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二胡教学散论贾纪文中国民族器乐中的二胡,以其独具魅力的音色、丰富多彩的表现力,不但使中国人民为之骄傲,而且赢得越来越多的外国人的喜爱与好评。1989年,由中国音乐家协会、《人民音乐》联合举办的“ART杯中国乐器(二胡、琵琶、古筝)国际比赛”不仅是弘扬...  相似文献   

2.
古筝,作为我国古典民族乐器百花园当中的一枝艳丽奇葩,因其优美动听的声音以及丰富深刻的表现力而广受世人喜爱,古筝学习者的队伍得到了空前的扩充,古筝艺术由此而焕发新生。然而,长久以来由于各种原因所造成的流派分割以及技法差异较大地阻碍着古筝艺术形成独立而完整的规范体系,古筝艺术的发展、普及、壮大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瓶颈。文章从古筝指法规范化问题的历史、文化因素以及指法规范性进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两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正> 曹东扶先生,是我国有名的古筝演奏家。他的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用独创的古筝演奏技巧,演奏具有独创风格的南阳大调曲,从而形成全国有名的古筝艺术流派一一曹派。曹先生1889年出生于河南省邓县曹营一个贫寒农家。自幼年起,他即跟随父亲,身背扬琴,手拿坠胡,流浪在湖北一带,弹唱卖艺。在这奔波流浪的岁月里,他初步掌握了扬琴、坠胡的演奏技巧。十三岁时,不幸,他的父亲去世,靠独自卖瓜籽、  相似文献   

4.
透视青少年“古筝热”,约计80 %学古筝者,或浅尝辄止,或半途而废,其原因涉及中小学教育、青少年本身、家长、教师诸方面,关键是学习兴趣缺乏或不持久。兴趣是学好古筝的原动力,有三个层次,即有趣、乐趣和志趣。古筝教师是培养、导引青少年学习兴趣的主角,应打好个人的品牌、因材施教、使青少年感知和理解古筝的艺术美、抓好基本指法训练、让青少年走出封闭训练的小天地  相似文献   

5.
古筝从最早的“五弦筑身”发展至今,并受各界人士喜爱,其生命力在于它的不断改革和创新。分析了古筝改革的历程,将新筝与古筝进行了对比,认为从古筝基础上改革来的新筝适应了古筝艺术的发展潮流,它的诞生是古筝改革的成功典范,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女诗人古筝非常重视对外国文学和文化的研究与学习,在与外来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中,古筝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诗歌观念和审美追求。古筝借鉴西方现代诗歌的创作理念和写作技巧,形成了自己个性化、陌生化和冷抒情的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7.
高英 《宿州学院学报》2014,(3):70-74,126
以古筝独奏曲《春到湘江》为研究对象。介绍了该曲的创作背景,比较了原作与古筝移植后的异同。从曲式、技巧和演奏心得,移植作品对古筝艺术发展的贡献及其今后的发展方向,对其音乐形态、演奏技巧特点及演奏中作品情绪把握进行分析和研究,归纳了古筝演奏新技法对传统技法的传承轨迹与发展途径。从中发掘古筝与其他器乐作品相互融合渗透的交叉点,探讨作品移植时的得与失。  相似文献   

8.
概述了目前高等师范学院古筝选修课的教学情况,阐释了高等师范学院古筝选修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高等师范学院古筝选修课存在的问题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9.
浅谈高校古筝专业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古筝专业教学中存在着技术美与艺术美的失衡、传统美与现代美的失衡等诸多问题,古筝专业教学必须在这些相关问题上寻求突破。  相似文献   

10.
康建东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海洋大学艺术系、艺术教育中心主任。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山东省音乐家协会理事;青岛市音乐家协会顾问;中国音乐家协会数字化音乐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分会常务理事兼理论作曲学术委员会主任。  相似文献   

11.
古筝,这种古老的弹拨乐器,在今天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和欢迎。为了更好地掌握这门艺术,本文系统地论述了古筝与诗歌、书法、地方文化等传统文化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2.
古筝,这种古老的弹拨乐器,在今天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和欢迎。为了更好地掌握这门艺术,本文系统地论述了古筝与诗歌、书法、地方文化等传统文化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3.
古筝作为我国古老的民间弹拨乐器,有着两三千年的历史.在漫长的流传、发展过程中,与各地的语言、风俗以及民间音乐相融合,逐渐形成了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筝乐风格和流派.在我国东南部的闽西南、粤东三角地区,民间历史上就广泛流行着古筝音乐.这一地区较为集中地分布着三个风格古朴优美的古筝流派:潮州筝派、客家筝派和福建筝派.  相似文献   

14.
古筝音乐文化的形成及发展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在20世纪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其中古筝演奏技法作为筝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快速地发展、革新。现从社会文化生活的变化引起古筝演奏技法的发展、多元文化的相互碰撞、演奏"场"及听众的变化、创作阶层的多元化以及传统演奏观念的影响这五个方面阐述引起当代筝乐演奏技法发展演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古筝是我国土生土长的、有着悠久文化历史的古老民族乐器。早在战国时期,就广泛流传于当时的秦国(今陕西)一带,故又名"秦筝",简称"筝"。从乐器本身讲,古筝的音色优美,音域宽广、具有丰富的演奏技巧和表现力;从学习者角度讲,一些简单的曲目较容易被初学者所接受,让他们觉得"既不难演奏,又能用简单的旋律表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乐器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发展史。其中,古筝被人们公认为是我国民族乐器的一大瑰宝。近几年,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古筝已经成为雅俗共赏不可缺少的一种乐器,同时它也是民族音乐走向世界舞台的一种典型代表乐器。然而,现阶段我国高校古筝教学存在的问题十分突出,为此,针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具体解决对策,以提高古筝教学。  相似文献   

17.
<正>李以明,男,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教授,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音乐教育学会副会长,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音乐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中  相似文献   

18.
我国古筝各主要流派均有自己发生发展的成因、流变、衍展、演奏技法及代表人物 ,风格特征相当鲜明。在当今古筝艺术的发展中是强调不断强化自己的风格特征 ,还是兼取众家之长合数派于一身 ,这一问题值得研究 ,探讨  相似文献   

19.
准确的古筝音色能够恰当地反映演奏者的情感,并表达出乐曲的音乐文化.本文主要叙述了音色的重要性及如何把握古筝演奏艺术的音色.  相似文献   

20.
古筝是我国文化艺术传承的历史见证,也是传统艺术创新发展的成功范例。筝声筝情自有筝滋味,作为文化遗存的艺术表达样式,筝声之名可以通古达今,其本身就饱含着中国故事和历史情感的元素。在面对现代转型的当下,古筝艺术的魅力在于传播一直恪守着文化传承与音乐传统要素创新的发展方向。古筝这朵正在盛开的艺术奇葩,展现出现代筝家筝人注重艺术品位、创作艺术精品、谱写时代风貌的艺术情愫与浓郁情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