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进入国际市场,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企业的纳税筹划逐渐受到了重视,做好纳税筹划是使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措施。企业的增值税是税收的一种,如何做好企业的纳税筹划,是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是在法律范围内对企业的增值税纳税筹划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纳税人为争取合理的涉税负担,履行准确的涉税义务,避免无谓的涉税处罚,获取意外的涉税收益而对自己的涉税行为所进行的运筹和计划,可概括为税收筹划。财政部研究所梁凤云硕士编著的《税务筹划实务:纳税人节税指南》中对税收筹划这样定义:纳税人在税收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当存在许多纳税方案可供选择时,通过经营、投资、理财、组织、交易等事项的事先安排和策划,以达到税收负担最小或税收收益最大为目的的经济行为。广大的中小企业由于在投资、规模、资金、资源上不具有优势,税收筹划就显得更为重要。税收筹划产生的原因1.税收筹划产生的客观原… 相似文献
3.
4.
喻成涛 《大江周刊.城市生活》2009,(8):32-34
文中对我国的城市土地税收体系进行了问题分析,指出国内因为对收费的倚重而忽略了税收职能,使得国家作为土地所有者却无法分享土地增值收益的这一现状,继而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土地税收体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6.
《青春岁月:学术版》2013,(20)
企业为了实现规模化的生产,也就需要大批量的材料采购。企业的采购环节是税收成本的高发环节,若加以科学的筹划,税收成本是可以控制的。本文从加强企业采购环节税务管理及风险控制措施入手,结合企业采购环节的案例,说明通过税收优惠、税收筹划等一些合理合法的避税方法可以达到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正据近日曝出的一条新闻称:自2005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八年间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应缴未缴的土地增值税总额超过3.8万亿元。这一消息立即引起很多人的关注同时也带来了很大争议,原因是房地产企业一直以来的暴利形象容易引发民众反应:如此巨额税务未缴纳,房地产企业岂不是变相鲸吞国家和人民财产?相关税务部门又为何不追缴,是否应该追究责任?而后,国家税务总局相关负责人专门就此澄清,称有关人员对欠税的巨额推算方法不正确,是对 相似文献
8.
正当房地产行业以暴利出名的时候,土地增值税腾空而降。1993年国家发布土地增税暂行条例,1995年发布实施细则,而直到2007年2月1日起,国家才正式向房地产开发企业征收30%~60%不等的土地增值税。但这无疑是给房地产行业投来巨型炸弹,在起征通知发布的第二天,立即在房地产行业引发了一场大地震,房地产板块全线告急,全天共有26只房地产个股跌停,其余地产类个股也出现大幅回落。不清楚这个政策的人可能会问,什么是土地增值税?所谓土地增值税,就是纳税人转让房地产所取得的收入减除规定扣除项目金额后,其增值额再按一定比例缴纳 相似文献
9.
美国土地财政收入发展演化从建国至今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土地财政收入从中央向地方转移、从土地资产性收益向土地税收收益转移、土地财政收入占总财政收入比例先递减再到基本稳定、土地财政税收收入以财产税为主。该演化规律对上海的启示是:土地的资产性收益是历史的必然产物,应该客观看待土地财政这一现象,但要注意其又是阶段性的;上海市试点房产税是必然的选择并恰逢其时;上海市土地财政应该积极探索“两条腿走路”;将土地财政逐步向地方政府转移,使之成为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简化与土地有关的税种并且加大对不动产保有环节征税。 相似文献
10.
11.
税务筹划是企业针对现行税收管理法规制度和有关政策,合理谋划生产经营各个环节的决策,为尽量减轻税收负担而制定的一种财务安排和纳税规划。它不仅与偷税、逃税、骗税等违法行为截然不同,而且与避税也不能简单地划等号。它具有以纳税人或企业法人为行为主体、以不违反税法为前提、以追求税收负担最小化为目的的特性。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最基本和最直接的目的是为了获取盈利,而减轻税负是企业保证其利润水平的措施之一。实际上,税收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在经营中依据税收固定征收的特征,将税务筹划纳入企业成本的管理当中,作… 相似文献
12.
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然而与此极不适应的是,我国给小企业的税收优惠很少,部分地妨碍了中小企业的发展。笔者认为,我国当前税收优惠政策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支持。1.实行有利于中小企业增加自有资金的优惠政策当前,我国中小企业由于直接融资渠道和间接融资渠道均受到极大的限制,企业融资困难,严重妨碍了企业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对我国中小企业内部融资的优惠和引导,对中小企业的发展意义重大。提高中小企业内部融资能力的途径有两种。第一,提高企业的内部积累。为此,在放宽对中小企业纳税人认定标准的基… 相似文献
13.
土地登记是土地产权管理的核心环节,是国家依照法定程序,将土地权利及其它事项记载于专门的薄册,以加强政府对土地的有效管理,维护土地权利合法权益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我国的土地登记制度从20世纪80年代末国家成立土地统一管理机构开始实施以来,经过发展和完善,现已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有效地维护了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保障了正常的土地市场秩序,保护了有限的耕地资源,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4.
《青春岁月:学术版》2017,(21)
自古以来,劳动人民一直是社会生产的主体部分,他们创造了人类社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文明。但是在封建社会时期,农民的主体地位从未得到过尊重,统治阶级对他们进行着残酷压迫,抢夺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使得他们流离失所。农民不得不举起反抗的旗帜。反思我国现状,希望能为我国当前土地制度的发展和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土地执法监察是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法定职责和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国家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和耕地保护制度,有效防范和遏制各类土地违法违规行为、维护土地管理和土地市场秩序、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手段。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地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土地执法监察工作形势也日益严峻。笔者就如何破解土地执法难题。加强土地执法监察工作谈谈自己的想法: 相似文献
16.
17.
18.
本文以建立村级农地产权界定为核心的土地资源管理系统,探寻衣地征收冲突的治理方法。运用文献分析法、系统分析法、理论分析法、规范分析法、归纳综合法:设计出以村级土地产权界定为核心的土地资源管理系统:创新了农地产权与农地资源管部门的联系机制,有效解决农地征收冲突,土地管理方式也由行政管理向公共管理发生转变。 相似文献
19.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背景下,农村土地制度创新的客观依据是农民分化及其市民化意愿和土地产权诉求变化。对广东的调查显示,农民已分化为非农农民、务农农民和兼业农民三种基本类型,构成比例大约为5∶4∶1。不同类型分化农民均有市民化意愿,市民化意愿与非农化程度正相关。分化农民的土地功能重要性结构不同,土地产权诉求存在差异。承包地和宅基地是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面临的核心问题。如果给予城市户籍,仅有10%左右的分化农民愿意放弃。如果给予城市户籍、土地和房产赔偿,再给予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子女读书、住房等综合补偿,35%的务农农民和近50%的非农农民愿意放弃。 相似文献
20.
甘肃地处中国西部内陆,是农业占比重很大的省份之一,人均耕地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但自然环境差、土地贫瘠、农村土地分散、生产力水平低、土地利用率不高.这一特征在陇中黄土高原贫困山区表现得更为明显,这里的土地流转速度不是在加快而是处在停滞状态,这与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极不相适应.通过对陇中黄土高原贫困山村——吉山村土地流转情况的调查分析,认为贫困山区在土地流转的萌芽阶段,村级组织启动流转土地,要因地制宜引导并发展适合本地的产业,从提高农地效益着手,培育土地需求主体,使土地流转由买方市场向卖方市场转化,让农户有较高的流转收益,提高农户自觉流转土地的积极性,建立起与其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可持续发展的土地流转模式,提高土地流转活力,实现多方共赢.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