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2 毫秒
1.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受到政府和社会的高度关注。文章利用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估算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的规模、结构、地域分布等基本情况,并重点分析农村留守儿童的受教育状况、家庭照料状况等。所得研究结论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生存与发展的研究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   总被引:56,自引:0,他引:56  
段成荣  杨舸 《人口研究》2008,32(3):15-25
目前,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经引起了政府和社会的高度关注,但与农村留守儿童有关的各项基础信息却十分缺乏.本文利用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估算了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的规模、结构、地域分布等基本情况,并围绕目前备受关注的留守儿童热点问题,重点阐述了农村留守儿童的受教育状况、家庭照料状况等.所得研究结论,填补了有关农村留守儿童信息的空白.农村留守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状况良好、照顾留守儿童的祖父母并非年老体弱等结论将改变人们对留守儿童的习惯认识.  相似文献   

3.
本文使用2000年人口普查0.95‰数据,比较农村地区11~14岁的流动儿童,留守儿童和其他儿童的教育机会(定义为是否在学).模型分析结果显示;(1)与其他儿童相比,留守儿童的教育机会显著偏高,但流动儿童的教育机会显著降低;(2)与母亲一起留守儿童的教育机会得到改善,但与父亲一起留守儿童的教育机会显著降低;独自流动和与父母一起流动儿童教育机会受到不利影响,但与母亲一起流动儿童教育机会与其他儿童无显著差异;(3)女童教育机会明显低于男孩,但儿童类型对教育机会的作用不因性别而异.模型分析结果具有多方面的政策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伴随中国流动人口的日益增多,由于父母外出务工而导致的留守儿童规模不断扩大,城乡留守儿童的健康与教育水平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文章运用中国营养与健康调查(CHNS)1997~2011年六轮家庭数据,研究了父母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健康和受教育情况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该影响的城乡差异。为解决内生性问题,文章运用工具变量法构建了内生处理效应模型。主要结论为:父母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的受教育情况造成显著负面影响,尤以农村儿童突出;对儿童身高产生显著负面影响,尤以城市儿童突出;对儿童体重产生显著改善作用,超重减少,尤以农村儿童突出;对儿童过去四周内的患病没有显著影响;这些影响也因儿童年龄群体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5.
全国妇联日前发布的《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指出,我国0~17岁农村留守儿童和城乡流动儿童共有9683万人,巳近1个亿人的规模,并且还在逐年扩大,带来的留守、流动儿童问题日渐突出。报告指出,全国有6102.55万农村留守儿童,占全国儿童的1/5;城乡流动儿童规模达到3581万人,与2005年相比增加超过四成。全国妇联儿童工作部部长邓丽指出,从我国目前的城镇化发展来看,这个数字今后还会继续增加。  相似文献   

6.
孙妍 《南方人口》2023,(4):41-54
使用1997-2011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数据与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考察了迁移机会对农村儿童高中就学影响的性别差异。将各城市到北京、上海、广州的球面距离均值作为跨市迁移率的工具变量。研究发现,在高中年龄段,迁移机会减弱了农村女孩的就学倾向,却对男孩没有显著影响。针对这一现象,给出的解释是年轻女性的迁移收益较男性更高,且劳动力市场上存在对女性年龄的歧视,年轻女性的迁移收益高于年长女性。这使得女孩较男孩面临的就学机会成本更高,因此迁移机会更大程度上降低了女孩就学概率。  相似文献   

7.
农村留守老人的收入状况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农村留守老人问题是中国社会转型中的一个过渡性问题,又是一个在现有人口规模下将长期存在的问题。农村留守老人问题的本质是收入困境。理论上可以证明,留守老人的边际收入呈现递减的趋势。实证研究也表明,留守老人的年龄与收入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在没有外部政策干预的情况下,农村留守老人的生存状态将有恶化的可能。解决农村留守老人的收入和生活问题是中国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基本条件,政府应该把为留守老人建立社会安全网作为一个长期战略问题来考虑。  相似文献   

8.
2016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加强对农村留守群体的关爱服务。有效落实对留守群体的关爱服务,基本条件是准确把握其基础信息。然而,留守妻子最基本的信息却几近空白,成为关爱服务这一群体的瓶颈。本文综合利用2000年人口普查抽样数据、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和2010年全国妇女地位调查等数据分析当前我国留守妻子的基本状况。结果表明,2010年我国留守妻子规模3 600万。留守妻子地区分布呈分散化趋势;年龄有高龄化趋势;教育和经济状况仍不容乐观、身心健康状况堪忧。  相似文献   

9.
陈国华 《西北人口》2010,31(5):82-87
留守儿童能否得到优质的学校教育,与教师的认知与态度是分不开的。本次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农村中小学教师认为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父母外出后,给孩子成长带了较大的负面影响。因绝大多数农村中小学教师主要是根据他们日常生活中与留守儿童的接触,从而形成对其的总体印象,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农村中小学教师对留守儿童的总体评价与判断是比较可靠的。同时,调查也发现农村基层教育系统尤其是处在农村教育第一线的教师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比较重视,但要警惕将留守儿童"标签化"的危险。  相似文献   

10.
孙丹  钱佳 《南方人口》2020,35(3):33-45
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基线调查数据,本文采用IV-ordered Probit模型探讨了留守对农村儿童与父母之间亲子关系的影响及其异质性。研究发现:第一,相对于非留守儿童而言,留守儿童认为与父亲、母亲关系"很亲近"的概率分别低11.7%、16.0%;第二,母外留守导致儿童与父亲、母亲关系"很亲近"的概率低26.7%、40.6%;第三,双外留守对儿童与父母双方的关系均具有显著的负效应,留守儿童与父亲、母亲关系"很亲近"的概率分别降低了14.7%、15.8%。笔者认为应进一步强化家庭监护主体责任,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重要作用,同时也要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为留守儿童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本文对揭示家庭内部的人际关系、完善青少年人格个性的培养具有直接意义,也对进一步促进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城乡一体化"发展策略以及公共服务均等化具有间接意义。  相似文献   

11.
留守儿童的监护现状与特点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立足于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产生大量留守儿童这一宏观背景,对我国中西部地区的10个农村社区中的留守儿童的监护现状与特点进行微观社会学研究。研究发现,留守儿童主要存在单亲监护、隔代监护、上代监护及同辈监护四种监护类型,而处于隔代监护下的留守儿童出现的问题最多。从监护人、学校和社区的角度出发,应增加社区家长学校中针对留守儿童家长的教育项目,改变外出父母及监护人的教育方式及观念,提高家长对子女教育问题的重视,唤起家长对子女进行全面教育的意识;农村社区建立生产和生活互助小组,帮助监护人减轻劳动负担的压力,使监护人有更多精力去照顾与关爱留守儿童的生活起居和学习。  相似文献   

12.
留守女童就是指父母双方或者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女性儿童。农村孩子挡不住父母进城的脚步,目前,全国农民工数量已达到1.45亿,留守儿童数量超过了2000万人。由于缺少父母的关爱和保护,留守儿童被侵害的事件时有发生。目前,教育部正在开展一项对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多渠道寻找办法解决留守儿童面临的教育危机。我国农村留守儿童中,  相似文献   

13.
父母外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学刊》2019,(3):38-51
城市化进程中,农村人口的不完全流动产生了大量留守儿童。父母外出对这些儿童的学习生活造成不利影响。一方面,已有的流出地环境极大地制约着留守儿童的生存发展;另一方面,留守家庭成员也会通过积极、消极抑或是不自觉的行动来回应现实需求。因此在分析父母外出对家庭结构和个人所带来制约的同时,进一步考察父母外出后家庭成员能动因素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利用2013年CEPS调查数据对农村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认知水平、学习成绩和综合发展状况及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研究发现母亲外出的流动安排对农村留守儿童造成极不利影响;良好的家庭经济状况和氛围、家庭及个人的自致性因素都显著正向影响农村留守儿童的综合发展;学校和朋辈群体环境中阻碍因素的影响大于支持因素;性别差异主要体现在留守男生的身心健康状况和认知水平优于留守女生,但留守女生的成绩和综合发展能力更好;农村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主要差异在于身心健康。基于此,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应兼顾眼前和长远利益,减少发展代价;公共政策和制度设计应嵌入家庭视角,自觉顺应人口流动家庭化趋势;强化家庭责任、发掘能动性,联结多方资源为农村留守儿童建立友好支持环境。  相似文献   

14.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引起了社会和学界的广泛关注。由于选择性偏差和测度方法的差异,父母外出务工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因果联系在当前没有得到充分的论证。为此,文章基于2017年湖北省农村留守儿童健康调查数据,运用反事实方法,从父母缺席的理论视角分析了父母外出务工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并深入探讨了父母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社交心理维度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留守儿童总体心理健康水平与非留守儿童相比没有显著差异。但在社交心理维度上,父母外出务工会使留守儿童出现自我孤独感和社交回避的概率分别提高10.63%、10.96%。与父亲相比,母亲外出务工更容易使留守儿童产生自我孤独感。留守儿童年龄越小,产生自我孤独感的概率越高。随着年龄的增长,留守儿童更容易产生社交回避。因此,应高度重视留守儿童各阶段的心理状况并给予疏导和帮助。  相似文献   

15.
我国留守儿童状况研究   总被引:284,自引:3,他引:284  
留守儿童已经成为倍受关注的重要课题 ,但是 ,有关留守儿童的基本信息却一直模糊不清。利用 2 0 0 0年人口普查抽样数据 ,本文对我国留守儿童的规模、结构、分布、家庭类型和受教育状况等基本情况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6.
甘肃通渭县关注留守儿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_大批未成年的孩子被留在家里,在农村出现了一个新的特殊儿童群体——留守儿童,且这个群体的人数正在不断扩大,成为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现象。儿童时期是人生中受教育、长身体、培养健康心理的关键时期,他们不但需要接受学校的教育,也需要社会的关爱,更需要的是父母的呵护和温情。  相似文献   

17.
农村留守儿童人格教育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东海 《西北人口》2008,29(5):107-110
少年儿童是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农民工家庭由于亲子教育的缺失而对儿童人格的形成产生了不利影响。留守儿童的人格发展问题不仅关系农民工的下一代能否健康成长,而且关系到农村教育事业的和谐发展,加强农村留守儿童的人格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农村留守妻子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也是农村留守家庭农业生产和生活中的核心劳动力,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但当前她们在婚姻家庭、 生产生活负担、 自身的保障和发展等方面都面临一些困境和挑战,急需社会关注.基于此,本文分析了2015年我国留守妻子在规模、 分布和社会经济特征上呈现的新特点;突出家庭的视角,通过留守家庭的居住安排和同住老人、 子女的状况进一步剖析留守妻子在工作生活等方面面临的问题和困境.提出当前亟需开展全国留守妻子专项调查、 增强留守妻子及其家庭的发展和建设能力、 依托精准扶贫优先解决其生产和生活中突出困难、 实现留守妻子及家庭帮扶常态化、 体系化、 制度化.  相似文献   

19.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留守儿童问题近几年来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国内研究者对“留守儿童”的关注、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1994年上官子木《“留守儿童”问题应引起重视》率先提出了“留守儿童”这一问题。此后,关于“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研究逐渐展开。研究内容涉及道德品质、学习、心理健康、情感、安全问题等方面。本文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研究进行梳理,以加深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家庭功能的弱化是农村留守儿童社会化分析中不可忽视的视角。本文从这一视角出发,结合调查个案分析了家庭功能弱化的表现及其对留守儿童社会化的诸多影响并就留守儿童社会化问题的对策展开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