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囿于目前的分析水平,我们仅对一些理想化的模型进行分析。这并不失其理论及实践意义。下面,我们首先给出已有的人口发展的连续、离散及半离散的数学模型,然后分别给出相应的临界妇女生育率的解析表达式。在此,我们要说明的一点是,这些模型都是建立在封闭的、稳定的社会人口总体之上的。  相似文献   

2.
世界生育率与妇女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1年中,全世界育龄妇女达9.8亿,占15岁以上人口的三分之一。她们的社会、经挤状况,尤其是生育水平,作为各国妇女解放和控制人口增长的重要标志,引起普遍关注。 妇女获得和男子平等的选举权,只是近百年的事。这是妇女参与政治生活的开始。和争取政治权利相比,妇女在控制生育方面的觉醒就更晚了。据128个国家有关妇女状况的资料  相似文献   

3.
当前,河北省人口形势十分严峻,人口出生率回升很快,特别是自进入第三次生育高潮的1986年以来,每年出生人口都在100万以上,人口出生率连续3年超过20%。1988年底,全省总人口已达5795万。1980—1987年全省总和生育率为2.57,高于全国2.47的平均水平。如果按目前生育水平发展,到本世纪末全省总人口将大大突破6450万人  相似文献   

4.
生育是人口生产过程的首要现象,生育率是影响人口状况的要素之一。研究人口生产过程。制定人口政策,解决人口问题,首先要对生育率进行分析研究。本文通过对河北妇女生育率转变过程的回顾,分析影响妇女生育率转变的原因,旨在能对影响生育率转变的主要因素有较深刻认识,以便实施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5.
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为妇女生育情况提供了比较全面和准确的资料。由于普查登记,育龄妇女的年龄、人数以1982年7月1日0时为标准时刻;而妇女生育状况和出生人口则是1981年的情况,时间上不一致。这就要作一定的调整换算,以求妇女生育率。对此,我们进行初步探讨,感到有的同志提出的算法和人口普查资料汇编所使用的计算方法都有不够完善之处。可以改进计算方法,以得出比较合理和准确的数据。现将几种计算方法(算式)分列对比,提出商榷,请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6.
客观、历史、辩证地研究分析中国人口生育率的变动趋势,对认清形势、总结经验、控制人口发展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主要以1988年全国2‰生育节育抽样调查(以下简称2‰抽样调查)数据为根据,分析80年  相似文献   

7.
1982年全国人口普查提供了我国人口的全面而准确的资料。目前,10%抽样汇总材料,全国千分之一人口生育率抽样调查材料和1982年全国计划生育统计材料已经发表。对这些材料进行科学分析,研究其内在规律,借以丰富我们的认识,对制定有关政策,进一步搞好计划生育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试图对提高妇女文化程度与降低生育率之间的关系,作一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8.
<正> 人们曾经从理论上分析过影响妇女生育率的各种社会经济因素。本文试图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分析人口城市化对妇女生育率的影响。我们以一个省(市、自治区)为一个样本,共27个样本,利用1982年人口普查资料和其他统计资料,把妇女生育率、妇女总和生育率、计划生育率等作为因变量,把人口城市化各种指标作自变量,对每一对自变量和因变量按多种函数关系进行单元回归,从中挑选出拟合效果最好的一种函数关系来进行讨论。分析结果表明,妇女生育率和妇女总和生育率与这些指标的关系基本相同,本文就只讨论妇女总和生育率与人口城市化的相关关系,必要时也要论及计划生育率。  相似文献   

9.
许多人口学家已逐渐认识到,今后中国面临的严峻问题不仅仅只是总人口数量的增长。人口的再分布,城市规模的急速增长,城市人口比例的提高,以及农村劳动力的转移等无疑都将给中国政府和人民带来新的挑战。为此,探讨适应当代社会、经济和人口发展的城市化道路及其发展速度已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0.
妇女生育率是描述人口再生产过程的一个重要指标,它对于人口的变动和发展状况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妇女生育率受多种因素的制约。这里我们就我国经济发展对妇女生育率的影响进行初步探讨,并用线性回归的方法给其以定量的描述,对所得结果进行简要分析。 经济发展程度与妇女生育率有密切的关系,从许多国家和我国情况的横向、纵向比较可以佐证。下面是几个国家的妇女生育率指标  相似文献   

11.
据1982年人口普查,甘肃省总人口数为19 569 261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43人,比大陆29个省、市、自治区平均人口密度少62人。市镇人口为 3,002,499人,占全省人口的 15.3%。人口平均年龄为25岁,中位年龄为 20.13岁。年龄构成为:0—14岁占  相似文献   

12.
近些年来,人口与经济的关系已为人们所普遍关注。但是,对于这一复杂的有机体,目前研究较多的是人口数量、人口增长对经济发展速度的影响,这只是二者关系的一个方面,并不是全部内容。经济发展对人口发展的影响,也是人口研究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探讨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妇女生育率的作用和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拟对此进行一些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第二次和第三次人口普查中(1964—1982),中国人口的年增长率平均为2.1%汉族的年增长率为2.0%;除了朝鲜族的平均年增长率为1.5%以外,所有其它民族的年增长率都高于全国平均数。 1982年的中国人口普查,中国朝鲜族人口为1,766.204,其中大部分人居住在中国东北地区,在中国为数众多的少数民族人口规模中,朝鲜族居第十二位,而且具有高度的文化水平,除了农业,工人从事工作的比例也最高(国家统计局1985年)。一个研究中国不同民族  相似文献   

14.
新疆少数民族人口实行计划生育始于80年代末期,短短几年来,已取得明显的成绩。喀什地区是新疆最大的少数民族地区之一,1990年普查,总人口为2.853 634人,占全疆总人口的18.83%。其中少数民族为2 649 700人,占该区总人口92.85%,占全疆少数民族人口的28.10%。喀什地区少数民族人口中又以维吾尔  相似文献   

15.
人口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边缘性学科,而人口系统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系统.在国家“八五”非线性科学项目中,人口的非线性模型被列为重点攻关课题.当今非线性科学的三个前沿是混沌(chaos)、孤子(soliton)和分形(fractals).人口系统中的混沌和分形现象在有关文献中已有所涉及。四川大学人口所及物理系已承担了国家  相似文献   

16.
一九八二年人口普查主要数字公布以后引起了国内外的注意,从一九七五年以后,年出生人数第一次又超过了两千万,人口出生率回升到千分之二十以上,自然增长率则回升到千分之十四以上。这些指数中每一个都超过前六年中的任何一年。一反过去六年持续下降的趋势,而以较大幅度回升,这种出人意料的增长率与中央规定的六五期间人口增长控制指标相对照,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极大关切。  相似文献   

17.
我国妇女的生育率在不到一代人的时间内达到了更替水平,受到举世瞩目。江苏省计生委公布的资料表明,1984年全省总和生育率已降到 1.4,低于更替水平。与目前的经济发展程度相比,如此低的生育率确属罕见。有人因此提出生育率降低的副作用之一是性比例失调。为了探讨这个问题,我们于1984年12月至1985年1月,在江苏省大丰县进行了一次调查,对  相似文献   

18.
理论上终身生育率是衡量妇女生育水平的理想指标,但由于时滞问题而难以运用;实践中采用的总和生育率用不同年龄妇女生育率加总进行替代,虽然简便易行,却存在一定偏差。与现有的利用总和生育率推算终身生育率的研究有别,本文尝试利用真实育龄妇女队列的初育年龄测度终身生育率。依据19502011年育龄妇女的年龄别生育率数据,发现初育年龄与终身生育率之间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并且具有较好的拟合效果。这表明,应用初育年龄可以及时提供妇女终身生育率的可靠信息。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北京市的生育率已经达到了相当低的水平。在80年代的大多数年份中,北京市的总和生育率一直在1.3~1.8之间波动,在全国生育率水平最低的三大直辖市中仅略高于上海。根据第四次人口普查10%提前抽样数据计算,1989年北京的总和生育率约为1.3,接近历史最低水平。 就整体而言,尽管北京的生育率已属于全国最低之列,但不同类型妇女的生育状况却存在着差別。分析这  相似文献   

20.
2000年中国人口总量和妇女生育率水平研究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2000年中国的人口总量和妇女的生育率水平是20多年来人口学界一直关注的课题。2000年普查登记人口为124 261万,比1999年和1998年年度统计公报的人口还要少,说明人口漏报问题已经达到中国人口统计体制无法包容的程度。文章按照中国历年小学招生数计算出2000年普查时0~16岁人口漏报5 378万。据此,2000年中国人口普查时的总人口应是13O 885万(假使存在1.81%漏报率)或者129 889万(不存在1.81%漏报率)。按照2000年普查公报人口126 583万计算,1982~2000年中国妇女平均生育率接近2.3;如果按照文章中提到的13亿左右的人口计算,同期妇女则平均生育了2.3个以上的孩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