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经不起推敲的“高祖显灵”; 河南省商丘地区的芒砀山上,有一块“斩蛇碑”。相传当年汉高祖刘邦在这里斩过一条大蛇。由于此碑的奇特景象,被称为“华夏一绝”,并成为一处游览胜地。  相似文献   

2.
经不起推敲的“高祖显灵” 河南省商丘地区的芒砀山上,有一块“斩蛇碑”。相传当年汉高祖刘邦在这里斩过一条大蛇。由于此碑的奇特景象,被称为“华夏一绝”,并成为一处游览胜地。  相似文献   

3.
南渭州为明清时期永顺宣慰司所属的一个土州,是现今世界文化遗产“土司遗址”老司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申遗”时期的田野调查中,新发现了雍正四年(1726)的芷州衙署修葺碑、土司彭应麒墓碑以及南渭州、芷州土司家谱等文物与史料。经研究发现,南渭州治并非始设于今南渭村,而是先设于芷州,其后往返于南渭州、芷州两地;南渭州土司世系应为14代18任。新结论对原有的南渭州土司研究成果作了一定的补充和纠正。  相似文献   

4.
南渭州为明清时期永顺宣慰司所属的一个土州,是现今世界文化遗产“土司遗址”老司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申遗”时期的田野调查中,新发现了雍正四年(1726)的芷州衙署修葺碑、土司彭应麒墓碑以及南渭州、芷州土司家谱等文物与史料。经研究发现,南渭州治并非始设于今南渭村,而是先设于芷州,其后往返于南渭州、芷州两地;南渭州土司世系应为14代18任。新结论对原有的南渭州土司研究成果作了一定的补充和纠正。  相似文献   

5.
关于秦汉时期的乡亭制度,长期以来就有不同的认识和理解。《历史研究》一九五四年第二期发表了王毓銓先生的《汉代“亭”与“乡”“里”不同性质不同系统说》,对乡亭制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王先生根据大量历史资料,从设亭目的、建亭背景、户籍制度、书刺(名帖)格式等方面,论证了汉代的“亭’,与“乡’,是属于不同性质、不同系统的政治机构。一九五五年三月三十一日,王先生又在《光明日报》上发表了《汉代“亭”的性质和它  相似文献   

6.
一 《山海经·海外南经》:“南山在其东南,自此山来,虫为蛇,蛇号为鱼。”《恩平郡谱》:“蛇谓之讹。” “蛇”何以号为“鱼”?“蛇”何以谓之“讹”呢?这种发音,不论读“鱼”还是读“讹”,都不象汉语。从地理上看,上述二书记的是古越人活动区内的事,很象是古越语。 《山海经》大约成书于战国,属于先秦时代,关于“蛇”字的记音,当时的汉字读音属  相似文献   

7.
一、9世纪中回鹘西迁以前西部回鹘居住新疆的历史 “维吾尔”(Uyqhur)一词初为回纥人的自称,其意为“联合”或“协助”①,后来汉人音译为回纥或回鹘。汉文史书中的同音异译较早,《魏书》最早提出了“袁纥”(意为十姓回纥);《隋书》写作“韦纥”、“乌护”或“乌纥”;新、旧《唐书》则写作“回纥”、“回鹘”。唐贞元四年(778年)以后,历经五代及宋、辽、金等朝代,都一直称为“回鹘”;元明两代写法较多,主要有“畏吾”、“畏兀”、“畏兀儿”等。至于民族文字,最早的突厥文碑铭,如8至9世纪中所立的记东突厥汗国的《暾欲谷碑》、《阙特勒碑》、《突厥毗伽可汗碑》和回纥汗国的《英武威远毗伽可汗碑》中,常有“乌护”或“回纥”与“乌护”并举之处。由于地域的不同和方言的差别,天山一带称乌护,阿尔泰山一带称乌纥,漠  相似文献   

8.
《诗比兴笺》作者考辨——兼谈北大图书馆藏邓之诚题跋“《诗比兴笺》原稿”顾国瑞北京联合大学中文系杨守敬与豹岑书见陶风楼藏名贤手札第八册荫亭永思堂札记周锡恩陈修撰沆传见碑传集补卷八陈沆简学斋诗存叶名沣简学斋诗存序吴兰彐香苏山馆古今体诗钞何绍基东洲草堂诗钞...  相似文献   

9.
杨黼的“白文”《山花碑》是早已闻名于中外了,但是产生在同一时期的另外一块足以和它媲美而且极有研究价值的“白文”《赵坚碑》却还没有引起学术界的注意……。 一、《赵坚碑》简介及其他 杨安道作的《故善士赵公墓志铭》,简称《赵坚碑》,刻于明景泰六年(公元1456年),是作者写来追悼赵坚的十首“白文”哀词。词中那种既哀死者亦复自哀的情调,  相似文献   

10.
杨慎《词品》多纰漏罗烈杨升庵《词品》卷二云:《草堂诗馀》‘朦胧淡月云来去’,齐人李冠之词,今传其词而隐其名矣。冠又有《六州歌头》道刘、项事,慷慨悲壮,今亦不传。按,“朦胧淡月云来去”,乃《蝶恋花》“遥夜亭皋闲信步”一词上片之结句。此词《尊前集》题李后...  相似文献   

11.
李好古及《张生煮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好古,生卒年不详。今行曹栋亭本、天一阁本《录鬼簿》将其列入《前辈才人》篇,并于其名下记其里贯。曹栋亭本记其为“保定人,或云西平人”;天一阁本记其为“东平人”。孙楷第在《元曲家考略》中根据许有士《至正集》《和原功钓台寄李好古韵》诗句“可人章遇吾乡彦,袖得春风入帝城”,认为“有壬先世居颍,后徒汤阴。李好古籍贯,据曹栋亭本《录鬼簿》之又一说,为西平人。据《元史》《地理志》,汝宁府所领县有西平。  相似文献   

12.
《鸿门宴》中“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见《史记·项羽本纪》)这句话该怎样翻译?其中“与”字如何解释?课本未注.查一些资料译文,不能尽如人意者,十之八九也在一个“与”字上.我以为此“与”字不可视为虚词而应看作动词.《经籍篡诂》:与,从也:《国语·齐语》:“桓公知天下诸侯多与己也.”犹随也:《淮南坠形》:‘蛤蟹珠龟与月盛衰.’”“与樊哙”之“与”有“使令”意,可当“使”解.句意是说:刘邦就丢下车骑,独自骑着马,使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四人拿着剑和盾牌快步跟从,从郦山下,取道芷阳抄近路逃走.  相似文献   

13.
一九八二年三月,重庆市博物馆在清理位于重庆市江北区洗布塘街境內的明玉珍墓时,出土了明玉珍的《玄宫之碑》(以下简称《碑》),碑石高114、宽56、厚23公分。碑额中部有篆书“玄宫之碑”四宇,两旁刻有龙纹;碑文正  相似文献   

14.
一、问:所谓的“石门十三品”指的是什么? 答:(郭荣章馆长回答,下同。)所谓“石门十三品”,通常是指《开通褒斜道刻石》、《石门》二字、《晏袤释开通阁道碑》、《石门颂》、《杨淮表记》、《李君表》、《玉盆》、《魏王衮雪》、《石虎》、《李苞通阁道碑》、《晏袤释潘宗伯、韩仲元、李孝章通阁道碑》、《石门铭》及《石门铭小记》、《重修山河堰碑》。但也有将《岩然题名》和《宝庆  相似文献   

15.
西夏政权的建立者拓跋元昊曾致书北宋,自称其国为“邦泥定”,事见《宋史》卷四八五《夏国传上》,而西夏自称“白上国”,亦有实物确证,例如;甘肃省武威县文化馆保藏的《重修护国寺感应塔碑》,阴面汉文,首行标题作“白上护国寺凉州感应塔之碑文”;1975年9月宁夏博物馆在银川  相似文献   

16.
《照世杯》《闪电窗》的作者“酌玄(元)亭主人”在顺治十七年(1660)冬天与丁耀亢等人在西湖游玩,而据《丁耀亢全集》及丘象随《西轩纪年集》等记载,1660年冬天,丁耀亢与张慈、李渔、胡介等人在西湖游玩,则酌玄亭主人可能为张慈、胡介等人之一。“酌玄”在古代为“饮酒”之意,而张慈又写有一篇关于饮酒的游戏文章《南村觞政》,则可考“酌玄亭主人”为明末清初文人张惣。  相似文献   

17.
宋太祖誓碑质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据叶梦得《避署漫抄》、王明清《挥麈后录》、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等书的记载,宋太祖即位后不久,曾立秘密“誓碑”藏之于太庙,告诫后世子孙不得杀大臣及言事之人。王曾瑜在《岳飞之死》一文中据此论证宋高宗违背“誓碑”之约,残杀岳飞。覃延欢又在《浅谈北宋的冗官》一文中,把北宋冗官的产生和“誓碑”联系起来,认为由于北宋统治者对官员采取“大度宽容”的政策,无论官员怎样为非作歹(反叛除外),极少处死或籍  相似文献   

18.
考证“YI”字为汉《衡方碑》“褘隋”之“隋”辗转而误,“褘隋”与《毛诗·羔羊》“委蛇”音义相同;《隶释》谓“褘隋”出《韩诗内传》,本员兴宗之说,并非洪适臆说;《韩诗》在宋孝宗乾道年间尚未亡逸,《韩诗》亡于五代后、亡于政和建炎间、至宋亡之已久诸说,皆非是。  相似文献   

19.
龙崇拜新解──由苗族刺绣龙纹说开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龙崇拜新解──由苗族刺绣龙纹说开去杨宋代罗愿在《尔雅翼》卷28释鱼》中引用王符的话,说龙“角似鹿、头似驼、眼似鬼、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这可是世上罕见的怪物,想必没人看到过。那么,龙是什么呢?学者们说:龙是蛇(闻一多);龙...  相似文献   

20.
清代进士登科录存世较少,查阅不便,北京孔庙的进士题名碑经风雨磨蚀,字迹漫漶,这使《国朝历科题名碑录初集》成为考察明清进士群体的重要资料。房兆楹、杜联吉吉的《增校清朝进士题名碑录.附引得》和朱保炯、谢沛霖的《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都是根据它编纂的。然而《国朝历科题名碑录初集》本质上却是一种以新闻宣传、市卖盈利而非保存文献为主要目的的出版物,在清代还存在着坊间盗刻本。该书在记载进士的姓名、籍贯方面存在数量不少的误刊,其中部分误刊也被“引得”和“索引”所延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