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她永远都缺少一顶遮阳帽。 跑在南方北方的阳光里,她向来不喜欢负累,时常防晒霜也忘记抹。有人教她,至少应懂得随身携带一顶帽子,她就笑,小麦一样的笑容,洁白的牙齿闪烁在阳光里。其实这个时候,她总是有一点点伤心。  相似文献   

2.
她小时候家里很穷,一年也难得吃上一顿肉或鸡蛋,而每当她生日的那天,母亲无论如何也要给她煮两个鸡蛋吃。渐渐地,她长大了,在生日的时候,母亲给她买衣服,她不是挑剔样式土气,就是挑剔颜色难看,母亲便索性做上几个她喜欢吃的菜,再订个她喜欢吃的蛋糕,  相似文献   

3.
一强 《社区》2008,(31):48-49
社区里40岁出头的刘云大姐,在去年下岗后就没再找工作。刘云曾是市里最大企业的一名职工,很多人都羡慕她,但过去她在社区里很少和邻居来往。在她看来,这些大多是经营小生意的邻居尽管比她挣得多些,但仍是不上“档次”,每天她骑车上下班路上碰到主动给她打招呼的邻居,她总是将挺直的腰板再挺挺,微微点个头算是回应…一邻居们总是背后说她不好相处。  相似文献   

4.
阅读感动     
李业成 《社区》2014,(14):8-8
我看过一个意大利进口的电视剧《警察故事》,有一个情节让我非常感动,一位看上去五十多岁的老太太,她的眼睛看不见了,已成盲人。她听到有人翻书的声音,便非常敏感和激动,可见书在她心灵中的位置。她要书,儿子递给她,她用手摸着书,那双手因渴望而颤抖。这本书是但丁的《神曲》,但丁在今天依然是意大利人的文化精神。这是她从前读的书,她熟悉书的被磨破的边边角角和书后的标记。她想起了书中被她勾画过的句子,让儿子读给她听。儿子在做着一件最为孝顺的事,认真而动情地读给妈妈听。这个剧情真好。  相似文献   

5.
吴春富 《社区》2012,(15):42-42
前天在饭店,遇到一位女士,她是回孔城省亲的。席间她与我谈得最多的是孔城米饺。她说她在外吃不到孔城米饺,每次回来都赶早,怕到家迟了,米饺店关门了。等于白回来一趟。她闺女无法回来,反复交代她一定要带点生米饺回去,过过嘴瘾。  相似文献   

6.
会走路的梦     
铁凝 《社区》2008,(26):21-21
有一次在邮局寄书,碰见从前的一个同学。多年不见了,她说咱们俩到街上走走好不好?于是我们漫无目的地走起来。她之所以希望我和她在大街上走,是想告诉我,她曾经遭遇过的一次不幸。  相似文献   

7.
谈恋爱时,他和她还贫寒。她去做家教,他不放心,去找她。路上,他买了一盒冰淇淋,是她喜欢的口味。可是,如何把冰淇淋送给她呢?他只知道她做家教的大致位置,不知具体在哪家,也没有别的联系方式,怎么才能找到她?  相似文献   

8.
她不仅仅混迹作家圈,在时尚圈里她的角色是一名模特,摇滚圈里,她天天和老崔、何勇侃音乐的情操。当你跟她说话或在网上聊天时,她就像你身边任何一个没心没肺的朋友。  相似文献   

9.
王教授是在会诊的时候认识这个女人的,妇科病历上记录着她的病情诊断:月经不调。最近一次的病历记录上这样写着:会阴部淤血,左侧乳房软组织损伤。已经给她看了一年多病的妇科主任说:“我问了情况才知道,她在家里老是挨她爱人的打,她爱人的性功能有毛病,拿她出气。”  相似文献   

10.
你会回来     
他是一名消防队员,年轻的妻子是名教师,他们相识于那个城市的那场大火灾。在那场火灾中.他救了她,她因此爱上他,爱上她心目中的英雄。她从小就爱英雄。但他们的爱情,曾一度受到阻隔,她的父母以及亲戚朋友都不赞同她嫁给一名消防队员,因为就在那次火灾中,有两个消防队员献出了他们年轻的生命——他的职业太危险了,虽然崇高。  相似文献   

11.
“我是一名留守儿童,父母都在南京工作,我很少见到他们,就在这时,一名陌生人给我母亲般的关爱。……她的一举一动,她对我的关心与照料已经深深地烙印在我心里。她其实也有自己的女儿,她待我像待自己的女儿一样好,我会珍惜这样一个好的机会。今年,她又打来电话,让我暑假去她家玩儿,此时我的心情用词语是无法形容的。”  相似文献   

12.
天歌 《社区》2011,(36):62-62
我是在一次感动人物的颁奖晚会上认识她的。她坐在我身边,俯过身来跟我说话。很难判断她的年龄。她穿着一件灰色的高领毛衣,及膝的靴子,但很明屁,那些衣物有着新鲜的味道,并且与姬足疏离的,原本的她应该不会穿这样的衣服。  相似文献   

13.
怒放的野花 一蓬野花,在刀削斧劈般的崖壁处怒放着,洁白灿烂,热烈舒展。丰美的姿容仿佛不是开在没有阳光、没有土壤的绝地,而是开在土肥水美的家园。她不在乎有没有人欣赏,也不管有没有人呵护。也许我们与她的这一次相逢和对她的赞叹,只是她一生的一次机缘,但在她简单朴素的生命里,所有的追求与意义会永远纯粹如初,从生到死。  相似文献   

14.
《新天地》2016,(6):22-22
“祖国”这个概念该怎样理解,我也许说不准。但新中国诞生以来,我深切地感到祖国母亲的可爱。我爱她一碧如洗的蓝天,姿态万千的白云,站在她的苍穹之下,我就像投入了她的怀抱;我爱她那妍红天际的朝晖,如火如血的晚霞,生活在她的时空里,我就像投入了她的怀抱;我爱她的一草一木,一花一石,一砖一瓦……祖国新生了,我时时处处感受到了她的体温。  相似文献   

15.
由于母亲在怀她时感染风疹,用错了药,她天生只有微弱的光感,世界在她的眼中一片混沌。15岁时,她开始在盲人学校学习跳远。20岁进入国家集训队,22岁获得残奥会冠军,成为家喻户晓的体育明星。此后,她到一家橡胶厂上班,结婚生子,过着普通女子的凡俗生活。  相似文献   

16.
在这个世界上,有一个女人一直在背后默默地为我做着每一件事,她懂得我最爱什么,知道我最想要什么。天冷了,她知道要为我添衣;晚上热,她知道为我扇扇子。我吃蛋黄,她就爱吃蛋白;我爱吃鱼肉,她就喜欢吃鱼头。总之,她了解我的每一件事,而我却不懂她……  相似文献   

17.
音乐成人礼     
王开岭 《社区》2012,(14):28-28
康·巴乌斯托夫斯基在《一篮枞果》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挪威少女达格妮是一位守林员的女儿。十八岁那年,她中学毕业了,为了迎接新生活。她投亲来到首都奥斯陆。 一天傍晚,公园在举行盛大的露天音乐会。 她挤在人群中,使劲儿地朝舞台眺望,此前,她还从未听过交响乐。 猛然,她一阵颤动。报幕员在说什么?她揪住姑母的衣服。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下面,将演奏我们的大师爱德华·葛里格的新作……这首曲子的献辞是:献给守林人哈格勒普·彼得逊的女儿达格妮·彼得逊——当她年满十八岁的时候。”  相似文献   

18.
孙军  汪树强  周薇 《金陵瞭望》2008,(13):76-76
张素荣是江苏省溧水县地税局第一税务分局一名普通党员,1984年脱下绿色军装走进蓝色方阵,在税务战线一干就是25年。翻阅她长达百页的个人档案。查不到惊天动地的业绩,但她几十年如一日,用爱点燃着激清“税”月,却一直在感染和激励着周围的每一个人。七一前夕.我们慕名走进了她的生活。走进了她所热爱的岗位,走进了她一串串感人至深的故事。  相似文献   

19.
刘材 《社区》2014,(33):39-39
她很普通,十几年如一日地活跃在社区人民调解这条战线上,走街串巷,不计得失,无怨无悔。她用甜美的微笑解决矛盾、化解纠纷、破解隐患。她用辛勤的劳动,调出一片真情、营造一片温馨、温暖一方热土。她叫赵秀红,是青岛市市北区辽宁路街道无棣二路社区居委会主任兼人民调委会主任。  相似文献   

20.
《阅读与作文》2011,(6):17-21
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体操赛场上,有一位非常特殊的选手,她参加比赛的目的只是为了利用比赛挣得的奖金来挽救她儿子的生命。她就是体操运动员——丘索维金娜,她的儿子不幸患上了白血病。她说:“:如果我不参加比赛,我的儿子就活不了了。”所以无论她的腿再怎样的肿胀,她的背部受了多重的伤,她都不能停止比赛。她的儿子还挣扎在死亡线上,所以无论吃多少苦,她都必须坚持到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