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篇《长恨》有“风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关于《长恨歌》主题思想,近年不少学者撰文作了新的有益探索,颇能给人以启发。然而,他们似乎没有充分重视白居易自己对《长恨歌》的评论,而这本来是可以给我们的探索以很大帮助的。白居易曾经在《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一诗中不无用意地告诉人们说:“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有风情”三字实际上正是白居易自己对《长恨歌》主题所作的精辟概括和巧妙提示。因此,只要我们求得了“风情”的正确解释,随之也就求得了《长恨歌》的真实主题。那么,“风情”究竟是指什么呢?本文着重探讨的便是这一问题。“风情”是古代诗文中习用的词语。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下,它似乎有着不同的含义。李  相似文献   

2.
壮士每多登陇坂,诗家端爱唱边声。我很欣赏上面所引的诗词专家的话。从古到今,大西北历来是诗人们的丰收之地。读了于右任先生的詠陇诗,这一观念在我脑海里更加深刻了。于右任先生一生酷爱作诗,从少年到老年,都乐于以诗人自命。他的诗保存下来的有多少?有关资料说,于翁晚年自订旧作,有近九百首。近年海峡两岸所出的于右任诗集有三种:《于右经先生诗集》,计约八百首上下;《于右任诗词集》,近七百首;《于右任诗歌萃编》,八百五十余首。于先生詠陇的诗、词、曲共四十二首,三种本子基本上都收入了,约占二十分之一。比之于先生在甘肃全部不到三个月的驻留时间,其詠陇诗的数量之半和质量之好,是十分明显的。  相似文献   

3.
白居易是唐代也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著名的杰出诗人。他既有现实主义的文学理论,又有丰富的创作实践,是新乐府运动最得力的倡导者,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白居易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存诗二千八百余首。他把自己的创作分成四类:讽谕诗、闲适诗、感伤诗、杂律诗。综观全诗,精华首推讽谕诗(当然,其它三类也不乏佳篇)。而在一百七十多首讽谕诗中,最有代表性的则是《秦中吟》十首和《新乐府》五十首。它们大都成篇于三年左拾遗任间。《卖炭翁》是《新乐府》五十首中的一篇代表作。  相似文献   

4.
<正> 《九昭》是王船山晚年的重要诗作,收在他1635年完成的《楚辞通释》卷末.王船山之所以写这首诗,诗前小序有所说明:“有明王夫之生于屈子之乡,而遘闵戢志,有过于屈者,爱作《九昭》……以旌三闾之志.”明白地说,就是他在通释楚辞的过程中,有感于自己事南明桂王的一段经历和心志与屈原有类似之处,于是仿效屈赋作此篇。诗篇采取代屈原自白的方式,又于诗句后自加诠释,都是为了便于借屈原写他自己.撰写这种“仿骚体”的诗,早有先例。稍后  相似文献   

5.
勾利军 《中州学刊》2002,(2):109-111
白居易晚年以做分司官求“独善”。本文对白居易任分司官的一些细节问题 ,如分司次数、分司官名等进行了梳理考证。白居易所以自求分司 ,一是洛阳自然环境优美人文环境宽松 ;二是分司官待遇优厚 ;三是由于他晚年身体欠佳 ;此外他与洛阳也有一些渊源  相似文献   

6.
高丽朝佚名文士专选唐代七言律诗编成的《十抄诗》,首录“诗豪”刘禹锡之诗,独具慧眼。美中不足羼入白居易诗一首。名僧子山撰《夹注名贤十抄诗》(以下简称《夹注》),勾稽中国经史子集,旁及佛、道典籍,对两国文化交流贡献颇多。然而,“徐侍郎中”,不删一衍文,便难辨侍郎、郎中之官职。于“吴季重书”,“书”前不补“答东阿王”之夺文,便难于理解文义。《夹注》频引《文选》诗文,然节略过甚,如“辟,召也”。三字,要在十数万字中复查,谈何容易,幸赖有多种“津梁”在。  相似文献   

7.
<正> 诗和酒联系在一起,是陶渊明诗的一大特点,也是他开创的一种风气。魏晋时代,“宽袍大袖,大家饮酒”,是一种时风,曹操就好喝酒,《短歌行》曰:“何以解忧?惟有杜康”。孔融更嗜酒,有借醉辞婚的故事。刘伶“唯酒是务”,还作有《酒德颂》。陶渊明不仅嗜酒如命,而且在晚年贫病交加、缺酒和无酒可饮时,把酒友颜延之送给他的二万钱全数交给酒家,充作酒资,以便随时零碎取饮。他饮酒唯恐不足,甚至虚拟死后也会遗憾:“但恨在世时,饮酒不得足。”(《挽歌诗》)颜延之给他作诔,也说他“性乐酒德”。而更重要的是酒是他诗歌创作的主要的题材内容。收在陶渊明集子里的一百四十二篇诗文中,说到饮酒的有五十六篇,占三分之一多,其中以酒命题的,就有二十三首。较之“酒仙”李白现  相似文献   

8.
陈寅恪先生题为《冬至日感赋》诗中云 :“文章堆几书驴券 ,可有香山乐府新。”①这两句诗是陈先生对他自己著述的评说。“书驴券”原典出自《颜氏家训》 ,据说 :“邺下云 :‘博士买驴 ,书券三纸 ,未有驴字。’使汝以此为师 ,令人气塞。”②陈先生这首诗作于 1964年 ,此时他的著述除《柳如是别传》外 ,都已完成 ,而以“书驴券”比喻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以及宗教史等的论文 ,固有自谦之意 ,其实他主要是衬托后句“可有香山乐府新”。“香山乐府”指的是他笺释的白居易《新乐府》 ,由此足可见他对此项成果的重视。早在194 5年 ,…  相似文献   

9.
白居易《新乐府》是好诗──与何林天先生商榷司马公平白居易的《新乐府》早已被文学史肯定是一组好诗。且不论它是否在当时形成一场“新乐府运动”,就其对后世关涉国计民生内容的诗歌创作的影响来看是有益的、积极的。其成就不容抹煞。可是何林天先生《从“新乐府”辨析...  相似文献   

10.
在柳宗元改官柳州刺史后的诗篇中,有《得卢衡州书因以诗寄》这一首七律诗,结尾两句说:“非是白苹洲畔客,还将远意问潇湘。”潇水、湘水在今湖南省境内,指他贬斥永州后居住、游览的区域。白苹洲在哪里?宋代韩醇注引述:南朝梁柳恽出任吴兴(即令浙江省湖州市)太守,曾经写成《江南曲》,其中有“汀洲采白苹,日落江南春”两句。(见中华书局校勘本《柳宗元集》卷四十二)白居易集中有《白苹洲五亭记》,叙述“湖州城东南六百步,抵  相似文献   

11.
刘桢诗“气过其文,雕润恨少”之歧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嵘在《诗品》中说刘桢诗“气过其文,雕润恨少”,是评未为允当。刘桢现存诗二十首,主要有味事、咏怀、咏物三种表现类型。其中咏怀表现带有浓重诗趣;咏事表现“简而确”,所以容易缺乏雕饰。但三种表现类型在一首诗里适当的安排,则显得彩色斑斓,颇有诗趣。由此可见,钟嵘的评论,失之偏颇。刘桢诗既有气格豪峻之阳刚美,也有“以敷其华,惊听回视”之高逸诗趣。  相似文献   

12.
刘禹锡与白居易诗交34年,是“同年同病同心事”的“洛下老伴”。他们晚年老病、奉佛诗既有相同相似之处:具体描摹自身的老年特征,表现了诗人的老年心理、好佛都以儒为本,佛为用,用佛教解脱烦恼;也存在明显的差异:刘禹锡晚年不甘老暮,对生活、老病的态度比白居易积极达观,白居易奉佛的程度比刘深,刘好佛重在佛学的方法论,白则重视佛教的修行实践。从中反映出两人晚年对现实的态度相似,而处世态度、生死观念有差异。  相似文献   

13.
二十世纪初开始,人类已进入了一个科学文明火花进射的时代。在中国五四新诗坛上,最早同这新时代的火花接吻的诗人是郭沫若。这一特点,最集中表现在他早期诗作对于“火“的抒写中。他的第一部诗集《女神》共五十六首诗,其中写到“火”的就达二十多首。在他后来的《星空》、《恢复》、《前茅》、《战声集》以及解放后的诗作中,也曾多次写了“火”。可以说,在郭沫若一生的  相似文献   

14.
元遗山《论诗三十首》可谓人人皆知,堪为少陵《戏为六绝句》以来之嗣响,像“中州万古英雄气,也到阴山敕勒川”,“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等,都是大家熟悉的名句。但遗山以诗论诗,非仅此三十首之作,馀外以绝句论诗,还有《论诗三首》、《自题〈中州集〉后五首》、《答俊书记学诗》等,另还有五古《与张仲杰郎中论文》等亦堪称切中肯綮之作。其馀衡文品诗,随时发挥,还散见于他的其他诗文。《杜诗学引》、《杨叔能小亨集引》等,更是诗歌专论。《中州集》以诗存史,于当代金源各家之前附以小传,品评得失,不乏精辟之见。  相似文献   

15.
<正> 白居易名篇《长恨歌》的主题,向来有不同看法。本文想结合作者创作前后的政治思想、文学观点和同时期的其它作品,也来谈一点他写作此诗的创作意图。根据陈鸿《长恨歌传》最后的交待,我们知道这首长诗作于元和元年。从元和元年到元和五年,即从白居易三十五岁到三十九岁这五年间,是作者一生中极为重要的一个时期。他的政治思想、文学思想有很大的发展,诗歌创作取得了巨大成就,写出了“新乐府”、“秦中吟”等光辉诗篇。  相似文献   

16.
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是我国唐代杰出的诗人之一.在他那众多的诗篇中,最富有现实性、人民性的作品,当推讽谕诗了,即《秦中吟》五言古体十首和因事立题的《新乐府》五十首.白居易将自己的诗作分为四大类,第一类就是讽谕诗.可见,诗人自己也是十分重视这部分作品的.  相似文献   

17.
每听人讲文学史时,总以白居易“笙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为例,来说明白居易善写“富贵诗”。并且还每每听到对穷措大好堆砌金银玉锦之类的词藻来写富贵诗的无聊加以嘲并,说是全然不能达到目的,而白居易不用这类字眼,却写的富贵有气派。这大约也算是人人皆知的文学掌故了,白居易很会用“富贵”语,穷措大不会写“富贵诗”。近翻宋陈师道《后山诗话》却见到了与众有异的说法。《后山诗话》说:“白乐天云:‘笙歌归院落,灯火  相似文献   

18.
<正> 中唐诗人刘长卿存诗五百多首,以五言见长。他自称“五言长城”,当时负有盛名。《刘随州诗集》中,五言诗达三百首以上,可见他用功之勤。“五言长城”之誉,主要指在五律写作上的造诣,但并不排斥对长卿五绝的高度评价。他的五绝有二十余首。其中《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一首,历来为人传诵。主要是因为它反映出中唐大历年间诗坛省净天然、句绝意不绝的基本面貌。当然,后人称扬这首诗,并不限于它在运用语言和创造意境等方面所产生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9.
<正> 清代乾隆诗坛泰斗袁枚倡导性灵说诗论。性灵说诗论缺陷之一是不提诗反映社会人生,只倡言诗写个人之“性情遭遇”(《答沈大宗伯论诗书》),《小仓山房诗集》有大量这类性灵诗。但是在创作实践上,袁枚却有相当数量的借古喻今或揭露社会弊端的诗篇,其大部分可以纳入讽谕诗范畴。这就以实践补救了他理论上的偏颇。首先应该重视袁枚的咏史诗。他认为:“咏史有三体:一借古人往事,抒自己之怀抱,左太史《咏史》是也;一为隐括其事,而以咏叹出色……;一取对仗之巧……。”(《随园诗话》卷14)袁枚当然推崇第一体,借咏史而对社会人生发表看法,间接反映当代社会现  相似文献   

20.
杜甫的《除草》诗描述了一种令人望而生畏、必欲除之而后快的毒草;白居易《送客南迁》中的“[艹燅]草”是他在南方生活的一个“困苦”之事。一般注家对杜甫所除之草和白居易的“[艹燅]草”或语焉不详,或理解错误。杜甫所除之草与白居易《送客南迁》之“[艹燅]草”都是荨麻,是一种毒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