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活法     
刘燕敏 《社区》2012,(35):53-53
佛在菩提树下大彻大悟,我在灶台旁茅塞顿开。世界上并非所有的事情都值得全心全意去做,适当的空白也是一种色彩。我花很长时间吃一枚很小的水果,我用一上午读一本很久没有读完的闲书。我整整一天都穿着睡衣在房间里游来荡去。有时,我就这样悠闲地度日,因为我发现事业固然是我必须营造的圣殿,但在这个圣殿的后面还应该有一个花园。  相似文献   

2.
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博客已然席卷我们的生活。无数专业博客频道、博客网站应运而生,各色人等喜气洋洋,赶集一样地开博。要是哪天居委会大妈跟你说她的博客点击量,你千万不要大呼小叫,博客就是这么招人待见!它似乎像一个迫不及待要长大的婴儿,不仅让名人百家争鸣,更诱惑着平民百姓对话语权的掌握,那种翻身农奴把歌唱的快感。阳春白雪们把博客演绎成与大众沟通的平台,下里巴人则找到了释放心情的天然讲坛。2006年新年,新浪宣布旗下徐静蕾博客访问人数超过千万,这无疑是博客诞生以来最辉煌的时刻。  相似文献   

3.
一天下午,坐在那里反复听了几次周迅唱的《越人歌》。听的结果是,忽然认定:周迅比徐静蕾要强。周迅唱《越人歌》唱得凄怆入里,她深深懂得什么是爱与寂寞。那种吟唱,不需要技术,却可以深入灵魂。而徐静蕾唱《梦想照进现实》,唱成她《将爱情进行到底》时代的单薄甜美。接受一首流俗的校园民谣。并且,它次于校园民谣的是,听了几次,除了旋律欢腾,我找不到这首歌的感情。唱歌是其次。其实,她们的唱歌,正符合了她们作为演员演绎角色的风格与深度对比。尽管我没有多么地喜欢周迅,但我还是觉得她身上具备了一个“本能演  相似文献   

4.
我喜欢生活,我喜欢日子。在我写小说《青春万岁》的同时,我也喜欢说生活万岁!生活是无法剥夺的,夸张的与自恋的张牙舞爪,抵不住平常心的一行小诗,一杯清茶,一首小曲。我自磨豆浆,每逢磨好煮沸,我与我的大孙子就大喊大叫喝豆浆啦!叫着院落里  相似文献   

5.
元代嘲谑散曲题材丰富,主要类别有:讥讽时世;嘲讽人品或行为不雅的人;咏物;纯属恶搞,时涉低俗。嘲谑散曲产生的原因既有经济、政治方面的因素,也是作家个性和曲文学自身发展的结果。嘲谑散曲的创作手法主要是运用了大量的夸张手法和采用了方言俗语。  相似文献   

6.
王朔高调复出,把最近这几年的风头人物一个不少地骂了一遍,表面看仿佛是憋了太久需要公开倾诉并为自己的新书炒作,差不多的内容翻来覆去说完之后,大家更愿意相信他是在帮助老徐实现"主编"理想——老徐早就说过打小想办一本杂志,纸媒名堂太多,改做电子版。未来的"鲜花村"便是根据地,而王朔将在那儿"聊死他们"。  相似文献   

7.
文语 《社区》2014,(11):24-24
父亲是位农民,60岁那年,他开始忧心忡忡,没有劳保、医保,老了怎么办?  相似文献   

8.
王开林 《社区》2012,(29):45-45
中国人有三种迥然不同的活法:一是混,二是挺,三是拼。 “混”字派的心目中多半只有利,没有义,见人讲人话,见鬼讲鬼话。这种混子往往能够吃香喝辣,一旦参透个中奥妙。升官发财绝非难事。  相似文献   

9.
美国现实主义法学针对传统法学独尊“纸面上的法律”提出了“活法”概念。卢埃林认为:法律是官员关于纠纷的行为;弗兰克认为:法律并不是“书本上的法律”,而是“行动中的法律”;“活法”概念向人们揭示了:影响人们行为、决定司法审判的不仅只有国家立法机关创制的成文法和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的法官所创之法(判例法),社会现实的其他事物,如政治、经济、道德、习俗、甚至人们的感觉情绪都对法律生活发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活法”将“法律”概念泛化,与其他社会规范混同;法律的“意义”并非必须期待“活法”来填充,现行法(实体法)已具有“先决强制力”;官员行动并不等于法律规则本身,而只是适用法律的行为。  相似文献   

10.
我认识两个人,两个同样40岁的男人,一个极富,一个极穷。富的是这个城市中有名的房地产老总,开着300万一辆的车,娇妻爱子喜欢摄影,照相器材是100多万的经典,到清华读了MBA。事业有成不说,自己还  相似文献   

11.
学术界对诗歌"活法"论已有较充分的研究,但对文章"活法"则极少有人论及。事实上,在吕本中诗歌"活法"论的影响和推动下,南宋文章学界一直涌动着主张"活法"的潮流,也许"调门"不如诗界高,但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其势头却一点也不逊色。南宋文章"活法"主要讲为文曲折和圆转,而尤其注意对古文"活法"的发掘,并将它运用到时文写作之中。与诗歌"活法"论一样,这深刻地影响了南宋及以后散文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一直跟企业家打交道,大的小的、美的丑的、老的少的、好色的不好色的、爱显摆的不爱显摆的,但是基本都是富裕的,都是我的偶像。要想评论一个企业是否是好企业,是否是有价值的企业,先看它是否具有成长性。  相似文献   

13.
苏轼是"活法"说的完善者和集大成者,其主张和突出成就,有着广博的师承和深邃的历史背景.如果追溯苏轼有关诗学"活法"说的源头,我们认为有三个:政治源头、学术源头、文学源头.我们也只有把苏轼有关"活法"的论述放在立体的历史背景下进行观照,才会得其本真.而这些,都与苏轼对欧阳修的师承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4.
两种“活法”的较量安徽大学中文系教授杨忻葆《白鹿原》的主人公白克轩,是处在辛亥革命到解放战争这段特殊历史阶段和陕北这片特殊土地上的一位小时东,不可避免地要身处各种错综的人际关系之中,面对同长工的矛盾,同上进的或不肖的子女的矛盾,同竟争对手的矛盾,同各...  相似文献   

15.
艺术语言的活法和语法的定法是一对矛盾体,它们的逻辑运思不同。前使用情感逻辑,后运用理性逻辑,因而活法与定法的言语形式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即个体创造性与整体约定性、短暂流动性与永恒稳定性和表里相异性与表里一致性。活法与定法又统一于语境中。定法是活法的基础,活法是对定法的超越,定法与活法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相似文献   

16.
"活法"说是中国古典诗学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命题.最先提出"活法"说的是北宋天圣二年(1024)登进士第的后期西昆体诗人胡宿(996-1067),后经苏轼等人的进一步完善,到了南北宋之交的吕本中(1084-1145)那里,得到更为全面、系统的阐释,最终集其大成.吕本中对"活法"说进行了准确的界定和探源,并揭示其内容、指出其路径,拓展其影响.同时,吕本中身体力行,将"活法"说贯彻实施于自己的诗歌创作中.然而,学术研究最倚重者乃语料,而体现吕本中"活法"说之文本语料,在后人的引述时差异较大,导致历代研究者见仁见智,从而对吕本中"活法"说之文本的创作时间、具体内容聚讼纷纭,许多个案至今未能得到解决.本文正是从这一角度出发,对吕本中著作中论及"活法"的诗、文文本以及相关重要言论进行考证,对后人的引述进行厘清和考辨,并在此基础上对吕本中"活法"说形成的大致过程作一个简洁而清晰的描述.  相似文献   

17.
朱涛 《成才与就业》2013,(17):32-32
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由于社会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超常规提速,‘学习’对每个劳动者、每个公民而言就显得更为重要和迫切。  相似文献   

18.
“活法”说既是中国古代诗论中的重要理论话题,又是中国古典美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诗学“活法”说对我国古代文学艺术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苏轼深谙“活法”的真谛,并创造性地将这一思想贯通于书画艺术实践之中。在对待前人古法的态度上,他主张“变古法”“出新意”。在艺术法度的把握上,他推崇“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在探求艺术创作规律的过程中,他讲求“随物赋形”“行云流水”。苏轼对于“法”与“活”的认识,在整个艺术领域具有方法论上的普适性,同时具有鲜明的辩证色彩和可贵的实践品格。在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的当下,苏轼“活法”思想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9.
活法是中国传统诗学中最具表现力的概念之一。它来自于禅宗,盛行于北宋诗坛,其精神内核可以追溯到汉字活与法的核心文化元素;先秦兵书中之奇与其它诸典籍中之变与神,是活法思想的精神渊源。《老子》与《易经》虽然没有活法的记载,但其精神实质却正体现了超越规则、崇尚灵活多变的灵魂。活法思想的真谛不在法字,而在活字。  相似文献   

20.
明清很多文人都涉足小说评点,他们生活在科举社会中,都曾致力于举业,在评点小说时,从评点方式、内容到评点语言、体式,都不约而同地借鉴了八股文理论,使小说评点的理论和风格带有鲜明的八股文色彩。综合小说评点借用的八股文文法发现,文法的内容主要表现在活法这一方面。八股文活法是对死法的灵活运用,小说评点者借用活法,意在表现小说作品的文学意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