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洛阳古代剧场发展演变历史悠久,而现存的戏楼多为清代建筑。这些戏楼有着不同的建筑样式、风格和规模,既展现了古代工匠的聪明才智,又蕴涵着洛阳丰富的戏曲演出风俗。  相似文献   

2.
古代都城的城址选择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优越的都城城址选择对王朝的兴衰起着比较重要的作用.东汉王朝定都洛阳主要考虑了有利的自然地形因素、良好的经济环境、东汉王朝面临的政治、军事形势以及两汉文化思潮影响等因素.定都洛阳是东汉王朝一项正确的政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都城作为一代王朝的政治中心(或兼具有经济、文化中心功能),在古代城市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作为都城发展史上具有关键作用的都城洛阳更具重要的意义。东汉洛阳的城市布局体现出继承性与儒家思想的影响。都城东汉洛阳城两宫(城)制度、礼制建筑独立成区等特点对后世又产生重要影响。东汉洛阳作为中国封建王朝都城发展第一阶段承上启下的转折点,在古代都城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洛州无影"与"天下之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义净<南海寄归内法传>是一部有关佛教史的名著,书中讨论到古代怎样测定时辰,其中有"洛州无影"一句话.洛州即洛阳,其位置在北回归线以北,从天文的角度讲,一年之中任何时候都不可能出现"无影"的情形.这究竟是错误,还是另有含义,长期以来成为问题.本文作者曾经认为这是义净书中的错误.但一次偶然的机会使本文作者发现,在洛阳附近一处地方,确实可以见到"无影"的奇观.本文根据作者实时实地的考察进行讨论,认为这与中国古代把洛阳看作是"天下之中"的观念有关.  相似文献   

5.
孟亮 《社区》2006,(23)
是谁托起了一座城市的脊梁?是谁的正义渲染了一座城市的善良?是谁曾经让你震撼心扉,让你一直铭刻在心?又是谁让你每每想起都会无限感慨湿了眼眶?今年9月30日起,河南洛阳信息港BBS时政版块“洛阳城事”的4位版主——superbaby(以下简称萨贝)、洛浦布衣(以下简称布衣)、丽京上空的云(以下简称丽京)和RY9666(以下简称阿外)发起了民间评选——“感动洛阳——寻找平民英雄”。与10月中旬启动的由洛阳市委宣传部和《洛阳日报》、洛阳广播电视局主办的“2006——感动洛阳十大年度人物”评选不同,他们的评选均在网络上进行。这使得其民间“海选”…  相似文献   

6.
宋元南戏既反映了古代洛阳的人文实况,又为洛阳增添了文学趣味。在《琵琶记》剧本中,洛阳承担着重要的空间背景任务,是作品安排场次的要点。《破窑记》虽经艺术处理,但作者依然把蒙正觅瓜的地点放在洛阳。宋元戏文佚曲不仅反映出唐宋时期汴、洛之间频繁的社会交往,体现了市民阶层新兴力量的道德追求,而且彰显了洛阳的园林景观之美,其盛况超过李格非《洛阳名园记》中的介绍。  相似文献   

7.
<正>我说的洛阳还在今天洛阳市的东边,它是河南偃师县境内邙山南麓的一大片农田,改了道的古洛河从它的南端滔滔流过,不了解的人,完全不会意识到那是中国古代辉煌的都城遗址。算起来,古代中国大城市的遗址里,如今只有在脚下的“汉魏洛阳”你还可以真正漫步怀古。目前这座荒城还保留着基本的未经“修复”的诗意,也没有多少闲人来打扰。缺点就是“两处茫茫皆不见”,一切要全凭想象。  相似文献   

8.
我国古代帝王陵墓上铭刻大型石雕起于什么时期?有学者以为起于东汉。对秦始皇帝陵上有没有大型石雕,多数学者很少论及,有的学者持否定态度。因为这是关于中国古代帝王陵寝制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涉及到秦始皇帝陵布局的重要问题,所以拟陈管见,以就教于博学诸君。  相似文献   

9.
壮族古籍是指壮民族在历史上形成的以古壮字、汉字以及壮语言为载体的古代书册、文献典籍和口头传承及铭刻文书等.壮族古籍整理工作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已有60年,从零散无序到学科建设全面提升,值得总结思考.  相似文献   

10.
自公元前2世纪开通了横贯亚洲的“丝绸之路”到中世纪,在这条通道上中西商旅川流不息,这不仅加强了汉族和西域各民族的联系,也促进了古代中国和亚洲欧洲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贸易上的交光互影和友好往来.“丝绸之路” 在中西交通史上铭刻下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如玄奘天竺求经、马可·波罗东方之行等等早已闻名中外,只是在中世纪以后因海上交通兴起,加上中原战乱不息,“丝绸之路”才逐渐冷落下来.但其盛况却世代相传,深深地留存在人们美好的记忆里,至今仍对亚洲的文史研究工作有着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本文简要论述了著名历史学家、文献学家金景芳教授在中国古代史研究方面的学术成就.着重介绍了金教授在<周易>研究、孔子研究、史学理论研究、古代典章制度研究、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研究和中国古代典籍研究方面的学术成就,同时也评价了金先生的主要学术思想和治学方法.  相似文献   

12.
洛阳古都研究在学界向来受到重视.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洛阳古都研究成果丰富,精彩纷呈.从学术史角度比较全面地总结和评述这方面已有的学术成果,指出其不足,对洛阳古都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利用断裂点理论,研究洛阳都市圈中心城市2003—2018年的经济辐射力,实证分析影响洛阳都市圈中心城市经济辐射力的关键因素.研究发现:洛阳都市圈中心城市具有一定的经济辐射力,但经济辐射不均衡;对洛阳经济辐射力的影响因素中:文化、旅游、教育、信息、客流差异对经济辐射力产生正向影响,商贸、金融、科技差异对经济辐射力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应采取以下主要措施,打好洛阳都市圈发展的"组合拳":支持副中心城市建设,做大做强洛阳;发挥中心城市的引领作用和协同发展功能;大力弘扬河洛文化,文旅融合发展,完善交通互联互通;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以科技创新引领先进制造业发展,建设洛阳大学城,做好金融服务,构建圈外圈内双循环,拉动消费升级.  相似文献   

14.
河图洛书并非天书,而是中华文明史上两部渊源有自的杰作。河图洛书之所以能把天文、地理和人事间的万事万物都涵盖其间,应是中华先民术数崇拜的产物。古代的河洛地区、京都洛阳和河图洛书,都可简称为“河洛”。这种名称的混同和内涵的牵连,不但说明河图洛书发祥于古都洛阳,而且还说明它们既是河洛文化的产物,又是古都洛阳的标志。  相似文献   

15.
迷楼与鉴楼     
<正>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扬州的繁华,在古代,与隋炀帝有牵连,在近代,与徽州帮盐商有牵连。隋炀帝杨广,是个迷恋于大造宫室的人。在西京长安之外,又造了一个洛阳东都,还在扬州造了一个江都地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个性心理测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从四个方面对古代个性心理测量进行了全面论述。首先介绍了中国古代个性心理测量研究的发展过程;接着讨论了中国古代个性心理测量研究运用的各种方法,如观察法、访谈法、自然实验法等;然后本文归纳总结了中国古代个性心理测量的特点;最后探讨了研究中国古代个性心理测量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讲会是古代学术思想传播的重要途径。有明一代 ,孟化鲤、吕维祺、张抱初、王以悟等人在洛阳一带大兴讲会 ,可考者达十六个。其规模宏大 ,成员众多 ,学术交流频繁 ,以宣扬王阳明良知之学为嚆矢 ,使洛阳成为王学北移的两大重镇之一 ,在学术史上地位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8.
~~赵暄墓志与都洛北魏朝廷的道教政治因素@赵振华$洛阳古代艺术馆!河南洛阳471023~~~~[1][北齐]魏收.魏书[N].北京:中华书局,1974. [2]朱亮,洛阳出土北魏墓志选编[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3][清]陆增祥,八琼室金石补正[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5.  相似文献   

19.
洛阳牡丹文化节是洛阳一张靓丽的旅游名片,将洛阳悠久的历史文化、华贵的牡丹美景展示给世人,并创造了形式更多、规模更大的经济与文化的交流平台。本文基于扎根理论的定性研究方法,分析以网络文本为主的大量原始资料,运用移情手段,揣摩旅游者心中洛阳牡丹文化节的旅游迷思,研究发现旅游者心中的旅游迷思可以解读为春色迷思、国花迷思、古都迷思和交流迷思。接着深入探究各方力量在洛阳牡丹文化节旅游迷思形成过程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政治力量的保护作用、经济力量的服务作用以及社会力量的传播作用,揭示了洛阳牡丹文化节各方利益主体对旅游迷思的动态塑造过程。  相似文献   

20.
东汉时期的两都之争:以班固《两都赋》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古代城市史研究中,汉代是不可阙如的环节。西汉立国之初,基于政治和军事、地理的考虑,定都于长安,但由于关中之地与"暴秦"的历史关联,这一帝都长期难以在政治上获得合法性。与此相比较,洛阳城营建于西周初年,是周王朝的都城,也是周公制礼作乐的地方,这样,长安与洛阳,也就分别成为秦制与周制的象征,所谓的两都之争,则成为国家意识形态论争的表象形式。西汉王朝自武帝始,国家政治日益儒家化,迁都洛阳遂成为儒家士人日益强烈的政治冲动。东汉之后,国家新都定于洛阳,这可视为儒家士人政治理想的实现,但同时却又激起了"关中耆老"的情感反弹。班固的《两都赋》是东汉明帝时期为洛阳辩护的典范文本。在现实层面,这一作品加固了洛阳作为帝都的位置,在观念层面,则全面昭示了汉代儒家理想王城的建制方式。就中国城市史研究而言,它提示人们,中国古代城市的设置和建设,虽然奠基于经济和军事的考虑,但最终却是要在政治、伦理、哲学层面确立正当性。城市作为文化的容器或哲学、政治观念的物态形式,它承担着"器以藏礼"或"以器显礼"的重大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