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预算法关涉社会财富的分配与法治政府的建立,预算法的立法理念必须与国家理念相符,预算法的规则必须行之有效.预算法必须突出预算民主、预算公平、控制权力的立法理念,并最终实现宏观调控的职能目的.预算法的规则既是预算法修订的重点,更是预算法成败的难点,要将预算公平、预算细化、预算完整、预算审批、预算调整、预算监督、预算法律责任具体化为一系列可操作的规则.  相似文献   

2.
朱大旗  李蕊 《社会科学》2012,(2):104-111
预算监督权是现代各国立法机关普遍享有的一种重要权力。我国人大预算监督权制度体系已经初步建立,但现实中人大预算监督权的行使仍然存在一些难以适应经济发展和公共财政运行的问题。《预算法》的修订已列入国家立法规划,为了能使人大预算监督权有效行使,应在《预算法》中明确赋予人大预算修正权,贯彻预算全面性原则,加强预算监督组织建设。  相似文献   

3.
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公共财政体系为我国预算法治化提供了变革契机,本文在公共财政视阈下讨论梳理预算法治化变革的发展脉络,并试图构建一种以预算法治为核心的预算法修订的理论,指出我国预算立法应树立有限预算、有效预算、有序预算、有为预算、有责预算的五大理念,认为预算法修订应遵循法定性、公共性、平衡性、全面性和公开性五项原则,并提出实现预算制度法治化的变革方略。  相似文献   

4.
《东岳论丛》2017,(8):59-65
现代预算制度是国家治理的制度基石,如何践行预算治理理念成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核心命题。挖掘现代预算与预算治理之间的逻辑关系,应把现代预算的规范性、民主性与绩效性作为推进预算治理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引领。预算治理的规范表达是各种预算权主体动态博弈妥协的产物,实质在于实现预算权之间制约的平衡。预算治理的民主基础包含代议制民主与协商式民主的双重向度,代议制是预算治理的直接保障,协商式是对代议制下预算公共性不足的合理补正。预算治理的绩效维度是预算治理现代化的衡量标准和目标取向,体现出预算结果和预算目标意义上的良好预算治理。为提升我国预算治理能力,立足上述三重维度,应促进立法、行政、社会之间预算权配置的平衡,夯实代议制民主与发展协商式民主,加快"抽象的绩效"向"具体的绩效"的转化。  相似文献   

5.
费时经年、至今尚未最终完成的我国《预算法》修订,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基础法理方面的共识依然相当欠缺。在这种情况下,修订工作不仅难以抓住要害,而且易受权力之争的影响,从而导致这部“财政宪法”无法获得法理基础的深度滋养。本文认为,唯有遵循《宪法》确立的预算授权框架并在新《预算法》中对其作操作性建构,确立基于预算授权的预算规制在政府财政事务规制中的最高地位,才是对法理基础的真正回归,进而为充分激发预算制度的潜在功能和最终产生一部高质量的《预算法》提供可靠保障。  相似文献   

6.
近些年来,国家对预算管理的法制化建设十分重视,相继出台了《预算法》、《预算法实施条例》等一系列法规制度。我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预算法等一系列法规。但是,在部门预算编制和执行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应当引起足够重视,采取切实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7.
海峡两岸政府预算制度同源异流,这为预算制度的比较研究提供了空间。本文从预算编制、调整、监督和绩效评价的具体流程及相关法律规定等方面展开比较,并简要缕析台湾地区预算年度变迁及预算法的修正历程,以探求提升中国政府预算法治化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8.
现代国家的公共财政目标,内在统一了宪政所涵括的民主理念和法治要求,其实现对规制国家行为和保障公民权利有着重要意义.作为公共财政制度基础的预算审议,不仅是民主财政的重要内容与运行规则,而且是纳税人及其代议机构控制国家财政的基本途径,是现代国家走向宪政民主的试金石.根据立宪主义的原理,结合我国国情完善预算审议制度,从国家制度层面应重点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从地方治理层面,以地方财政改革出现的参与式预算为契机,构建公民直接参与预算的程序机制;从公民权利的视角,则应逐步推进预算公开,落实公民对政府预算的知情权与监督权.  相似文献   

9.
预算制度作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对重塑公共治理结构具有重大意义。预算制度通过对预算过程的控制,达到改善预算结果的目的。在我国预算制度的改革实践过程中,出现了“权力结构”“权力运行”和“权力监督”三种改革实践模式,在预算制度的规范化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与此同时,还面临预算权力形式化与碎片化并存、预算管理与绩效管理缺乏有效融合以及社会监督效果有限等现实问题。因此,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应重塑人大与政府之间的权力关系,加强财政部门的统筹管理功能,借助大数据技术推动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提高预算的全面性和透明度等,从而更好发挥财政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支柱作用。  相似文献   

10.
我国历来既执行保障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政治职能,又执行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管理职能。执行这两种职能的预算不能相混,前者应体现效率,后者应追求效益。我国当前修订《预算法》的出路就在于要按照这种二分法预算进行立法完善,即按照两种不同的职能,或可分别单独制定两部预算法,或可在一部预算法中对两种预算分别作出规定。  相似文献   

11.
由全国人大预算工委和财政部共同起草的《预算法(修改稿)》已经完成,并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新预算法强化预算的严肃性和规范性,对现行预算法中的不合理之处进行梳理,重新作出了规定。本文借助《预算法(修改稿)》向社会征求意见这个契机,对预算信息透明度不高、收支范围不明确和预算追加与收入超收的随意性强等现象考察分析,为推进预算法治化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12.
覃敏健 《江淮论坛》2009,(5):68-73,154
“预算国家”构建是现代国家构建之核心议题,从“税收国家”到“预算国家”的现代国家成长理路,集中体现了现代国家理财重心以及治理重心的转移:从以收入领域为中心转移到以支出领域为中心。这一转型不仅从根本上重构了国家财政的收支管理,而且从整体上重塑了现代国家的治理模式,标志着现代国家政府职能的变化和施政理念的发展,而“政府再造”则是这一转型之逻辑起点与现实旨归。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政府性公共机构强制执行制度存在执行程序偏离预算法治轨道、司法实践与法律规范冲突、直接执行措施损害公共利益、间接执行措施效果不佳等问题。政府性公共机构强制执行需要遵循如下法律制度逻辑:生效裁判确定的政府性公共机构债务属于“公债”范畴;预算法治要求所有公共支出必须通过预算程序进行;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权本质上属于“行政权”,理应受到行政法基本原则的约束。完善我国政府性公共机构强制执行制度,需要着力做好如下几个方面:坚持公益与私益平衡的原则;构建政府性公共机构强制支付预算特别通道;直接强制执行措施需遵循比例原则;严格控制间接执行措施;构建执行法院向各级人大提出司法执行建议制度。  相似文献   

14.
《东岳论丛》2017,(8):66-73
当下公共预算治理变革要求建立回应型的预算法律体系,由预算权力主体主动回应民众诉求与社会关切。回应型预算法具有公益导向性、"刺激-反应"性和适度回应性的特点,它建构应以预算内容的公开释明、预算利益的协商调整、预算偏差的及时矫正、预算结果的合理评价为轴心。目前我国预算法律制度仍然存在回应事项狭窄、回应程序随意以及回应效果乏力等问题,应从提升预算内容的可理解性、预算过程的可问答性以及预算行为的可问责性着手,促进我国回应型预算法的良序构建,实现预算民主法治和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15.
公共支出绩效管理的国际比较与借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提升公共支出绩效既体现了现代预算管理的变革趋势,又符合加强绩效管理的要求,是中国公共财政建设的改革方向。借鉴市场经济国家公共支出绩效管理的经验,需要结合具体国情,循序渐进地引入绩效管理的理念与制度框架,适时建立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编制有机结合的预算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16.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是我国复式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中央一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已初步形成,并从2008年开始实施。然而,新生的制度仍有其不足之处:立法层阶不高、覆盖范围不全面、上交利润的比例不合理、预算编制在时间安排上不合理,这些不足之处制约着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发挥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宏观调控、承担社会责任的作用。因此应借预算法修改之机,提算升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立法层阶,扩大实施范围,合理配置应交比例并修改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程序。  相似文献   

17.
宪政民主的试金石:预算审议的程序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国家的公共预算目标,内在统一了立宪主义所涵括的民主和法治理念,其实现对规制国家权力和保障公民权利有着重要价值.作为宪政民主试金石的预算审议,不仅构成了公共预算的核心内容,而且是纳税人及其代议机构控制国家财政的基本途径.晚近兴起的协商民主理论,其建制化双轨制协商模式成为预算审议程序控制的民主路径.立足我国国情完善预算审议制度,在规范层面应健全预算法律体系;在制度层面应着重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在社会结构层面应培育和发展公共领域,促进公民有序参与预算.  相似文献   

18.
基于财政立宪主义的理念,公共财政预算较之传统的国家预算、政府预算、公共预算和财政预算等名称更能准确地揭示出制度意义上预算本身的法律内涵。关于公共财政预算的法律性质,国际上存在着法律说、行政说和折中说等的争论,法律说应该是终结的取向。基于历史和现实的考量,我国公共财政预算的应然法律性质应该定位为一种特殊的法律。  相似文献   

19.
彭健 《中州学刊》2012,(5):38-43
我国公共预算制度的演进与公共财政改革和社会经济体制转型有着密切的联系。回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公共预算制度的发展与变革,正是逐步从带有浓厚计划经济色彩的传统预算管理制度向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公共预算制度的转变过程。近年来,在公共财政改革理念指引下,我国相继实施了多项公共预算管理创新举措,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也应当看到,我国的公共预算改革尚处于初始阶段,与公共财政管理的要求仍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下一阶段改革应借鉴英美公共预算制度演进过程中的规律与经验,并依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公共预算改革取向。从总体改革路径来看,我国的预算改革可沿着先易后难、渐进推进的路径逐步展开。在近期,还需进一步加强预算过程中的行政控制,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与完整性,确保预算执行的合规性与及时性。从发展的眼光看,在完成一系列预算技术层面的基础性工作后,还需要将预算改革的重心适时引向预算规则与预算程序层面。  相似文献   

20.
财政作为现代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也是这次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之一。现代财政制度主要包括预算制度、税收制度、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三个方面。其核心要义在于,建立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现代预算制度体系;按照统一税制、公平税负的原则,完善现代税收制度体系;遵循划分事权、以支定收的思路,构建现代政府间财政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