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儒学与儒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儒学与儒教北京大学教授张岱年《文史哲》编辑部提出“儒学是否宗教”的讨论,这是有重要意义的。我对于这个问题也曾经有所考虑。目前学术界有人认为儒学是一种宗教,有人认为儒学不是宗教。一般的看法认为世界有三大宗教,即基督教、佛教与伊斯兰教,其中没有儒教。但是...  相似文献   

2.
小幽默     
儿子泪流满面地回到家里,父亲吃惊地问道:“怎么搞的,弄成这个样子?”儿子呜咽着说:“瓦夏打我。”“你还手了吗?”父亲又问一声。“没有”。儿子小声地答道。“蠢家伙,我早就教过你,谁要是打了你,你就还手打他!”父亲气愤地打了儿子一耳光,以示对他软弱无能的一种惩罚,可没料到自己脸上也挨了儿子的一记响亮的耳光。“混帐东西,你怎么敢打老子?”父亲骂道。“你刚才不是教育我,谁打我,我就还手打谁吗?!”小幽默  相似文献   

3.
英汉语言中的文化差异──对比研究之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关心与冒犯中国人见面,除了问“吃了没有?”之外,还常问对方“去哪儿?”在中国人看来,这是一种非实指性的友好的“问候”语、客套话。但英美人对此很反感,认为这是一种“询问”,在心理上的反应是:Whydoyouask?甚至或是It’snoneofyourbusiness笔者曾与一位在华执教的美国人闲聊时谈到过这个问题。我问她:“在美国是不是不可以问别人去哪儿?”她说;“是的。”我又问:“如果我真想知道他(她)去哪儿。该怎以问?”她答曰:“你最好别问。”中国人喜欢问人的年龄、婚姻状况.如“你多大了?”、“结婚了没有?”以示关心…  相似文献   

4.
关于儒学是“学”还是“教”的思考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立文儒学是“学”,还是“教”?是我几年来一直深深思考的问题。对我思想刺激最大的是1996年秋,我受我校外事处的委托,与陈玉书、水国章两先生座谈。水国章先生说到他们印尼华侨的婴儿一出生就面临着一个生命生...  相似文献   

5.
大学时,教授《小学语文课程与教骂幼的老师曾让我们思考过这样一个问题:课程的“课”字应该怎样理解?当时他引导我们将“课”字拆成两个部分——“讠”“果”——课,即语言的果子。这种解释虽说有点望文生义,但却抓住了语文课程的实质,让人有一种新鲜感。如今,面对着那一双双渴望知识的眼睛,我也登上了自己的讲台。  相似文献   

6.
中国自周王朝之后就已逐步摆脱了神治 ,自那时起 ,宗教对中国人来说有可信与可不信的自由 ,因此宗教在中国并没有形成一种压迫人的力量。这个不靠宗教力量管理政治的东方大国曾极大地鼓舞了“启蒙时代”的欧洲去摆脱神治。西方文化曾在中世纪的“宗教专政”下奄奄一息 ,如果没有一大批思想家与科学家以生命为代价唤醒了文化的复兴 ,则没有今天欧洲的文明。因此 ,当我们正视宗教对世界发展所形成的阻碍作用时 ,不能不为欧洲中世纪的千年沉睡而扼腕 ,但同时我们也不可忽视宗教在人类早期所起过的积极作用。一、汉民族早期鬼神信仰的生态价值“…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哲学有没有本体论?针对这个问题,目前国内学术界大致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没有采用‘本体论’这个术语”,当然也就不复存在本体论这方面的内容。另一种则认为,虽然马克思哲学没有采用过这个概念,但却“包含有体体论’的内容”。其实这两种看法都不正确。马克思哲学既有本体论的内容,马克思也不止一次采用过本体论这个概念。问题是本体论概念歧义纷繁,我们怎样才能准确把握马克思的思想而不致走偏。无论是对本体论概念的运用,还是对本体论内容的阐发,这都发生在马克思哲学思想的早期。就早期这一概念而言,…  相似文献   

8.
上个世纪末,“向西方寻求真理”的代表人物之一的严复,倡导改革时说过“中国夸多识,而西人尊新知”之类的话。严复只是朦胧地看到了中国人不重视“新知”的现象,还没有看清这个问题的本质。稍后一点的陶行知,则以一位卓越教育家的敏锐目光和独特视角,清楚地看到了中国人不重视“新知”的本质,看到并揭示了这个问题同教  相似文献   

9.
伦理美学     
在昆明全国美学会议上,我曾建议进行关于“伦理美学”的研究。当时并没有听到有什么反对意见,但也没有得到明确的肯定。许多同志认为这是个新名词,过去没有听说过,能否这么提,没把握。紧接着我参加了无锡召开的全国伦理学会议。自然,我进一步捉摸思考这个问题,并阅读了一些论著和史料,结果是:我的这个认识更加坚定了。  相似文献   

10.
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哪个民族像中国一样,对诗或曰文学赋予了如此之多的责任,让文学(诗)承担如此沉重的化育民众心灵、提升民众精神世界的功能,是谓"诗教"。在西方国家及许多其他民族中,这个任务主要都是由宗教承担的。在中国,为什么会以"诗教"来替代宗教呢?本文从四个方面探讨了这个问题:因为中国伦理社会早熟,本土宗教没有充分发育的条件,外来宗教在本土化的过程中已经丧失了大部分其本来的精神力量;孔子在匡复周礼无望的情况下,确立了"诗教观",汉代世俗王权接受了孔子的"诗教观",事实也证明了"诗教"的有效性;"诗教"之所以可以替代宗教,是因为诗与宗教在许多方面有相通之处,如思维方式和客观作用方面;"诗教"与宗教一样,都有一种隐性权力存在,这种权力保证了其"教"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1.
“唐汉”:秦教授:请问你对现在的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有何看法?我的意思是说,从大学校园出来的莘莘学子很难一下子对企业适应。您认为,校园文化的问题该如何解决?同时,企业文化又该怎样发展中国特色?秦晖:我们现在一般在“一民族不同于他民族的特点”这个意义上使用“文化”一词。所谓全球化时代的多元文化,就是这个意思。因此,你讲的“文化”与本次讨论大多数人讲的含义不同。你上一个问题实际上是对如今我们教育制度的质疑,所谓学校毕业出来无法适应企业,应该就是这种问题。关于教育,我在《问题与主义》一书中有一篇文章《教…  相似文献   

12.
蒙古萨满教研究三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蒙古萨满教研究三题朋·乌恩一、关于蒙古萨满教的社会性质问题蒙古萨满教是一种什么类型的宗教?目前在学术界为绝大多数学者首肯、占主导地位的观点是蒙古萨满教原始宗教说,我认为该观点值得商榷。要澄清这一问题,我们有必要首先界定一下“原始宗教”的含义及所指。原...  相似文献   

13.
陶笑虹 《江汉论坛》2006,(11):47-51
道教和印度教的密教和性力派,在宇宙观和世界观上富有原始唯物主义色彩,因而一方面采行“合气”、“轮座”在内的各种修炼方法,另一方面对两国早期科学技术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其社会历史和文化的根源则都可上溯到原始农业社会生产方面的巫术和阶级分化前的母系社会遗留,而导致这些现象长期存在的现实因素则是两国不同程度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道教和印度教都没有发展成为世界性宗教,既因为它们挟带着各种社会的和文化的原始因素,具有尤其鲜明的本土特征,也因为它们“作为一种宗教其理论和实践都有很大缺陷”。  相似文献   

14.
霍布斯“丛林世界”导致了“囚徒困境”式的纳什均衡 ,这种均衡是无效率或低效率的 ;对“囚徒困境”的超越需要人类形成某种规则性的博弈“共识” ,而道德与宗教都是这种“共识”的表现形式 ;相对于没有“共识”的霍布斯“丛林世界” ,由道德和宗教所带来的合作剩余就是一种效率 ,而进化则是环境对效率的选择 ;在这个意义上 ,道德与宗教都是人类自身和人类社会演进的产物 ,从而也就是演进效率和演进理性的产物。  相似文献   

15.
稳健新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科学家》杂志的风格是什么?它是如何确立和形成的?这些年来,不少期刊主编、出版界同仁、上级领导都曾经拷问过我这个题目,就是在编审资格的评审答辨会上,要我回答的仍然是这个题目。这很自然。因为,衡量一份期刊成熟与否的最重要标志,就是看它有没有鲜明的风格,有没有异于其他同类期刊的个性。从主编这份刊物以来,6年了,我一直在思考和探索期刊风格塑造的问题,做过一些调研,写过好几篇论文。我在1999年写的一篇论文中说,稳健新锐正逐渐成为《社会科学家》的风格特征。我解释道:稳健新锐,是一个风格整体不可分割的…  相似文献   

16.
“哲学”有无“历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这个题目看上去有些怪诞。它似乎是一个无须也无法回答的问题。中国哲学可以从先秦讲起,西方哲学可以从古希腊讲起;古今中外哲学家层出不穷,哲学著作卷帙浩繁,“哲学史”论著何止千万!岂能怀疑哲学有其历史?其实,更恰当的提问方式应当是:哲学究竟在何种意义上有“历史”,又在何种意义上无“历史”?笔者认为,就哲学的“境界”而言,哲学无“历史”;就哲学的“实现”而言,哲学则有“历史”。人对自身经验存在的超越,有两种完成的方式:一种是逻辑的完成,另一种是历史的完成。前者是形式的,它表现为超验的形而上学,通过哲…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在研究异化问题的过程中,报刊和书籍发表了不少宣扬“社会主义异化论”的文章。“社会主义异化”的观点是错误的。下面谈谈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一“社会主义异化”的观点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为了把这个问题说清楚,还得从马克思怎样使用“异化”概念谈起。德国古典哲学家费尔巴哈用他的人本主义观点批判了宗教神学,指出上帝是人的本质的自我异化。但是,他并没有能够回答“人们是怎样把这些幻想‘塞进自己头脑’的”。马克思认为,宗教是自然压迫和社会压迫的产物,宗教的产生和发展,归根到底是由社会经济状况,经济关系所决定的。所以,在揭露了宗教的秘密以后,必须把批判的矛头指向现实资本  相似文献   

18.
古典儒学既是无神论的,又具有深刻的宗教性,两方面同时兼而有之。这是一种没有上帝的宗教,是一种肯定人类自身经验积累的宗教。儒学推崇这样的方式:人的成长和伸延既为意义总体,即我下面所称的“协同创造”(co—creativity)过程所塑就,同时又作用于这个意义总体。在古代典籍中,  相似文献   

19.
何谓儒教     
序我要向大家提问:何谓儒教?无论对方是读书人,或者不是读书人,恐怕都会这样回答:儒教就是伦理道德之教。还可以继续问下去:你认为儒教是宗教吗?于是,无疑会遇到这样的回答:儒教不是宗教。儒教不是没有论及死的问题吗? 这是人们关于儒教的最普通的概念。这个概念就是:儒教没有论及死的问题;它论述的是现实生活中的伦理道德。这个概念非常普及。中国人培育出了儒教,大部分中国人如此认识这个问题,更不用说深受儒教影  相似文献   

20.
一哲学在其历史上有过三次重大的回转,这种回转表现在人们对哲学问题的定位上。哲学从宗教中分离出来以后,给自己的定位是“哲学是什么”,哲学讨论世界观问题。“世界存在不存在”、“世界本原是什么”、“人能否认识这个世界”,这种人对世界或是对自身的叩问,都没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