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少数民族史学的发展与多民族统一国家观念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瞿林东 《河北学刊》2007,27(6):91-94
中国自古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从秦汉起进而形成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文明是多民族共同创造的,中国史学记录着这一伟大文明的发展历史,其中,少数民族史学从一个重要方面反映出了多民族统一国家历史认同的客观趋势。这个客观趋势是历史上的任何矛盾、斗争都阻止不了的。因此,中国史学史的研究和撰述,应当不断丰富、充实少数民族史学的内容,以加深我们对多民族统一国家之历史和现实的认识。在这方面,史学界已经作了许多努力,产生了一些成果,但发展的空间仍然是恢宏广阔的。2007年9月21—23日,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共同举办了全国性的"中国少数民族史学与历史学多学科研究方法"学术研讨会,与会学者提供论文四十余篇,就会议主题展开热烈讨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河北学刊》对中国少数民族史学研究十分关注,乃设立专题进行讨论,以期推进相关研究的发展。这组论文,正是反映了作者、编者的这一共识。  相似文献   

2.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对多民族的系统研究始于司马迁,他开创了“四裔传”的先河,使中国民族史研究有了明确的时空概念、明确的对象和丰富的内容,奠定了中国民族史学发展的基础。司马迁还从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的角度,在民族研究中建立了中国民族史研究的整体观,说明了民族发展与国家发展具有互动性,提出了黄帝是“华夷”的共祖等思想。这些思想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影响是深远的,贡献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3.
新疆是维护国家安全统一的战略屏障;是我国重要的能源资源和矿产资源战略储备区,是国家资源开发的战略接替区,是中华民族21世纪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支撑点;新疆地处亚欧大陆腹地,是我国实施向西开放,走向中亚、西亚、南亚和欧洲大陆的桥头堡;在国家安全与发展战略全局中,新疆具有特殊重要的战略地位。要深刻认识新疆的战略地位,不断增强稳疆兴疆、强边固防的使命感、责任感、光荣感和自豪感,自觉扎根新疆、保卫新疆、建设新疆,这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清朝逐步统一中原和边疆民族地区,实现了多民族国家的大一统,形成了“直省—藩部”二元并存的疆域结构。长城沿线直省地区在清朝完成统一之前是守御京师和内地的前沿,在统一进程中是清朝统一边疆民族地区的依托,在实现大一统之后则是清朝经略边疆民族地区的支撑。长城沿线直省地区从军事、行政、后勤等多方面对清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发展发挥了独特作用,体现了这一地区战略地位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固始汗在清初多民族统一国家形成过程中的历史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雏形初步形成,至清代尤其是康雍乾时期,最终形成了一个疆域辽阔、民族众多、比较稳固的统一的国家。在这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各民族都做出了自己应有的历史贡献,也涌现出了许多杰出人物,明末清初厄鲁特蒙古和硕特部著名领袖固始汗就是其中之一。一、完成并巩固了青勃地区的局部统一首先,固始汗开创了青藏地区局部统一的局面。17世纪三、四十年代正是纷争扰攘、激烈动荡的时代。中原地区的明王朝在农民起义的沉重打击下摇摇欲坠,而兴起于辽东的清政权在降服漠南蒙古各部后势力大增,…  相似文献   

6.
孙中山一直“以统一中国为职志”,“把重新统一中国看成是头等大事”,是近代中国人民探索国家统一问题的伟大先驱。他对中国统一问题的探索和回答,给后人留下了诸多弥足珍贵的历史启示:第一,爱国,首先要反对国家分裂,维护国家统一;第二,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振兴的必要前提;第三,国家统一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第四,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和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第五,国家统一有武力统一与和平统一两种方式,最好采用和平方式,但当和平统一的方式无望时,决不放弃武力统一中国的努力;第六,国家统一应该是全面的统一,而民族统一和领土统一是国家统一的基础;第七,中国统一后的国家结构形式不能照搬美国的联邦制模式;第八,国家统一必须扫除内外主要障碍;第九,中国统一是中国的内政问题,实现国家统一要依靠人民大众;第十,国家统一是历史的潮流,人们必须顺应这一历史潮流。这对于我们今天的祖国统一大业有着十分重要的启迪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户籍制度的历史形成及历史地位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中国的户籍制度是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和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它是新中国成立后 ,随着政治、经济和社会形势的发展变化逐步建立完善起来的。其本身潜伏着许多弊端。在我国社会经济体制转型中 ,这些弊端日趋显露 ,并成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大障碍。尽管如此 ,它在新中国的历史上仍起到了一些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9.
国家的统一:多民族国家所坚持的基本原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当代多民族国家中,各个国家都制定了适合本国国情的民族政策。这些政策本质上依然是以国家统一为根本的。不过,这里所说的统一不是普遍主义的统一,而是建立在多元基础上的,承认多民族文化自治权利基础上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人类社会的存在及其内部秩序的实现是离不开权威的,在多民族国家中,国家的稳定和秩序的实现更离不开政治制度权威和中央政府权威的主导.国家权威的汲取能力关系着公平的民族利益分配,同时国家权威作为政治秩序的提供者和民族纠纷的仲裁者,也为多民族国家的民族群体提供心理上的安全感和依靠感.多民族国家的实质是多元共存与政治一体,是一体与多元的统一,因此国家权威还必须坚持适度原则.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需要人民大众的广泛参与,近年来互联网络在中国的迅速发展,为提高中国民众的民主意识,扩大政治参与的渠道,改变传统的政治结构和政治行为,促进中国的民主化进程,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2.
杨莉 《学术探索》2006,(3):32-3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未来一个时期解决“三农”问题新的政策目标。西部地区具有发展旅游业的优势条件和市场需求,旅游业的产业关联效应能带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民收入结构的调整。因此,西部旅游业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中国对巴黎和会提案的形成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从参加和会时的初衷,到中日代表发生冲突前的议和条件调整,再到和会结束前的四个正式提案的产生。在这一过程中,由于媒介源源不断地把列强尤其是美日两国对华的态度和言论传播进来,使国人了解到美日对华的争夺以及一战后世界形势的变化是中国争取独立的绝好机会,于是,中国对巴黎和会的希望从争回一点利权发展到争取国家独立。  相似文献   

14.
论情感因素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东升 《晋阳学刊》2004,4(3):63-65
情 感在 认 识中 起着 重 要的 作用 。其 三种 最 基本 的作 用是 :情 感 激发 人的 认 识活 动,是人 探求 真 理的 动力之一 ;情 感发 挥 着 选 择作 用 ,直 接 影 响 认识 对 象 的 选择 ;情 感参 与 认 识 主体 对 客 体 的创 造 性 加 工,引 导认 识 发 展 的 方向.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初,中国女子开始进入男子一统天下的大学,这无论是对大学的发展还是为妇女解放都带来了全新的意义。然而,在以往的研究中,学者却大多着力于描述初创期的女子高等教育机构以及起始期的男女同校对女性而言的森严的管理制度、男女有别的课程设置以及培养目标,对大学在妇女解放进程中所起的作用则重视不够。事实上,在女子进入大学的近现代社会转型时期,大学在引领妇女运动发展,催生女性服务社会的精神,点燃女性革命热情,开拓女性智慧等方面起到了相当大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16.
联合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广泛的国际组织,其首要任务是创立国际安全新框架,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联合国不仅保留了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劳工组织、国际法院等国际性合作团体,促进了整个世界从以欧洲为中心向全球体系转变,而且为世界政治提供了一个中心舞台,但是它没能成功地建立起其创始者所期望的国际安全框架和使每个国家获得安全保障的世界新秩序。冷战的结束能否最终恢复联合国的能力,使其成功地履行宪章赋予它的职责,抑或超级大国之间对抗的消失是否反而暴露出建立全球性国际安全结构的深层次障碍,虽然目前看来后者可能性更大,但仍将拭目以待。  相似文献   

17.
刘怀玉 《河北学刊》2006,26(6):8-14
费尔巴哈的<未来哲学原理>是马克思著名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最直接和最主要的批判文本,通过对该文本"跟读"式解析可知:马克思的<提纲>首要与核心的观点是批判费尔巴哈的感觉哲学何以不懂得实践的、革命的、根本的意义;(1)费尔巴哈的哲学只知道实践的宗教形式却无视实践的社会本质;(2)费尔巴哈之所以不理解实践的社会本质和社会的实践本质,原因在于其哲学观、人学观始终无法超越近代市民社会的生活直观水平,因而无法提升到变革近代世界的历史辩证法的高度;(3)新唯物主义的基础不可能是感性的自然或个人,而是一定的社会的、历史的实践.  相似文献   

18.
中国新文化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吸纳外来文化的营养与资源,体现着亿万中国人在特定时空条件下的价值选择和人生倾向,并且以其特定的演进轨迹和发展成果丰富了人类现代文明。精神文化类型无疑是中国新文化的核心部分,是决定新文化品性和质地的本体要素;制度文化类型是与精神文化类型密切相连的新文化时期社会文明范式的集中体现,它是新文化精神和品质的制度化和规范化的结果。中国新文化的历史形态包含各个时期的新文化运动,包括新文化在各领域各时期的文化成果。新文化的百年历程经过了"民主与科学"、"革命与自由"、"民族与民主"、"理想与斗争"、"改革与开放"、"多元和发展"等六大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19.
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的传承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以《十二木卡姆》为代表和主干,含《刀郎木卡姆》、《吐鲁番木卡姆》、《哈密木卡姆》等流传在某一特定地区的"地方木卡姆".《十二木卡姆》讫今出现了五种不同的版本喀什版、和田版、阿克苏版、伊犁版和综合版.维吾尔木卡姆具有多样性、综合性、完整性、即兴性、民众性这五大特点.它是维吾尔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和社会文化价值.由于诸多原因,维吾尔木卡姆的传承面临着人才缺乏、版本不全、唱词不统一、资料保存和手段落伍、民众热情锐减等问题,值得各方重视并设法解决.  相似文献   

20.
如何处理国家与市场的关系,界定国家、市场在社会福利供给中的角色,是社会政策发展中的核心问题。以此为视角考察新中国社会政策的发展演变,大致可将其分为三大阶段,即国家统揽型社会政策时期、市场主导型社会政策时期及国家主导型社会政策时期。国家统揽型社会政策将国家视为社会政策的唯一主体,完全排斥市场的作用;在市场主导型社会政策时期,国家大幅度退出社会福利领域,市场成为社会福利的主要提供者;国家主导型社会政策注重借鉴当代国际社会政策理论与实践的最新成果,强调国家在社会福利方面的基本职责,同时借助市场机制的作用,并注重发挥社会、社区、家庭乃至个人等各方面的力量,以实现国民社会福利的最大化。新世纪初以来,在实施科学发展观、加强社会建设等重大战略举措的背景下,这种新型社会政策已经曙光初现,但其发展完善仍然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