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额尔古纳河右岸》是一部探寻人类文明进程中冲突与矛盾的优秀之作,它将一个脆弱的鄂温克民族在文明面前的无奈与颓唐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在文明的携裹下,善良和无限包容的鄂温克人终于走上下山之路,血泪的历史没能抹去他们人性的光辉,反而让他们展现出巨大的魅力。文明的利刃不应该向他们举起,更不应该划断他们与自己历史的联系。  相似文献   

3.
吴立群 《船山学刊》2008,(2):137-139
《易经》之“易”有简易、变易与不易之三义。《易经》阴阳五行、取象类比的认识方法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的整体思维方式,这种天、地、人三才全方位的思维方式体现着“天人合一”的和谐现。  相似文献   

4.
《额尔古纳河右岸》是一部以历史的视角去关注人性,从多交个角度向世人诉说人生挚爱与心灵悲苦的民族史诗。迟子建借助人性去书写历史,借助历史来阐释人性,从人性的根源出发,从性、神性、自然观、情感等角度去抒发自身独到的见解与感受,无形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迟子建风格",这是一部作者心路历程,也是一部人性寻求自然回归的力作与良方,给予读者的是一份独有的体验和慰藉。  相似文献   

5.
王学胜 《兰州学刊》2013,(3):219-221
《额尔古纳河右岸》是迟子建继《伪满洲国》之后,再次以日常生活叙事重新构建的一次边地民族宏大叙事。出版至今,小说中所蕴藏的生态思想未曾得到世人足够的关注。文章旨在通过自然生命主体意识,大自然的崇拜和守护,社会圈与精神圈的和谐,自然规律的不可逆这样四个纬度,探寻《右岸》中的生态意识。  相似文献   

6.
《额尔古纳河右岸》以鄂温克族一个部落的最后一位族长的妻子为叙述者,描述女主人公九十年的生命历程和鄂温克民族的兴衰史。小说厚重的史诗品格和文化人类学思想令人称道,而对鄂温克等弱小民族生存状态和萨满文化的关注更构成了小说的内在肌理。萨满文化赋予《额尔古纳河右岸》飞扬灵动的想象力、瑰丽奇幻的神秘色彩以及深沉苍凉的终极意识,独特的异域气质,是"寻根"思潮的深化。  相似文献   

7.
迟子建以她惯有的温情叙述滋养着黑土地文化的写作。长篇小说《额尔古纳河右岸》将生态话语纳入文学书写的维度,为我们展露了现代文明入侵下的鄂温克族民俗文化、生存方式以及生态资源等境况,彰显了在人类文明进程中所遭遇的尴尬、悲哀和无奈。  相似文献   

8.
《岁月是一条河》的主题是感悟和礼赞生命的丰盈。这一创作主题的形成,来自于作者对其父亲的感悟和继承。《岁月是一条河》从自然、社会、哲学三个领域或层面感悟和礼赞生命。  相似文献   

9.
“天人合一”是由明代哲学家张我首次明确提出的。工业革命以后,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加强,而自然灾害却频繁发生,人与自然的矛盾空前加剧。人类迫切需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减少大自然对人类惩罚所带来的灾难。于是,天人合一这一命题以全新的内涵重新受到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朱国佳 《南方论刊》2008,(10):44-46
从布努瑶同胞的史诗《密洛陀》,可认识到该民族顽强的生存意志和独特的生存智慧,即具备着天人合一的思想,在不断的失误中寻找人生真谛,对族群的发展有高度的责任感,而且,即使无法直接对抗强大的外族压力,该民族也仍然不放弃坚定的生存信念。  相似文献   

11.
歌德说过,美就是自然的秘密规律的显现,如果没有人去把这种秘密规律揭示出来,它就永远是不可知的。山水自然、花鸟虫鱼、日月星辰、人类本身及其它自然形态和非自然形态的事  相似文献   

12.
人之在世生存使世界成为人遭遇的基本实事,对世界的态度及思考不同内在地决定了一种思想文化的特质。汉文化对礼乐世界的张扬凸显了世界的秩序性与和谐性,这种秩序性与和谐性是以不同存在者间的和谐共生呈现出来。人自身的礼乐性活动是开显、通达世界的津梁。正是在对礼乐性世界的认同及对生活实践的礼乐化期待中,儒家构筑了自身在世的栖居方式。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美学风格、关注倾向和女性意识入手,试图通过对迟子建散文的分析来管窥其丰富的文学世界、把握其独特的创作风格、阐释其从容的美学追求,并探寻进一步挖掘文学价值、确立独特美学风格、催化散文创作主体生成的可能,从而建构当代散文的一道呈现孤寂之美的文学风景。  相似文献   

14.
《周易》的社会和谐思想以“天人合一”为理论基础,阴阳和谐是它的本质;圣人君子在位是实现它的首要条件;社会财富是实现它的物质保证,有等级的和谐是它的根本特点;礼义刑罚是实现它的制度保证;道德修养是实现它的必备条件;由家庭和谐、国家和谐到天下和谐是实现它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5.
大量能指符号的运用,使罗萨《河的第三条岸》带有鲜明的诗性化色彩。主人公父亲以其漂流不息的一生演绎了人类希冀摆脱平凡、超越自我、追求自由的悲剧性历史。  相似文献   

16.
唐人选唐诗的《河岳英灵集》,从其序、论、评,可以看出盛唐诗歌具有“兴象”(象中有兴,兴象结合),“风骨”(激昂慷慨的思想情感和充实的现实内容),声律(自然妥贴,又不团律废诗)和语言(警策,省净等)几方面的巨大成就和某些不足。批评态度公允、合理、令人信服。可以了解当时人对当时诗歌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魏晋时期社会动乱 ,人生无常 ,儒学衰微 ,玄风大盛 ,多种因素交互作用 ,引发了魏晋士人对人生的思考 ,促成了他们生命意识的觉醒。从《世说新语》所载材料可以看出 ,魏晋士人生命意识的觉醒 ,主要表现为确立自我意识 ,肯定自我存在 ,珍视生命 ,热爱生活 ,追求精神自由 ,完善自我理想。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生命意识的觉醒 ,注重人生的个体价值 ,忽视人生的社会价值 ,是一种畸形的、利弊并存的人生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8.
孝是中国的传统美德之一,提起孝道就必须涉及到《孝经》。对此经研究的人很多,在不同的时期都为中国孝文化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对孝的进一步研究是很有必要的,从《孝经》的历史及构成、什么是孝和不孝、孝的广延性和层次性、孝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四方面分析理解孝的内涵和意义,只有这样才可以使年轻一代对孝的全面理解,并且在自己的实际生活中更好的运用中国的孝道,关爱他人,促进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19.
迟子建的海洋型长篇小说文体美学是一种空间诗学。这首先表现为她在长篇小说创作中致力于小说时空体的空间化建构,即通过时间维度的空间化与"去时间"的空间化两种叙事策略,追求海洋型长篇小说空间诗学的宽度。其次表现为她在长篇小说创作中致力于海洋型生态叙事和生态共同体的建构,通过高密度的日常生活叙事与多元形象组合的"块茎"文本结构,展示海洋型长篇小说空间诗学的密度。而为了追求海洋型长篇小说空间诗学的深度,迟子建的长篇小说创作一直致力于异托邦与乌托邦双重叙事空间的建构,以此展示现代人在另类空间中的存在性焦虑与理想性超越。  相似文献   

20.
从《世说新语》看魏晋士人的生命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说新语》“差不多就可以看做一部名士教科书①,”它展现出的魏晋风度更是千古谈资.所谓“魏晋风度”,就是士人们以他们在生活中的种种言行展示了“人的觉醒”.而“人的觉醒”在本质上说,就是人的生命意识的觉醒.众所周知,魏晋是我国历史上十分特殊的时代.自汉末黄巾起义以来,直至隋统一中国这期间整个中国几乎完全处于分裂割据和混战之中,尽管期间出现过象晋太康年间那种短暂的繁荣景象,但很快就被八王之乱替代了.总的来说,整个魏晋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极为混乱、黑暗、痛苦的时代。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充满了虚伪、仇恨、凶杀,很多知识分子被卷进了政治旋涡,成了无谓的牺牲品。另一方面,正如宗白华先生所说的那样,汉末魏晋六朝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②。动乱摧毁了儒家的一统天下,儒、道、佛几种思想得以并存,玄学得到充分的发展。正是这种特殊的时代气氛,引发了人们的思考,促成了人的觉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