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一、本文所考的字,是包头市(包括所属旗、县)汉语方言中一些常用的单音节词或词素。凡呼、包两地共有而《呼和浩特市汉语方言本字考》中有的,本文不再收入。二、文中以“~”代替字头。三、文中未加考证的方言字,仍沿用通用字形;有音无字者,借用同音字并在该字下加“﹏”号标明;实在找不到同音字的,用“□”号代替;需注释的地方,用括号加  相似文献   

2.
包头师专学报(社科版),一九八五年增刊发表过沈文玉副教授的《包头方言本字考》,包头师专《阴山学刊》,一九八八年第二期又发表了卢芸生、史震已两位先生的《包头汉语方言本字考》,本文仅据个人考证所得,作点补充。一、本文所考的是目前包头方言词中一般人会说不会写的方言口语词,本字不明,  相似文献   

3.
<正> 《金瓶梅》是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的古典名著,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小说写作的地理背景就在于鲁西——古东昌府一带,书中也大量地使用了山东方言,这就为研究考证它的人提供了最重要的内证,它直接关系着成书与作者籍贯的考证判断。在所有方言中,亲属称谓方言更显的至关重要,《金瓶梅》中的“达达”一词就引起许多研究者的争论。著名学者朱星先生认为《金瓶梅》中有些方言词并非纯山东话,如“达达”吴中方言也有,常州人说“爹爹”(tia tia),宜兴人说(ta ta)即“达达”,可知常州人宜兴人所说的都是“爹爹”的转音。故而,对《金瓶梅》中山东方言的这种认识就成了他的论点——《金瓶梅》作者苏州人王世贞说的一个论据。  相似文献   

4.
方言研究在广东具有悠久的传统。清代就有《广州话本字》(詹宪慈撰)、《客话本字》(杨恭垣撰),《广州音说》(陈澧撰)以及流传于民间的《潮汕十五音》等颇有影响的方言著述;20年代以后,关于现代广东方言的论著陆续面世,早期的如王力的《两粤音说》(1928)、孔仲南的《广东俗语考》(1931),较后的如黄锡凌的《粤音韵汇》(1941)、赵元任的《粤语入门》(1947,英语本)和《中山方言》(1948)、岑麒祥的《广州音系概述》(1946)等等,这些著述大都一反过去只着力于考证“本字”的研究旨趣,转而采用现代科学的语言调查方法来描写方言,把广东的方  相似文献   

5.
“您”作为第二人称“你”的敬称,早已由北京方言进入普通话语汇了。至于“您”有没有复数形式,如果有的话,是以词的形式出现,还是以词组的形式出现,语言学家们的看法就很不一致了。就目前比较通用的词书和语法著作来看,大致有四种看法。第一种、《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辞海》(旧版)认为“您”是“你”的敬称,不存  相似文献   

6.
学界对于“步”“埠”是古汉语词还是古越语词争议颇多,结合古汉语文献、汉语方言、当今地名,试图探究“浦”“步”“埠”的词源,认为“浦”是古吴楚语方言词,与越语中表“渡口”“竹筏”的词以及“虚(墟)”有同源关系。  相似文献   

7.
温庆新 《学术界》2024,(2):123-131
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的学者对胡适《红楼梦考证》的长时段批评,呈现出赞誉与批判并存的态势。赞誉者主要基于知识“兴味”与“红学史”,肯定该文的“考证”方法契合了现代人的知识结构,推动《红楼梦》研究进入新的“阶段”。批判者不仅否定该文的“材料”使用与纠缠于“政治问题”,而且意图构建适应现代社会情境的新艺术性研究范式。这是一种以现代学者“当下”需求重构《红楼梦》“过去”意义的言说模式,诱导世人对《红楼梦考证》的“未来”价值予以新的研判。可以说,《红楼梦考证》的现代批评是时人以“新目光新方法”的文艺批评为抓手,努力参与现代社会文化建设的一个缩影,理应引起学界的充分关注。  相似文献   

8.
《成都龙泉驿百年契约文书》时间跨度近两百年,大部分契约和客家人有关,俗语词颇多,尚未受到重视.本文考证了《成都龙泉驿百年契约文书》中出现的俗语词五则,以冀对《成都龙泉驿百年契约文书》的解读与研究以及《辞源(第三版)》《近代汉语词典》《汉语大词典》《汉语方言大词典》等大型字典辞书的编撰和修订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在汉语方言中,阴平pha音节无字词在大部分西南官话及其邻近方言和部分中原官话、兰银官话中都有分布。在此基础上探寻该无字词的本字,认为该无字词确无本字,它与“腐”是同源词。  相似文献   

10.
《〈人间词话〉〈间词〉注评》(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是国内王国维研究权威陈鸿祥先生的新著。其突出的特点是,从东西文化的比较视角、现代与传统的张力场中,对王国维先生的《人间词话》《人间词》,给予了一种新的注释和新的阐述。并在这宏阔的综合注评中,给《人间词话》《人间词》的文本研究,拓展了一个新的领域,起到了迄今为止对《人间词话》《人间词》的当代注评的总体叙述的惊人效果,为我国对王国维《人间词话》《人间词》的研究,推上了一个新的水平。王国维一生在文艺研究与创作上有三大贡献,即“论”“话”“考”。“论”为第一个…  相似文献   

11.
陕西地方方言,在一些作品中常出现,但由于对陕西方言的词音、词义的误解,使用中往往发生错误,“言传”和“拍嘴”的使用就是其例。 姚雪垠在初版《李自成》第二卷里描写陕北米脂农民时用了“言传”一词,注解说是米脂方言。其实“言传”不是米脂方言,而是整个陕西  相似文献   

12.
文章着重考证了明代闽北政和方言韵书《六音字典》上声调类,并与中古音和现代政和方言逐一进行对照比较,发现它们之间差别颇大。这是由于方言接触,引起不同方言的渗透与融合,导致上声调的变异。  相似文献   

13.
延边教育出版社最近出版的《现代汉语难词词典》刚一出版就引起国内外一部分人士的注意,这并不是没有缘由的。首先是词典的名称和内容有新意,引人注目。我们近年出了许多汉语词典,但难词词典还是第一次。它既不同于标准词典,如《现代汉语词典》、《辞海》等一大批词典;也不同于方言词典、专业词典或专题词典。比起《现代汉语词典》来,它是“编外”或“外编”。  相似文献   

14.
释词二则     
在现代汉语中“早晚”一词,口语中常用,意为最终、最后、迟早、终归,表不定时。如:“你早晚得倒霉。”“他早晚会提升为教授。” 然考“早晚”一词并非产生于近代。在《红楼梦》这部小说中已大量使用,并用来表达不同的意义。如:  相似文献   

15.
采用溯流讨源方法,以《说文解字》为参照,通过考释若干常宁方言词发现,方言词不但能明古训,而且其在系同源,证古音、古形等方面均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秦汉“同居”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汉书·惠帝纪》载诏曰:“今吏六百石以上父母妻子与同居……家唯给军赋,他无所与。”沈家本《历代刑法考·同居考》说:“‘同居’二字始见于此诏,《汉律》之名词也。汉人如何解释,已不可考。”沈氏以“同居”为法律名词是正确的,然他断言“同居”二字始见于上引汉惠帝登居诏则非。在《汉律》问世前,“同居”一词在《秦律》中屡见不鲜,而且就其作为法律名词所包含的实际内容而言,在先秦时期就已出现了。关于“同居”一词的含义及其所适用的范围,唐人颜师古注上引汉惠诏书曰:“同居,  相似文献   

17.
本文运用现代方言和文献材料相结合的方法,解释了禅宗语录中“打野汉”、“东壁打西壁”、“老骨”、“蓦头楔”几个方言俗语词。  相似文献   

18.
“大”义同源词的考证、系联工作至今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仍有未尽。为已有的“大”义同源词研究拾遗是同源词研究的重要工作。本文拾遗八组“大”义同源词:石、硕、袥、拓、鼫、铎、瓽、敞;坴、陆、鯥、寥、嵺、飂、髎、顟、■;麢、蘦;鳙、镛、■(■、■)、墉;鼐、奭;滒、柯、閜、诃、呵、阿、■、舸;鬵、岑、梣;■、觥、侊。  相似文献   

19.
某个部件既表义又标音的合体字叫亦声字.许慎的“亦声说”是对“六书”理论的完善和补充,它为“右文说”的提出和“因声求义”训诂方法的确立以及现代同源词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明确解释了222个亦声字,但还有更多的亦声字并没有明确解释.分析这些未明释的亦声字对于促进“六书”理论和同源词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说文》亦声字而未明释的原因或是许氏故意省称,或因徐铉对原本《说文》的误改,或因许慎囿于字形而产生的对字义的误解.  相似文献   

20.
方以智在《通雅》中运用“因声求义”的方法研究同源词,将同源词分为异类之同名的词和声音相同或相近而意义相同或相关的词两类.对第一类词他着重探索同源词的内部形式,对第二类则主要考察同源词之间的音义联系.这种分类和研究揭示出同源词的两个重要来源:一种是在一个共同的词的内部形式的作用下,词义指向发生变化而形成的同源词;另一种是在时间和空间变化的作用下,词的语音形式发生变化而形成的同源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