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不仅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而且还有利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心理健康教育业已成为各高校的教育内容之一。本文试图通过科学的调查分析,为我院的教学和管理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对南通大学2004级6887名大学生心理健康普测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发现他们的总体心理健康水平良好。男生与女生、贫困生与非贫困生、农村与城镇学生、不同专业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显著差异。对检出的874名心理健康高危人群做进一步排查。发现有心理障碍需进行心理咨询和治疗的有79人.约占被排查人数的9%。结论:心理测试结果及相关分析对有针对性地开展不同群体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服务工作提供了参考依据。为主动干预心理问题高危学生提供了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3.
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合肥学院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系127名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发现大部分的新生心理是健康的,但仍有部分新生的心理健康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因此,高校应构建合理有效的心理健康课程教育体系,对大学新生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培养健康人格,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咨询,帮助他们尽快地适应大学生活.  相似文献   

4.
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教育对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以江苏大学2003级6135名大学新生为调查对象,采用UPI量表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和分析。结果发现,大学新生中有19.96%的学生可能有严重的心理问题,有29.68%的学生可能有某种心理问题;主要以生活和学习环境变化所导致的人际关系紧张、情绪困扰、强迫和神经衰弱等问题居多;男生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明显高于女生;工学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高于医学和人文科学的学生。针对大学新生不同类型的心理问题,高校必须开展行之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新生的自立和自理能力,使其主动地进行自我心理调适,成功度过大学新生适应期。  相似文献   

5.
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广西部分高校460名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结果发现:大部分的大学新生心理是健康的,但仍有部分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不同程度存在问题.我们应构建合理有效的心理健康课程教育体系,对大学新生积极开展心理咨询,宣传心理健康知识,进行健康人格教育,帮助他们尽快地适应大学的生活.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大学生生活事件问卷调查,结果表明:被测试大学生中大部分心理健康状况是好的,但有10.7%的学生显示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要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必须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7.
对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对计算机技术在学术期刊编辑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从期刊管理、编辑流程、 Internet(因特网)的利用等方面做了一些相关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广泛、系统的调查研究基础上 ,首次对太原理工大学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整体状况进行了评价 ,并对大学生存在的社会心理问题以及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9.
此调查运用SCL-90对贵州民族学院4 263名新生进行团体施测,调查结果发现:约有4%的大学新生心理症状较为严重,新生出现较为严重症状的因子主要有恐怖、精神病性、焦虑、强迫症状、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10.
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如何,将影响到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关注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采取有效措施,是做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通过对某高校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发现:大学新生心理健康出现较为严重症状的因子主要是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文科类学生和理工类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有显著差异;男、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显著差异;城镇和非城镇学生之间的心理健康水平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1.
身心发展不平衡,对角色转换不适应,自我意识模糊,人格不健全、不稳定,缺乏坚定的信念、远大的理想等是造成大学新生心理障碍的内在原因;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是造成大学新生心理障碍的外在原因。可以通过普及心理健康常识、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立心理健康咨询中心、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引导新生制定切合实际的目标并形成健全而稳定的人格等多种途径提高大学新生的心理素质和适应力。  相似文献   

12.
民族院校新生心理健康水平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民族院校新生心理健康水平,我校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2004级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总体上,“总分”在160分以上的人数的人占此次调查总人数的21.0%;与全国常模相比,“躯体化”因子得分显著低于全国常模,其余8个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全国常模;男女生在5个因子上差异显著;不同民族之间,少数民族学生只有“精神病性”这一个因子显著高于汉族学生,其余各因子不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3.
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到大众化教育转型,大学新生心理素质呈现新的特点。引导大学新生正确评价自我,努力培养健全的心理素质,必须通过科学有效的学校心理健康辅导教育及加强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14.
为给提高新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分别对河南理工大学2007级2729人和3005人施测《心理卫生评定量表(SCL-90)》和《大学生人格问卷(UPI)》问卷,并利用WJZ心理测评软件和SPSS10.0分析处理数据。结果表明:(1)2007级新生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全国成人常模和大学生常模。(2)施测SCL-90的学生有13.19%存在中度以上心理问题;施测UPI的学生中第一类人群占8.84%,第二类人群占37.93%。(3)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偏执、敌对、焦虑和精神病性等方面。(4)男生较女生易于敌对,女生较男生易于恐怖;独生子女在心理素质方面存在优势;来自中等城市的学生心理素质最佳,大城市、小城镇次之,农村和边远农村最差;专业满意度最高的人心理通常最健康,最不满意的人最不健康。  相似文献   

15.
高校后勤社会化和学生住宿公寓化,使学生的学习、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大一新生初进校园,心理状况呈现多元化趋势,给高校公寓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通过对大一新生心理特征的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强公寓管理的措施,为促进新形势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6.
编辑出版专业的研究生基本上已经跨入了编辑的门槛,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和研究,有利于他们自身心理素质的提高,也有利于编辑出版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运用SCL-90心理卫生自评量表对河南省某大学的51名编辑出版专业的研究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他们的心理健康程度低于常模,具有特殊性;女生心理健康程度不如男生;研三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不如研一、研二学生;他们的心理问题依次为人际敏感、强迫症状和抑郁等.其原因可能与情感、人际、就业等方面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7.
大学新生精神症状的测量及结果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调查结果显示 ,大学新生在强迫症、人际关系敏感、偏执及抑郁四个因子上存在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大学新生精神症状在性别、城乡生源、是否独生子女方面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8.
为了考察大学新生的心理适应状况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选取大学新生军训的特定时间段,应用大学生人格问卷(UPI)、症状自测量表(SCL-90)、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等问卷综合测量3 122名大学新生的心理适应状况和心理健康状况,用量化形式评估军训对大学新生的心理影响。测量结果显示:军训对于大学新生的人格心理有着正面促进效果,男女新生基本处于同一水平,但来自不发达地区或经济困难群体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低于普通值;军训对于大学生的乐群性有增进作用,但焦虑、精神病性、偏执等军训后高于军训前;高特质焦虑学生选择负向应对方式的频率与较低特质焦虑学生相比较显得更频繁。因此,应加强对大学新生军训的组织管理,做好思想动员、团体心理辅导、建立"心声档案袋"等工作。  相似文献   

19.
为调查与分析合肥市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本文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对合肥市某小学1 096名7~11岁小学生进行测查。结果表明:(1)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总分检出率为3.65%,各分量表阳性总检出率为总人数的62.5%,其中学习焦虑因子检出率为43.3%,各项检出率依次排序为:学习焦虑、过敏倾向、自责倾向、身体症状、对人焦虑、冲动倾向、孤独倾向、恐怖倾向。(2)除恐怖倾向外,其他各因子分男生与女生没有显著性差异。(3)恐怖倾向和冲动倾向与年级的相关达到了非常显著性水平,其中恐怖倾向与年级呈现负相关。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与年级的相关达到显著性水平,其中孤独倾向与年级呈现负相关。研究得出:合肥市小学生整体心理健康水平较好,但学习焦虑明显,应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加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