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文献计量学的方法系统地梳理“青年价值观” 的演进规律与发展方向,明晰其研究架构、知识体系与生成逻辑,能够为进一步深化青年价值观研究提供理论支撑和客观借鉴。 研究发现,青年价值观研究的框架基本形成,以“觉醒—解构—建构”为生长逻辑,其时代意蕴、发展变迁、形成机制和培育路径是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研究层次不断深入,形成了从...  相似文献   

2.
结合目前社区治理的具体实践,社区治理共同体的建构需要遵循以“价值—技术—制度”为框架的三维逻辑,即价值、技术与制度是社区治理共同体有效建构与持续运行的关键变量,价值是社区治理共同体建构的前提要件,技术是社区治理共同体建构的关键手段,制度是社区治理共同体建构的重要保障。在价值场域方面,需要跨越“信任危机”,重塑社区治理价值共识;在组织结构方面,需要调适“条块矛盾”,重构社区治理结构形态;在制度建设方面,需要突破“行政内卷”,重建社区治理制度体系。以此实现社区“减负”和社区治理的增能提效,推动政府、社会、市场等多元主体的共建共治共享,让社区成为利益共同体、治理共同体、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3.
20世纪80年代的妇女学着重于对“妇女本质”的求证和对“妇女问题”的溯源;90年代以后的妇女学一方面继承了追问“妇女本质”的传统,另一方面将妇女学界定为对既有知识传统关于妇女的知识之解构与建构。认为作为“人学”范畴的妇女学应该超越以男权为主体建构的知识传统,作为“知识论”的妇女学则需注重知识体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4.
乡土知识体系作为新生代乡村幼儿园教师专业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乡村幼儿园教师的质量与稳定性、推进乡 村教师队伍建设、乡村幼儿园的高质量发展、幼儿身心和谐健康,以及乡土文化传承中发挥着重要的价值。在实际的体系 建构中,乡土知识客观面临观念上乡土知识意识薄弱、行为上各主体学习积极性较低、制度上乡土知识保障的缺失与乡土 知识学习路径较窄等现实困境。在新生代乡村幼儿园教师乡土知识体系建构过程中,应以提高对乡土知识重视程度为前 提,发挥主体主观能动性;以乡土知识保障制度的建构为基石,以拓展乡土知识学习路径为条件,助推新生代高质量乡村 幼儿园教师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有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文艺学论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理论指导、“三个面向”的价值取向、“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理论特点、马克思主体—客体理论的哲学基础、“美在心物联系”说的美学基础构成有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逻辑基础。“文学生产”理论的主体理论、语言艺术科学的学科特质、逻辑和历史相统一的建构原则、人对文学需要的逻辑起点、文学理论系统的学科形态是有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逻辑支柱。体现上述逻辑基础、逻辑支柱要求的逻辑体系是有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逻辑体系,此逻辑体系在本文中以简纲形式出现  相似文献   

6.
信息资源管理学科更名完成后,需要解析构建中国特色信息资源管理学科自主知识体系面临何种机遇,要思考哪些问题,其实践逻辑是什么样的。文章使用文献分析法和历史分析法,分析构建中国特色信息资源管理学科自主知识体系面临的三大机遇和实践逻辑。构建中国特色信息资源管理学科自主知识体系面临提升扎根度、融合度和贡献度的三重机遇,需要重点思考其逻辑起点、定位框架、思维与表达逻辑、构建方法等问题。其实践逻辑是: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彰显文化自信;钩沉于中国信息资源管理实践,凝练学科内核;借鉴吸纳人类知识,在求变与应变中促进学科本土化创新;观照中国大地,服务社会需求和国家战略。  相似文献   

7.
中国大学治理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制度性基础。本文基于文献计量理论和知识图谱方法,以2009-2023年CNKI数据库中的中文核心和CSSCI来源期刊的文章为数据来源,在对大学治理研究领域的发文数量、研究机构和作者文献特征的知识图谱分析基础上,重点对大学治理研究文献的关键词知识图谱、时区共现视图、突发性关键词序列进行了全面分析。以大学治理现代化为目标,提出了“大学治理要素-治理机制-实现路径”的整合性理论框架。研究结果表明:在过去14年间里,中国大学治理文献特征明显,经历了起步、发展和丰富三个明显的阶段;研究热点体现在大学章程与大学内部治理,治理主体权力配置与治理逻辑转换两个方面;研究前沿集中在治理体系和治理现代化、校院两级治理优化上。VUCA时代的中国大学治理探索、本土化研究、视角拓展是中国大学治理未来研究的三大议题。  相似文献   

8.
以2001-2023年CNKI收录的1 404篇核心文献为样本,运用CiteSpace工具绘制知识图谱,对新世纪以来数字乡村理论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研究发现:时间序列上,起始成长期稳定发展、高峰衰退期衔接过渡、再创辉煌期热度激增;空间分布上,经济学视角占据主导,科研横向合作与纵向批判继承发展存在短板,高频被引文献在整体框架建构与技术“赋能”层面发挥重要作用。研究主题上,主要围绕数字乡村战略背景和理论支撑、概念内涵和运行机制、实现路径和风险评估展开;重点领域数字化转型机制与数字乡村高质量发展的创新路径是研究热点。研究趋势上,“数字乡村”与共同富裕、城乡融合、现代化转型、数字中国建设等重大目标的衔接式研究值得重点关注。后续研究亟需在数字乡村未来形态、主体转型、整合机制及理论建构等方面深入推进。  相似文献   

9.
构建自主的粮食安全知识体系与话语体系,是加快建设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的应有之义,是让世界读懂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对话工具。新时期粮食安全新思想与实践路径为构建中国特色的粮食安全知识体系,进行理论创新,形成粮食安全话语体系,提供了指引和广阔的现实背景。同时中国粮食安全面临的挑战也迫切需要进一步夯实粮食安全知识体系,并用创新发展的理论指导实践。文章在凝练粮食安全理论创新,夯实粮食安全知识体系,构建具有文化价值、理论与实践逻辑自洽的话语体系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推进中国比较政治研究的本土化与世界化,对建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中国比较政治研究存在主体意识觉醒的“自发”“自省”两个阶段,未来将走向“自新”的发展阶段。本土化的关键功能在于重塑理论,世界化的关键功能在于参与世界知识体系再生产,二者不可偏废。欧美自由民主模式及其知识体系无法满足中国及广大后发国家发展需求,中国比较政治研究必须要立足于本土化,融本土于世界,推进世界比较政治学研究的知识迭代。  相似文献   

11.
作为建构自主知识体系的重要内容,建构中国当代文艺理论体系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而处理好中国传统文化、西方文化与马克思主义文化三种文化资源的复杂关系是关键所在。当代哲学家方克立的“马魂中体西用”综合创新观是比较成熟的学术创新模式,也是指导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建构的科学方法论。具体来讲,在建构中国当代文艺理论体系这个命题中,“马魂”是以经典马克思主义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为指导,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和文艺的重要论述为核心,以中国传统文论的架构和资源为主体,批判地借鉴西方文论的有利成分,建设中国当代文艺理论。  相似文献   

12.
政府危机传播中新闻信息的有效评估必须建立在有效的评估指标体系的基础之上,但有效的评估指标的确定是离不开评估知识体系的确立,从政府危机新闻传播管理体系入手,重构政府危机新闻信息传播的评估知识框架,认为政府危机新闻传播的知识框架体系,应立足于网络新媒体参与的媒体群落的新认识,进行以政府为核心、以危机信息传播主体关系为导向的评估知识框架的建构和梳理,从知识体系的角度来深层次、理性地把握政府危机新闻信息传播的内在机理,为建立有效的评估指标体系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3.
数字乡村建设作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内容,也是实现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运用文献计量分析法对数字乡村建设的460篇CSSCI论文进行可视化分析,以理清数字乡村建设的知识进路与逻辑脉络。研究发现,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数字乡村建设的价值和功能、动因和逻辑、结构和模式以及目标和路径方面。但既有研究存在理论建构薄弱、研究成果相对独立、实证研究成果偏少以及对知识体系和治理经验凝练不足等问题。凝练中国数字乡村建设的知识体系与治理经验、深化数字乡村建设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协同推进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以及融合多学科视角,应该成为后续数字乡村建设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4.
“双碳”话语(政策)被纳入到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并成为全面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国式现代化的任务目标和实践进路,使得“碳政治”成为继“可持续发展”之后国际绿色话语实现国内主流化的又一个实例。30多年来,国际“碳政治”话语(政策)体系的构建与传播,经历了围绕《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的初步形成、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及其发展议题挑战、《巴黎协定》与“国家自主(碎片)化”落实架构等三个主要阶段,而中国作为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则表现为对这一不断演进发展中话语(政策)系统的、从“低碳”逐渐转向“双碳”目标指向的国内化适应与重构。中国“碳政治”话语(政策)是一个以全球气候变化应对的自主性立场与认知行动为根本特征的“自主知识体系”,但其进一步拓展完善,也需要深入思考环境人文社科议题上国家(地方)自主性与全人类共同性之间关系、环境人文社科自主知识体系与学者主体性之间关系等基础性议题。  相似文献   

15.
制定一部逻辑严密、结构合理、内容丰富、体系完善的环境法典,是推进依法治国、提高我国环境治理能力的必然要求,是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由之路。环境法典的编纂应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价值取向、以“适度法典化”为编纂模式、以“总—分”结构为框架,为解决环境问题提供方案,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6.
中国自古便有完整的哲学体系、 文论体系、 史学体系、 艺术体系、 教育体系、 医学体系、 科学技术体系以及其他各个学科的自主知识体系。 然而, 中国原有的自主知识体系在现当代基本上不被承认。 这一问题的根源在文明观, 文明观是基础, 是自主知识体系的底座。 近现代以来支撑各学科知识生产的标准、内涵、 体系都建立在西方文明的底座上。 文明底座是西方的, 所构建的知识体系也就必然唯西是从, 直接导致了对中国文明的贬低, 对中国知识体系的全盘否定, 形成了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整体性的垮塌, 走上了自毁长城之歧途。 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 首先要 重塑文明观, 重塑文明观则必须 重写文明史, 再从文明底座上建构哲学、 史学、 医学、 科学技术等各个学科的自主知识体系, 重获各学科知识体系本来的 话语权, 向世界呈现 理论中的中国 创新中的中国 文明中的中国, 建构自立自强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17.
以西南大学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特色育人实践为例,探讨“三全育人”理念下的高校教育协同育人体系建构的框架、实施路径、实践效果和经验启示。基于“三全育人”的内涵,着力建构育人理念创新协同体系、育人过程要素协同互动体系、育人场域要素协同融合体系和育人主体协同合作体系,并结合十余年的高校教育教学实践探索和实践效果,验证“三全育人”协同育人体系建构的作用与价值、经验与启示。  相似文献   

18.
电子商务以互联网信息技术为基础,其内在运行机制符合知识生态学规律,因此可以从知识生态系统的视角来对电子商务体系进行深入研究。电子商务知识生态系统中的各个知识元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按照一定的规则不断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自主地进行演变与循环,使得商务系统中的知识得以获取、转移、共享和升华,最终实现了知识创新和新价值的创造。首先,分析电子商务知识生态系统的内涵、构成要素和特征,并由此构建电子商务知识生态系统的基本逻辑框架。其次,引入一系列经典的系统动力演变理论,对电子商务知识生态系统进化机制进行分析,并构建电子商务知识生态系统知识协同创新的框架模型。  相似文献   

19.
“大德”是一个兼具历史性与现代性的范畴。“大德”的当代建构,是在尊重其历史意蕴基础上的创造性转换与创新性发展。“大德”内涵的当代建构,抽象地继承了儒家“大德”的阐释思维,将“大德”视为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中居首要地位的、具有决定性作用与纲领性意义的道德。同时,亦重构了“大德”的内容结构与具体要求。“大德”养成逻辑的当代建构,实现了从“大德”与“小德”之辨到“大德”与“公德”“私德”之辨的转换。此种转换,既在总体思路上体现了对传统“大德”之养成逻辑的借鉴,又在价值依据与具体路径两个方面实现了对传统逻辑的超越。当代“大德”的主体建构体现了以“公民”身份为中心的、从重点人群向全民辐射的思路。此种思路彻底修正了传统思想的历史局限性,使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获得了广泛的社会参与,彰显了道德主体的平等性。准确把握“大德”的内在意蕴,对于理解“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价值逻辑具有关键意义。  相似文献   

20.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要“适度减少学科课程比重”,“合理设计课程内容”,大力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精选课程内容,凸显“核心知识”是今后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科学、合理地对非核心知识进行简化处理,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建构“核心知识”及其知识体系,有利于改善学生的学习质态,使得他们都能够获得足以支撑其后续学习的基础能力与素养,同时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升学业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