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传奇小说“虽尚不离于搜奇记逸,然叙述宛转,文辞华艳,……”指出了唐传奇的三个主要的艺术特点:“作意好奇”、叙事委曲、语词华丽。然而唐传奇中也不乏风格刚健、精炼简约、颇具“风骨”审美特征的小说。文章对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徐訏、无名氏小说传奇特征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奇性是后期浪漫派徐、无名氏小说的显在审美范型。异域风情、奇幻恋情、奇异人物是这种审美呈现的三个层面,它们与现代哲理的遇合,向俗众趣味的倾斜,使“传奇”的审美旨趣告别了古典形态并获得了现代品格。对徐、无名氏来说,浪漫主义的艺术主张,对外国传奇作家创作经验的接受,中国古代传奇审美精神的熏染,是传奇审美范型物化于小说作品的共同成因。  相似文献   

3.
“哈利·波特”系列作品堪称文学与文艺产业结合的成功典范,是世界文化产业界的传奇。“哈利·波特”系列作品的主题具有善与恶、成长与死亡的美学特征,其构造的幻想世界具有“似”与“不似”的美学特征,其技法具有模仿中创新的美学特征,其话语具有图像化叙事的美学特征。以上美学特征所产生的作用与价值,对全球化时代人们的精神生活、审美取向、价值选择等产生了深远影响,也给我国的文艺创作和生产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4.
“哈利·波特”系列作品堪称文学与文艺产业结合的成功典范,是世界文化产业界的传奇。“哈利·波特”系列作品的主题具有善与恶、成长与死亡的美学特征,其构造的幻想世界具有“似”与“不似”的美学特征,其技法具有模仿中创新的美学特征,其话语具有图像化叙事的美学特征。以上美学特征所产生的作用与价值,对全球化时代人们的精神生活、审美取向、价值选择等产生了深远影响,也给我国的文艺创作和生产提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5.
运用文化生态学的相关理论,采用文化研究与审美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革命传奇影片和电视剧在新时期的嬗变轨迹.新时期世俗化语境中的革命传奇剧是为了满足了大众反抗或补偿庸常生活的审美需求而产生的.20世纪80年代的“人学思潮”和寓言化叙事阻断了传奇剧的复兴之路;新世纪以来,“后革命”语境下的革命传奇剧常常通过草莽、草根、女性、谍战、狙击等等因素的添加完成对于革命历史的传奇化想象.然而,传奇之“奇”是建立在对于世俗生活的不断超越和审美想象空间的不断拓展上的,这需要高超的艺术创新能力和对主流写作禁忌的有效突破.机械性复制是当下传奇剧创作最大的障碍.  相似文献   

6.
吴道毅在《武汉大学学报》2 0 0 0年第 6期撰文《徐 讠于、无名氏小说传奇特征论》提出 ,后期浪漫派台柱徐 讠于 、无名氏无疑是 2 0世纪 3 0年代后期与 4 0年代传奇文学的代表作家 ,传奇性是他们的小说创作的显在审美范型 ,而异域风情、奇幻恋情、奇异人物则是这种审美范型呈现的三个层面。对徐 讠于 、无名氏来说 ,浪漫主义的艺术主张 ,对外国传奇作家创作经验的接受 ,以及中国古代传奇审美精神的熏染 ,是其传奇小说传奇审美范型形成的几个重要原因。同时 ,由于徐讠于 、无名氏的传奇小说表现出了对现代哲理的亲合 ,对俗众趣味的倾斜 ,使…  相似文献   

7.
张爱玲小说的“传奇”之处,主要表现在它传达出普通人在平俗的日常生活中心理上的一种怪异、苍凉的感觉。“苍凉”成为张爱玲观照人生的一种审美心理定势。这种审美心理的形成有其家族氛围、成长环境的影响,也有着时代的投影。  相似文献   

8.
明清之际“规范曲学”命题,主要针对文人传奇的发展而展开,侧重于传奇文体体性的规范,并以此规范来指导当时传奇的创作,促进文人传奇发展的繁荣。同时,“规范曲学”自身亦存在相对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沈璟的传奇《埋剑记》系根据《太平广记》中的小说《吴保安》改编而成.作者通过“增”“衍”“删”“调”几种方法,使得戏曲无论是在情节结构、人物形象还是主题思想的表达方面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而这些变化从本质上说是与传奇生旦双线并进的体制和注重教化的审美功能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10.
论唐传奇的娱乐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有意为小说”的代表性作品是传奇小说。唐传奇注重作品的娱乐功能。作者多为文人,他们为求上层赏识以中科举,努力展现自己的才华文笔,自觉、有意识地进行小说创作,突破了史传的影响和束缚。他们强化小说的虚构特征,丰富小说的内容,像琐屑的日常生活小事、流传朝野的笑话和佳话、民间流传的精怪传说、有悖礼教但动人肺腑的爱情故事等,都成为了小说的题材。小说的娱乐功能还表现出内容“奇幻”、情趣“高雅”却又语言“谐谑”等相互融合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修辞行为是一种审美行为。审美主体、引起主体美感的对象与特征、话语媒介是其核心三要素。修辞行为审美,在"物理世界"求真,在"文化世界"求"俗",在"心理世界"求善,在"语言世界"求美。"得体美"是修辞审美在"四个世界"交融汇合中的高度统一,是修辞审美的最高准则与境界。  相似文献   

12.
"味"作为审美鉴赏的范畴,成于"文学的自觉"时代,它在进一步发展中形成各有特色的"余味"说、"滋味"说和"韵味"说。针对它们之间的比较,不仅要找出它们形成、发展的线索和关系,还要指出其成"味"的条件和追求的效果。在比较中说明文艺审美中的"味",需要"寻"和"品","寻"和"品"的目的、条件。  相似文献   

13.
房价短期涨幅过快不利于经济的稳定和和谐社会的建设。针对贵州房地产业的实际情况,分析房价涨幅过快的原因,探索建立抑制房价上涨势头过快的长效机制,并提出保持贵州房价平稳运行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佛教理论对中国古代审美认识论之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佛教的"现观"现量"各有三层涵义.在中国审美认识论中具体体现为审美的"现在"性、"现成"性和"现实"性.即美就在眼前生活中,审美是直接性的,审美中的"理"是一种情理而非思辨之理.  相似文献   

15.
大众文化在审美维度上的博弈发生在审美异化与审美拯救之间。在与主流文化、精英文化的抗衡中,大众文化突破一元,解构二元,为人的解放和人的现代化提供了多元的审美视角;在权力话语与反权力的实践的博弈中,大众文化引领着普罗大众突破了具有着难解的清教主义情结的精英审美权力话语的藩篱,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众审美实践;在“大众白痴”与“觉醒的酒神”的博弈中,大众文化赢得了其在主体性问题上的尊严,最终使沉醉的酒神得以觉醒,主体人格得以回归。  相似文献   

16.
话语实践与美和审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实践美学认为,话语生产是人类社会实践之一种。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虽然没有直接提出"话语生产"的概念,但是,在有关"语言"的一系列论述之中,已经包含了"话语生产"的内涵,在现代语言学和语言哲学的视野里,"话语实践"或"话语生产"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范畴。话语生产(话语实践)不仅作为以物质生产为中心的社会实践的整体的一个成分对美和审美以及艺术起着总结作用,而且对于美和审美以及艺术有着直接的作用,尤其是对文学生产有着关键性意义,而且话语生产的类型变化也直接影响到美和审美以及艺术的变化发展。  相似文献   

17.
环境美学的审美模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自然审美,当代环境美学提出了许多模式,它们可以概括为分离和介入两类。本文分析了这两类审美模式的缺陷,尝试从显现美学的角度提出解决这场争论的方案。根据本文的构想,介入的目的是介入到美也就是“象”的创造之中。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有必要同各种功利、概念、目的分离开来。由此,分离模式与介入模式的争论达到了一种辩正的和解。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一些学者针对世纪之交中国社会转型的历史现实,以及与此潮流相呼应而出现的新的文化与文艺现象,提出"日常生活审美化"论题。有人称,进入20世纪,审美由于社会的发展开始降低姿态,所谓"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寻常百姓家到底是何种类型的百姓家?对于日常生活审美化论题在中国特定语境中的有效性需要双面分析,既要明确其存在的依据及合理性,也要考虑其解释当下中国审美现实问题所遭遇的尴尬,同时也要看到,审美的全面泛化存在着忽略生活本真和一定程度上造成价值真空的弊端。  相似文献   

19.
中国社会的发展,使影视剧日益成为审美文化的主流,但审美接受的负面效应使影视剧呈现出某些弊端。因此,我们要反思当代影视剧的弊端和忧患,展望影视剧的发展前景,建立既能满足普通大众娱乐要求,又能表达人们追求真、善、美的审美理想的有中国特色的影视剧审美文化。  相似文献   

20.
"审美无利害"是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作为审美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特点进行阐述,并将其作为"质"的契机来规定美的。尽管西方以往不少学者对审美进行了分析研究,但第一次在哲学历史里系统、严格地为"审美"划出独立领域,真正使美学成为一门新的科学的却是康德。他提出的"审美无利害"把审美愉悦从由感官引起的快适和追求善所引起的愉悦区分开了,此命题在康德整个美学体系里起着重要作用,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