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文学接受活动中,读者的接受动机和心理是多种多样的,张爱玲在几十年的文学接受过程中,在传统心理与现代心理、娱乐心理与探求心理、跟从心理与逆反心理、借鉴心理与补偿心理等阅读接受心理动机下被各个层次的读者所吸引所关注。在一定程度上说,不同接受心理和动机的读者阅读丰富了张爱玲的接受视域,也说明了张爱玲作品的丰富性内涵及多重阐释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高校图书馆是大学生读者的第二课堂.据国家教委政教司调查:大学生课余每天读书二至四小时.在阅读中不仅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而且吸收了大量专业以外的知识,这对大学生的思想形成及其自身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阅读是一种精神活动,它也是受一定心理支配的。那么.高校学生读者的阅读心理是怎样的呢?图书馆工作人员应如何进行导读工作?这是本文所要探讨的主要问题.一、学生读者阅读心理浅析学生读者的学习活动,除去课堂学习和社会实践外,大量的时间和糟力是在图书馆进行阅读活动。当前社会上改革开放的大湖无时不冲击着宁静的…  相似文献   

3.
应用文的写作过程,是由许多要素构成的一个完整系统。读者主体是写作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通过读者主体,才能实现应用文本的功能。应用文本的读者主体分为指定型读者、需要型读者、专业型读者、兴趣型读者。读者主体具有阅读目的的指向性、阅读的直接性、接受的功用性等阅读特点。读者主体的阅读心理,表现在满足心理需求、提高认知能力、实现应用期待和满足欣赏兴趣等多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读者心理学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书馆的读者心理学,就是研究图书馆领域读者阅读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研究读者心理学,有助于揭示在图书馆这个特定环境里读者的心理的形成和发展规律以及读者从事阅读活动的心理机制。本文通过对图书馆的读者心理学的研究从而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努力提高服务质量,使图书馆系统运行最好。一、读者心理学发展概述1.心理学的过去图书馆的读者心理学是应用普通心理学的原理来研究图书馆领域读者阅读过程中的心理现未及其规律的科学,也是心理学中应用心理学的一个相对独立的范畴。心理学一词导源于古希腊语中的两个词,即灵…  相似文献   

5.
图书馆工作要重视读者阅读心理的研究.读者在阅读中表现出的个性心理特征,如读者的兴趣、阅读动机、阅读目的等,直接影响到图书馆工作的效果。图书馆要根据读者不同的心理状态来制定和改进读者工作的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6.
读者在文学活动中阅读文本 ,文本语言的逼真效果使读者在心理上将语言事实趋向于现实事实 ,为语言魅力所诱导产生思想观念的认同、情感的共鸣及价值意义的生长 ,从而实现心灵真实。读者接受文本萌发的趋真心理对文学真实的实现起着重要的建构作用  相似文献   

7.
准确及时地向读者传递有价值的文献,是图书馆工作的宗旨。因此,图书馆工作人员要高效率地完成工作任务,提高服务质量,就必须了解读者的阅读倾向,分析读者的阅读心理,掌握读者的阅读特点,为激发读者阅读欲望和搞好图书的阅读服务工作。本文就我在图书馆工作中对部分读者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及平时借阅记录,对读者阅读心理以及改善服务工作,作如下分析、探讨。一、读者阅读心理行为的分类1、社会型阅读,u理:这类读者约占调查中的5%;在改革的大潮中,这类读者在本专业学习之余,都急切地想透过包罗万象的阅览窗口去窥视和领略社…  相似文献   

8.
背景知识对阅读理解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阅读理解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语言活动过程 ,是读者和作者之间的相互交流。本文试图从图式理论的角度来分析读者的背景知识对阅读理解的影响 ,从而说明背景知识在阅读理解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读者阅读心理,是指读者阅读图书资料的感觉、知觉、思维、情绪等一系列的心理总称。从认识论的观点看,这个过程可分为:阅读准备、阅读过程和阅读结果。这三者之间存在着有机的联系。阅读结果始终依赖于前两者,而前两者又集中体现在阅读过程这一主要环节中。因此,做好读者阅读过程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引导,是高校图书馆目前做好读者工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高校学生阅读心理初探杜维彦阅读是一种学习过程,也是读者对图书资料、科技信息的需求、感觉、思维等一系列智力操作活动。高校学生的阅读既活跃又生动,对大学生的阅读心理进行分析,其目的是提高阅读效益,引导大学生的阅读动机,纠正不良的阅读心理。一、高校学生群体...  相似文献   

11.
"马太效应"是一种客观现象,只要读者的阅读活动还有一个心理选择的自由度,那么,这种选择就不可避免地受到"马太效应"的影响。"马太效应"在读者阅读中的作用和影响是深刻而广泛的,这种效应直接左右读者的阅读行为,对这一效应进行分析,其目的是引导读者的阅读动机,提高读者的阅读效益,可以更好地开展图书馆导读工作。  相似文献   

12.
阅读是一种心理猜测活动,涉及语言和心理两个方面。以心理预测为中心的阅读过程可以使读者充分挖掘文章的内容,使读者的理解最大限度的与作者的意图保持一致,从而获得最多的信息,并因此形成对世界的新的看法。这也是对读者进行思维训练的一种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3.
高校图书馆的主要读者对象是教师和学生,探索他们在图书馆活动过程中的心理现象,了解他们的阅读需求和阅读规律,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服务活动,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图书馆的教育职能和情报传递职能的作用是非常必要的。1 学生读者心理分析当今的大学生力求生活形式多样化,内容新颖,丰富多彩,他们有广泛的兴趣爱好。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喜欢聚会、郊游、打球、跳舞、书法和写作等。大学生们的这些兴趣爱好反映在利用图书馆的文献中则表现出各种心理及要求。  相似文献   

14.
在对居民读者进行信息服务的过程中,了解居民读者的阅读心理至关重要,它是实现社区图书馆优质服务的前提.通过对社区图书馆读者各种阅读心理的分析,提出应丰富馆藏、深化信息导航,加强人力资源建设等服务对策.  相似文献   

15.
阅读过程主要是读者的心理变化过程。人本理论中马斯洛提出的约拿情节关注阻碍人类实现自我实现的负面因素。本文将约拿情节与英语阅读教学活动相结合,具体分析了在阅读活动中学生因约拿情节的存在而产生一系列心理障碍,同时提出对阅读教学提出了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阅读是语言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过程是.复杂的心理语言活动过程,是作者、语言信息和读者等几方面相互作用的过程。本文在简述西方阅读理论的基础上,着重阐述了图式阅读理论以及其对英语教学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读者的阅读需求及心理分析刘玉芝一切阅读行为都是受其主观的阅读需求和阅读心理所支配,同时又要受到客观因素的影响.因此,研究阅读需求及阅读心理,对于图书资料工作者们搞好读者工作,提高服务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心理学家认为,需要是人们在整个社会生活中感到...  相似文献   

18.
高校图书馆读者阅读心理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高校图书馆不同类型读者的心理;分析了读者阅读心理其目的是为图书馆工作人员增加心理思维,使图书馆业务工作富有心理科学逻辑,从而充分适应现代化的要求。研究了读者群的阅读心理,从教师读者群体及大学生读者群体的三个阶段,即新生阶段的期刊阅读倾向及服务对策,大学二、三年级阶段的期刊阅读倾向及服务对策,毕业生阶段的期刊阅读倾向及服务对策进行分析。结论认为研究读者心理是做好读者工作的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19.
对小说《围城》的研究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更为深入,但鲜有学者从读者视觉对作品进行认知理解。本文从读者视角出发,对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从小说人物活动空间到小说宏观框架及局部文本的心理空间构建,研究读者对《围城》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从读者的审美心理结构、期待视野和文本审美接受关系的角度切入,论述了文学阅读活动中读者接受文本的三种心理形态:同化、顺应和遇挫。指出任何文学接受活动都是接受者先在的审美心理结构和期待视野与文本审美信息之间的一个相互同化、顺应和遇挫的一个双向互动的动态建构过程,也是一个读者主体审美心理结构不断积极主动地进行自我调整、自我补充、自我完善、自我建构、自我提高和自我适应的一个过程。最后,指出同化、顺应和遇挫与作品艺术魅力之间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