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5):51-55
隐喻具有丰富的感染功能和信息功能,在体育新闻中得到普遍使用。基于汉俄体育新闻语料的隐喻模式对比研究表明,两种语言体育新闻中的概念隐喻存在一定的共同性,也具有鲜明的差异。这些异同不仅与人们对体育这一本体的认知有关,而且受到各自历史、文化、习俗等因素的深层制约。体育新闻中概念隐喻模式的差异,从某种程度上折射出两个民族认知和阐释客观世界的个性和特色。 相似文献
2.
丁建民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31(2):143-148
本文根据认知语言学的隐喻研究理论对CollinsCobuildHarperCollins出版公司1995年出版的《隐喻》一书的价值进行了探讨,认为该书有助于英语学习者了解隐喻与人们的认知、思维、经历乃至行为的重要关系,熟悉以英语为本族语的人们的认知方式和文化特征,从而有意识地培养符合以英语为本族语的人们的思维方式,最终习得地道的英语。 相似文献
3.
于莹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1(2):80-84
隐喻是一种思维方式,而翻译也是一种人的思维活动。认知语言学摒弃了耽于绝对真理的客观主义和只凭直觉不受任何约束随意想象的主观主义两种极端倾向,提出了主客观相结合的体验主义认识论。认为体验主义认识论在隐喻与翻译间架起一座桥梁,并利用隐喻映射理论分析了隐喻和翻译思维过程的认知相似性,通过认知视角下的隐喻与翻译研究,进一步明确了隐喻、认知及翻译三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5.
吴恩梅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9(14):47-49
从认知的角度入手,着重论述了隐喻和认知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隐喻认知功能对词汇、语篇及文化教学等方面的启示,英语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强对学习者隐喻能力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6.
魏梦婷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2(1):86-89
隐喻是人类一切语言的普遍现象.对隐喻的研究已延续了2000多年.语言学家对隐喻语言的理解有不同的解释.对隐喻语言的心理语言学研究则始于20世纪70年代.后来,以一本著名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为起点,对隐喻的研究逐渐转向认知语言学方向.在此期间,认知语言学家对心理语言学的隐喻观做了重要的继承和发展,形成了一系列的隐喻认知观.因此作者认为从多学科、多角度、多层面地对隐喻语言进行研究讨论,将使我们对隐喻语言理解获得更深更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高莉莉 《太原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1,(4)
受认知语言学从语言实践中研究人类认知行为的影响 ,西方一些学者开始对隐喻这一传统辞格进行认知意义上的讨论 ,这无疑为全面深入研究隐喻开辟了一个新的天地。通过对汉英实例的收集与分析 ,我们可以发现一定文化中的人们在描述某一概念时常常会借用一些其它的概念 ,而且这种借用是有一定系统性的。这种系统性可以说明隐喻不只是一种单纯的语言上的修辞现象 ,从根本上讲 ,它还是人类一种主要的思维方法 ,它构成了人们对某些经验 ,特别是一些抽象经验的概念化 ,并以系统的方式反映在人们所使用的语言中 相似文献
8.
哲学意义上的认知语言学隐喻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瀚东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2,55(6):678-682
传统上隐喻被看做是在有限条件下使用的非常规语言。认知语言学的当代隐喻理论却提出 :广义的隐喻 ,是语言和思想的最基本的成分 ,构成常规理性认知活动的概念系统。由于当代隐喻理论的发现 ,西方哲学的理性传统受到质疑 ,抽象思维和形而上学不再被看做是纯粹字面义的、“无血无肉”的 ,而是隐喻性的、以身体的经验所体现的。 相似文献
9.
英汉爱情概念隐喻的认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聪会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4):69-72
爱情是人类最重要的情感之一。爱情概念本身通常是抽象的,因而人们往往借助隐喻来表达这一情感。认知语言学的兴起为人类研究隐喻提供了新的视角,从而使情感隐喻的研究进一步深入。该文拟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结合文化人类学来探讨中英爱情概念隐喻的异同,并进一步阐述产生异同之处的认知和文化原因。 相似文献
10.
欧俊勇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7(1)
灯谜作为中国文学的样式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研究价值.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看,汉语灯谜文本中蕴涵着特有的隐喻手法.包括语音隐喻、拟形隐喻、语义隐喻和语法隐喻.对汉语灯谜的认知是灯迷制作者、猜射者、迷面、迷目和迷底五个方面因素动态综合作用的过程,是"五位一体"的认知机制. 相似文献
11.
情感隐喻是隐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英汉翻译的难题.英汉情感隐喻既有认知的共性,也有认知的差异性.英汉情感隐喻翻译应当采取认知对等策略.以避免翻译失真. 相似文献
12.
广义的隐喻是人类认知方式,是两个语义场之间的语义映射。公示语虽然"字义浅显",但同样具有隐喻机制。公示语的隐喻基于语义顺应,在跨域投射中逐渐产生语义冲突,最终在解决语义冲突的过程中,形成新的隐喻意义。身体体验成为跨域投射的基础。正确解读公示语中的隐喻,需要把握公示语的告知,劝说和警示功能。 相似文献
13.
隐喻·语法隐喻·认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认知角度探讨语法隐喻观的性质、认知机制及其与传统修辞学意义上的隐喻的区别与联系,分析它们之间这种继承与发展、因袭与创新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分析语法隐喻的隐喻学地位。 相似文献
14.
常宗林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109-112
美国著名诗人西尔维娅.普拉斯的诗歌"隐喻"是一首充满隐喻暗示的谜题诗。该诗以女人"怀孕"为主题,采用种种隐喻手段描述了一个女人即将成为母亲的身心感受。从词到词组,从音节到诗行,在该诗的字里行间中,隐喻暗示似乎无处不在。新颖的隐喻比拟方式和不同形式隐喻的叠加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猜想空间。形象生动的隐喻意象深深地抓住了读者,并引发他们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论英汉隐喻互译中的对应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荣丰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4,20(6):113-115
本文首先介绍了隐喻的基本概念和隐喻的认知基础。接着 ,分析了英汉隐喻互译过程中隐喻对应的三种情况 :基本对应、部分对应和完全不对应 ,并以大量的实例探讨了从认知的角度如何处理英汉隐喻互译中存在的对应问题。 相似文献
16.
从词类的角度去梳理研究隐喻及其翻译,探究动词隐喻的在线认知过程,可以使隐喻翻译研究走向深入,更加充实。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探讨动词隐喻翻译中的识解过程,译者首先是一个解喻者,一个成功的译者首先必须是一个成功的解喻者。在认知取向的指导下,根据原语与译入语认知方式的同与异可对动词隐喻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7.
陈松云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6):76-81
对于隐喻的理解和探讨,存在着多种维度的研究理论,涉及语言学、心理学和哲学等不同领域。从认知语言学和关联理论在隐喻研究方面的两个理论维度出发,可以看到两者在捕捉隐喻本质和阐述语言使用中隐喻普遍现象方面的贡献。两者结合的互补性隐喻视角,能促进隐喻理论研究的拓展和升华,从而提供更完整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8.
周晖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67-69,48
根据认知语言学的观点,隐喻是人类的一种认知和思维方式,其本质是用一种事物去理解和经历另一种事物。股评英语中的隐喻就是人们用熟知的事物和概念去更好地理解和体验股市中的千变万化。 相似文献
19.
余增燕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78-80
隐喻反映了人的认知和思维。隐喻概念体系根植于人们的生活经验,萌发于社会文化的沃土。隐喻是语言的普遍现象,不同语言文化背景中对隐喻的运用和理解有所差异,印普遍性中存在着差异性。本文从认知语言学出发,结合跨文化研究,探讨了隐喻的文化认知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