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共同富裕理论中存在着需要与平等两种正义观的交织。在不同的正义观下,共同富裕的理论图景、主要任务和实践方式存在着根本的不同。对于需要的正义,共同富裕的重点是基本需要的满足和美好生活之所需条件的不断提高和完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总产品和财富的增加,始终是需要正义的前提和基础。对于平等的正义,共同富裕的重点是共享社会发展成果,防止两极分化,公平的分配方式和分配结构则是理论研究的核心。两种正义观并不冲突,然而,赋予哪种正义观以理论的优先性和实践的紧迫性,意味着我们在不同历史阶段对共同富裕的不同认知及其解决方式的差异。当下,作为美好生活的基本需要是正义原则之理论建构和实践的优先任务。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分配正义是社会正义的重要内容,对其含义的理解多有分歧,但它们的共同点是都强调分配正义是分配中的恰当性、合理性;指出其实现的关键是找到其中借以分配的原则和标准,在不同社会标准和原则是不同的,这种不同是由各种因素决定的。  相似文献   

4.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通过一定的制度设计和政策安排来缩小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和家庭之间的收入差距,是确保共同富裕目标实现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保障。在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控制形势日益严峻的当下,碳排放权已经成为一种日渐稀缺的资源。国家通过将有限的碳排放权在不同地区和不同家庭之间进行公平合理的分配,在平均碳排放额度之外赋予中西部地区和中低收入家庭一定数量的只能用于交易的额外额度,以帮助其获取相应的收入,既有助于国内碳排放权地区分配正义和家庭分配正义目标的实现,更有助于缩小我国地区之间和家庭之间的收入差距,加快共同富裕目标实现的步伐。  相似文献   

5.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新时代新征程推进共同富裕,既需要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也需要分配正义的价值支撑。《哥达纲领批判》的分配正义思想体现在马克思对拉萨尔主义的批判之中。他重新界定了分配和生产的关系,开辟了一条从生产来理解分配正义的理论道路。马克思强调:分配正义问题的核心是生产方式,分配原则须随生产力发展而调整,共产主义社会不同阶段的分配原则是不同的,实现分配正义的根本前提是废除生产资料资本主义所有制。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分配正义思想的继承和创造性发展,在新征程上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必须把握分配正义的阶段性特征,分步骤逐步推进共同富裕;夯实分配正义的物质基础,在高质量发展中推进共同富裕;坚持马克思分配正义的基本立场,实现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价值旨归的新时代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6.
罗尔斯的正义论不只是对传统正义观的继承,更是对其的创新和发展。它较为深刻地论述了个人与社会关系这一带有普遍意义的社会基本问题。分配正义是转型期中国社会遇到的核心问题,是诱发各种社会矛盾的根源之一。罗尔斯所提出的解决分配不正义的基本原则和设想,给我们勾画了一个自由又平等的社会愿景。其《正义论》可以说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解决社会不正义的极其优化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7.
亚里士多德的分配正义理论主张一种比值平等的原则,这一理论的具体实践就表现为对共和政体的构想。但事实上,共和政体的构想并不能很好地践行分配正义理论。由于对据以分配政治权利的标准并不统一且明确,比值平等的原则在具体操作中被违背了,并转向了数值平等。分配正义更是由于规避了对人的原初地位的讨论,而并没有很好地解决平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实现共同富裕要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共同富裕中的“共同”反映出社会主义的公平追求,“富裕”反映出市场经济的效率基础,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公平追求同市场经济竞争、效率的市场特性的统一。公平是共同富裕的目的善,效率是手段善,共同富裕的实现就是效率与公平相统一的过程。从财富分配的角度,共同富裕的财富分配在效率维度下应坚持正义原则,在公平维度下应坚持仁爱原则,二者是共同富裕的两个基本原则。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共同富裕的财富分配首先应该立足现实,遵循正义原则,既保证竞争、效率,促进财富的可持续增长,又尊重、维护人的基本权利,为共同富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同时,坚定公平的价值理想,弘扬道德伦理,遵循仁爱原则,进一步补充完善财富分配体系。最终形成以正义原则为主,仁爱原则为辅,协同推进的共同富裕模式。  相似文献   

9.
经济伦理学作为以“经济—伦理”为研究对象的应用伦理学的分支学科,它应该具有“经济”(效率)与“伦理”(美德)两个学科目标;同时,分配正义作为“充分的”分配正义也应该是综合的分配正义,即是经济的分配正义(有利于经济效率)和社会的分配正义(有利于社会公平)两种正义的结合。研究认为,经济伦理学的双重目标与综合的分配正义,结合经济分配正义和社会分配正义两种分配正义的使命正好吻合,它可以通过一种立足于“历史原则”基础上的“动态的”“伦理妥协”来实现综合的分配正义。  相似文献   

10.
德沃金是当代自由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他对罗尔斯的分配正义理论既有批评又有发展。德沃金与罗尔斯一样,批评福利平等主义,主张资源平等。然而,德沃金又不像罗尔斯那样以原初状态设置起点,而是以一个平等的拍卖市场作为原初资源平等的起点,即把把保险市场作为起点,把运气补偿作为分配方式。这是德沃金的大胆尝试,同时也有着内在的困境。  相似文献   

11.
共同富裕先天地包含着对社会正义的追求。马克思主义通过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和道德谴责,为未来共同富裕社会确立起正义的内在规定。我国的改革开放将公平正义的道德追求与市场竞争进行有机结合,为共同富裕引入有序竞争机制,开创了我国共同富裕的新境界。目前我国的共同富裕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需要严谨、细致的调查研究保证经济决策的科学性与正确性,需要建设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需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城乡、地区间公共服务的均等化,需要在保障公民合法的基本权利的基础上实现财富的公平合理分配,需要实现人们的精神富裕和正义品格的提升,需要建设绿色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实现可持续富裕。  相似文献   

12.
分配正义是支配人类分配活动的核心价值观念,其要义在于强调和追求分配的正义性或公正性。个人分配正义诉求与社会分配正义诉求之间的张力是导致人类分配矛盾的根源。化解人类分配矛盾的根本伦理途径是同时张扬个人和社会的分配正义德性,这说明分配正义的实现只能走个人的良好道德修养与社会制度的合理设计和安排同时并举的路径,开辟这一路径的方法是确立普遍有效的分配正义原则。分配正义原则的确立会使分配正义具有形式特征,但它能够彰显人类分配理想的超越性伦理价值。分配正义的价值维度主要体现在它对人类分配活动的伦理引导作用、对人类分配矛盾的伦理化解作用、对人类分配理想的伦理提升作用等方面。  相似文献   

13.
按资分配与共同富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实现共同富裕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目标之一。本文作者认为,按资分配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按劳动力价值分配与按劳分配作用范围的扩大,从而增加全体社会成员的劳动收入,进而实现共同富裕。与此同时,全体社会成员收入中的按资分配所得的存在与增加是共同富裕的主要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4.
澄清马克思的正义理论的合理内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重要理论问题。生产正义观念强调扬弃雇佣劳动关系及资本主义私有制与正义的实现间的必要性关系,并反对分配正义观念。但事实上,生产正义所反对的只是配给正义的观念,而"正义的环境"的存在意味着生产正义不能取消分配正义问题。与此同时,以社会基本结构为对象,关注生产资料的分配的分配正义观念是能够容纳生产正义观念的全部要求的。因此,将马克思的正义理论理解为容纳生产正义的分配正义理论是合理并且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正义思想在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和政治学理论中具有重要地位。亚里士多德的普遍正义就是所有公民权利的平等分配 ,他指出分配上的比例平等实质是等级上的不平等 ,说明了正义是中道、一种美德。认识亚里士多德的正义理论 ,有助于我们今天建立正义理论体系 ,处理好社会分配正义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追求共同富裕式的社会正义,它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根本目标,始终强调把社会公平正义放在首位,是生产正义与分配正义、形式正义与实质正义的有机统一。共同富裕凝结了全体中国人民追求社会正义的价值诉求,体现了社会正义的公平原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义观的集中体现。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是提升社会正义的必由之路,能够从物质基础、主体力量、制度保障等多个维度为社会正义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内生力量。实践证明,共同富裕不仅从现实层面纾解了传统正义理论的实践困境,也有效缓解着新发展阶段的正义难题,更为世界反贫困事业贡献了中国智慧,进一步丰富和扩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正义意蕴。  相似文献   

17.
亚里士多德区分了总体的正义和具体的正义,具体的正义包含三种:分配的正义、矫正的正义和回报的正义,而分配正义思想在他关于城邦政制的问题中发挥着核心的作用.其分配正义理论有其积极的历史意义,但也存在着某些矛盾和问题.  相似文献   

18.
正义是个古老的词,在古代西方,它与公正、公平等具有同程度的意义。亚里士多德在继承古希腊传统正义观基础上,通过对奴隶主阶级统治经验教训和当时社会实践的总结,提出了其独具美德意蕴的正义观。本文围绕亚里士多德的分配正义理论,从分配正义的原则及价值证明、分配正义与纠正正义之间的矛盾以及分配正义的局限性及启示等视角对亚里士多德的分配正义理论进行系统的梳理和探究。  相似文献   

19.
社会国分配正义与公民财产权之间存在着对私有财产剥夺与保护的悖论。这种悖论需要通过社会全体的道德认同来化解。生而平等是普遍认同的伦理价值原则,分配正义历来与平等对待伦理密不可分;以宪法基本原则呈现出来的社会国分配正义具有超阶层的道德魅力;洛克的财产权理论可以推演出社会保障给付是在保护公民的新财产权。经此层层论证,社会国分配正义的道德认同不仅是可能的,且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20.
分配正义问题中以政府为主导的再分配,即二次分配,无论在历史上还是现实中都受到了诘难,但再分配的存在有其权利、价值论、现实依据。但是解决了再分配问题,还没有实现真正的分配正义,只有到了共产主义社会,才能真正解决分配正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