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丈夫的绝活     
她体质不好,一到换季就发烧、咳嗽。每次生病,他都先摸摸她的掌心,再用额头贴贴她的额头,最后,再用体温计给她量一遍。  相似文献   

2.
“我是一名留守儿童,父母都在南京工作,我很少见到他们,就在这时,一名陌生人给我母亲般的关爱。……她的一举一动,她对我的关心与照料已经深深地烙印在我心里。她其实也有自己的女儿,她待我像待自己的女儿一样好,我会珍惜这样一个好的机会。今年,她又打来电话,让我暑假去她家玩儿,此时我的心情用词语是无法形容的。”  相似文献   

3.
祖母的世界     
雷艳平 《社区》2012,(14):24-25
想起祖母。就会想起和她一起生活的那些鸡呀、猪呀、狗呀的。 那年假期,回老家看祖母,当我走进那个熟悉的农家小院时,我看见祖母坐在一只木凳上正低头用剪子铰着豆角。 祖母看见我很高兴,她亲昵地拉住我的手嘘寒问暖。随后递给我一只小凳,让我坐下来一边同她说话,一边帮她铰豆角。几只老母鸡围在祖母身边叽叽咕咕的,仿佛在和她说着话,不停地抬起头又低下头,看样子想拣点什么东西吃,可什么也没有。祖母就用手指着其中的一只花黄颜色的老母鸡说:  相似文献   

4.
隆冬的一个晚上,急诊科当班医生的注意力被一阵夹杂着声声咳嗽的吵闹声吸引过去。“你们这都是什么大夫,就这么一个咳嗽,去了好几家医院,愣是看不好,这回我倒要看你们这家大医院有什么本事!”循声望去,只见一位年约六甸的老者,头发蓬乱,满脸灰暗,浮肿的面孔上一双混浊的眼睛早已没了神采,赢弱的身体因为不停咳嗽而颤颤巍巍。他身旁陪伴的中年妇女满面愁容,最显眼的是她肩上挎着的两个大提包,  相似文献   

5.
幸福的春天     
我早就认识了他,早在一个飘雪的午后。那天我们安静地在教室里读一篇托尔斯泰的短篇,阿雅拉拿起一颗水果糖从桌子右方弹向我的心脏部位。中弹之后,我用眼神向她打过去一个问号,她用手指指教室的玻璃门。我们在二楼。  相似文献   

6.
2004年的秋日下午,阳光渐渐散去一天的温暖,顾无双开始在她的本子上一笔一画地记着英文单词,她学得很吃力,时不时问我元音和辅音的区别。她用生硬的陕北话念,踩哪。我不敢笑,怕她自卑。  相似文献   

7.
宋尚明 《老友》2013,(3):42-42
去年,我给老妈买了部老年手机,老妈嫌不会用,一口拒绝了。前不久,有一天老妈从老年大学回来,看我用手机打电活,就说她同学中也有人在使用手机,连这个同学的名字都说得十分清楚。一开始我没在意,过后一想.大概老妈是想用手机了,于是我便把早已买好的手机拿出来,递到她手里,老妈果然很开心。  相似文献   

8.
一 她两岁的时候我去接她,她正趴在院子里的地上和一只蚂蚁较劲。蚂蚁往前爬几步,她用一片树叶子把它撩到后边去,就这样反反复复,她显然玩得十分高兴,鼻涕掉下来老长。  相似文献   

9.
这才是一个三年级的女生,天真可爱。科学课上老师布置了一项任务:每个人必须养一条蚕,从出生一直到结茧、产卵,并纪录下它的变化。刚养一段,那新鲜劲还没过去,经常看到她从抽屉里拿出她的“蚕宝宝”跟周围的同学一起观赏。一次数学课上,我见她多次把手伸进抽屉,偷偷地打开盒盖,看着蚕儿们吃桑叶,我用眼神暗示她,并走过她的身边提醒,但在多次提醒无效的情况下,我没收了她的盒子。  相似文献   

10.
一个女人,用一根细绒线,几根毛衣针改变了自己的人生。她就是陈红。初见陈红,感叹于她的纤秀与典雅。我知道,她是“老三届”中的一员,但在她淡淡的微笑中,却找不到一丝丝沧桑与无奈,那是她的同辈人曾经留给我最深刻的印象。在我印象中,织毛衣,每个像陈红这样年纪的女人几乎都会的,但没有一个人像陈红这样用一根细绒线,几根毛衣针织出了今天这番令人瞩目的事业:迄今为止,这位没进过高等学府的女士是我国唯一一位国际羊毛局正式承认并专门为她举行个人服装展示会的中国设计师;1993年8月,“陈红”服装商标问世,使她成为上海第…  相似文献   

11.
陨落的月亮     
又是一个中秋之夜,一轮圆月高悬在正空,青蓝的天际里没有几颗星,显得这般寂寥,这般冷清。我的心头原是有著一轮明月的,她养育了我二十个春秋。五年前的今夜,当幸福的人们正合家赏月的时候,当我步行四十馀里匆匆赶回那总被母亲收拾得清亮得体的家中的时候,曾经是精力那麽充沛的母亲半卧在床头,她面色腊黄瘦骨伶仃,正努力睁开那沉重的双眼。她是在寻她的儿子。她用最後的力气紧紧抓住我扑向她的双手,一并我手中要递给她的我的第一次月薪;两颗苦涩的滔珠在她深陷的眼窝里滚动;她只嗫嚅了一句凝结著她全部母爱的只有我才听清了的话…  相似文献   

12.
耳朵     
巫凉 《社区》2013,(23):23-23
早上在站台上,遇到一位老人,拉着我絮絮地说话:她80岁了,是北京人,年轻的时候在北京上大学,后来参加文工团,被部队的领导看上了。儿子和她一起住,儿媳每周三来看她。老人的逻辑不是很清晰,反复地讲,有时候自己意识到,会抱歉地说一声:“年纪大了,脑子不好用。”有时候,她把我当成一个熟人,看着我的眼睛说:“这样的话,我也只能和你说说啊。”  相似文献   

13.
有一次,我的作业没做好,袁老师没有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我,下课后,她把我叫到了,办公室。办公室里有许多老师,我很害怕袁老师当着那么多老师的面说我。袁老师把我拉到她的办公桌前,用慈祥的眼光看着我,然后用很小的声音对我说:“孩子,老师相信你!再给你一次机会,下周一把作业交给老师好吗?”我点了点头,眼泪在眼中打转……只有在家里,妈妈才会这样对我。以后,不管遇到什么情况,我都一定把作业认真做好!  相似文献   

14.
韩旭 《北京纪事》2011,(11):81-83
女朋友前两天叫我吃饭。我说,哪啊?她说,巴国布衣。“巴国布衣、巴国布衣……”我念叨了好几遍,说,“巴国,不会是川菜吧?”她眯着眼,一脸萌相地向我点头。我很严肃地用商量的语气和她说:“亲爱的,你装可爱可以,但你不能叫我去吃川菜啊。我不能吃辣的你又不是不知道,你还是叫你能吃辣的闺蜜们去吧。”  相似文献   

15.
黾子 《新天地》2016,(5):12-13
我与许燕吉为金陵老年大学的同窗好友,一起读书论文十几年,直到2013年夏天,我们同在黄山避暑,一个月内朝夕相处,我才真正为她的风度与气质深深折服。她最喜欢的打扮是穿着她自己用手工缝的一件素色衬衫,脸上挂着大大的笑容。出身书香门第的她非常爱惜书籍,从不把书本放在不洁之处,或随手折叠,阅读时总端端正正地坐着。她对物质生活无任何要求,掉在地上的食物拾起来洗洗放入口中,待人却非常宽厚,慷慨资助有困难的亲友。她曾经身处黑暗,但她没有让这黑暗吞没自己,亲手把自己领向光明。她得到的一切都是她自己争取来的,她说,我不相信一个好的家庭必须有血缘参与其中,我的家庭是我争取回来的。  相似文献   

16.
认识她的时候她还是某个时尚版的主编,多年过去,她已创立了自己的品牌“黑玛亚时尚”,服装设计加女人课堂,用一杯下午茶来教你怎么做个美好的女人,全方位地表达她的生活理念。我欣喜地看着她一步步走过来。在年轮里美丽绽放着,闻得见清洁的香气。  相似文献   

17.
玉林 《新天地》2012,(12):52
冬季是流感的高发期,流感患者的主要症状是咽痛咽痒、咳嗽胸闷、流涕及发热。每到此时,我就想起3年前因心梗被误诊而去世的曲大娘。我的邻居曲大娘年近七旬,为人十分热情,和我家的关系很好3年前的一天上午,我在社区医院遇到曲大娘在女儿的陪伴下前来就医。我连忙询问她哪里不舒服了。曲大娘对我说:"我感冒了,咳嗽了一整天,而且感觉胸闷、气不  相似文献   

18.
早晨刚到校,就见到我班上的一群孩子围着一个女孩。走近一看,原来被围着的又是霞。因为家庭过分的宠爱,霞性格孤僻,平时在班上很不合群。连课任老师也常常因为她的“不合作”而对她颇有看法。今早,是因为霞值日来迟了,遭到了其他值日生的“围攻”。霞站在那里,流着眼泪。我走上前,其他孩子便纷纷向我诉说着霞的不是;而霞一言不发,毫不为自己辩解。看着泪流满面的她,我知道她已在认错了,只是没有说出口。我想帮她擦一下眼泪,可是一掏口袋,发现手帕没有带。于是,我便伸出手臂,用衬衫的衣袖将她满脸的泪痕轻轻地拭去。[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我的教育顾问”,这是我私下里给母亲的定位,如果直接和她说,光是“教育顾问”四个字,就很难解释清楚。母亲是一个文盲,在所有的汉字里,除了她的名字,她只认识一个“小”字。她现在已经六十多岁,每天戴着老花镜绣花,用一个废弃的练习本记每批货的价格,总是把15写作105,把36写作306。更令人头疼的是,她对所有现代化的东西都束手无策,我用了半年时间,至今仍没能让她学会使用电视遥控器。  相似文献   

20.
颖子 《人生与伴侣》2014,(12):41-41
菲菲是我多年前的朋友,我们断断续续地一直有联系,最近某天突然在家门口的超市遇上了她,才知道她搬来离我家不远的一个小区了,她现在是专职主妇,天天就是看孩子做饭,我的工作时间很自由,她没事就来我家。我还记着她第一次来我家就数落冰箱小,其实我觉得冰箱还可以,西门子的,高1.62米,足够我用了?她就说你怎么才用这么小的冰箱,东西装得下吗?我们家双开门的大冰箱都有很多东西放不进去呢……接着她又开始数落我的柜子,她说你怎么还在用板式的家具,我说这柜子当时买的时候比较赶,想买实木的,但等的时间太久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