍自由"矛盾的重新理解和解决.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在现代性问题上的理论姿态可以概括为现代化的张力与现代性焦虑的“力场”,即学习现代化与规避西式现代性弊病的双重逻辑。毛泽东关于中国现代性问题的理论思考及其探索性实践的影响,并未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弱化,反而在特定历史阶段呈现出不断强化的趋势。毛泽东现代性思想为后世留下了三大开放性问题:一是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异域想象”维度所展开的资本主义现代性批判,如何过渡到完成在当前全球资本主义时代对西方现代话语霸权的理论突围;二是后发民族国家在建构自身现代性方案的探索性实践中,如何正确处理现代性的“共相”与“殊相”的张力关系;三是后革命时代氛围下,如何安置理想主义的激情问题。上述三重开放性问题以显性或隐性形式,不断影响着当代中国现代性的探索性建构。  相似文献   

7.
资本逻辑及其批判是马克思哲学研究的重要维度。世界历史进程内蕴世界市场的生成,世界市场的发展构成世界历史演进的基础,两者内在的时空辩证关系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人类社会时空维度中的总体存在状态,本质上指向资本逻辑的时空双重维度。资本通过世界市场使得其抽象统治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全面实现,在凸显资本主体性的同时消解和遮蔽了人的主体性,导致“个人受抽象统治”的异己性力量的生成。西方学者对资本逻辑的诊断呈现为回到“前现代性”、走向“后现代性”以及自反“现代性”等多样化的“现代性批判”思潮,但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资本逻辑的现代性危机。马克思在“解蔽”和“澄明”的双重进路中利用资本自身的内在否定性提出了辩证扬弃资本逻辑的科学解放方案。  相似文献   

8.
关于阿伦特的现代性批判,西方学术界为人们勾画了“前现代”、“现代”、“后现代”三种不同的阿伦特肖像。基于阿伦特基本著作的文本考察表明:阿伦特的现代性批判同时包含了两面:一方面,她肯定了现代性所包含的个人主义、普遍主义和宪政主义等基本理念;另一方面,她也指出了现时代政治的危机、文化的危机和人的危机。  相似文献   

9.
美国哈佛大学已故教授史华慈是当代最著名的现代中国问题研究专家,其名著《中国的共产主义运动与毛泽东的崛起》是其博士论文并是其成名作。该书中,史华慈首次提出“毛主义”的学术范式,对其形成、内涵和意义进行了最早的论证。他强调:“毛主义”在革命的理念上与斯大林主义有着明显的差异,毛主义是“由农民所进行的革命”,而不仅仅是“为了农民而进行的革命”。前者强调农民自身就是革命的主体、性质和动力,而后者则只把农民利益当作革命的重要目标之一。显然二者的意义有着本质的不同。史华慈的这些论点对西方毛泽东研究领域影响极大。并引起了广泛争论。  相似文献   

10.
除了众所周知的阿尔都塞对“毛泽东主义”、中国共产党的马克思主义路线以及中国的文化革命的同情支持和密切关系之外,意味深长的是他在重新思考马克思主义时,将毛泽东哲学作为一个起点.斯大林构建另类现代性模式的失败,使得阿尔都塞更加相信毛泽东关于文化革命的理论和实践.阿尔都塞提出通过“症候阅读”方式来解读毛泽东问题式,认为毛泽东思想的中心问题式组成了文化革命和另类现代性的至关重要的连接点.毛泽东的观点为阿尔都塞批判资本主义现代性提供了重要的灵感,在理论和实践上开辟了一个潜在的问题式,即对于另类现代性的寻求.  相似文献   

11.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蕴含着独具特色的现代性批判思想。以詹姆斯·奥康纳为例,从他对现代性的“生态学诊断”、对传统历史唯物主义的“生态学批判”以及对社会主义的“生态学重建”三个方面展开讨论,通过其揭示现代性的生态学旨趣。  相似文献   

12.
除了众所周知的阿尔都塞对"毛泽东主义"、中国共产党的马克思主义路线以及中国的文化革命的同情支持和密切关系之外,意味深长的是他在重新思考马克思主义时,将毛泽东哲学作为一个起点.斯大林构建另类现代性模式的失败,使得阿尔都塞更加相信毛泽东关于文化革命的理论和实践.阿尔都塞提出通过"症候阅读"方式来解读毛泽东问题式,认为毛泽东思想的中心问题式组成了文化革命和另类现代性的至关重要的连接点.毛泽东的观点为阿尔都塞批判资本主义现代性提供了重要的灵感,在理论和实践上开辟了一个潜在的问题式,即对于另类现代性的寻求.  相似文献   

13.
由于长期以来没有把“西方马克思主义”置于与后现代主义相对立的背景下来加以认识 ,所以其对当代人的积极意义一直未被揭示出来。生态学的马克思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抗衡根源于整个“西方马克思主义”传统。“西方马克思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出现都源于对现代性理念和现代化运动的负面效应的愤然不满和激情批判 ,但这是沿着两种不同的路向所展开的激情批判 ,从而在激情批判中所建立的也是两种大相径庭的理论体系。“西方马克思主义”把对现代性和现代化运动负面效应的批判变成了对社会主义价值目标追求的必然性的论证 ,这种积极意义是马克思主义本身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美国哈佛大学已故教授史华慈是当代最著名的现代中国问题研究专家,其名著<中国的共产主义运动与毛泽东的崛起>是其博士论文并是其成名作.该书中,史华慈首次提出"毛主义"的学术范式,对其形成、内涵和意义进行了最早的论证.他强调"毛主义"在革命的理念上与斯大林主义有着明显的差异,毛主义是"由农民所进行的革命",而不仅仅是"为了农民而进行的革命".前者强调农民自身就是革命的主体、性质和动力,而后者则只把农民利益当作革命的重要目标之一.显然二者的意义有着本质的不同.史华慈的这些论点对西方毛泽东研究领域影响极大,并引起了广泛争论.  相似文献   

15.
"毛主义"的基本内涵是在一个以农民为主体的社会结构中,按照列宁主义组织原则,建立一个由于信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若干基本准则而充满活力的政党。因而,这一思想体系就有异干以工人阶级为主体的苏联布尔什维克主义。毛泽东思想也因其鲜明的思想创造性,成为东方马列主义的独立流派。  相似文献   

16.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世纪中国共产党建设的伟大纲领,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史上的重大创新,也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重大创新.深入领会和贯彻"三个代表"的要求,是一个从理论到实践,从精神到物质的转化过程,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学习和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于实践"三个代表".  相似文献   

17.
中国大陆学界在毛泽东研究领域中提出了"毛泽东晚期思想"的概念,原本应是单纯的思想史分期作法,却引起不少反对的看法,也冲击了对"毛泽东思想"的界定。单纯的思想史分期产生如此困扰的根由在于对"毛泽东思想"理论上的界定不完备。大陆学界对"毛泽东晚期思想"有两项争议:(1)从思想史的角度来看,"毛泽东晚期思想"的上限究竟应定在何时;(2)"毛泽东晚期思想"概念的适用性问题。就后一个争议而言,赞同运用"毛泽东晚期思想"概念对毛泽东本人的思想作阶段性的研究。这个概念的提出,有助于探讨中国共产党建政后毛泽东本人思想转变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8.
青年马克思以"犹太人问题"为切入点,揭示了现代性的双重逻辑,一方面现代性的政治革命使人从"人的依赖性社会"中解放出来,获得了建立在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相对独立性;另一方面,以主体形而上学为基础的"同一性逻辑"却遭到犹太人这个异己因素活生生的否定,从而也暴露了现代性"意识形态"的虚伪特征。青年马克思通过区分"政治解放"与"人的解放","同而不和"与"和而不同"等范畴,洞察到了现代性解放逻辑的限度及悖论。他批判现代性的自由观,并提出了自己对自由的独到理解,他以独特的思维逻辑,开辟了现代性研究的新路向。  相似文献   

19.
王德威评价晚清小说的"被压抑的现代性"一说,近来备受学界关注,然而考察其"现代性"理论和观照文学的方式,发现其中存有一种理解上的文化错位,也就是说,王德威在理解中国文学的现代性时,不可避免地带有美国文化中的情感想象印记,事实上造成了对晚清文学和"五四"文学的双重误读.在这种情况下,较为有效的对话途径是,从文学语言这一角度,切入中国文学的现代性理解.这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辨清晚清、"五四"与中国现代文学之间的历史关系.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以来,中国知识分子深受社会进化论的线性时间观念影响,对于中国作为"现代性"追随者的身份颇为焦虑。作为一种象征性解决方案,"未来"被赋予了重要地位,以使中国人能够暂时摆脱现实的纠缠,并从中体会到一种更有保障的"超越感",从而减轻心灵的痛苦。问题是,中国的"现代性"焦虑的产生,更多地来自于线性时间观念本身。因此,要纾解中国的"现代性焦虑",走出追随者的地位,就必须对产生这种地位的根源加以深入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