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李白与苏颋     
苏颋,生于唐高宗总章三年(670),卒于玄宗开元十五年(727)。中宗时以文章显,称“大手笔”,玄宗时官至宰相。开元八年,苏颋被罢为礼部尚书。开元九年春,入蜀为益州长史,李白尝于路中投刺,深受其赏识。苏颋“因谓群僚曰:‘此子天才英丽,下笔不休,虽风力未成,且见专车之骨,若广之以学,可以相如比肩也。’”李白与苏颋间的这一层关系,曾经引起詹锳先生的重视。詹先生认为:“设太白不经苏颋之赏识,或将终其身不出夔门,蛰居蜀地,度其豪奢生活而未必能以诗鸣。经颋之鼓励,太白方自觉为可造之才,而志  相似文献   

2.
唐睿宗自唐隆元年(公元710年)6月即位,至先天元年(公元712年)8月逊位为太上皇,并于先天2年7月彻底交出政权,退出政坛。在这短暂时间内,统治阶级曾进行过政治改革。尽管它只是昙花一现,但当时就收到一定的效果。同时,它也为玄宗朝的开元之治提供了鉴戒,作了准备。开元前期的政治,正是这种改革活动的继续和发展。剖析它们之间的因承关系,对我们深刻而全面地了解开元之治的形成不无裨益。武周末年,政治虽见好转,但武则天“政事多委(张)易之兄弟”,弊政仍不少。复辟后的中宗  相似文献   

3.
孟浩然越剡之旅考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重新考察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越剡之游 ,可见其一生曾三游越剡 :首次在开元十三年 (72 5 )春至十五年五月 ,始程地为襄阳 ;第二次为开元二十一年 (733)秋 ,此即著名的“自洛之越” ;第三次系开元二十三年 (735 )春 ,因赴山阴少府崔国辅之约而至。孟浩然第一次游越剡时于广陵与李白相识 ,并在永嘉乐城与乡友张子容会晤 ;“自洛之越”时与崔国辅在山阴过从一时 ,并相约翌年春再会越中 ;第三次由襄阳始程途经江夏时 ,再会李白于黄鹤楼 ,李白以著名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替其送行  相似文献   

4.
《资治通鉴》的正式编修,始于宋英宗治平三年。然而早在此前,司马光已久蓄编修一部编年体通史之志,但由于内容浩博,工程巨大,“私家力薄,无由已成”,就先编写了一部简明编年体通史《历年图》(以下称“初编本”),后来又在此基础上剪裁史料,加工整理,另成一书,仍以原名命之(以下称“删定本”)。前者早已散佚,后  相似文献   

5.
对张九龄在开元初因“不协时宰”而“拂衣告归”事进行了考索。认为其“不协时宰”中的“时宰”,非指姚崇,而可能是卢怀慎。其告归的时间当在开元四年初秋,而其返京时间则当在开元六年春。  相似文献   

6.
唐玄宗在位长达44年,分为开元(713—741年)和天宝(742—755年)两个时期。开元和天宝前期,是唐王朝的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这一“盛世”的出现,是与唐玄宗在开元时期,励精图治,致力改革分不开的。天宝以后,由于玄宗逐渐丧失了改革,进取的精神,使朝廷内部奸佞当道,弊端丛生,导致社会危机四伏,酿成“安史之乱”大祸,使唐朝由盛转衰。  相似文献   

7.
在初唐诗坛革新者的行伍中,“三乔”(乔知之、乔侃、乔备)兄弟,也是一支劲旅。他们的诗作清新动人,别具特色。因而史称乔氏兄弟“并以文词知名”,特别是乔知之“所作篇咏,时人多讽诵之。”(《旧唐书》一百九十) 宋人计有功《唐诗纪事》卷六记乔侃生平云: “侃,武后时学士,预修《三教珠英》,知之弟也。开元初为兖州都督,长安中卒于襄阳。以文词  相似文献   

8.
<正> 一、版本学与新文学的版本书籍用“本”来记数,这是从写在纸上,装订成册后开始的。叶德辉说:“今人称书之 F 边曰书根,乃知本者因根而计数之词。”(《书林清话》)在印刷术没有盛行之前,古人称雕板印刷之书为“版”,称手写之书为“本”。后来,印刷术广泛流行,版本就成为一个较为固定的名词了。在宋朝人叶梦得的《石林燕语》中,已经把版本做为  相似文献   

9.
《马王堆汉墓帛书(壹)》(文物出版社,1975年版,下称帛书)证明今本《老子》有许多失实的地方。单就定名、结构布局说,就有如下问题: (1) 始初并无《道德经》之名,帛书甲本有无篇名已不可知。乙本篇末有“道”之篇名,“德”系据“道”而补(见《老子乙本图版》12页252行下),“经”字乃帛书整理者所加。所以“道经”、“德经”之篇名也属后人所为。这又一次证明《史记》所言  相似文献   

10.
书院藏书始于唐代书院(通常也称“精舍”或“精庐”)制度形成于宋代,但书院的名称早在唐代就有了。唐代的书院主要是校书、藏书的机构。《唐六典》载:“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改集贤殿修书所为集贤殿书院。有学士、直学士、待讲学士、修撰官、校理官、知书官等。集贤院学士掌刊辑古今之经籍”。唐代除官方设置的书院外,民间私人创建的书院也为数甚多。从《全唐诗》的诗题中见到的,有“费君书院”(杨巨源:《题五老峰下费君书院》,卷三三三)等十一所。见于地方志的有十七所,其中有建置时间可考的,最早应推“张九宗书院”,“在  相似文献   

11.
景龙二年戊申(708)三十九岁〔著作〕七月七日:《奉和七夕两仪殿应制》(见《纪事》卷九、《癸签》卷二七)十月四日,授修文馆学士。俄拜中书舍人。《会要》卷六四:景龙二年“十月四日……赵彦昭、给事中苏颋……并为学士。”《韩序》:“迁给事中,特制授修文馆学士。迁中书舍人,专知制诰。”《苏颋·初至益州上讫陈情表》:“臣……十有四年中书省。”按,开元八年,颋罢为礼部尚书(两《传》),由是年倒推十四年,(除去景云二年、太极元年、延和元年、先天元年丁忧,加上改元之先天  相似文献   

12.
李白王昌龄同是盛唐著名诗人,都主要活动在开元天宝年间,(王昌龄略长于李白),晚年又都有贬谪之行,李病死,王被害,结局都很凄凉。他们在政治上都不得意,在诗坛上却都享有盛名:李白有“诗仙”之称,王昌龄有“诗家夫子”(一作“诗家天子”)之誉。在七言绝句的创作上,两人超群逸论,不相上下,被后人并推为“七绝圣手”。如明焦竑《诗评》云:“龙标、陇西,真七绝当家;足称联壁”。王世贞《艺苑卮言》也说:“七言绝句,王少伯与太白争胜毫厘,俱是神品”。这些评语,都是将两人相提并论、一样推崇的。  相似文献   

13.
一 孟浩然在五十二岁的一生中,奔走于京洛、漫游于吴越湘汉之间共约八年,先后客张说、张九龄幕府共约六年,其余时间均居住在故乡襄阳,后人称他为隐士、山人,是有历史根据的。不过,我们也要看到,在孟浩然的思想上的确沾有许多世俗的尘埃。然而,我们不能因这种思想上的矛盾现象,而称他为“假隐士”。应该说他是“开元盛世”所特有因而还带有时代色彩的隐士。  相似文献   

14.
中国佛教,由汉徂唐,诸宗蜂起,高僧辈出,译经撰典,日益骤增,撰写经录,蔚为大观。自唐太宗贞观九年(635)玄琬撰《唐众经目录》至德宗贞元十五年(799)圆照撰《贞元新定释教目录》,前后160余年,见存者约13部之多。其中成就之高,影响之大,莫过于开元年间西崇福寺沙门智昇的《开元释教录》。 智昇撰录概述 唐释智昇“早预释流,志弘大教”,于佛学“义理悬通,二乘俱学,然于毗尼,尤善其宗”,开元年间,于崇福寺,主司藏经,精研经录,辑《叙列古今诸家目录》,著录历代经录40余家,予以校定,并加评说:“近阅藏  相似文献   

15.
《韩非子·十过》记载的“黄帝合鬼神于西泰山”之西泰山,当是今河南省尧山对面的太山。西周初年,鲁国初封在今河南省鲁山县尧山脚下,把尧山对面的大山封为太山,即大山(亦可以称泰山)。周公东征之后,鲁国改封于今山东曲阜的奄国,把原鲁国的国名及泰山之名带到改封之地。鲁国原封之太山,战国之后被称为西泰山,就是《韩非子·十过》记载的“西泰山”。泰山信仰在西泰山废祀之后逐渐兴起。  相似文献   

16.
<正> 《潮州史事三题》(载《韩山师专学报》1990年1期)一文,在初唐潮州的地域与人口一节中,所论错误颇多,而福建、长汀州即其显著者。文章说:“潮州的地域和人口均与漳州、长汀州有直接而重要的关系”。初以为作者一时误把汀州作长汀州,及再阅下文,始知非是。因为作者一再提到长汀州——“建议在此置州获淮;这样就建立了长汀州(因长汀溪而得名)。为此,潮州北部又割去了相当的地盘给长汀州”。两唐书《地理志》说汀州建于开元二十四年(736年),治所在长汀县(今福建长汀),天宝元年(742年)改为临汀郡,乾元元年(758  相似文献   

17.
光岳楼     
光岳楼,位于聊城市(东昌府旧城)中央,东西、南北大街交叉处。明朝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东昌府指挥佥事陈镛在修筑砖城时,利用修城余下的木料所建造。“以严更漏雨而窥敌望远”,因传称“余木楼”和“鼓楼”。后来西平人李赞路过东昌,登楼观景,“因叹斯楼,天下所无,虽黄鹤、岳阳,亦当望拜”。乃命之曰“光岳楼”,“取其建鲁有光于岱岳也。”光岳楼迄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全楼除基台为砖石砌成外,其余皆为木结构民族形式的建筑,为山东省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似文献   

18.
康待宾起义,又称六胡州起义,它发生在唐朝开元前期,是以康待宾为首的一次大规模少数民族暴动。笔者试从其起因、经过、意义等方面,做些初步的探讨。 一 “六胡州”一词,最早出现在唐高宗调露元年(679年)。是年,朝廷在灵、夏二州南境设立鲁州、丽州、塞州、含州、依州、契州,专门安辑突厥汗国的降户,“以唐人为刺史,谓之六胡州”。从调露元年到开元初年,它隶属灵州都督府。长安四年(704上),被並入盐、夏二州北境新辟的匡州、长州(在今内蒙古自治区毛乌素沙漠西面的察汗淖一带。)神龙三年(707年)置兰池都督府于境内长泉县,分六州各为一  相似文献   

19.
《夜雨秋灯录》是清代末年流行颇广、称盛一时的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宣鼎,字子久,号瘦梅,安徽天长人,生于1832年(道光十三年)约卒于1880年(光绪六年)。他一生“少膺孱弱,壮值乱离”,“挟瑟无门”,抑郁不得志。但他不苟流俗,清高自守,多才多艺,既是小说家、诗人,又是剧作家和书画家。他正是以其卓著的艺术才华,倾注了毕生心血,完成了该书。 小说在光绪初年一经问世,便“价重鸡林,誉隆鹖冠,争先快睹,悦目怡情”(蔡尔康《夜雨秋灯录叙》)。或称之“意翻空而易奇,纤新隽永,有清淡之风,观者善之”(邱炜茇(菽园赘谈》);或赞为“能于列朝及有清小说界中崭露头角,其宗旨不外劝善惩淫,绮  相似文献   

20.
论晚清的前期清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约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后期,即晚清光绪初年,出现了一批标榜风节、纠弹时政的士大夫。“几几乎有宋元祐之风,一时遂有清流党之目。”此派在中法战争结束后瓦解。为与以后的清流(帝党一部分)相区别,我们称其为前期清流。(以下简称清流)据载,“当时清流横甚”,说明他们曾对政局有过相当影响。以下对清流出现的背景,它的政治主张,它与各派的关系以及它的衰落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