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依据古代文献和考古发现,本文认为女娲信仰源自古冀州,20世纪发现的红山文化遗址中有女娲崇拜痕迹;炼石补天是五千多年前的一次重大祭祀活动,辽宁喀左东山嘴遗址即是此次祭祀留下的遗迹;"红山女神"像即是女娲塑像.  相似文献   

2.
羊群庙石雕人像及祭祀性建筑遗址为燕铁木儿家族祭祀地 ,一至四号建筑基址即是燕铁木儿本人及其三代祖先的宗庙建筑。元文宗诏建的燕铁木儿“生祠”及“红桥战役”中的“红桥”即在羊群庙奎树沟地区。  相似文献   

3.
元代蒙古皇族祭祀遗址与大型石雕人像1992年秋,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与锡林郭勒盟的文物考古专业人员在该盟正蓝旗境内抢救清理发掘一处被盗掘的遗址时,发现了元朝蒙古皇族祭祀遗址和3尊与真人大小一样、各重1吨多的大型汉白玉石雕人像。该祭祀遗址位于元上都古城...  相似文献   

4.
信仰圈的形成是某一大神在一定区域内影响力的标志,也是俗民神灵信仰的组织结构方式。女娲是涉县地区的主神。涉县全境存在着大小不同的以“社”为单位的祭祀女娲的组织,具备了信仰圈形成的五个基本要素,最终以中皇山娲皇宫为核心形成了女娲信仰圈。女娲信仰圈的存在说明女娲自古至今在当地对于百姓日常生活的全方位的影响,百姓最终将女娲看作是“天地全神”。  相似文献   

5.
彩陶的生产是人类创造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巨大突破,彩陶图案类型呈现地域和源流关系.而表现在精神层面的远古神话(尤其是女娲神话)隐微曲折地反映出彩陶时代的原始信息.本文就大地湾及周边遗址的彩陶纹饰中土蛙纹及变体占绝大多数的事实,结合当地女娲崇拜遗迹及传说和女娲崇拜在民间的影响,来寻找远古女娲神话产生的背景和原型.  相似文献   

6.
20世纪80年代在四川广汉三星堆发现的两个方形遗址坑,反映的应是异族征服所致国家祭祀系统毁灭事件,是蜀亡国的象征。根据遗址所见与商代祭祀的近似性质,判断三星堆应是古蜀国被商朝征灭时,商朝巫师为所灭蜀国诸神举行的大规模遣送神祇回归神界的仪式遗存。这些方形坑所见仪式的性质,是商朝人按照严格的宗教仪式规范进行的、以废毁蜀国"天地百神宗庙之祀"为目的的大规模灭绝行为,其意义乃是通过消灭其国家祭祀系统而灭蜀国。  相似文献   

7.
郑州小双桥商代遗址的发掘及其相关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州小双桥商代遗址从出土器物看,其时代与郑州商城有相当一段的并存时间,而且小双桥尚未发现城墙等防御设施。因此,小双桥遗址并非仲丁所迁之阝敖都,也不存在与郑州商城的一兴一废关系。它应为郑州商城的一部分,是郑州商城晚期的宗庙祭祀遗址。  相似文献   

8.
以"用事延年"为主旨的齐地"八神"祭祀与方仙信仰紧密联系,具有浓重的民间性、地域性特点。秦及西汉时期方仙思想兴盛,"八神"祭祀逐渐发展为国家宗教祭祀的中心;东汉以后,随着儒教地位的逐步提高和佛教的渐趋传入,方仙信仰日渐衰落,"八神"祭祀逐渐远离历史舞台。但依然有民间祭祀的承续,孔望山杯盘刻石即是其祭祀遗迹的历史实物。  相似文献   

9.
王洪志 《理论界》2014,(5):114-117
辽宁朝阳地区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发现的两处新石器时期祭坛,是该时期迎来鼎盛时期的最具代表性的祭坛。本文从祭坛的起源与演变角度切入,对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祭坛的形制结构、主要特征及其蕴含的礼仪性因素进行了分析,重点研究论述了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第二地点三环圆形祭坛的设计思路——"规"和"矩"并用、形制内涵——天文历法、祭祀对象——太阳,以求教于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10.
读了龚维英同志的大作《〈九欧·东君〉祭祀朝霞之神说》,有些疑问,写在下面,请龚同志和读者指正。龚文说“东君”是祭朝霞女神,根据的是外国的神话传说。这种论证法是不妥当的,因为中国的神话传说与外国神话传说各有体系,不宜互证。如中国有“女娲炼石补天”之说,外国便没有;外国有“朝霞女神是太阳神的侍婢”之说,中国也未必有此说。退一步说,就算中国也有;可是说《东君》只祭祀“侍婢”,而不祭祀主人,未免“尊卑易位”、“本末倒置”。  相似文献   

11.
上博简<孔子诗论>之<甘棠>评论与周代祭祀制度有关,也体现了孔子的祭祀现.其"及其人,敬爱其树"、"甘棠之爱"语中,甘棠即是社树,与周代社祭有关;"吾以<甘棠>得宗庙之敬"、"甚贵其人,必敬其位"则指有关周代宗庙制、宗庙祭祀制;"甘棠之保","其保厚矣"是指一种祭祀活动--"报祭".这些都反映或表现出了孔子的祭祀观.  相似文献   

12.
1986年3至4月,笔者在今韩城市芝川镇瓦头村源头发现一段夯土遗迹,周围有秦汉砖瓦遗物,9至11月,又对该遗址作了较全面的勘察,勘察证明,该城址就是秦汉夏阳故城,年初发现的那段夯土遗迹即是该城的东城北段和城门所在。  相似文献   

13.
孙柏楠 《理论界》2013,(2):204-206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对天地君亲师的崇拜与敬重,是中国人传统信仰的最高、最集中的体现。天地君亲师思想产生在红山文化牛河梁时期,作为大型、高级的史前祭祀中心,牛河梁遗址祭祀的主要对象为天地君亲师。  相似文献   

14.
霍巍 《天府新论》2024,(1):封二-封三
金沙遗址,如同她的名字一样,是一个流金溢彩的地方,和四川广汉境内的三星堆遗址同为古蜀文明的“双子座”。如果我们打开一幅四川地图,可以看见在川西平原的东部,坐落着成都这座千年古都。早在新石器时代的晚期,成都就曾出现过距今4500年左右的宝墩古城等多座史前古城。而金沙遗址则位于今天成都市区中心位置的一个名为“金沙村”的小地点,地处市区的西部。金沙遗址的南面1.5公里处是清水河,另一条清亮的小溪摸底河更是在遗址内蜿蜒东流而过,滋润着这片沃土。2001年2月,由于当地基建的原因,金沙遗址破土而出,在遗址的祭祀区内发现了大量的金器、铜器、玉器、象牙等珍贵文物,尤其是其中的许多器物和广汉三星堆遗址具有很强的相似性,从而引发了海内外的高度关注,金沙遗址也一举名扬天下。  相似文献   

15.
远古清渭流域,以秦安陇城为中心的女娲神话传说具有典型的原型意义.对其进行探讨,可以比较切近地还原神话所表达的原生态内容及其流布线索.原始先民对生殖崇拜的集体无意识,积淀为女娲抟土造人神话.炼石补天神话中女娲烧制五彩石补天与大地湾先民烧制陶器的过程属于同一方式,在联结现实世界和神秘世界的方式上,女娲充当了人和神的中介.伏羲女娲兄妹成婚、繁衍人类传说,反映了先民对自己力量的发现和肯定.依据清渭流域以陇城为中心的大量民俗事象,并将汉民族女娲神话传说与少数民族地区女娲神话传说的分布及文化特征对比,则进一步说明以陇城为中心的清渭流域是女娲神话的发源地.  相似文献   

16.
在远古神话中,女娲创造世界、孕育人类,是一副大神的气派,而在后世驳杂的民间信仰中,女娲形象又被重新演绎塑造。民间信仰的世俗性与神圣性的复杂扭结造成了女娲形象双重演绎过程,一方面将女娲由远古神祇演绎为人类慈祥的母亲,充满了人间烟火气;另一方面女娲又被赋予无所不能的神力,成为万人敬仰的大神。这是一个交叉式的双向互动,其复杂性是和民间信仰的混沌性共生的。女娲在民间的这种存在方式最终决定了女娲文化信仰现存状态和未来演变的流向,这对于民间女娲文化信仰的传承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女娲文化是三晋文化的源头,女娲文化、三晋文化、关公精神一脉相承,构成中华民族精神的精华;应当继承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8.
《学术界》2006,(2)
1、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考古所、《考古》杂志社承办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学论坛——2005年中国考古新发现”在京举行。2、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出席会议并讲话。3、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贺刚报告了湖南洪江市的高庙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情况。该遗址清理出距今7000年左右大型祭祀场所,并发现一些图案精巧的陶器。发现的石器和数十种动物遗骸,表明当时人类获得实物的主要方式是渔猎和采集为主的攫取式经济,也为研究古代先民的食物结构、畜牧业起源,以及当时生态环境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4、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常务副所…  相似文献   

19.
萨满教是满族主要的宗教信仰 ,清代满族举行祭祀神杆活动 ,是萨满教信仰的突出标志。关于神杆所祭之神众说纷纭 ,近年又有“祭天”和“祭乌鹊”两说。其实 ,通过堂子祭神的演变与满族起源传说及结合对与满族关系密切的赫哲族习俗的考察 ,可以认定祭祀神杆即是祭祖。  相似文献   

20.
<正>巴仑台至伊尔根铁路位于和静县境内,全长93.5公里,为配合该线路的建设,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于2013年7~8月、2014年7月~9月两次对哈布其罕萨拉沟、哈尔哈提沟和巴音布鲁克草原小裕勒都斯盆地东北山前地带内遗迹用RTK进行详细调查和测绘,共调查、测绘石构遗址和墓地40余处,对位于施工区域内的9处墓地、11处石构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见示意图)。共发掘墓葬121座,祭祀遗迹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