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盛鸿 《金陵瞭望》2005,(14):30-31
为了进一步向中国人民与中国政府显示日军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军威”与炫耀日军攻占中国首都南京的巨大胜利,进一步对中国人民与中国政府进行战争恫吓与恐怖威慑,日本当局在日军攻占南京后仅4天,在12月17日,在日军正对南京进行屠城的高潮中,就急不可耐地组织了一场盛大的日军占领南京的“入城式”。  相似文献   

2.
日军在侵华战争期间,无视国际公约(法),在战场上频频使用化学武器,致使众多中国军民伤亡。大量史事证明,在1943年11月初至12月底的中日常德会战中,由于日本华中派遣军在作战中多次实施毒气(弹)攻击,致使中国第六、第九战区的参战部队伤亡惨重。此战中“日军使用毒气次数之多,为抗战以来所仅见”。  相似文献   

3.
1937年7月,日本军队侵占北平和天津以后又觊觎淞沪。8月13日,两名全副武装的日本军人驾车直闯虹桥机场进行挑衅,中国军人鸣枪警示,喝令停车。日军不但不停,而且举枪射击。这是中国国土还是日本国土?中国军人忍无可忍,遂将其击毙。这下可捅了马蜂窝,日军以此为借口大举进攻上海。他们气势汹汹,不可一世,扬言“三个月灭亡中国”。第二天,国民政府发表“自卫”宣言,上海守军第九集团军在张治中将军的率领下奋勇阻击,取得了初步胜利。 为了支援第九集团军,中国空军当晚从广德、扬州和杭州三个基地起飞出击日军,次日凌晨又轰炸了其舰只。为了报复,日军傍晚出动  相似文献   

4.
中缅战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亚洲地区的重要战场之一。盟国军队包括中国远征军、英国军队和部分美国军队对入侵缅甸的日军作战,最后以歼灭日军主力,把日军驱出缅甸而结束。在中缅战场上,中国远征军起了重要的作用。从中国云南西部和缅甸北部驱逐了日本侵略军,解放了缅甸的大片土地。打通了中印公路。彻底粉碎了日本妄图切断中印公路,包围中国,迫使中国投降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5.
1942年,中国远征军第200师师长戴安澜率兵在缅甸与日军浴血奋战,壮烈牺牲,成为“中国远征国外将领中殉国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6.
抗战期间,重庆作为世界反法西斯远东指挥中心和中国的战时首都,遭到了日军大规模的无差别轰炸。这一期间,英国主流媒体《泰晤士报》通过其派往重庆特约记者以及援引其他西方驻重庆媒体的报道等多种形式,真实记录了日军集中轰炸中国平民和民用设施、蓄意轰炸西方国家外事机构和人员,以及重庆民众英勇反轰炸斗争的主要历史过程。这些报道不仅以历史记录者的身份见证了日军无差别轰炸重庆之暴行,具有较高的史料研究价值,而且以媒体传播者的角色宣传了以重庆为代表的中国军民抗战形象,建构出一种谴责日军残暴、同情和支持中国的舆论导向。
  相似文献   

7.
柳树人将军是中国远征军所属第200师的一名团长,一直追随和战斗在戴安澜师长的左右。他的一生,有很多时候在和日军作战,先后参加了著名的长城抗战、徐州会战、桂南会战和缅甸战役。他指挥出众,屡立战功,深受上级的喜爱和官兵的拥护。为了世界反法西斯阵营的共同利益,他毅然率所属部队赴缅甸抗善日军,并在同古战役和棠吉战役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中国远征军撤退的途中,他不幸被俘,却宁死不屈,用自己的生命奏响了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最强音。  相似文献   

8.
侵华日军对中国高等院校的摧残张世葆日军在整个侵华战争中给我国人民带来了深重苦难。在其罄竹难书的罪恶中,影响最为深远的则是对中国文化的摧残。日军在侵华时期,不顾人道与国际公法,以轰炸、纵火、劫掠等野蛮手段,毁灭中国的各级学校、科研机构、出版社、图书馆、...  相似文献   

9.
《阅读与作文》2011,(5):56-56
中国远征军,是抗日战争中我国为支援英军在缅甸抗击日本法西斯,并为保卫中国西南大后方而建立的出国作战部队。1942年3月,中国远征军开始与日军作战,至8月初中英联军撤离缅甸,历时半年,转战1500余千米,浴血奋战,屡锉敌锋,使日军遭到太平洋战争以来少有的沉重打击,多次给英缅军有力的支援,取得了东吁保卫战、斯瓦阻击战、  相似文献   

10.
《山西老年》2015,(4):10
1937年10月,日军侵占大同后,继续向南进犯太原。为配合国民党军在忻口的防御作战,八路军第一二O师师长贺龙命令第三五八旅第七一六团深入日军侧后,在代县的广武、雁门关、太和岭间,破击大同经代县、忻口到太原的公路,打击日军运输队,截断日军补给线。贺龙亲自把第七一六团团长贺炳炎、政治委员廖汉生召到师部,对他们说:"忻口会战正在进行,敌人从大同经雁门关不断往忻口运输弹药、给养,这是日军最主要的一条运输线。但是,他们很嚣张,自以为那一带已经成为他们的后方,没有中国军队,因此警戒疏忽。你们到那里去就是要充分利用日军这个弱点,发动群众,给鬼子来个突然  相似文献   

11.
正摄影记者登上日军轰炸机1940年,为了逼迫中国投降,日军连续组织对重庆、成都等地进行空袭,给中国军民造成巨大损失。7月24日,日军华中派遣军出动了32架九七式重型轰炸机对成都进行空袭。日军情报显示,当时中国在成都已经没有战斗机了,所以  相似文献   

12.
南京大屠杀是一个具有国际性特征的事件,日军暴行所及,不仅给中国民众造成巨大伤害,也给在南京的外国人资产带来严重损失。南京大屠杀期间,无论是处于中立地位的美国还是作为日本盟友的德国,其在宁企业、侨民甚至使馆都遭受了日军程度不同的劫掠暴行。这既是日军对西方国际社会妨碍其在华军事行动的报复性回应,又是日本试图在灭亡中国的同时,驱逐或者消除西方国家在华商业利益及其政治影响的一种举措。南京沦陷后日军对第三国在宁资产的劫掠暴行,是日军对西方在华势力的一次重大挑战。与日军对中国民众的各种伤害相比,这一暴行更容易引起国际社会的反对与谴责。此后,国际舆论日益转向支持中国,并对中国坚持长期抗战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衡阳之战是抗日战争中战时最长、伤亡最多、场面最惨的城市争夺战.为了扭转太平洋战场上兵败如山倒的厄运,打通大陆交通线,日本按照“一号作战”计划,逼近衡阳这个连接东南和西南的战略要地. 1940年6月20日,就在十万日军奉令进攻衡阳的同一天,国民政府命令方先觉率领兵员不及日军五分之一的第十军保卫衡阳.日军第一次总攻,两个据点的衡阳守军无一生还.日军第二次总攻,第十军某团半日之内连升五位营长,全部殉国.日军第三次总攻,部将谏言方先觉率部突围,而丢不下6000伤兵的方先觉咬牙死守.  相似文献   

14.
1937年底到1938年5月中旬,抗日战争正面战场进行了徐州会战.徐州会战历时5个多月,彻底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迷梦,为中国守军部署武汉会战赢得了时间.中国军队虽付出重大代价,但也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并重创了日军.尤其是台儿庄大捷.极大地鼓舞了中国军民的抗战信心.徐州会战,是正面战场的重大战役.是在国民政府最高统帅部和第五战区司令长官部指挥下进行的.参战部队是国民党“中央军”和地方“杂牌部队”,但国共合作在会战中的积极作用.仍有充分体现,本文试图对此作一些粗浅分析.  相似文献   

15.
针对以往研究中只重视战争实际进程的变化以及这一变化所体现的日军军事战略的特征、忽视日军的主观指导以及这种指导与战争进程间的差异,分析了日军军事战略的变化,认为迟疑、反复、任其自然发展是日军军事战略实施过程中的基本特征。中国共产党依据中国革命战争的客观规律,制定了夺取抗日战争胜利的正确战略,从而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2012,(11):72-79
1939年10月2日,湖南长沙幕阜山北峦,中日双方在此激战正酣。这场战役打了快一个月,历史上称之为第一次长沙会战。幕阜山这次行动代号为“山豹”,川军第27集团军的任务是隐蔽插入敌后,想从日军背后捅一刀子。但这天下午1点半,中方击落了一架日军运输机,一个小时后,前方指挥所突然发来消息:山豹行动取消,速携文件返回。  相似文献   

17.
1946年7月25日-26日,罗伯特·威尔逊作为南京大屠杀案第一位证人,出席东京审判。他关于日军在南京的暴行、南京陷落后日军进行的毒品贸易、南京陷落前后人口变化及病患受伤原因的陈述与中国幸存者的证词、南京安全区档案、其他第三者证词等相互佐证,证实了日军在占领南京后犯下的谋杀和大屠杀平民、强奸、毒品贸易等滔天罪行,使世界人民了解到日军在战争期间的丑恶行径。南京大屠杀事件发生80年后的今天,随着日本"历史修正主义"思潮的不断高涨,基于历史事实研究南京大屠杀和审视日本国家战争责任尤为重要。威尔逊等西方人士的第三方史料无疑是对当时历史事实的有力佐证。  相似文献   

18.
1943年秋,日军在鲁西地区发动了代号为华北“方面军第十二军十八秋鲁西作战”的霍乱细菌战,速成了这一地区霍乱流行,致使数十万无辜百姓感染死亡,犯下了滔天罪行。  相似文献   

19.
甲午战争期间,日军侵入旅顺后,凶残地进行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大屠杀,至今已整整一百年了。在1994年传统的纪念亡灵的清明节之际,大连地区人民缅怀死难同胞,重新清理万忠墓,安葬遗骨,通过清理出大量遗物,回顾日军屠杀中国军民的惨状,令人发指。怎样看待这页历史,如何认清日本政界千方百计地缩小其影响,甚至粗暴地篡改历史等问题,今天是应该澄清的时候了。 一、日军前线指挥官亲自部署了旅顺大屠杀 对1894年11月21~25日日军在旅顺之大屠杀,日本总理大臣伊藤博文、外务大臣陆奥宗光皆认为是日军“自发”的“报复”行为。 事实果真如此吗? 首驳“自发论”: (一)日军第二军第一师团长山地元治于战前命令部下:“如果见到敌兵(清兵)一个不留”。 (二)日军进犯旅顺前,山地曾下令:“抓住非战斗员也要杀掉”。 (三)山地元治在旅顺清楚知道日军第三联队肆意屠杀放下武器的清兵和手无寸铁的平民,包括妇女儿童。对此,他不仅不加制止,反而嘱咐官兵对屠杀之事“不许轻易对外泄露”。  相似文献   

20.
日军侵占武汉、广州后,广西面临日军直接威胁。为防备日军入侵,新桂系组建了第三届广西学生军以动员民众。该届学生军成立后,在开展征兵动员、健全政府机构、组建抗日救亡团体、加强部队和民团政治训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桂南会战做了一定程度的军事政治动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