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省级政府教育统筹是高等院校体制改革的基本诉求,也是高校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依托。在其实际运行和不断发展的进程之中,中央政府与省级政府对高等院校的教育统筹权责不明、教育统筹制度本身效力层级较低、教育统筹发展监督评估体系缺失等瑕疵都是制约该制度对高等院校体制改革发挥有效积极作用的现实问题。因此,准确定位省级政府教育统筹,理顺中央政府与省级政府教育统筹权限,完善省级政府对高等院校的综合改革,对于高等院校体制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为创新社会治理指明了方向.社会治理精细化是对以往粗放式管理的反思和矫正,既是历史发展趋势,又具有较强的现实需要.目前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已经具备了条件和前提,但在思维方式、政府组织结构、社会治理自身特点等方面仍存在制约因素.下一步应从治理结构、治理体系、治理工具、治理流程、治理制度、治理理念等六个方面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以社会治理精细化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3.
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四中全会强调了推进现代化治理体系的重要性,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统筹两者的建设发展具有现实意义。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主要任务就是治理主体通过一系列的制度优化配置国防资源和经济资源。研究认为:统筹治理体系由治理主体、治理客体和经济资源组成,统筹治理体系的主要特征为主体多元化、方式规范化、形式制度化、手段法治化4个方面,具体表现为统筹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制度体系,分别从体制、机制和法制这3要素研究治理体系及相互间关系,形成统筹治理体系的整体框架。新阶段统筹工作要以领导体制、组织机构、工作机制、法律法规体系、政策这5个方面为重点开创统筹治理新局面。  相似文献   

4.
如何根据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本要求,按照现代政府的标准推进政府形象建设,这已成为现代性条件下政府建设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政府形象的构建关乎国家治理的效率与效果,政府形象彰显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核心价值,国家治理现代化要求政府与民众关系的重新定位,政府形象助推政府自身建设的转型。以国家治理现代化为参照,我国的政府形象建设还存在政府形象亲和度不够,政府形象的传播力不足,政府信息公开与透明度亟待提升等问题。这就需要培养和强化政府形象意识,将政府形象纳入政绩考核体系;加强政府决策的形象管理,为政府的"面子"做好"里子";运用多重载体加强政府形象的传播;按照现代政府要求着力攻克政府形象建设中的薄弱环节;把政府形象建设纳入国家发展的意识形态战略。1  相似文献   

5.
教师教育治理现代化是教育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教师教育治理现代化存在着政府治理现代化能力不够、高校自主办学水平不高和第三方评价机构与教师教育对接不畅等问题。要实现教师教育治理现代化,推进"管、办、评"的分离,就需要政府提升现代化治理能力,高校提高内部治理能力,第三方机构融入教师教育评价。通过重新整合资源配置,强化法治、信息化等手段,实现教师教育的发展与高校转型发展的良性契合,进而提高教师教育的质量,办出教师教育的特色。  相似文献   

6.
苏南地区是江苏省经济较为活跃的地区,该地区的教育发展也较为迅速.在经济全球化及教育国际化背景下,苏南地区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取得了显著成绩.从苏南地区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背景和现状入手,综合分析发现该地区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存在引进国外课程资源“水土不服”,合作专业过于集中,教育教学管理力度不够等问题.结合实际工作,针对性地提出加大制度环境建设,加强公共信息查询平台的建立与完善,强化合作办学项目的管理等建议.  相似文献   

7.
明晰国土空间治理中的央地关系是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与体制改革的重要保障,也是当前国土空间规划、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等一系列制度改革的深水区。我们立足于交叉学科的研究视角,应用“区域—要素”统筹的分析框架,探讨国土空间治理领域中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互动的基本逻辑与纵向体系建构的核心问题,提出“区域—要素”统筹是理顺央地事权关系、搭建现代化国土空间治理体系的关键,进而在“区域—要素”统筹的理论框架下提出旨在“区域功能有序”的央地协同机制和“要素有效管控”的央地事权分工方案。未来我国国土空间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关键在于:权责清晰,形成各级政府权责分明的制度化分权模式;底线思维,加强中央政府对安全风险与空间结构的底线管控与局部聚焦;协同共治,以自然资源管理为支撑的区域统筹治理将成为央地协同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政府社会治理现代化意味着治理目标现代化、治理手段现代化和治理方式现代化。其价值在于促进政府的政治合法性,提升社会治理整体水平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我国政府社会治理现代化面临着三个方面的挑战:一是市场经济发展带来的多元化利益诉求的挑战;二是新兴媒体发展带来的民主政治诉求的挑战;三是工业化、全球化及风险社会带来的挑战。为应对挑战,政府应当做到:更新管理理念,转变政府职能;培育社会组织,加强合作共治;完善公共财政体制,促进公共服务提供;完善公务员制度,引导公务员转变观念和行为;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构建科学高效的社会安全体系和社会风险预警机制。  相似文献   

9.
大众化进程中的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逐步向大众化迈进 ,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正不断走向深入 ,但仍然存在与大众化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因素 ,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是当前要着重推进的 ,是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重点。本文从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 ,加强社会参与 ,转变政府管理职能 (加强省级政府的统筹权 ,加强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 )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0.
在全面深化改革和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进程中,精准化已成为社区治理创新的基本方向.完善社区精准治理机制既是适应互联网时代全面提升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需要,也是贯彻以人民为主体的思想,精准回应广大城乡居民需求、精准提供公共服务的需要.目前,社区精准治理机制在主体上存在治理能力不强、在客体上存在需求导向不够、在方式上存在协商协同不足、在工具上存在掌握运用不力等问题.为此,需要通过推行区域化党建、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推进基层协商制度化、完善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厘清基层政府与社区关系、推进智慧社区建设等六大措施来破解这些问题,从而推进社区治理的精准化.  相似文献   

11.
区域服务是地方高校的三大职能之一,更是河南省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根本使命,通过分析国家和地方的政策支持、政府机构和社会力量的推动等外部因素和加强产学研结合、开创思路、融入地方文化的内部因素对河南省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影响,进而提出通过紧密联系社会、优化专业结构、促进教育投资多元化的对策以推进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2.
农村地区是中国基层治理的重要阵地。提高农民参与乡村治理体系建设的精细化水平,对于乡村社会具有现实意义。深入研究农民参与乡村治理制度建构精细化是实现乡村振兴和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基础,让农民参与乡村治理在适合的制度条件下运转起来,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有助于加速促进乡村现代化治理体系的形成以及乡村振兴的实现。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对安徽省S市3村制度建设进行考察。研究发现,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出现了参与冷漠化、制度错位、非制度参与、传统乡土意识式微等现象。因此,需要培育村民治理主体意识、规范权力实践主体、完善村规民约,既要引导村民有序参与,又要重新唤醒他们在农村的归属感,要采取多种措施,使村民自治工作在适当的制度条件下开展。  相似文献   

13.
现代媒介为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也即主体的拓展等方面带来了新的契机的同时,也使中外合作办字的发展面临多方面的挑战,它对于高等教育体系、教育理念和手段以及中外合作办学多极主体都有明显冲击。处理好这一矛盾,关键在于从加强合作办学主体自身的媒介素养教育、加强现代传媒对中外合作办学的介入及其对于国际化教育的责任感、加强与受众的互动、加强大众对于中外合作办学的关心和支持等方面入手提高媒介素养,从而为中外合作办学提供新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4.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关系到政府职能的转变和政府治理水平的提升,关系到政府与市场之间功能与地位的调整与理顺,因而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一环。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背后体现的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取向,那么在理论逻辑上是要以新公共管理理论、政府治理、第三方治理和多中心治理理论为理论基石。目前,我国政府购买公共服务还存在着范围不清、关系不顺、法律不健全的制度现实,因而必须构建科学规范的现代化的政府购买服务制度和配套制度体系,以进一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的制度现代化。  相似文献   

15.
当代中国治理现代化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内在的逻辑。从治理类型来说,包括政党治理、政府治理、社会治理等方面;从治理内容来说,包括政治治理、经济治理、文化治理、社会治理、生态环境治理等领域;从治理关键来说,则更加凸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治理现代化中的主导作用。制度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的核心内容,制度执行力是国家治理能力的集中体现,制度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关键要素。当代中国治理现代化中的制度之"治",突出体现在三大总体任务上:一是坚持以人民为基础巩固和完善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巩固和完善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的政府治理制度体系;三是坚持以人民为依托巩固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6.
"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投资管理体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引发了义务教育投入不足、负债严重、办学条件较差、公用经费普遍不足、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等问题。其弊端是难以保证义务教育的政府投入和合理运用,难以消除经济发展不平衡带来的教育不均衡,难以科学确定义务教育投资的整体规模。为使江苏省义务教育巩固提高和均衡发展目标的顺利达成,应该实行以省级政府为主的教育投资体制。应建议义务教育经费由省级政府统筹,加强教育预算体系等制度建设;政府承担落后地区义务教育已有债务,加大支持力度保障其义务教育稳定发展;加大省级政府对义务教育转移支付的力度;增加省级政府投入,积极推进"合格学校"建设;制定科学合理的义务教育投资政策。  相似文献   

17.
转型时代的社会冲突与抗争性政治的存在,反映出政府对社会冲突与抗争的正向功能的认识不足。面对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愿景,政府需要主动进行自我调适,并转换应对社会冲突与抗争的思维与方式。社会冲突与抗争在动力机制、运作过程与目标达成等诸多方面蕴含着丰富的治理机遇,政府如能充分认知这些治理机遇、理性选择自己的角色,同时发挥控场作用、主动引导治理过程,便可能在政社互动之中疏解社会冲突、维护社会稳定,乃至构建治理体系、重塑国家与社会关系。  相似文献   

18.
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完善基层直接民主制度体系和工作体系,增强城乡社区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实效是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最新要求。群众参与是基层社会治理不可或缺的内容,尤其是当前正值全面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新时代,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得到日益关注和重视。总结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理论基础、制度变迁和实践经验,全面分析新时代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特征表现,将新时代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划分为党建引领、群众自主参与、社区民主协商以及基层社会多元融合4种模式,并分述每种模式的内涵、意义和作用。针对当前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存在的制度建设不完善、路径渠道不畅通、信息沟通不充分等问题,以加强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为视角,提出通过完善基层社会治理制度体系,健全基层社会治理协同机制,提升群众参与治理能力,增强社区群众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和自我监督实效,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基层社会治理。  相似文献   

19.
吴婷 《宿州学院学报》2010,25(12):78-79,111
从分析职业教育中外合作办学近20年的实践现状出发,论述了职业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在引进国外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和先进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提升我国职业教育的办学能力,加快了师资队伍的建设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效,剖析了当前职业教育中外合作办学专业设置不够科学,合作办学层次总体偏低,过分强调教育的公益性等影响和制约职业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发展的不利因素。为进一步加快职业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发展,提出了优化中外合作办学的策略分析。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我国经济、政治体制改革和教育自身发展的要求以及世界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趋势,具体阐述了21世纪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走向,即在促进合并院校实现学科融合,优化资源配置;加强院校合作办学,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扩大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加强省级政府统筹决策权;加强校企合作;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宏观调控;优化结构,引导院校正确定位,办出特色等几个主要方面要继续深化与扩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