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一、关于舁“塔布替”的“笋乃替” “折那则”拜完后,人们将“塔布替”抬往墓地。抬“塔布替”的“笋乃替”是由四个人舁之,不快跑也不慢走,轮流替换,直至坟地,中间不能停下来坐地歇气。穆圣说:“你们要抬柩疾行。”至坟地;在没有放下“塔布替” 前坐下,也属“买克如汗”。“埋耶替”出室时脚在前,出殡抬往茔地时则头在前。“埋耶替” 抬过来,沿途坐着的人应当肃穆站立,目送而过。送“埋耶替” 者,直至放下“塔布替”才能坐下,至墓地时,行者立,坐着起,以示致哀。众人轮流抬柩是“笋乃替”,穆圣说:“抬柩四十步者,可蒙安拉勾销四十项巨恶。”送“埋耶替”  相似文献   

2.
亲朋相聚,举杯共饮,不亦乐乎!然而,在阿拉伯伊斯兰世界里饮酒是犯禁的.《古兰经》明文禁酒,第2章第219节启示:“他们问你饮酒和赌博[的律例],你说:‘这两件事都包含大罪,这于世人都有许多利益,而其罪过比利益还大.'”穆罕默德为什么要禁止信徒饮酒,首先似应从伊斯兰教的根本精神上考查. “伊斯兰”一词的原意是“和平”,同“战争”“仇恨”相对.穆罕默德传伊斯兰教之前叫  相似文献   

3.
塔哈·侯赛因是阿拉伯世界的文坛巨匠,著名的民族主义思想家,一生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和实践活动,为阿拉伯人民留下极其丰富的理论财富,其中宗教思想是这一理论财富的有机组成部分.塔哈·侯赛因立足于近现代埃及社会的政治变革,坚持用科学分析的态度对待宗教问题,对宗教与理性、科学、宗教与民族的关系,宗教的社会作用、伊斯兰教的变革及其与埃及社会相适应等问题进行了系统论述,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宗教思想.一、对宗教的态度一些西方学者指出:“塔哈·侯赛因曾是向传统伊斯兰教义挑战或质疑的代表,但后来他改变了自己的观点.“塔哈·侯赛因甚至对《古兰经》和《圣经》的历史也表示怀疑,坚持彻底的理性主义、”因此,“塔哈·侯赛因是以理性主义和自  相似文献   

4.
《古兰经》是伊斯兰教的经典,是伊斯兰国家法律、道德、精神生活及伦理关系等一切准则的最后依据。由于《古兰经》的文字是最规范的阿拉伯语,所以每个信仰伊斯兰教的穆斯林不但在做礼拜时诵读《古兰经》,而且把它当作学习阿拉伯语的读本。回历25年(公元645年),由哈里发奥斯曼主持抄写的《古兰经》奥氏本成为最后定本。在奥斯曼统治时期,伊斯兰帝国的疆界已由阿拉伯半岛扩展到埃及、沙姆、巴勒斯坦、  相似文献   

5.
谈朝觐     
朝觐为五功之一朝觐是穆斯林必须履行的五项宗教义务,即念、礼、课、斋、朝中的最后一项。这是伊斯兰教根据《古兰经》中“凡能旅行到天房的人,都有为真主而朝觐天房的义务”(3:97)这节经文,它为穆斯林定下了一项基本义务。  相似文献   

6.
伊拉克见闻     
近些年来,我一直在伊拉克的北方城市摩苏尔工作,直接生活在当地居民中间,从而了解了当地人民的一些生活习惯,风土人情。首先,我所熟识的伊拉克朋友都信奉伊斯兰教,相信真主全能,笃信《古兰经》是真主的语言,视经典若圣物。我认识一位中年医生,他赠送我一本《古兰经》,在给我的时候,他要求我洗净双手,否则就不能接。此外,他还嘱咐我,每次诵读《古兰经》前都必须洗手,读后须将《古兰经》放在家中  相似文献   

7.
《古兰经》把伊斯兰教的信仰称作“伊玛尼”。对伊玛尼的概括,各家说法不一。一般伊斯兰教学者依据《古兰经》第二章第177节“正义是信真主、信末日、信天神、信正经、信先知……”所载,主张伊斯兰教有“五大”信仰;多数教外学者则根据伊斯兰教实际履行的信仰,主张“六大”信仰或“七大”信仰,即在五大信仰的基础上加上“信前定”构成六大信仰,或再加上“信死后复活”构成七大信仰。本文根据《古兰经》所载,对伊斯兰教五大信仰做一简要的解释。  相似文献   

8.
我在一本书的“译后记”里写道:“塔哈·侯赛因的名字还是刚上大学时听到的。我的老师将其名字译为‘太豪’。我对这个译名是很满意的:‘太’者,第一也;‘豪’,文豪是也。‘太豪’,第一文豪。给我最初的印象是;塔哈·侯赛因是阿拉伯世界第一文豪。”  相似文献   

9.
二、抢救拉美西斯二世遗体之风波 拉美西斯二世法老遗体去巴黎展出风波平息的几个月后,法国新闻界突然掀起要求拯救拉美西斯二世法老遗体的宣传高潮,其中有位名叫摩里斯·博卡耶的法国医生表现不同寻常。 博卡耶原名叫布赫,为摩洛哥籍犹太人,后皈依了伊斯兰教,移居法国。他曾长期居留埃及,虽然身为医生,却对古埃及的历史十分感兴趣,著有《<古兰经>、<摩西五经>、<圣经>与科学》,《法老与穆萨》等书。 博卡耶经过对《古兰经》与《摩西五经》潜心研究后得出结论,认为《摩西五经》中所指的法老是两个人,一是拉美西斯二世法老,他生前虐待以色列人,收养摩西(穆萨),后在摩西(穆萨)居留麦德彦期间死去;另一是拉美西斯二世的儿子美檀普塔法老,他是因驱赶以色列人出埃及而淹死于海中的。在希伯来文、希腊文、拉丁文等版本的《摩西五经》中都有“拉美西斯”一词,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继续以《古兰经》英译本为借鉴,对照《古兰经》原文,就中译本第三章个别字句的译法进行探讨。中文译文:他降示你这部包含真理的经典,以证实以前的一切天经,他曾降示“讨拉特”和“引支勒”。  相似文献   

11.
《古兰经》除了讲述众先知的典故外,尚记载了一些与先知有关的传说人物、阿拉伯民间传说,以及比喻、成语和寓言等.如“阿丹妻子(哈娃)”的典故,“尔萨之母(麦尔彦)”的典故,“穆萨寻师求知”的典故,以及“鲁格曼训子”、“双角王”、“山洞人”、“象军”等典故. “阿丹妻子”的典故,是《古兰经》中提到的传说人物之一哈娃(《圣经·旧约》中的“夏娃”),说阿丹被造后,孤独一人在天园中,安拉乘他沉睡时,取出其一条肋骨,创造了哈娃,作他的伴侣.因受到易卜  相似文献   

12.
置身阿拉伯国家,那悠扬高吭的诵读《古兰经》的声音常常不绝于耳。清晨,人们闻高音喇叭传来的呼唤教民做晨祷的宣礼声而起。在斋月里,五次礼拜的时候都要诵读几段《古兰经》,并伴着诵经声就餐、入眠和起床。斋月期间的电视新闻也穿插播放三次阿訇读《古兰经》的节目:新闻节目的首尾各一次,国内新闻和国际新闻之间一次,每次几分钟。  相似文献   

13.
每年的回历九月是穆斯林的斋月。按照阿拉伯人的习惯,在斋月里,每一个乡村,每一个城市都要举荐最优秀的《古兰经》诵读者进行诵读比赛,期望能在新的一年里吉祥如意,兴旺发达。斋月的夜晚热闹非凡,大街小巷,华灯齐放,阿拉伯人喜欢聚集在咖啡馆、俱乐部谈天说笑,而青年人则喜欢在夜  相似文献   

14.
赛莱菲耶思潮探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伊斯兰教历史上,赛莱菲耶思潮最早是在阿拔斯王朝时期掀起的。公元13世纪,伊本·泰米叶及其弟子伊本·嘎伊姆成为这一思潮的旗手。赛莱菲耶思潮反对凯拉姆学所展开的教义学争辩,呼吁回93原生态伊斯兰和《古兰经》。与此同时,伊本·泰米叶还率先对“创制之门关闭”说提出质疑,从而证明赛莱菲耶思潮所倡导的“循古”并不是教条和僵化的。尤其是伊本·嘎伊姆提出的注重“现实”和在此基础上的合理创制,更不无合理成分。  相似文献   

15.
一、《古兰经》在语言文化中的影响伊斯兰教经典《古兰经》,是穆圣以“真主颁降给他的使者”的名义,在20多年的时间里断断续续地口授而成的.起初,《古兰经》经文通过口头形式在穆斯林中流传,只有少数学者把一些片断经文记录在枣椰叶、皮、骨头、石块上,穆圣生前虽已规定了《古兰经》中各章节的次  相似文献   

16.
古兰经的第一段经文是“奉大仁大慈的安拉之名”,由十九个字母组成。这段经文中的每一个词,在《古兰经》中重复的次数,总是19这一数字的倍数。“名”这一词,《古兰经》中重复过19次。“安拉”一词,在《古兰经》中重复了2698次,等  相似文献   

17.
林松教授潜心收集史料,悉心探索推敲撰成的《汉译<古兰经>史话》终于要结集出版了,这是伊斯兰文化研究领域一件值得庆贺的喜事。作者多次盛情相邀,嘱我写几句话,只得不揣浅陋,试作涂鸦。 伊斯兰教是世界上传播最广、信徒最多的宗教之一,伊斯兰文化根深叶茂,具有巨大的历史作用和现实影响,是人类文化宝库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以“明白的阿拉伯语言”降示和录写成集的《古兰经》,则是伊斯兰教最重要的经典,也是传播或研究伊斯兰教和伊斯兰文化的根本。 在伊斯兰教的发展史上,对《古兰经》是否可以和是否能够译成其他语言,教法学家们一直存在分歧。反对者主要担心译者歪曲《古兰经》的原意,速成误导,甚至招致攻击。然而,随着伊斯兰教的传播不断地超越国界和民族疆域,要各国、各民族中的穆斯林都通晓阿拉伯语毕竟不易,翻译《古兰经》遂逐步成为时代的必需。至本世纪30年代,举足轻重的埃及爱资哈  相似文献   

18.
与基督教、佛教相比,伊斯兰教的经典《古兰经》篇幅并不算多,字数仅及《圣经》的一半左右,编排既不是以时间先后为序,也没有根据内容分类,尽管全书分成114章6236节,但全然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章节划分,章容量极为悬殊,长则含经文数百节,短则仅几节,而且章的标题大多不能概括本章的内容,有的与题材有关,有的只是经文中提及的某个词,无法通过章目得知其内容梗概。《古兰经》的节更为独特,往往几句甚至一句话就是一节。经文的编排原则大体上是篇幅较长的章居前,较短的殿后(第1章例外),章目次序并无体系可言。这样,就给阅读和领会《古兰经》带来一定困难,初读者往往难得要领。但是,透过《古兰经》外在结构的无序性,我们发现它还存在着一个较为周密的隐形结构体系。分析并了解其内在结构对穆斯林阅读、领悟《古兰经》的内容,对《古兰经》的深入研究都是大有裨益的。我们认为《古兰经》的内在框架大体可分成四部分:第一部分是对安拉的论赞;第二部分是对使者的论证;第三部分是关于宗教信仰、教规、教法及宗教仪式的阐述和规定;第四部分是关于改造社会的一系列要求与主张。 (一) 论述和赞美安拉的万能和伟大是《古兰经》内在结构的基础。伊斯兰教是绝对的一神教,要想使大众  相似文献   

19.
小说《作家》是埃及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塔哈·侯赛因(1889-1973)于30年代发表的一部文学作品. 本文试从三个方面对小说《作家》作初步探讨. 一、小说《作家》在塔哈文学影响中的地位塔哈一生涉猎阿拉伯文学评论和文学创作领域,辛勤耕耘,硕果累累,为阿拉伯人民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在他的文学论著和文艺作品中,影响最深远的是《纪念阿布·阿拉》、《日子》、《先知传札记》、《向远方》、《哈菲兹和邵基》、《论前伊斯兰文学》、《星期三漫  相似文献   

20.
1.“生命在他里头,这生命就是人的光。光照在黑暗里,黑暗却不接受光。”(《新约·约翰福音》第1章)这是我经常诵读的一段经文,也是基督教神学思想的核心。这里的“光”指的是耶稣基督,“生命”指的是永生——战胜死亡,获得真理。2.“你们要进窄门,因为引到灭亡,那门是宽的,路是大的,进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那门是窄的,路是小的,找着的人也少。”(《新约·马太福音》第7章)这是耶稣“登山宝训”中最短的一段,但却是整个新教精神的核心。对于清教徒而言,人生就意味着无尽艰险,就意味着走窄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