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王英志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3)
清代性灵派以袁枚性灵说为理论旗帜。而性灵说与性灵派的出现,既是中国性灵美学思想传统发展的产物,又有乾嘉时期的思想文化特点为背景。从历史与逻辑的角度探讨性灵说与性灵派产生的原因,可深刻认识性灵说的内涵与性灵派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袁枚性灵说情感理论突破了儒家传统情感理论的藩篱,特别是脱离了宋明以来的理学思想的桎梏,而走向了注重个体自然情感的抒发,对传统文学功利主义是一次有力的反拨。这种理论偏向原因颇为复杂。 相似文献
3.
温秀珍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55-60
乾嘉时期著名诗人张问陶,是继袁枚、赵翼之后的性灵派的集大成者。张问陶论诗与创作皆主性灵,求创新,要求"诗中有我"。他的性灵诗论一方面与袁枚、赵翼性灵说相通,一方面又合而不流。张问陶在注重情感和灵性的同时,继之以社会阅历和实践,还公开标举"风雅"精神,这无疑是对袁枚性灵说不足或弊端的补救,从而发展了性灵说。 相似文献
4.
性灵派殿军张问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英志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4)
张问陶为清代性灵派之殿军,与主将袁枚、副将赵翼鼎足而三。其依据在于张问陶之才识非一般性灵派诗人可比:一是张问陶有明确的、较完备的性灵说诗学追求;二是张问陶诗歌创作成绩斐然。其后则无人可超越了。 相似文献
5.
王殿明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64-67
《子不语》是袁枚编纂的一部文言志怪小说集,是袁枚所推举的性灵说的散文化、形象化的再现。无论小说的命名、题材的选取,还是艺术特色都是袁枚个性与性情的体现。 相似文献
6.
袁枚“性灵说”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成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
本文具体分析了“性灵说”形成的基础,袁枚倡导“性灵说”的原因,“性灵说”的主要内容与观点。认为“性灵说”把诗歌创作与个性自由的要求联系起来,强调个体意识,肯定感性欲求作为一种新的人生价值观念对以传统儒学为主体的伦理价值观念的取代.反映出一种要求解放传统束缚和文学自由的倾向,在清代诗歌史上具有承前启后、扭转诗风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5):149-155
叶燮与袁枚分别是清代前、中期杰出的诗论家和诗人。叶燮《原诗》以其精湛的理论体系对诗坛流弊作了高屋建瓴的针砭,袁枚以其杰出的诗论和创作领导了席卷清代中叶的性灵诗学思潮。本文从以变为核心的文学史观,反对优劣唐宋与门户之见,性情与面目的主张,从匠心到灵机的发展,思想根基的正统性等方面,梳理袁枚对叶燮反复古主义诗论体系的接受、融通与发展,从而彰显叶燮于清代中叶性灵诗说的启迪之功。 相似文献
8.
吕斌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0(4):109-115
刘勰是我国最早标举“性灵”的文论家。他的《文心雕龙》不仅在开宗明义第一章就提出了本乎“性灵”而归于“自然”的文学观, 而且在操作层面上发挥了《周易》的“立象尽意”说, 创立了“综述性灵”与“敷写器象”相济相成的意象说; 发挥了儒道两派的“虚静”说, 提出了在“蓄素以弓朋中”的基础上“虚静养气”、“率情入兴”的灵感论。因此研究“性灵”说, 不宜忽略其开源发流之功 相似文献
9.
王英志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4)
孙原湘为性灵派主将袁枚大弟子,性灵派的重要成员。其诗学观不仅继承了袁枚性灵说的内涵,而且予以深化,堪称是性灵派之功臣。其诗歌创作亦抒写真性情,表现个性,具有性灵诗的审美特征;但却丧失了前辈讽谕社会的批判意识,又浪使才情于艳诗,不乏过失,实乃性灵派走向衰败的一个中介人物 相似文献
10.
夏志颖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2013,(5):126-135,160
袁枚倡导的"性灵"诗说流行于清代乾嘉时期,其本人与乾嘉词坛的关系呈现出一种疏离状态。袁枚极少评词,也不擅作词,并未直接参与当时的词坛建设,其子袁通在创作取径上的转变可以佐证这一点。而"性灵"诗说对词坛的渗透则在郭麐的词论中有不少体现,郭氏对朱彝尊、厉鹗的不同评价,就与袁枚保持了一致,他以"性灵"词学观为核心,否定了词坛上强调忠孝与声律的两股势力,这二者其实构成了晚清词学在解词、作词领域的主流,这一敏锐而有前瞻性的词学观后继乏人,可说是词学史上的一个遗憾。在浙、常交替的词史背景下,"性灵"诗说在加速浙西词派分化、推动词史复古之风的兴起,以及深化晚清词论等方面对清代中后期的词学演进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神韵说、格调说、肌理说这三种传统诗学都是儒家正统思想之下的产物,其诗学主张各自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与其相比,袁枚的诗学理论"性灵说"有着明显的进步性,其对其它几种诗学或修正、或超越、或颠覆,显示出了自身独特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袁宏道性灵说研究——兼与李贽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庭希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7,(5)
袁宏道深受阳明心学和李贽童心说的影响,认为性灵是构成人的内心世界的重要因素,真则是使人的性灵外化为文艺作品的特定形式,质又是表现真的特定方式。李贽的理论具备了作家论的基本框架,袁宏道则进一步发展了这种作家论,整理出了与当时的资本主义萌芽的社会结构——生产、流通、消费——相适应的作家、作品、读者的文艺运作结构,为其后的文艺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熊礼汇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6)
竟陵派对公安派性灵说的修正,本是针对公安派末流之弊而发。但竟陵派讲为诗为文“期在必厚”,实际上是要“独抒”以“深幽孤峭”为宗、“以古人为归”的“性灵”。这就抽掉了公安派性灵说以我为主的主体性,去掉了公安派所说性灵包含的人性的宽泛性、鲜活性和世俗性。其说虽然自成一派,却未能尽祛公安末流之弊,反而从根本上替换了公安派性灵说的灵魂。 相似文献
14.
15.
高利华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1,21(5):45-50
文章以为张问陶的诗学观点和袁枚大体属于同调,比较接近性灵说.船山诗的成就并不在于"对袁氏性灵说不足或弊端的补救,从而使性灵说有所发展"的理论贡献,而在于他对性灵派诗歌理论在潜意识之中合乎天性的认可和创作中在某些领域里的积极实践开掘. 相似文献
16.
刘再华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2)
袁宏道是明代性灵说诗论的代表人物。性灵说的理论内涵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求真的个性意识,注重趣韵,追求风格的新奇与语言的本色自然。他企图通过真、趣、韵、奇的结合创造出轻俊清新的诗体,因而在创作上主张任性而发,不拘格套。从诗歌理论发展史来看,其性灵说于儒家的言志载道、温柔敦厚之外别开一种境界 相似文献
17.
郑家治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10,29(5):44-48
张佳胤是明代嘉靖七子之一,以功业文章彪炳史册。其对诗歌本质的论述很有特色:一是在复古主义盛行的时期力倡性情说,认为诗歌当以情为本,缘情与言志兼重;二是三次以性灵论诗,以"雕拟不施,性灵洞见"为纲,即以性灵为本,重视独创与自然本色,反对复古模拟。他先于公安三袁而标举性灵说,成为这一学说的首倡者。 相似文献
18.
丁俊玲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3(2):152-155
性灵说的核心离不开人的情感精神,是以人的生命表现为根本的,以袁宏道、钟惺、袁枚等性灵说代表性人物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司马迁“发愤著书”引论,以屈原与性灵说的联系比论,进而指出,性灵说生命意绪中的“发愤”强调的是“势不能遏”的倾泄,“不平”在本质上为自我存在自然而有的情绪反应,意义重心落在自我个体之上,其总体精神是偏离政教的,并以此区别于传统诗教。 相似文献
19.
郑家治 《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
张佳胤是明代嘉靖七子之一,以功业文章彪炳史册。其对诗歌本质的论述很有特色:一是在复古主义盛行的时期力倡性情说,认为诗歌当以情为本,缘情与言志兼重;二是三次以性灵论诗,以雕拟不施,性灵洞见为纲,即以性灵为本,重视独创与自然本色,反对复古模拟。他先于公安三袁而标举性灵说,成为这一学说的首倡者。 相似文献
20.
姜桂亮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4)
《性灵派研究》是我国学术界全面系统地研究性灵诗派的一部力作。本书无论是在材料的梳理、研究的视野、研究的方法 ,还是得出的结论上 ,都取得了令人信服的成就 ,在我国学术界的性灵派研究方面具有开创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