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康社会的本质是市民社会,全面小康要依靠城市化来实现.未来20年,全面城市建设将成为改变中国经济与人口版图的新战略."全面城市建设"不同于过去的"城市建设".它具有五个新的标志:  相似文献   

2.
城市图书馆是一个城市的科学文化中心、专业知识中心、学术中心,加强城市图书馆的运营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是促进城市全面发展、城市化建设的重中之重。当前,我国城市化发展转型不断加快,内涵式城市化发展越来越深入人心,城市图书馆发展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因此,各省市大力建立健全城市图书馆服务体系,加强城市图书馆运营管理。本文将通过分析加强城市图书馆运营管理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探索与思考加强城市图书馆运营管理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目前,中国城市化浪潮正以前所未有的整合力度冲击着传统“计划”城市体制,城市转型、城市战略和城市竞争力成为中国城市化进程三位一体的核心所在,以大城市化转型为核心,以泛城市运动为突破、以新城市革命为动力,城市化运动在深度和广度上推动着中国城市的国际化步伐。但是在这种广泛而强烈的城市化热潮之下,片面的甚至偏执的大城市偏好有害无益,失去特色脱离实际的大城市浮躁更是遗患无穷。我们认为,中国应当加速推进城市进程,这是抓住21世纪20年战略机遇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新支点,但同时也要认识到,城市化不是简单的大城市化,城市化也不是一个城市的城市化,它应是  相似文献   

4.
王运宝 《决策》2010,(6):14-19
在向新型城市化转型的过程中,城市格局面临重新洗牌,谁将引领发展方向?要在竞争中实现跨越赶超,城市CEO们必须冲破思维的窠臼,带领城市驶出非赢即输的“红海”,开辟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城市“新蓝海”。  相似文献   

5.
王永苏 《决策探索》2009,(14):13-15
农业现代化,是世界各国农业发展的共同趋势,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应当高度重视,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不能孤军奋进,必须与工业化、城镇化有机协调,相互促进,这也是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客观规律。农业是工业和城市发展的基础,必须加强而不能削弱这个基础,这是世人公认的常识:工业化、城市化又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基础,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前提是工业、城市的发展壮大,对这方面的认识还需要进一步深化、强化。深入分析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制约因素,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城乡发展,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基础上加快工业化、城市化,通过加快工业化、城市化推进农业现代化,实现“三化”之间的有机协调、相互促进,不仅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全面小康和现代化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6.
<正>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现代大工业的出现引起社会结构发生急剧的转型,城市化已成为现代社会的一个普遍现象和社会发展的必须规律。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明确提出“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为我们建设现代化城市勾画出了美好蓝图。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由于过去城市建设的基础较差,历史欠帐较多,加快城镇化的过程并从根本上改变城市面貌的任务还相当繁重。树立经营城市的理念,把城市作为资本,运用市场机制进行经营,不失为一个加速城市建设,加快城镇化进程,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7.
加快城市化,将绝大多数农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但是,城市化是一项耗资极为巨大的工程,如何有效筹措数量空前巨大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是城市化工程中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相似文献   

8.
中国经济的工业化、市场化和国际化推动了国内城市的发展。在跨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城市化加速发展的新阶段,国内城市作为国内区域经济的重心和龙头,其作用越来越重要,国内区域间的竞争已突出地表现为城市层面的竞争。“为官责任,造福一方”,四川省和成都市的新一届领导班子,十分重视高科技成都建设和提升成都城市竞争力。市委市政府领导在2004年全市科技工作座谈会讲话中指出,“全面推进科教兴市、建设高科技成都”已成为全市科技工作的主旋律。有鉴于此,作者运用倪鹏飞博士的中国城市竞争力理论研究成果,分析了高科技成都的建设目标与城市竞争力指标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具有中国城市竞争力理论基础的可以度量高科技成都建设效果和水平,有助于提升成都城市竞争力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9.
《领导决策信息》2012,(40):19-19
中共广州市委十届三次全会审议通过了广州市推进新型城市化发展“1+15”政策文件。其中,1个主体文件是总纲,主要阐述新型城市化发展的意义、目标、原则以及工作重点,对全面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率先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州”这一总目标作出更加具体的部署。15个配套实施意见的设计,与市第十次党代会提出的“12338”决策部署相对应。  相似文献   

10.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社会结构的转型,传统的单位体制逐渐解体,城市基层社区治理结构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一种新的社会整合机制——社区制正在我国各城市推行,社区已经成为整合和重构城市基层社会的基本单元,是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体联系与沟通的中介,社区建设因而成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城市化就是以人为本,城乡统筹,建立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机制,坚持可持续集约发展,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的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多元化城市化道路。城市化不仅是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而且是几亿人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一个根本改变。城市发展不仅关系到中国经济发展的质量、速度和水平,而且也关系到信息社会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城市的科学发展蕴含着经济社会转型的现实方式,是关系  相似文献   

12.
《领导决策信息》2012,(48):12-13
2011年,广东城镇化率已达66.5%,整体上进入了以城市社会为主的新成长阶段,城市化成为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在“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的新历史时期,广东作出了全面提高全省城市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战略部署。作为广东省后发地区,粤东西北地区发展潜力巨大,为全省实现新一轮大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并有条件为加快建设文明、宜居、承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的“理想城市”作出探索。为此,广东明确提出,  相似文献   

13.
全球化、信息化与城市化已日渐成为重塑现代社会的三大力量。在此大背景下,智慧城市建设也愈发成为我国未来城市建设、发展与转型的重要方向之一。然而,现代社会是风险社会,风险作为一种不确定性因素,势必影响智慧城市建设的各个环节:数据安全风险、资金持续投入风险、政策配套与政策体系不完善风险及非制度性风险等。为此,应通过加大财政投入,加强信息安全机制建设;注重防范非制度因素,提升社会信任度;积极发展智慧产业,完善相关配套政策等一系列举措来有效防范智慧城市建设中的社会风险。  相似文献   

14.
《科学咨询》2003,(7):26-27
目前,中国城市化浪潮正以前所未有的整合力度冲击着传统"计划"城市体制,城市转型、城市战略和城市竞争力成为中国城市化进程三位一体的核心所在,以大城市化转型为核心,以泛城市运动为突破、以新城市革命为动力,城市化运动在深度和广度上推动着中国城市的国际化步伐.  相似文献   

15.
我国农村城市化的推进次序──江苏的实践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城镇化、城镇城市化、城市现代化,构成农村城市化和农村现代化研究的逻辑次序。农村城市化第二阶段,即城镇城市化依次要经历“提升工业化水平──营造有利于产业与人口相对集中的农村城市化硬环境和软环境──城镇的其他城市功能建设”等阶段。以江苏为例,江苏3大区域推进农村城市化的次序为:苏北地区应将提升工业化水平作为起点,苏中地区的重点是农村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制度建设,聚集产业和人气,苏南处在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过渡的时期,其重点是提升城镇的城市化水平,发挥农村城镇的城市功能。在区域内部,政府要注意农村城…  相似文献   

16.
文媛 《咨询与决策》2013,(11):59-60
近年来,枝江市以“冲刺全国百强、建成中等城市、实现全面小康”为目标,坚定不移地走转型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7.
《领导决策信息》2010,(49):F0004-F0004
随着建设“三个北京”、世界城市宏伟目标的提出,郊区城市化进程将再次提速。如何抓住这一重大机遇,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新型城市化为基本路径.加快推进“三化两区”建设.实现房山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是亟须研究解决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山西在实施转型跨越发展、再造一个新山西的战略中,以全面小康为引领,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壮大县域经济为突破口,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农民市民化,拓宽破解“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广大农村呈现出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事业进步、民生持续改善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19.
经济转型发展是后危机时代的最大主题,既有难得的机遇,也面临着激烈的竞争。仙桃处于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改革试验、仙洪试验区建设、城乡一体化试点三大战略机遇交汇点上,区位优势、政策优势、产业优势、科教优势十分明显。近年来,我们坚持以转型促发展,在发展中转型,大力推动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在争夺未来发展制高点的转型竞争中抢占快车道、赢得主动权、当好排头兵。  相似文献   

20.
代凝冰 《决策探索》2009,(18):15-16
城市化就是以人为本,城乡统筹,建立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机制,坚持可持续集约发展,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的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多元化城市化道路。城市化不仅是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而且是几亿人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一个根本改变。城市发展不仅关系到中国经济发展的质量、速度和水平,而且也关系到信息社会与和谐社会的构建,城市的科学发展蕴含着经济社会转型的现实方式,是关系到中国现代化能否顺利实现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