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代“以才学为注”的阐释学方法出现的原因有三:一是由于宋人“以才学为诗”,诗歌文本阅读障碍极大,本朝人注本朝诗就极有必要;二是知音说和前贤注疏佳作的影响,使宋人也希望通过对本朝诗人诗集作注以达到“立言以不朽”;三是孟子“以意逆志”的尚意阐释学传统及宋代经学阐释学的影响,使来人觉得诗可以解.通过对宋代流传下来的任渊等人的注本考察可知,宋代“以才学为注”极为成功,这既有功于作者,又有益于读者,还深刻地影响了清代诗歌阐释学.  相似文献   

2.
《道德经》第四十二章开头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三生万物”一语中的“三”,注家历来解说不一。杨上善注曰:“谓阴阳和气也”;大田晴轩则说:“三为阴阳交通之和也”。笔者认为,老子这里讲的“三”,既非指“阴阳和气”亦非“阴阳交通之和”,而是指“天、地、人”。早在老子以前,中国就有用“三”喻指“天、地、人”之说。《易·系辞》说:“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有人道焉,有地道焉,  相似文献   

3.
墨子是河南鲁山人——兼论东鲁与西鲁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墨于是哪里人氏?历来有争论,归纳起来,大致有四种说法;一是鲁国人。《吕氏春秋》中的《当染》和《慎大》两篇,高诱注:“墨子名翟,鲁人。”这里说的“鲁人”,据孙诒让在《墨子传略》中考证,是指鲁国人。二是宋国人。《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云:“墨翟宋之大夫”,墨子在宋国的活动较多,著名的墨子“止楚攻宋”的故事,见于多种古籍,于是一些人就认为墨子是宋国人。三是鲁阳人。毕沅在《墨子注》中,根据《墨子·公输》篇的记事,认为墨子是鲁阳人,因为鲁阳当时属楚,所以墨子也就是楚国人。可是从一些反映  相似文献   

4.
黄志立 《北方论丛》2021,(1):126-137
赋注由常规的注音、释词、句解到后来重凡例、擅题解、撰序跋等批点形态嬗递的过程,其内在理路是由释义而训理,在“尊题”的原则下兼采批点、品评、注解、阐释等法,考订翔实,注重理据,得以疏文达意,开示匠心。而汇注是赋注的一种特殊形态,因多人共注而成,所以呈现出不同的赋学理念。“汇注”虽集中了“他注”与“自注”中的训释字词、串解文义、文献征引、注音等特征,然又迥异二者,因其在凡例、序跋、题解、名物考释、校勘辨伪等方面均具有了独特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正> 北京师范学院图书馆收藏的“光绪乙未(1895年)锓板、丁未(1907年)覆校修改”的《兰雪堂重校刊桃花扇传奇》中的《桃花扇传奇考据》,与解放后出版而目前通行的版本,有较大出入,而且明显优于通行本,有重大的校勘价值。解放后出版的《桃花扇》排印本,共有三种,分别为:1954年文学古籍刊行社出版的梁启超注本《桃花扇》;195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王季思、苏寰中注本《桃花扇》(按此本于1980年再版,略有修订;注者署名增杨德平);1982年出版的刘叶秋注本(见中州书画社《孔尚任诗和桃花扇》)。梁启超注本按近代戏剧格式重新编排,已将《桃花扇考据》删去,无法比勘。现只据后两种注本评价此一版本的《桃花扇传奇考据》。一、这部刻本的《桃花扇传奇考据))在“无名氏《樵史》”之后,较之王季思等与刘叶秋注本,多出下列七种书:①董阆石《(?)乡赘笔》七条;“周延儒初相受阮大铖赂”、“福王即位”、“江左称号”、“大兵南下宏光采选”、“献县人高梦箕密奏太子王之明”、“河南巡抚越其杰驿送妇人童氏”、“将军方国安用阮大铖”。②陆丽京《冥报录》一条:  相似文献   

6.
《寄李儋元锡》是唐韦应物的名篇,古今唐诗选本多收入。其中对“李儋元锡”一向无注。近年出版的两个唐诗注本,对此作了解释。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研所《唐诗选》注云:“李儋,字元锡,曾官殿中侍御史(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金性尧《唐诗三百首新注》云:“李儋(单dan),武威(今属甘肃)人,曾官殿中侍御史,给事中李升期之子。韦集中屡有寄李儋诗,卷二有《善福阁对雨寄李儋幼遐》,则其字为幼遐、元锡。”都认为李儋字元锡。对此我颇有怀疑。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在我国学术界和政治生活中,往往把“民族情绪”当作地方民族主义的一种表现,有的人甚至把它当作帽子,动辄就给少数民族同志扣在头上。粉碎“四人帮”以来,经过拨乱反正,民族理论方面许多问题得到了澄清,而究竟什么是“民族情绪”至今未得到正确的阐明,从而在使用这一概念时存在着混乱。在民族理论研究中如此(注一),在文艺评论中也有表现。有位少数民族文艺评论家在一篇文章中竟然把有的领导人对一些具有民族特色作品横加指责的错误归结为“分不清正常的民族感情和民族情绪的区别”。(注二)  相似文献   

8.
山西省文物局藏傅山批点《庄子》过录本,封面朱批“傅青主批点庄子”,其中有眉批、旁批、根批,有朱、墨二色各种符号的圈点。因行文不便,此处只录批语,改名为《庄子批》。文中庄子语不注,郭象注语简称“郭注”,陆德明音义语简称“音义”,傅山批语简称“眉批”、“旁批”和“根批”。  相似文献   

9.
唐诗人张继的著名绝句《枫桥夜泊》中有“江枫渔火对愁眠”一句,历代注家对其中“江枫”一词的解释,或为“江上的枫树”,或为“水边的枫树”,也有把“枫”字解释为“枫叶”的。最近,卢文辉同志在《“江枫”新解》中提出,以上这些解释都不符合于作者的原意,他认为“江”指“江村  相似文献   

10.
王弼籍贯考     
1979年出版的《辞海》“王弼”条说他是“魏国山阳(今河南焦作市)人。”实误。阅近人卢弼《三国志集解》卷二十八《王弼传》注说:“《世说(新语)》注引《弼别传》云:‘弼山阳高平人’。又同书卷六《刘表传》注说:“高平见《武纪》建安十八年,又互见《王粲传》,故城在今山东兖州府邹县西南。”查《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二册64—65图,山  相似文献   

11.
《辞海》在解释“泣血”时,引用了郑玄对《礼记·檀弓上》“高子(白本)之执亲之丧也,泣血三年”的注:“言泣无声如血出。”我认为郑注对“泣血”的“血”字的理解有牵强傅会之处,《辞海》引该注不妥。“泣血”更早见于《诗·小雅·雨无正》:“鼠  相似文献   

12.
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绝句三百首》,发行量达七十多万册,在读者中颇有影响。但该书的注释存有一些知识性错误,如把《题都城南庄》(即为人熟知的“人面桃花”那首)作者、唐代诗人崔护的籍贯“博陵”注为“今河北省博野县”,便是一例。  相似文献   

13.
说“落英”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这句话出自陶渊明《桃花源诗》前面的“记”中。其中“落英”-词,历来的说解者均作“落花”解释。未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注为“落花”;中央电大《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只注“英”为“花而对“落”字不注,估计是因为选注者认为“落”字是一个常训字的缘故;全日制初级中学课本也注为“落花”,总之,诸多选本的意见没有分歧,一致认为“落英”就是“落花”。但是,统观全文,疑窦顿生,以飘零之落花,作为桃源洞外的主景,总感到有背于作者的本意,把“落英”解释为“落花”,笔者认为有欠恰当,理由有三:  相似文献   

14.
范春义 《船山学刊》2008,(2):181-183
李善注释诗歌,有些典故注释已经包含着李善本人对作品主题或思想的理解。对于此类注释。简单地斥为“释事忘义”是不公允的。另一方面,李善的某些解释已经照顾到诗歌的艺术特点。当然有的解释也不完全符合作品的实际。李善注受到后人指斥的原因在于后人无法站在李善的高度上看待李善注。以李善的方式来理解李善注是评价李善注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5.
"精列"考     
张澜 《学术研究》2007,(2):153-154
《周礼·考工记》“梓人”条:“梓人为筍虡。天下之大兽五:脂者,膏者,臝者,羽者,鳞者。宗庙之事,脂者、膏者以为牲,臝者、羽者、鳞者以为筍虡,外骨内骨,郄行,仄行,连行,纡行,以脰鸣者,以注鸣者,以旁鸣者,以翼鸣者,以股鸣者,以胸鸣者,谓之小虫之属。”郑玄注:“注鸣,精列属。”按,先秦两汉时“注”通“咮”。《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2年缩印本)“注”字条:  相似文献   

16.
杜甫的《诸将》五首曾被某些有见识的批评家推为杜诗七律的“压卷”之作。这一组诗古今注家曾加以证释,绝大部分是正确的,但是,第一首的第六句“曾闪朱旗北斗殷”,可能多数注家都讲错了。这句诗中的“殷”字,某些古本(如《文苑英华辨证》卷八所称孙觌本杜诗)作“闲”。有的注家就依以立论。王嗣奭《杜臆》卷六云:“北斗”指京师,而宿卫之士,空闪朱旗,有名无实,故谓之“闲”。按《唐志》:“李林甫请停上下鱼书,自是徒有兵额、官吏,而戎器、驼马、锅幕、糗粮并废矣。时府人目上番宿卫者四侍官,言侍卫天子也。是时,卫佐悉假人为僮奴,京师人耻之,  相似文献   

17.
释地(1)吴大虞郐会人桧周礼、夏官、职方氏:“正西曰雍州。其山镇曰岳山。”郑注:“岳、吴岳也。在汧。”○尔雅释山:“河西、岳。”郭注:“吴岳。”郑语:(女员)姓、邬、郐、路,……”韦解:“陆终第四子,曰求言,为(女员)姓,封于郐,今新郑也。”○史记封禅书:“秦文公东猎汧渭之间……自未作鄜畤也。而雍旁故有吴阳武畤。”集解:“李奇曰、于旁有吴阳也。(按:汉书注,吴阳下有地字。此脱去。)又:“秦灵公作吴阳上畤,祭黄帝;作下畤,祀炎帝。”索隐:“吴阳、地名。盖在岳之南。”又:“自华以西。名山七。曰华山。……曰吴岳。”(按:汉志作吴山)集解:“徐广曰:在汧也。  相似文献   

18.
1.势者,乘利而为制也全篇所言“势”字,历来有不同解释.《札记》[注]以为,“势”即“臬”字之转假,指射埻即言准的,引申指法度.范注取黄说,训为标准.这个解释似乎使人觉得“势”犹如人为树立的标杆,与彦和所说自然趋势而形成的“势”总不甚契.后来学者多未取此解,原因或在于此.  相似文献   

19.
“白也诗无敌”。李白是以诗名家的,在盛大诗名的掩盖下,李白的文章却鲜为人重视。李白的《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桃李园”,王琦注本作“桃花园”)、《上韩荆州书》两篇文章,由于被《古文观止》选录,广被流传,家喻户晓,是大家公认的名文,“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已成为脍炙人口的熟语。但李白其他的文章,就少为人知了。李白的作品专集,如南宋杨齐贤注《李翰林集》。元朝萧士赟补注《分类补注李太白集》,明朝胡震亨注《李诗通》,这三家都只注李白诗,置李白文于不顾;到了清朝王琦注  相似文献   

20.
一、源流考南宋中叶,在建安书肆出现了一部新颖的苏轼诗集注本,这就是《百家注分类东坡先生诗》。此书系在苏诗“八注”、“十注”基础上,“搜索诸家之释”,“剗繁剔冗”而编成的。它以分类编次和汇注百家为特点,招致“闽中坊肆遂争先镌雕,或就原版以摹刊,或改标名以动听,期于广销射利,故同时同地有五、六刻之多。而于文字,初无所更订也。”(傅增湘《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