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卡玛拉·玛坎达雅是当代杰出的印度裔英国移民女作家.她一直关注印度女性的生存状况,同时深刻了解印度传统文化和西方现代文明.运用后殖民女性主义理论解读其小说《筛子中的甘露》,分析玛坎达雅塑造的坚强独立的新女性形象,揭示印度女性如何在双重压迫下做到突破印度传统,抵制西方殖民统治.  相似文献   

2.
卫慧与海派文学传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具有代表性的70年代出生的作家,卫慧的创作表现出了与海派小说传统的明显的联系.她的代表作《上海宝贝》在对都市化"新人类"生活方式的表现以及性爱小说的特征等方面与叶灵凤、新感觉派等海派作家的小说是一脉相承的,但在女性主体的性别态度以及后殖民色彩的文化心态等方面又有其自己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寡妇赞歌》是葆拉·马歇尔的第三部小说,也是她自传型小说三部曲的最后一部.作为加勒比裔移民后代的美国黑人妇女,在种族和性别的双重压迫下面临着文化选择困境与身份认同危机.从后殖民女性主义批评视角分析女主人公艾维丢失文化身份的原因和寻找文化身份的过程,指出只有尊重过去,认可自己的民族文化及其传统仪式,才能成功建构黑人女性的文化身份.  相似文献   

4.
从空间、身份、历史等三方面剖析了2006年曼·布克奖获奖小说《失落的传承》,认为小说塑造了强势文化入侵弱势文化和强势文化占主导的两类殖民空间;反映了后殖民时期印度人民在空间异位下的身份失衡以及作者自身的身份失衡;揭示了历史的“宏大叙述”因为个体记忆而透露出来的不确定性,从而弘扬了印度民族的传统和文化记忆。  相似文献   

5.
美国作家莫里森的第七部小说《宠儿》讲述了南方重建时期,已成为自由人的黑奴重建自我身份的故事。黑人民族特有的艺术形式和重要文化密码——“召唤应答”,作为小说的主要叙事策略,赋予了作品深刻的文化内涵。小说中的人物通过"召唤应答",踏上了一条回归自我,捍卫黑人主体性和尊严的道路;而小说作者则借助于同样的文化密码,开始了她回归非洲传统文化的征程。无论是在语言运用上还是在叙事技巧上,我们都可以从《宠儿》中看到莫里森与黑人本土文化的契合点,而本民族的文化意识更是植入了她灵魂深处。  相似文献   

6.
《接骨师之女》是美国著名华裔女作家谭恩美的一部自传体形式的小说。在小说中,谭恩美创造性地使用数字作为能指来表达作品的深层次的文化内涵,与语言及作品的自传形式相结合,表达了她对中西两种文化的阐释和理解,即作为一个华裔作家,在她的眼中美国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并非是对抗而是一种和谐的结合。  相似文献   

7.
书写历史记忆是严歌苓小说的鲜明特色。本文通过对严歌苓《金陵十三钗》、《第九个寡妇》等作品的分析,挖掘出严歌苓作品中的历史意识,并进一步剖析这些小说中的历史意识反映了严歌苓对人、对历史思考的深入,也表明她创作的许多"中国故事"不仅承载着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也承载着美籍华人对自己历史的思索、想象和建构。  相似文献   

8.
赛珍珠的文学创作深受中国小说影响。赛珍珠在《中国早期小说源流》、《东方、西方及其小说》和诺贝尔领奖词《中国小说》中对中国小说进行了详细分析,她创作的小说《大地》一书具体体现了作家对中国小说的诠释和理解。《大地》具有很多中国小说的特点:对中国农民生活全景式的描写、情节众多而无高潮、兼具浪漫与现实主义,无单一视角,通过行动和语言塑造生动人物形象,写作既娱乐大众又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温和的批判等。这些特征正显示了赛珍珠对中国小说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张爱玲是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风格独特的女作家,她的传世之作《传奇》,凭借中国文人感时忧生的文化人格,准确把握世态人情,从中国传统文化角度出发,剖析了女性生存的困境和人类无法抗拒的宿命。由于家庭、社会、时代等各方面的原因,以及她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使《传奇》中的小说,无论是人物及其命运、作品的思想意蕴,还是作品的语言、意象等,无不渗透了传统文化的因素。  相似文献   

10.
丁玲是小说家,但她对戏剧也很内行。她从小就喜欢看戏,也演过戏,后来她写剧本,写戏评,还当过业余导演。(见丁玲:《我与戏剧》)丁玲留下来的剧本只有四个,即《重逢》(独幕话剧)、《河内一郎》(三幕话剧)、《窑工》(三幕话剧)以及《战斗的人们》(电影短片文学剧本)。一九八三年中国戏剧出版社编辑出版了《丁玲戏剧集》,收了这四个剧本和她的部分剧评。丁玲的剧本虽然不多,但有她自己的特色,有成功之作,象《重逢》,演出效果很好,并很快被译成英文在印度上演;她所写的剧评也很有见地。但是人们在称道她的杰出创作业绩的时候,往往只注重小说,不提或很少提及剧本。诚然,她的剧作成就不能与她的小说嫓美,但也不容忽视,而应得到应有的评价和地位。本文不想全面论述丁玲戏剧创作的成就,只就剧本的人物刻划谈点感受,做些评述,并以此做为对她的菲薄纪念。  相似文献   

11.
从女性历史的角度,探讨拜厄特在小说《占有》中连结女性经验片断、追寻女性文化传统、重构女性历史的艺术手法,以便全面深刻地理解小说中丰富的女性主义内涵。她发扬女性文学传统意象,揭示女性边缘化;她解构神话传说,重构女性叙事传统,并通过巧妙的叙事结构象征性重新连结起了知识女性的生命史。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个唯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黑人女作家,英里森得奖的理由是她的作品试图回归黑人的文化与传统.黑人性最大的特点就是保护和促进黑人的民族尊严.本文通过分析《宠儿》中的黑人社区、黑人口头传统及黑人神话,发掘了莫里森小说《宠儿》中的黑人性.  相似文献   

13.
琼瑶小说《几度夕阳红》表现了深沉而平和的东方式悲剧以及达情达理的民族文化心理特征。她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具有较深厚的中国古典文学基础。传统伦理规范的束缚,是造成悲剧的基础所在。  相似文献   

14.
汤亭亭的《女勇士》、《中国佬》、《孙行者》三部小说分别从华裔神话、英雄史诗与族群寓言三个方面表达了作者对于文化身份的诉求:将中国传统文化与华裔的实际生活相结合,创造出华裔自己的文化,要求真正成为美国多元文化社会中的一分子。汤亭亭的文化身份观在整个华裔文学史中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从《西游记》小说文本的描述和叙述可知,沙僧是印度"苦行"意识理念的化身;《西游记》文本描述沙僧项戴骷髅项饰,这一身体文化来自佛教密宗,而密宗继承和吸纳了印度婆罗门教之湿婆派的习俗;小说中,沙僧"蓝面"、"红发"的身体形貌描写及其文化内蕴表明沙僧源自印度神话中神祇的体貌特征,它通过佛教俗讲和变文、藏传佛教传入西域,又传入中土;从而推知沙僧具有鲜明的印度血统。  相似文献   

16.
毕生致力于中美文化交流事业的美国女作家赛珍珠在她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东风:西风》中揭示了自己的跨文化理想,即即异质文化之间互相尊重,求同存异,吐故纳新,和谐共处的文化理想。本文通过对小说《东风:西风》的全方位解读,发掘出赛珍珠的文化理想在该书中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7.
朱帕·拉希莉的短篇小说《不适之地》描述了婚姻、家庭中的日常琐事,展现了印度裔移民在美国的生活。小说不仅描绘了第二代印度裔移民在两种文化间的适应与融合,更以细腻的笔触刻画了父女关系由疏离到修复的情感历程。解读短篇小说《不适之地》中的父女关系,探析拉希莉在小说中对现代家庭关系以及当代社会人际交往的关注。  相似文献   

18.
后殖民作家奈保尔的非小说文学作品一直备受评论界关注。在《幽暗国度》中,奈保尔用西方批评家的视角嘲讽了印度文化中的种种不足。而在《印度:受伤的文明》和《印度:百万叛变的今天》中,他较为客观地展现了印度在民族复苏过程中遇到的社会与生态环境问题。文章从后殖民生态批评的视角,通过剖析奈保尔笔下充满殖民暴力的环境书写与残留在印度社会中的文化霸权主义,唤起读者对后殖民语境下的发展问题的再思考,呼吁重建一个种族平等、人与自然关系和谐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9.
《疾病解说者》是裘帕·拉希莉的第一部小说集。文章试图在社会建构论的观照下,从比较视域对主流医学与补充医学两种话语进行对比研究,试图揭示西方的理性文明对印度本土文化而言是一种灾难,通过印度补充医学市场中的以帕西为代表的市场医学形象的塑造,颂扬了印度文化中的生命文化与爱文化的主题。  相似文献   

20.
十八世纪英国小说在整个英国文学史上占据着不容置疑的重要地位。小说巨匠塞缪尔.理查逊用自己的小说《帕美勒,》(又名《美德有报》),向人们表明,美德最终会战胜邪恶,得到回报。小说的女主人公帕美勒通过对自己着装的选择体现了她性格中并存的两个特点:反抗与顺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