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法何辞万口骂,江南独倾瞻徐君。……最怜一口反万众,使我衰颜满汗淋。”这是齐白石写赠徐悲鸿的诗,表达了他对徐有恩在己“识拔于困厄之中”的感情。齐白石比徐年长32岁。徐悲鸿出生而齐白石早已开始学画了。但由于家境清寒,未能入学读书,虽苦学绘画,仍老是一...  相似文献   

2.
鲁礼敏 《老年人》2011,(1):20-21
在我国绘画界,流传着这么一句话: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李可染的牛,黄胄的驴,娄师白的小鸭子。齐白石、徐悲鸿、李可染和黄胄均是当代我国画坛大师,娄师白与他们齐名,可见其在当今画坛的成就和地位。作为齐白石的弟子,70多年来,娄师白牢记老师“学我者生,似我者死”的教诲,坚守“胆敢独悟”的理念,矢志创新,取得了突出的绘画成就。  相似文献   

3.
正徐悲鸿的“马”,齐白石的“虾”,夏明远的“柳”,被世人称为画坛三绝。而这位和徐悲鸿、齐白石齐名的画家夏明远,不仅画艺卓绝,还是一位年过百岁的长寿老人。他曾骄傲地说:“虽年逾百岁,现在基本上耳聪目明,交谈不需要助听器,作画看书可不戴眼镜。每晚还要写篇日记,就当下感兴趣的事情,提出自己的认识、感想。”像安排工作一样锻炼身体夏明远经常被追问长寿的秘诀,他这样回答:“活到百岁,关键在自己。养生最重要的还是在于  相似文献   

4.
正齐白石曾在一封写给比自己小32岁的徐悲鸿的信里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君也!"这是为什么呢?原来,齐白石的成名,曾得益于徐悲鸿的慧识与提携。齐白石出身贫寒,做过农活,当过木匠,后以民间画工为生。57岁时,齐白石到达北京,住在法源寺,以卖画度日。他自己曾这样叙述当时的卖画生涯:"我的润格,一个扇面,定价银币两元,比平时一般画家的价码便宜一半,尚且很少有人问津。  相似文献   

5.
齐白石戒烟     
春之 《老年人》2003,(5):35-35
齐白石年轻的时候烟瘾很大,不论雕花做工、写诗绘画,动手前总要咕噜咕噜吸一阵水烟。据说这也是向他师傅学来的。他的师傅叫周之美,是个雕花巧匠,人物花鸟经他一雕无不栩栩如生。周师傅嗜烟如命,齐白石每月都买烟孝敬他,自己也慢慢养成了吸烟的习惯。然而,齐白石不久就把烟戒了,而且数十年不再吸烟。说起齐白石戒烟,还有一个生动的故事。中国传统文化,讲究诗、书、画融汇贯通。齐白石为钻研诗词,砥砺学业,在家乡曾邀集挚友罗醒吾、黎德恂、王仲言诸人,组织了一个“罗山诗社”。有一天,诗社聚会,齐白石提出要拟定几条“修身立志”的社规。于…  相似文献   

6.
立新 《当代老年》2013,(6):37-37
齐白石是我国著名的书画大师。1952年的一天,诗人艾青前来拜访已是88岁高龄的齐白石,艾青还带来了一幅画,请他鉴别真伪,齐白石拿出放大镜,仔细看了看,对艾青说:“我用刚创作好的两幅画跟你换这幅,行吗?”艾青听后,赶紧收起这幅画,笑笑应道:“您就是拿20幅,我也不跟你换。”齐白石见换画无望,不禁叹了一口气:“我年轻时画画多认真呀,现在退步了。”原来,艾青所带来的这幅画正是齐白石数十年前的作品。  相似文献   

7.
于沙 《老年人》2004,(9):47-47
写诗不是诗人的专利。许多人不以诗名世,却能写得一手好诗。作家鲁迅、老舍、朱自清、沈从文是这样,画家齐白石、黄永玉是这样,音乐家贺绿汀、吕远、王立平是这样,数学家华罗庚、苏步青也是这样。我曾问:不知袁隆平会不会写诗?诗是一门最富感情、最富想象、最富浪漫色彩的艺术。作为科学实验者,如果不是最富感情、最富想象、最富浪漫色彩,恐怕也不能达到科学研究的顶点。袁隆平誉称“杂交水稻之父”,他的科学实验达到如此惊人的高度,我料定他是一位具有诗人灵性的人。但我没有听说过他爱写诗,更没有见过他写的诗。今年“五一”长假,我在家里…  相似文献   

8.
天热读文章     
“感冒喝开水,天热读文章。”我的一位朋友对此极有体验,他多次对我说:“天热读文章,要读‘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读这样冷色调的文字,容易解暑。”朋友的话,不无道理。一个闷热的夏日,我搬出《唐诗鉴赏词典》,专拣古人写雪的诗章来读。“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细细品赏,似觉眼前冰天雪地,将士们策马驰骋,飘洒的雪花落满了他们手举的弓刀。随诗入境,我仿佛感受到了塞北隆冬的寒冷,背脊冒出丝丝凉意。塞北冰雪,也许过于严寒。我想,江南春景最为怡情,就去赏玩唐诗描画的烟雨杏花天吧。于是沉吟默想,恍…  相似文献   

9.
展读《老年人》今年第2期、第6期关于修改《湘江秋钓》的意见后,也想发表几点浅见。我想改诗者都是好意,想把该诗改“成为一首流传千古的好诗”。但实际上我认为这种改法是很难达到目的的。比如李传补同志将全诗改成:“蓑笠相将钓晚秋,楚山烟树入吟眸。牧童莫问鱼多少,自有真情满白头。”我经过反复吟咏,总觉得不敢苟同。改“湘畔”为“蓑笠”,现在的雨具和钓具都更新换代多次,是否一定要改成柳宗元的“蓑笠翁”才够味呢?改“麓山”为“楚山”,难道只有“楚山烟树”才能“入吟眸”,湖南长沙变化如此之大还不上眼吗?“村童”改为…  相似文献   

10.
《伴侣(A版)》2014,(9):50-50
齐白石是我国著名的书画大师。1952年的一天,诗人艾青前来拜访已是88岁高龄的齐白石,并带来了一幅画,请他鉴别真伪。齐白石拿出放大镜,仔细看了看,对艾青说:“我用刚创作好的两幅画跟你换这幅,行吗?”  相似文献   

11.
我喜欢篆刻闲章。闲章篆文有的诙谐幽默,有的警世明志。前者如齐白石的“鲁班门下”,后者如钱君匐的“而今迈步从头越”。  相似文献   

12.
“新娘子来啦!新娘子来啦!”随着小孩子的欢叫声,扎满玫瑰和彩带的轿车稳稳地停在阿丰的家门口。隔着车窗,我看见忙碌的亲友们此时也停下来,笑盈盈地站在一边。小孩子们则围上来,好奇地向车窗里张望。此时的我,捧着玫瑰的手心都是汗。羞涩和喜悦紧紧地围绕着我。新郎阿丰一脸得意地把我抱下车,抱进了红烛高照的客厅里。屋里早已站满了亲朋好友。两只崭新的皮箱也摆在客厅的中间,那是我的嫁妆。我们那里有个传统的习俗,就是在结婚那天,要打开新娘的皮箱让大家看看,有啥好吃的,有几套新衣服,最重要的还要看看娘家人给了多少压箱底的红包。阿丰…  相似文献   

13.
●齐●白●石丹青生涯记趣□/戴铁珊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齐白石全集》年前在北京获奖。这不禁使我想起早两年在台湾会见吕培成先生时,他向我谈及艺术大师齐白石一些鲜为人知的往事颇为有趣。收弟子不拘礼节抗战胜利那年,吕先生一日去拜望齐白石。齐老拿出一小块纸递...  相似文献   

14.
吴一真是我同窗好友中柱的母亲,今年已满84岁。前不久,中柱捎来他母亲给我的一封信,信中说:“近年来把我自身经历之事,缀成俚语,不敢言诗,朋友劝我编成小集,定名《风雨人生》,特向各位方家乞诗一首,以助敝作增辉焕彩。”我的心被这位老妈妈不懈的精神追求所打动,择日造访了这位可敬的老人。吴一真老人家住新化县田坪镇星光村。耄耋之年的她虽满头银丝却精神矍铄,言谈思路也十分清晰。落座不久,老人便从屋里拿出一个崭新的笔记本递到我面前,说:“中柱说你为我出集子的事而来,我从自己写的500多首诗中选了300余首,抄…  相似文献   

15.
“素瓷传静夜,芳气满闲轩”,诗中的“素瓷”就是指已经断代千年的邢窑白瓷。为了重现邢窑白瓷的辉煌,有一家人不懈地努力着,在当下与历史相逢……邢窑,始烧于南北朝晚期。  相似文献   

16.
三、故事谜     
《老人世界》2010,(5):62-62,12
齐白石“门规” 齐白石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画家,向他求学拜师的人,几乎天天不断。  相似文献   

17.
幽兰香正浓     
方春 《老年人》2012,(8):49
惊蜇都过了,天还阴冷着,大自然似乎还处在尚未萌动的寂寞之中,我的心情也被压抑得有些不自在。倏忽间,短信铃声响起。打开一看,是诗友徐君的短信":昨夜开窗,忽有一阵清香扑来。细察之,始知方君赠我兰草已开花。小花四朵,清香扑鼻。偶成五绝两首以赠‘:昨夜窗台倚,幽幽一段香。谁闻春讯早?斗室溢芬芳。‘’割爱蒙君赠,阳台傲雪霜。何愁霪雨阻,捷足灿春光。’"徐君的兴奋之情与对友谊的感念触动了我,心弦似乎一下被拨动了,心境顿觉明亮起来,随之忆起向他赠送兰草的事:徐君爱好诗词,还喜书画摄影。  相似文献   

18.
《炎黄世界》2013,(2):51-51
晚年得子的徐悲鸿对儿子徐·庆平十分喜爱。徐庆平3岁时,徐悲鸿就开始教他画马。1953年9月26B,58岁的徐悲鸿因脑溢血病逝,当时徐庆平只有7岁。而在徐悲鸿临终前,却告诉妻子廖静文:“对这个孩子要溺爱一点,不要让他学美术。”不过,徐庆平并没有遵守父亲的“遗训”。从小喜欢画画的他考上了中央美院附中,后来留学法国,成为徐家4个子女中唯一“子承父业”的后人。父亲临终前不让他学画这件事,徐庆平也是在30岁之后才开始慢慢理解的。  相似文献   

19.
首次听说汪国真老师,是我上初中时,我听到一句诗:“你的背影是帆,我的目光是河流”。“太美了”!我脱口赞叹。从此,“汪国真”这个富有诗意的名字,与李白、苏轼一样深深刻在了我的心中。那时我年仅十几岁。汪国真老师的诗有一种神奇的力量,你只要刚刚读到他的一两句诗,便能感受到他超凡脱俗的艺术感染力。  相似文献   

20.
张鹄 《老年人》2003,(10):43-44
时下有的诗没有诗味,或诗味不足,我以为症结在于缺乏意境。缺乏意境就不是诗,至少不是好诗。什么是意境?诗歌理论家李元洛在《诗美学》中作过概括:“所谓意境,即诗人主观的美好之‘意’和现实生活鲜明之‘境’在艺术形象中的水乳交融、辩证统一。”是的,意境是诗歌创作中重要的美学概念,是文学“典型化”原则在诗歌创作中的具体运用,是诗美的最高体现。诗歌一旦具有意境,就会有诗味、诗情、诗意、诗魂,使人“骤读之如在耳目之前,久诵之而得隽永之趣”,具有无穷的美感力量。例如元祯的《行宫》:“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