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东澄海方言是粤东闽南方言的一个小分支 ,它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都与普通话有较大的差别。这种差别同样体现在日常用语使用频率很高的数词上。澄海方言的数词有一整套有别于普通话的特殊用法  相似文献   

2.
在安陆方言物量词中,有的为安陆方言所特有,有的与普通话相同,但在和名词的配合上,与普通话并不一一对应,这就形成了安陆方言物量词与普通话物量词之间多义性与交叉性、近义性与差异性、具体性与模糊性的对立.这些差异的根源在于古汉语物量词的不同遗留和特有的民俗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动量词"把"在北方方言中的用法与在普通话中的用法相比,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动量词"把"在北方方言中的使用范围要大于普通话中的使用范围.随着时代的发展,方言与普通话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二者之间的影响越来越大,这样,动量词"把"在方言中的一些用法就进入了普通话,并且被人们所接受.通过对动量词"把"的在普通话中句法功能变化的描写,可以揭示出这些变化背后的原因以及所达到的特殊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4.
贵阳方言里有许多代词。这些代词和普通话里的代词一样,可以表示人称、指示、疑问;可以代替名词、数、量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也可在句子中充当主语、谓语、宾语、补语、定语、状语等,其用途与普通话的代词基本一致。然而就其数量而言,贵阳方言代词和普通话代词对应并不整齐。就其词形和读音来看,它们也存在较多差别。本文试从这些方面,将贵阳方言代词与普通话代词作一个粗略的比较。  相似文献   

5.
山东省淄博市位于鲁中地区,方言内部差异不大,与普通话比较,方言语法的重叠式颇有特色,择录一二在这里略加讨论。 一、量词重叠 普通话中量词重叠产生好多新义,可以表示多,如造起一幢幢楼房;有些表示“每一”,如“个个身强力壮”;有些表示“逐一”,如“一件件都仔细检查过了”。但淄博方言中有的量词重叠却表示“少”。例如:  相似文献   

6.
甘肃陇西方言中“个”的用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个"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一个量词。普通话中量词"个"的泛化在某种程度上也提高了"个"的使用频率。与此同时,"个"在方言中仍然保持着一些特有功能。本文基于目前"个"在普通话中的研究现状,对"个"字在陇西方言中的用法进行全面的分析探讨,认为"个"在陇西方言中同普通话中的用法既有一致的地方,也有自己特殊的功能。本文重点论述"个"在陇西方言所具有的一种特殊用法,即充当指示代词标记以及结构助词功能。  相似文献   

7.
汉语量词具有普遍性、多样性、灵活性和地域性的特点。本文主要拿普通话量词同厦门话量词做比较,讨论厦门话量词的地域性特点。一厦门话量词的地域性特点首先表现在:厦门话有自己特有的方言量词。厦门话量词,据我们初步收集,约三百八十个,其中,属于厦门话特有的也就是普通话里没有的量词有一百四十八个,约占厦门话量词的三分之一强。现列示如下(括弧里的词指该量词通常配搭的名词或  相似文献   

8.
洛阳方言中有而普通话没有的方位后缀有20个、普通话里有而洛阳方言中没有的方位后缀有4个、洛阳方言与普通话都有的方位后缀有7个(包含零形式后缀);洛阳方言中有而普通话没有的时间后缀有7个、洛阳话和普通话里都有的时间后缀有6个(包含零形式后缀)。总体上讲,洛阳方言与普通话在方位和时间后缀的使用方面既有共性又有差别,差别大于共性。  相似文献   

9.
量词"盘"在四川方言中的一个较特殊用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盘”本是表器物的名词,后逐渐产生量词用法。本文通过对量词“盘”的分析,试图说明它在普通话与四川方言中的异同。  相似文献   

10.
宿豫方言属于北方方言,其语音、词汇、语法系统与普通话较为接近。境内部分地区地处江淮官话与中原官话的分界线上,所以内部情况又略有不同。宿豫方言语法与普通话语法大体一致,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代词、副词、介词、量词和语气词等方面。  相似文献   

11.
普通话是以北方方言为基础的,因而,作为北方方言的一个次方言——东北方言在语法结构上与普通话的差别不是很大。正是由于这个原因,长期以来人们忽略了对东北方言语法的研究。东北方言在语音、词汇方面的研究已经有了很多成果,唯  相似文献   

12.
常州方言是吴语区最北部与江淮官话区相接的方言小片的代表,较其他吴语方言小片而言,它更多地受到普通话的强势影响。在自身吴语系统和普通话影响的对立和妥协下,常州方言语音产生了较明显的内部分歧,有新老派的差别,也有异读的情况。这些分歧保留了古音的痕迹,更揭示出方言语音与普通话日趋接近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罗山方言是中原官话的一个分支,也是北方方言的一个次方言。无论是声、韵、调,它都与普通话及其他方言有很多不同之处。就韵而言,罗山方言共有17个韵部和38个韵母。普通话里的"东"韵在罗山方言里已合到"庚"韵去了,各个韵部主元音的实际音值与普通话也有不小差别。其韵母系统与中古206韵之间有着极为复杂的承传关系,与普通话及其他方言既有共同之处,又有很多不同。  相似文献   

14.
短时义“阵间”与“一会儿”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顺德广府话"阵间"与普通话"一会儿"都是常见的表示短时义的词,二者同异并存。"阵间"没有否定形式,普通话"一会儿"的羡余否定形式是"不一会儿"。在表达方面,方言"阵间"存在时情标记和特殊量词"个",有特定的表达功能,普通话中没有。  相似文献   

15.
与普通话相比,铜川方言在语法方面有其自身的特点,表现在单音节名词和名词性语素能够重叠,动词不能重叠,而量词重叠以后又可表示计量方式。在铜川方言中,代词的构成成分和使用方法与普通话有较大的差异,特别是人称代词可以通过声调的形态变化,来表示单复数的语法意义。在被动句中,铜川方言不是用“被”而是通过“拿”和“叫”引进动作的施事者的,而“下”、“没”和“干”在铜川方言中的独特意义和作用也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16.
在96年《舟山师专学报》第四期,我们介绍了浙江吴语句法特点。本文重点介绍浙江吴语词法特点,即重点阐述吴方言里的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等词类的构词法和用法有什么特点,与普通话有哪些差异。 吴方言与普通话同出一源,因此,在构词法方面有许多相同之处,如用词根复合法构成新词,这是现代汉语的重要特点之一,吴方言也不例外。从复合的情况看,词根+词根复合而成的合成词,两者之间的差别较小;词根+词缀复合而成的合成词以及重叠式合成词差别较大。下面着重介绍这种差异和吴方言特点。相同的一般不作介绍,或顺便带过。引语标音一般从略。如有难懂的词语,以普通话作注释。引例中无本字的,或暂时找不到本字的,用同音字代替,无同音字的,用“□”表示,并注上国际音标,同时略加注释。音标右上角的数码字,表示实际调值的念法(包括本调或变调)。音标右上角的“~”号,表示前面的元音是鼻化音。  相似文献   

17.
对凉山州“团结话”中的一个小类——量词进行深入研究,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考察“团结话”中常用的量词并进行统计 和比较,分析其与名词的搭配情况,然后从语言接触的角度观察彝语、四川方言和普通话的影响在“团结话”量词中的体现,最 后分析“团结话”作为中介语,在量词中体现的泛化与固化现象。  相似文献   

18.
遵义方言的助词"把"的意义和用法与普通话有相同的一面,但也有其独自的一些特点.本文从"把"对数词和量词的选择、"把"的句法分布、"X把"的语法意义等三个方面对遵义方言助词"把"进行了详尽的描写.  相似文献   

19.
量词是壮语重要的词类之一,它在口语中出现的频率很高,类别特殊,用法复杂。壮语量词还有方言和地区的差别。社会上对壮语量词的作用认识很不一致,有的分歧比较大。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不同的观点和处理办法。 1.名量词伴随名词出现时,名量词除了表示“一”的数量意义外,还分别表示名物的类  相似文献   

20.
重叠是普通话和方言中较普遍的现象。但重庆话单音词(或语素)的AA式重叠的分布,正好和普通话呈相反的格局:从总体上说,普通话动词、形容词、量词能够重叠,名词不能重叠;而重庆话名词能够重叠,动词、形容词、量词不能重叠。这一点,前辈学者,特别是范继淹先生《重庆方言名词的重叠和儿化》一文曾作过深入的研究。但是,前人多把重庆话名词重叠看作一种表示小称意义的修辞性的构词手段。有鉴于此,笔者作有《重庆话名词的重叠构词法》,对前人成说有所补正。文章的结论是:AA式重叠是重庆话名词复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