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敏生兰 《社科纵横》2005,20(1):104-105
民族文化孕育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体现民族文化。两者在紧密相连中形成了辩证统一的关系。中华民族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互动正是这种辩证统一关系的最好证明。  相似文献   

2.
成晓星 《社科纵横》2003,18(6):13-14
本文全面论述了民族精神的内涵、作用以及民族精神形成过程中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阐述了民族文化的精华对民族精神的影响 ;论述了先进文化的作用以及当前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焦裕禄同志去世50年了,但是他铸就的"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精神是永恒的。焦裕禄精神为何能历久弥新,成为永恒?关键在于焦裕禄精神植根于中华优秀文化的沃土之中,是共产党人对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的继承发展和新的诠释,并已成为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组成部分。因此,他的崇高精神能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永远是亿万人们心中一座永不磨灭的丰碑。  相似文献   

4.
类延旭 《社科纵横》2004,19(5):12-13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一种优秀传统。它反映了民族的价值理念、心理素质、性格意志和精神风貌。它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从其运动属性看 ,它是历史性和时代性的统一 ;从其基本性质看 ,它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从其作用方式看 ,它又是间接渗透性与直接能动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以辩证的观点,从逻辑的角度分析“民族精神”:民族精神的内涵有广义和狭义、外延有褒义和贬义;民族精神的性质和内容有主次,同一内容有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民族精神的作用有积极的和消极的。辩证认识民族精神的目的就是要对民族精神采取科学的态度,以利于更好地弘扬和培育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6.
姜波  陈岩 《学术交流》2003,(5):11-14
新时期民族精神对行政精神重塑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它将爱国主义精神、创新精神、自强不息精神及兼容并包等民族精神的内涵渗透于行政精神之中 ,促进形成当代中国公共行政应有的公共精神、创新意识、高效作风及民主法制精神 ,从而有力地提高政府的行政执行效能。  相似文献   

7.
许传真 《学术交流》2003,(10):23-25
培育民族精神必须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正确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正确处理民族化与国际化的关系,学习历史和文化经典,努力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8.
孔巧晨 《社科纵横》2012,(2):14-16,43
民族精神的研究对于更好地推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民族凝聚力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对近代以来国内民族精神研究进行了一次梳理,包括国内学者对于民族精神的内涵、内容、核心、特征、培养途径以及研究背景等等,并对目前的国内研究现状提出了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9.
科学发展观通过从人文精神、务实精神、重和精神、自强精神、创新精神方面入手,继承、借鉴传统精神,吸收、融汇时代精神,赋予了民族精神以新的内涵、新的气息,从而有效地弘扬了中华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0.
伟大的民族精神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并不断积淀为中华民族的内在心理,成为鞭策人们不断进取的永恒力量。当代大学生是传承民族精神的重要群体,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在创建和谐校园建设中,引导理想信念教育;在推进素质教育进程中,加强政治理论教育;在组织社会实践活动中,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在参与学术交流过程中,探索榜样人格教育;通过多种途径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1.
龙的精神及其当代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庞进 《唐都学刊》2004,20(2):133-137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徽标志和文化象征。兼容 ,奋进 ,福生 ,谐天 ,构成了龙的基本精神 ;从而导致了龙文化的四种功能 :凝聚 ,激励 ,教育 ,警示。龙的精神和功能具有较强的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12.
庞进 《唐都学刊》2006,22(4):126-129
《帝王世纪》等古籍称炎帝与龙关系密切,是其母感应“神龙首”后所生;流传于陕西、湖南等地的一些民间传说或直称炎帝为龙,或言炎帝死后化为赤龙。何光岳等学者考证炎帝为伏羲女娲的直系后裔,而伏羲女娲有“龙祖”之称。考古发现的属于新石器时代的龙塑、龙纹,为炎帝族崇拜龙提供了佐证。龙的文化精神可概括为“容合(兼容、包容、宽容,综合、整合、化合之简称)、福生、谐天、奋进”,炎帝精神与龙的精神具有同一性。对炎帝文化,可从史实、人文两个方面来考察,史实炎帝是人文炎帝的生发点和基础,但不能代替人文炎帝;人文炎帝可以包括史实炎帝,是华夏儿女引以为自豪和骄傲的精神圣殿,是龙的传人世世代代都要高高举起的一面大旗。  相似文献   

13.
新世纪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动力和精神支撑 ,是民族文化最本质、最深刻的体现。进入新世纪 ,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 ,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纳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通过国家主权意识教育、国家安全意识教育、国民素质教育以及国情教育等途径 ,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4.
以拼搏、创业、务实、奉献为核心价值观的大兴安岭精神是黑龙江精神体系之一,是黑龙江人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几代大兴安岭人建设家园的精神动力。这一精神在大兴安岭国有林区振兴的再次创业中仍然具有导向、规范、凝聚、激励等显著的时代价值,必须得到弘扬与传承。具体举措为: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发挥大兴安岭精神传承的导向功能,完善传承的学校教育体系;通过文学艺术创作,使这一宝贵精神资源得以形象性的再现,进而发挥其感染人、鼓舞人、激励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孟燕  刘永君 《唐都学刊》2005,21(5):38-42
以德治国与中华民族精神自古就形成了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古代以德治国思想即重视整体利益、以德为本、自强不息、尚贤、重行、诚信等,构成了中华民族精神的主旨。当代以德治国方略对中华民族精神进行了全面的拓展和提升,以德治国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施政纲领。  相似文献   

16.
庞进 《唐都学刊》2014,(4):81-85
从厘清相关概念入手,从形象、民俗、景观、理论四个方面,对龙文化的传承创新进行考察,可以看清龙文化与中华文明的参与、见证、标志、整合、助推、引领关系,进而明晰中华文明就是一定意义上的龙道文明,而龙道信仰则是中华文明的中枢系统.  相似文献   

17.
王平 《学术交流》2007,2(10):42-45
龙是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确立和平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共建和谐世界的理念和目标,可以在古老的龙文化中追寻其思想源头和精神动力。龙,英文译为"dragon",在西方文化中被认为是一种邪恶的象征,这与中国在国际社会努力构建和塑造良好的大国形象是背道而驰的。和平发展、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理念的提出,要求我们在创新对外文化交流的观念、思路、形式和手段的同时,必须关注语言翻译在对外文化交流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重新审思和认识对外翻译在构塑与传播中国国际形象中"有何作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龙蛇之辨与阴阳之化——说龙在中国神话哲学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艳  李俊标 《唐都学刊》2007,23(4):22-26
在中国神话中存在一个鱼-龙;龙-蛇对应转化的思维模式,它所叙述的是人类生命由盛而衰、由死而生这样一个不断循环变化的过程。在某种意义上,龙相当于“道”的概念,它以亦阴亦阳,界乎二者之间,而又超越三界的神性生动地诠释了中国的传统哲学精神。  相似文献   

19.
王向辉 《唐都学刊》2014,(3):111-116
龙一般被认为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崇拜圣物,龙原型更是先秦学术界的热门问题,其研究可谓浩如烟海,但笔者以为依然存在探讨的空间.夏商周秦四代,皆是玄鸟崇拜时期,玄鸟代表太阳,因此中华民族最初是太阳的子孙;而龙崇拜来源于古蛇恐惧,最初是禁忌巫术原理下巫术活动里的中介物,在上古历史中更多是邪恶的象征,直至龙的怪胎褒姒灭周,演变到《史记》汉高祖故事,龙才取得了图腾上的神圣地位,“龙之传人”对“太阳子孙”的取代,是中华民族的一场文化大悲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