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彭静 《社会科学论坛》2007,(20):139-142
明代流传下来大量的戏曲作品是研究明代语音史和方音史的重要资料.本文运用韵脚字归纳法研究明代嘉靖年间苏州著名戏曲家张凤翼五部存世传奇作品的用韵情况,共得出十二韵部家车部、模歌部、支微部、萧豪部、尤侯部、来回部、寒兼部、江阳部、东中部、庚侵部、节叶部、力璧部.结合明代曲论家对张氏用韵的批评及当代学者对明末苏州话的研究,笔者认为,这十二韵部反映的很可能是作者的方言特点.  相似文献   

2.
彭静 《社会科学论坛》2007,(10):139-142
明代流传下来大量的戏曲作品是研究明代语音史和方音史的重要资料。本文运用韵脚字归纳法研究明代嘉靖年间苏州著名戏曲家张凤翼五部存世传奇作品的用韵情况,共得出十二韵部:家车部、模歌部、支微部、萧豪部、尤侯部、来回部、寒兼部、江阳部、东中部、庚侵部、节叶部、力璧部。结合明代曲论家对张氏用韵的批评及当代学者对明末苏州话的研究,笔者认为,这十二韵部反映的很可能是作者的方言特点。  相似文献   

3.
明代南曲《西厢记》由著名北曲《西厢记》改编而来,在明代流传甚广,影响很大。《南西厢》的用韵既受到北曲的影响,又带有明显的南音特色,很好地体现了在南曲初兴时期的用韵特点。  相似文献   

4.
《濒湖脉学》是明代李时珍写的一部脉学名著,用通俗晓畅的韵文编写了83首歌诀。本文通过对书中83首绝句的韵脚进行彻底的分析、归纳,总结李时珍的用韵体系。我们发现李时珍的用韵在基本依照明代的通语同时也包含了他自己的语音特点。  相似文献   

5.
张艳 《北方论丛》2016,(4):59-63
元代出现文人雅俗双栖创作现象,双栖创作类型主要有诗文词兼散曲、诗文词兼杂剧、诗文词兼曲(杂剧散曲)等三大类.以双栖文人的诗歌和散曲作品为例,其内容、风格主要有两大类型.其一,内容、风格相近.典型的如侯克中,侯克中的散曲内容是其乡思羁愁感怀诗的情感总汇.其二,内容、风格迥异.最典型的是徐琰,其诗文受正统儒教影响,庄重严肃.但其散曲,尤其咏妓之作,却是趣味低俗.通观认识雅俗双栖作家不同文体创作的差异及联系,有助于突破元代文学不同文体研究相互割裂的现状,既是客观认识元代丈人的需要,也是准确认识元代文坛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散曲杂谈     
散曲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唐诗宋词之后在元代开始盛行的一种新的诗歌形式。到明代,它仍雄踞诗坛。到清代,它开始由极盛走向衰落,但仍有不少人从事散曲的创作,并出现了一些比较好的作品。在现代,也还有人运用这种形式,探索新诗的道路。散曲从它的萌芽到成熟、兴盛再到衰落,如果从其起源的唐代说起,大约经过了将近一千年的时间。单从它的兴盛来说,也有四、五百年之久。在这样漫长的时间里,涌现了一大批著名的作家,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这些作品,固然有一些是粗糙的、低级的甚至庸俗的、消极的东西,但是其中确有为数很多的优秀作品,它们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各个时代的面貌,在艺术上积累了新的经验。因此,散曲同其它形式的诗歌一样,是  相似文献   

7.
元代散曲是中国古代诗歌创作真正美学意义上的返朴归真。散曲创作是适应了特定历史时期文人的生存状态 ,并且以俗朴、直露之笔展示了他们精神世界的俗文学。散曲创作对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批判 ,以灵活自由的创作表现了元人的新的追求  相似文献   

8.
扬雄是西汉重要的辞赋家,其创作上承屈原、司马相如,下启班固、张衡等汉赋大家,处于两汉承替之际,其赋作具有重要的转折与开新意义.扬雄赋用韵特征鲜明,所用韵部丰富,几乎囊括了所有韵部,且赋中阴声韵使用最多,共计706次,阳声韵次之510次,入声韵较少共246次;扬雄赋韵例类型多样且富于变幻,具体有每句押韵例、隔句押韵例、虚字入韵例、虚字不入韵例、两韵间迭相叶例、前后一韵相叶,中间另隔一韵例、交错前后互叶例、连环套韵例八种,一段之中扬雄或单用一类,或兼用几种,呈现出多变的押韵形式.就用韵方式上扬雄赋存在独用与合韵两种,但以合韵为主,合韵韵部较为宽泛,换韵又较为频繁,其连环套韵亦是扬雄赋韵的独特之处;扬雄赋用韵还表现出明显的蜀音特征,其幽宵、宵幽合韵;侵部、东部合韵;盍部与屋部、质部合韵的例子均带有明显的蜀地方音特点.此外,其赋篇中的转韵亦是踪继了屈原、司马相如韵随情转的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9.
从晚明以来,人们多以嘉靖前后为界,把明散曲发展史分为前后两期;或再将“前期”一分为二,构成前、中、后三期;这两种划分都较粗略,难以清晰地揭示明散曲发展演变的历史脉络。作者在进行明散曲作家个案和群体研究的基础上,考察明代社会文化、时代思潮等相关因素,认为明散曲的发展演变可分为过渡期、低落期、复兴期、鼎盛期、继盛期等五个时期,并论述了各个时期的阶段性特征,以及这样划段分期的理由和意义。  相似文献   

10.
冯惟敏是明代散曲豪放派的代表,其作品艺术风格独特:愤世忧民的强烈感情,豪辣宏阔的主体特征,辛辣质朴的语言色彩,构成了冯惟敏散曲风格有机的总体特征  相似文献   

11.
胡祗遹是元初著名曲家,其"以词为曲"的创作手法,是文人传统与通俗文艺的结合,其散曲作品呈现出"雅俗相济"的审美倾向,证明了元初词体文学对散曲的影响。此外,在文体功能方面,胡祗遹有着鲜明的"词曲有别"的独立文体意识,用诗词言志,散曲情志双兼,为元初散曲文学体式的建立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要证明北京话里哪一种语音现象是外来影响的产物,不能孤立地看待它,应该关注这种现象在系统中的地位,关注北京话和汉语其他方言的联系。在某个方言的整个语音系统没有表现出北京话明显影响的情况下,说它的儿化韵来自北京话的影响就缺乏牢靠依据。儿化韵在汉语方言中分布的广泛性、形式的多样性、功能的能产性,表明这种语音现象不是北京话中孤立产生出来的。满语没有儿化音,不会促使汉语产生儿化韵,古代典籍反映出明代汉语就有了儿化音。因此,儿化韵不是"满式汉语"的证据。  相似文献   

13.
十六封建末期的诗歌与散文1.明清散曲封建末期的诗歌,以散曲、小曲、自度曲等作品为主。现在我们先研究散曲。明代是散曲的繁荣时期,作家姓名可考者三百数十人,其中如王磐、冯惟敏等都是不朽的巨匠,而冯惟敏的地位尢其重要。王磐字鸿渐,号西楼,高郵(今江苏高郵)人,大约生於十五世纪中年,死於十六世纪初年。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阐述《青郊杂著》之韵学原理,分析《文韵考衷六声会编》之韵图音系,申述作者桑绍良的韵学观点与实践,又通过阐述《字学元元》一书之等韵音理与韵图结构及其反映的明代郴州音系,体现作者袁子让的韵学观点及其在等韵学上的贡献,并由此二人以彰显明代湘人于音韵绝学亦崭露头角。  相似文献   

15.
《琼州学院学报》2017,(4):19-27
用韵是关联诗歌各句的重要枢纽,是诗词文学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虽然在诗词文学的创作和接受之中,用韵多被视为形式层面,但它在诗词文学内容表现中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用韵对诗词文学情感表达的作用,集中体现在韵的发音特征上,一般来说,开口度越大,表达情感的程度就越强烈;开口度就越小,表达情感的程度就相对弱一些。诗词文学用韵对情感的配合作用,适合于大部分作品,有加强表达效果的作用,可以暂且认定是一种"亚修辞手法"。  相似文献   

16.
李梦阳诗文东传朝鲜半岛及对古代朝鲜文学的影响考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代前七子的领袖人物李梦阳,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而且其诗文很快就东传到朝鲜,对朝鲜文坛产生了深远影响.朝鲜文人以阅读其诗文、次其韵、刊印其文集等方式接受了他的作品.同时也时他的诗文及理论展开了各种形式的批评.多数人对他的文学理论、创作风格、总体成就持赞誉态度,肯定其在明代文坛的领袖地位,也有少数人对他的理论和创作进行了责难.而李梦阳诗文东传朝鲜的最重要意义在于促进了朝鲜李朝中期的文学革新.  相似文献   

17.
刘英波 《兰州学刊》2012,(1):166-168
陈铎是明代中期的一位富有特色的散曲大家。细读其存世的270首(套)曲作,深深体悟到其中的用世、感世、避世、玩世复杂矛盾的心态。分析其作品中这些心态具体表现,利于对其本人的了解和认识,也利于对其曲作的整体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18.
明代小说是我国文学史上的高峰之一,不但涌现出大量脍炙人口的作品,更形成了丰富的创作理论,这些作品和理论对后世的小说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绿野仙踪》是清代中叶著名的古典白话小说,其创作明显受到明代小说作品和创作理论的影响,同时也有自己独特的创新之处。它的自寓性创作目的是明代小说创作的延续;主要采用的金线串珠式和列传式结构明显受到明代小说的影响;它的语言风格明显受到《水浒传》《金瓶梅》等的影响;其中的许多故事素材都可以在明代作品中找到端倪。  相似文献   

19.
施绍莘作为有明一代散曲作者之集大成者,屡试不第的人生际遇促使其选择了寄情山水、吟咏风月、闲隐自适、诗情画意的生活方式,也影响到他散曲题材的选取与创作风格的形成.其曲作造境之娴雅,选材之自然,用情之真切,格调之清冷,与他隐逸的生活方式息息相关;作品中的俊雅豪爽之风、言志咏情之意、怀古哀婉之思,亦彰显出其始终未泯的向俗用世情怀.  相似文献   

20.
<正> 有明一代,冯惟敏散曲不惟思想成就最高,艺术成就也最高。冯惟敏以他的辉煌之作,无可争辩地夺得了散曲史上的头等地位,令人心服地被称作一代散曲的第一大作手。杰出的现实主义曲作冯惟敏散曲之所以取得如此成就,最根本的一条原因是他采用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现实主义,作为一种文学的创作原则,自然首先应该体现在作品的内容上,但现实主义又毕竟是作家进行创作时所采用的根本方法。具体地说,首先,现实主义作家在努力观察和剖析现实生活时,必须特别重视细节描写的真实性,并以此揭示生活的本质。其次,便是作家在对生活进行广泛概括时,必须塑造典型形象。根据现实主义创作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