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湖塘镇是中国首批小康县(市)江苏省武进市的政府驻地,是联合国开发署支持的《中国21世纪议程》首批优先项目武进新城建设的核心地。 这座江南著名百年老镇素有“纺织之乡”和“工商重镇”的美称。勤劳、智慧的湖塘人民,以淳朴的民风、开放的意识、敬业的精神,创造了显赫的业绩。先后两次荣获“中国乡镇之星”、“全国百强乡镇”和“江苏省百家名镇”、“基础教育先进镇”等殊荣。 湖塘镇座落于沪宁铁路和高速公路中段,傍依黄金水道—长江和京杭  相似文献   

2.
江南陆渡     
太仓陆渡镇,江南富庶之地,为典型的“锦绣江南鱼米乡”。该镇南与上海一河之隔,原为通往嘉定古驿道的必经之路。清康熙五十一年(1721年)曾在渡口建桥,称陆渡桥,镇以桥名。 陆渡,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发达,距上海火车站、虹桥国际机场、上海张华浜集装箱码头均为40余公里,离苏州市新加坡工业园区仅50余公里。沪嘉高速公路延伸段一级公路途经镇经济开发区西侧,与204国道衔接。此外,120米  相似文献   

3.
地缘结构是建立在地缘关系要素之上的,既具有时代共性又具有地域个性的多维区域空间的功能有机体.作为东南中国核心的江南,本来是历代文人学者不断理想化的时空界限变动不定的历史文化区域,至明代中后期,随着西方殖民势力兴起并渡海来华,东南中国与西北申国的战略格局发生根本变化,江南区域的战略地位与地缘结构也相应发生巨大变化.东南中国由“后院”变成“前庭”,江南地缘结构开始发生近代转型,形成文化江南的内涵和外延,是今天划分近代江南历史地理范围的基本依据.江南范围有大(文化江南)、中(经济江南)和小(核心江南)三说,实为江南区域之一体三相.《禹贡》及《汉书·地理志》所说江南“三江”“五湖”水系,包括现在苏南、皖南、浙江和上海,皆属古代三江流域和近代江南区域,统称“三江江南”.  相似文献   

4.
市镇的兴起与发展,是我国封建社会后期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特点。由于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社会分工的扩大和商业的发达,以及人口的增多,明清以来江南地区市镇的发展尤为显著,它标志着江南商品经济的发达。本文主要根据方志资料,对江南市镇的兴起、发展、特点和作用,作些初步的论述与探讨(文中所称的“江南”,是指长江下游以南的江、浙地区)。一、江南市镇的兴起江南市镇的兴起,大致始于宋元时期。“市”很早以来就是商贾贸易的地方,而“镇”的名称原指戍兵置将的军镇,“镇”的含义为设置官将加强镇压。北魏开始在边境上设立军镇,时“缘边皆置镇都大将,统兵备御,与刺史同”。隋代亦有“镇,置将、付”的记载。  相似文献   

5.
2001年金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中国江苏省镇市内的西津渡古街上“昭关石塔”、“观音洞”和“救生会”这三处妥善保存至今的古迹,授予“亚太地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优秀奖”。顷刻间,镇江这座本已名闻遐迩的锦绣江南的历史文化名城,更加令人瞩目起来——  相似文献   

6.
中国是丝业的起源地,在历史上,丝绸成为中国在世界上的名片,故有“丝国”之称。宋代以后,中国的丝业中心转移到了江南,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江南成为了世界丝和丝织品市场的主要供给者。但是明清时期,江南丝和丝织品的输出情况不断发生变化,到19世纪末,丧失了之前长期享有的支配地位。  相似文献   

7.
自幼喜爱中国古典文学的芥川龙之介一直对浪漫的江南水乡有着特殊的好感。在中国旅行前,他就创作了《南京的基督》《奇遇》等充满浪漫气息和异国情调的江南题材作品。1921年,芥川作为大阪每日新闻社的海外特派员游历了自幼憧憬的中国。不过,不断荒废和西化的“江南”令芥川十分失望,他心中幻想的那个浪漫与诗意交错的“江南”形象开始褪色,与此同时一个内忧外患不断,饱受战乱侵扰的近代“江南”出现在了芥川的笔端。而芥川“观察人类”的目光让他在江南百姓的身上发现了扎根于世世代代中国人内心深处的反抗精神与革命斗志。这些拥有旺盛革命精神的中国人让芥川看到了“江南”全新的一面,也从中感受到了中国的新生与希望。  相似文献   

8.
江南地区是明王朝重要的财赋之地,有“天下之赋,半在江南”之称,①其中尤以苏州、松江二府所占比例最大。以明朝初年为例,全国税粮总额为2943万石,苏松二府就占400多万石,几达全国总额的七分之一。苏松地区的年成的丰欠,对明政府的财政丰入,至关重大。而“东南财赋,皆资水利”,“苏松水利乃国家财赋之源,生民衣食之本。”②故明代,从中央政府到地方官吏,都十分重视这一地区的农业生产,尤为重视这里的水利修治。苏松地区自古即为水灾频发之地,明代更是水害频仍,史不绝书。如成祖永乐初年,浙西、江南大水;英宗正统六年,江水泛涨,“苏、常潦甚”,七年吴中复大水;③代宗景泰五年,江南大水,“浸田禾,经久不退”;④孝宗弘治七年,苏、常、镇三府,“潮水泛滥,拔木漂瓦,平地水高五尺余,沿江地  相似文献   

9.
苏南古镇     
江苏省宜兴市丁蜀镇为我国著名的陶都,它东濒太湖,西部为天目山余脉,山水相依,风景秀丽,人文荟萃,为江南旅游胜地之一。丁蜀镇以盛产陶瓷而闻名中外,陶文化源远流长,目前是我国乃至世界最重要的陶瓷生产基地和陶瓷产品销售集散地,被誉为“中国陶都”,先后被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陶瓷艺术之乡”和“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相似文献   

10.
无论是历史记载还是学术界研究的成果都表明:3200多年前,吴泰伯从陕西歧山远奔江南梅里,筑泰伯城、建句吴国、创吴文化,揭开了中国江南文明的序幕。然而,古梅里即今日的梅村却以著名书法家之手,挂出了“江南第一古镇”的匾额。那么梅村究竟是“江南第一古都”还是“江南第一古镇”呢?这是一个原则问题,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文章以大量的历史事实及史料深刻地辨析了这个问题,从而进一步论证了无锡梅里是我国吴文化的原生地和核心区,无锡应该打好吴文化这张牌。  相似文献   

11.
封建社会判断是非的标准主要是“上之是非”,但明中期以来江南学者提出“是非者,天下之是非,自当听之于天下”和“公其是非子学校”的主张。其主要根源是,明中期以来苏松地区赋税之重和社会变迁使他们对赋税等大是大非问题进行议论、批评,西北水利的失败和东林党人的遭到镇压,使他们认识到是非标准问题的重要,而江南学者之间也有学术交往和思想影响。其是非之论的实质是要求江南富户对国家大事的决定权;他们关心江南民生利病,或者更正确地说,是关心江南“有田者”即富民的经济利益,反对朝廷对东南的经济掠夺。  相似文献   

12.
在甲午战争中中国遭遇惨败,有识之士纷纷认识到“习兵战不如习商战”,乃至“商战”不如“学战”,从而使洋务教育偏重学习“西文”和军事技术等“西艺”的思想和做法有了调整,兴办服务于民族工商业的实业教育渐成风气。在这样的背景下,1896年“俾育人才而济实用”的江南储材学堂应运而生,开两江治下实业教育之先河。在维新运动中该校更名为江南高等学堂,在戊戌变法失败后又嬗变为江南格致学堂,在清末“新政”中于1904年改办成江南实业学堂,又于1905年升格为江南高等实业学堂,成为江苏和安徽等地实业教育的最高学府。民国以后,江南高等实业学堂以南京工业专门学校和江苏省立第一农业学校两脉延续和发展。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随着大学区制的实施,南京工业专门学校和江苏省立第一农业学校并入国立第四中山大学。江南高等实业学堂的办学史是中国教育近代化转型的缩影。  相似文献   

13.
梁襄 《老友》2009,(5):50-50
浙江嘉善县西塘镇位于锦绣江南的杭嘉湖平原,地处九条河道的交汇点上,素有"鱼米之乡,文化之邦"的美称。西塘建镇的历史可追溯到唐代,古代称斜塘,别名平川、萍川。相传春秋时,伍子胥所凿的伍塘之水直抵境内,故又有"胥塘"之名。  相似文献   

14.
走进江南苏州古镇甪直,感受着小镇熙攘喧哗和浓郁的乡俗。她与苏州古城同龄,是一座具有2500多年历史的古镇,位于苏州城东18公里处,是首批中国历史文化纪镇之一,被费孝通誉为“神州水乡第一镇”。  相似文献   

15.
企业制度改革,被人们视为中国改革的“深水区”。江南百年老镇——湖塘镇的人们,却用知识、才能和创新精神,实现了对“深水区”的历史性跨越。 中共常州市委书记虞振新、市长孟金元指出:湖塘镇的做法值得借鉴和推广。“湖塘做法”赢得了官民双喝彩,而这一做法的领头人就是被湖塘人称为“知本家”的朱伟中。 “要攻克挑战性难题,  相似文献   

16.
明清时期,在“家国同构”的伦理政治型社会范式下,江南望族士大夫均有“忠君”之志而皆能尽忠报国,但当他们面对凶险的宦海风波或者政治风险之时,则会选择远避是非、明哲保身的“市隐”生活之路.江南望族士大夫又热爱乡梓、维护地方利益,明清时曾为“江南减赋”不断努力,迨至晚清,江南望族的代表苏州大阜潘氏利用该族控制的社会网络所构成的社会资源,在各种社会资源的耦合力争下使得“江南减赋”终获成功.  相似文献   

17.
木渎     
木渎镇位于苏州古城西部,西邻太湖,是江南著名的风景名胜区,有“吴中第一镇”之美称。相传春秋末年,吴王夫差为取悦美女西施,在灵岩山顶建馆娃宫,筑姑苏台,运输建造用的木材堵塞了河口,留下了“积木塞渎”的传说。木渎是太湖门户,是沟通苏州的交通枢纽,与苏州城同龄,迄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明清时期,乾隆的宫廷画师徐扬绘有一幅写实性长卷《盛世滋生图》,又名《姑芳繁华图》,其中一半篇幅画了木渎,清代乾隆皇帝南巡六下江南,六次驻跸木渎,可见木渎当年的重要以及其商业的繁华程度。  相似文献   

18.
苏北名园《水绘园》,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奇葩,代表着中国明清之际江南私家园林的最高境界,而今江苏如皋市的“水绘园”只是那个水绘园留存于世的一方遗痕。水绘园包含的“江南”、“私家”、“园林”三层江南私家园林的精神产物,以及“水绘雅集”值得我们追忆,也只能追忆。  相似文献   

19.
江浙沪是近代中国经济相对发达地区,也是铁路最先动议和兴建之地,两者间的互动关系密切.其间,先后有吴淞铁路、津镇铁路、津浦铁路、沪宁铁路、沪杭甬铁路、陇海铁路江苏段、青三铁路、浙赣铁路、江南铁路和苏嘉铁路等工程的筹划、修筑,促进了沿线地区经济社会的变迁.  相似文献   

20.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是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赞美家乡婺源的诗句。婺源东邻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衢州,西毗瓷都景德镇,北枕国家级旅游胜地黄山,南接“江南第一仙山”——三清山,素有“书乡”、“茶乡”之称,被外界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