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也说称呼     
小时候我们老太太最爱支使我:“生,去把火笼上。生,去把缸里的水挑满了。生,去买趟肉去,要肥着点儿的。”在这个家里,我最小,老儿子,可我真没享受过老小的待遇。我纯属一个小菜碟儿。到现在,我都56了,哥哥姐姐们还叫着我的小名:“生。”我在他们眼里永远是小兄弟,长不大了。就连我二大爷家的二姐,她的儿子按说管我叫舅舅,但从来没叫过,都叫我“生”。我没脾气。  相似文献   

2.
刘永锐 《山西老年》2013,(12):46-46
“冬至”是冬季一个重要的节气,所以也叫“冬节”。农谚有“过了冬(冬至),日长一棵葱”之说,是因为冬至这天白昼最短,黑夜最长,过了冬至后.  相似文献   

3.
走向人生暮年的我,御寒能力逐渐下降,这个生理特征首先表现在头部。冬至过后,天越来越冷。一受到寒冷的侵袭,就会头疼头昏,于是只得戴上帽子来保护头部。我自己先后买了几顶帽子,但常常不是褪色,就是变形,很不经戴。外甥女见状,特意从网上为我购买了一顶灰褐色呢料贝雷帽。这顶帽子戴在头上,既显得时尚,又保暖,而且这一戴,就是三四年,不褪色,也不变形。它是我最喜欢的帽子,也是我冬日里温暖的伙伴。天寒地冻,整个房子的空气都是冷的。坐在电脑前上网或写作,一两个小时下来,握鼠标的手像冰块一样凉。女儿握着我的手说:妈,您这样受冻受凉,很容易感冒,我为你买个暖手的东西吧。没几天,她就把一个带着插口的大垫板摊放在电脑桌上。  相似文献   

4.
称呼的语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语言交际过程中 ,称呼是传递给对方的第一信息。不同的称呼反映了交际双方的角色身份、社会地位和亲疏程度的差异。从语用学的角度来看 ,语境的动态意义要求使用不同的称呼 ,而且 ,不同的称呼常常能传递某种特殊的语力  相似文献   

5.
论述了中日两语言称呼词的使用异同。分析了中日两国在人际交往中,交际双方根据身份、地位、角色以及说话者和听话者的亲疏关系选择不同的称呼词,来反映自身的教养,对对方尊敬的程度。提出了中日两国同属东方汉字文化圈,有着相似的文化背景,理解在称呼词的使用方面的异同,不仅可以加深对两国国民之间思维方式的相互理解,而且也可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  相似文献   

6.
温暖的称呼     
由于工作关系,也时常同在职和离职的老领导打打交道。对这些“官”们的称呼,我一向持“从众”的原则,大家咋称呼咱也咋称呼。多少年来从未因这事儿有过不愉快。然而,不久前却在一位老局长跟前碰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钉子”。 还是年初,主管局一位姓杨的老局长来编辑部研究有关敬老风俗书稿的编辑工作。这是老局长离休以来头回登门。我起身迎接热情逾于往常:“杨局长您来——”一语未了,老局长已经停下脚步摇起头来。未知何事失敬,我也赶紧站了静候批评。老局长正言作色:“不要言必称官衔,在职的时候我就不赞成称官衔,现在离休了,怎么还叫局长?”  相似文献   

7.
称呼语是语言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称呼语转换是受目的驱使的重要言语行为,是言者实现其预期交际目的的手段,也是言者有意拉大或缩小双方心理距离、社会距离等目的的表现。本文以《北京人》剧中曾思懿的称呼语转换为例,运用目的原则等语用学理论来探讨称呼语转换策略对处于目的一致关系和目的冲突关系中的言谈者实现其交际目的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姓名是常用而另类的人物称呼语.作为语言符号,它只标示人物对象,不标示人际关系.在言语交际中,"指称对象”是其本质功能.但有时它会"标示情感”等,呈现出功能偏离、交汇.而且,它具有一定的语用规约.  相似文献   

9.
称呼语是言语交际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称呼语的选择充分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权势与同等等社会关系。称呼语的改变可以体现说话双方感情、亲疏关系、短暂态度等方面的变化。在跨文化言语交际中,若不了解对方文化中的称呼语使用习惯,就会造成称呼语的语用失误。文章讨论了称呼语与权势及同等关系、称呼语变异形式在社会交往中的角色关系、暂时态度等信息的传递以及在跨文化交际中称呼语的语用失误现象。  相似文献   

10.
称呼语是言语交际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称呼语的选择充分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权势与同等等社会关系。称呼语的改变可以体现说话双方感情、亲疏关系、短暂态度等方面的变化。在跨文化言语交际中,若不了解对方文化中的称呼语使用习惯,就会造成称呼语的语用失误。文章讨论了称呼语与权势及同等关系、称呼语变异形式在社会交往中的角色关系、暂时态度等信息的传递以及在跨文化交际中称呼语的语用失误现象。  相似文献   

11.
维吾尔语亲属称谓的社会称呼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亲属称谓是亲属关系的名称 ,亲属称呼是亲属接触时所用的口头称呼 ,两者在语义特征和适用范围上都有不同。维吾尔族亲属称谓的社会称呼法大约有两种 :一是原形转称法 ;另一种是改形转称法。维吾尔语亲属称谓转化成社会称呼的根本原因是初层权利和义务的扩展和次层感情的扩展  相似文献   

12.
王茜  马继玲  马秀凤 《社区》2011,(4):26-27
正值2010年岁末,天寒地冻,但在山西省太原市各社区里,却发生着好多暖心窝的事:生病居民受到了社区帮助、贫困人员领到了米面油、冷冰冰的家里送上了暖气……桩桩件件看似都是小事,却能温暖到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单元,在寒冷的冬日,这一群人都被温暖着。  相似文献   

13.
14.
在许多语言交际中,先称呼对方,然后说话是有礼貌的表现.得体的称呼能表达亲昵之情,能体现某种关系和寄予某种期盼,且能促进双方沟通,更重要的是表达了说话人如何理解交谈双方的关系,得体的称呼能表现某种感情色彩.  相似文献   

15.
称呼语转换的语用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社会语言学领域,称呼语最能反映语言的功能。不同形式的称呼语反映了交际双方所属的社会角色, 彼此之间的亲疏程度以及所处的交际环境。称呼语的转换有其独特的语用含义,它可以指示情感,人际关系,可以以言行事,还可以成为交际策略。称呼语的转换提示了交际双方社会关系的变化,受到情景,权势关系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文明 《山西老年》2014,(3):28-28
王淑萍,62岁,2001年从运城市建筑工程公司退休。自己的五位老人去世后,她就把目光锁定在身边的老人身上。她传承母亲乐善好施的美德,邻居或街巷里有需要帮助的老人,只要她知道了,就一定去帮一帮。平日里陪老人聊天,逗他们开心。逢年过节买些好吃的送过去。经她照顾的老人去世了,她就又另找目标。当她得知一位80多岁的范阿姨是独居老人时,  相似文献   

17.
温暖的心灯     
夜渐渐深了。窗外,寒风呼啸。 我那年过九旬的老奶奶仍未去睡觉。她一个人坐在沙发上,陪着我挑灯夜战。时间一分一秒咔嚓咔嚓地响,八点,九点,十点……寒气渐渐向我逼来,我不由得打了个冷战。  相似文献   

18.
称呼语是人们在言语交际中进行人际定位的一种语言活动,是人际交流中必不可少的要素。称呼语的选择体现了交际双方的社会地位、角色关系、语用距离以及情感态度,恰当、得体的称呼语有利于促进言语交际。电视节目主持人语言是重视交际功能的动态语言,而语用学研究人们在语言使用中如何结合语境和意图来表达和理解话语的意义。从语用学的角度,借助语用得体、语用距离、语境顺应等理论,对语言修养较高的主持人的称呼策略进行动态的分析,有助于发挥媒体语言对大众语言的引领示范作用,从而推动社会语言发展。  相似文献   

19.
章力 《百姓生活》2012,(8):33-34
走进河南省尉氏县瑞福祥老年公寓,你会被幽雅的环境、完善的设施所吸引,也会为近200位老人其乐融融、和谐相处所感动。年至暮秋的老人脸上荡漾着春风,“在这里可得劲(舒服),真享福!”感叹的背后,隐含着一个平凡女人的不懈追求和几年艰辛,她就是这家民营养老院院长孙平。  相似文献   

20.
温暖的冰灯     
王若熙 《新少年》2011,(12):30-31
那年春节,因为有了一盏冰灯,我便觉得自己过了一个最温暖的春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